Ⅰ 这张图片是什么据说还有个故事.....
解图1:是花田阿花微博“每日一涂”的作品,在创作之初可能并非叫放学1,但其创作思路可能已在那时形成。
果不其然,微博@ting1973转播了这条微博,并说,“背景极其密集的铺满广告,其中有军火,十八大,禁止随地吐痰,同性恋**热线,三个代
表。。。。镜头调整一下,从斜上方45度角向下,女主角抬头看镜,露半个rt,包里装个婴儿,底下是美腿交叉。这样的话,力度和深度都会跃升几个等级。”
花田马上转播调侃道,“这会不会被拉去喝茶啊”
美好,激励我们向上,但是疼痛,更会让我们深思。一直以来,我都在传播正能量与美好,却从未真实的披露过我所看到、听到过的疼痛。有时,美好是一种假象,在它的背后却有着赤裸裸的真实。放下老师身份,我正试着一层层的拨开这一切…有光就会有暗,《放学3》便是暗。
解图2:据花田所说,这张画的是他中学时的一个女同学,这位女生当时就是这个状态,他只不过是将事实还原。当然,背后墙壁上的涂鸦堪称神吐槽。
然而,在发表这条微博时,花田艾特了@ting1973并说,“丁哥,按照你说的又画了一张,要是我被查水表得赖你啊!!不过这张,画的是我中学时的一个女同学,就是这个状况,是真实的故事,感叹啊!口味略重,但是是记录真实的人物和故事的。不喜欢绕开哦!
女的来例假,内裤的护垫说明了一切,所以只能帮男人口暴,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女的身上有白色液体,还有男人为什么拉下了裤子。
介于《放学3》被和谐,这麼辛苦画张画,就没了,心有不甘,于是把不和谐的部分去掉,处处强调和谐,处事要学会忍耐,如犯错,知错就要改、要赔偿,大家一起为和谐社会做贡献。这张不是新创作的,是用3修改的,于是这张变被迫成了《放学3.5》
放学1画面元素:
画面的主人公是***,穿着校服,叼着烟,从开怀的校服可以看出里面是吊带,头发右侧染了一绺白色,下身则是黑色超短裙配高跟鞋。左手白色Ipone,挽着校裤,右手提着LV的包包。
背后的涂鸦包含了,谩骂、无聊、banzheng、kezhang、枪x交易、x药贩卖、治疗性病等。
放学1表达含义:
平时在学校里的花季少女,一旦走出校园,立刻换上一身“时装”,成为游走于都市灯红酒绿之中的闲散人士。作者独具匠心的保留了其校服上衣,大概是想说明,外表的装扮与超越年龄的行为,并不能掩饰她们内心的稚嫩和迷惘。
就像一位母亲对花田说的,“您画的就是我的女儿!我的女儿目前就是这般状态!”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谁、是什么使她们变成这样?
也许,中国社会本身就是矛盾的,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保守陈腐的思想之间的矛盾,日益膨胀的需求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于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出现了这样一群矛盾的女孩。
对于后面的涂鸦,我想每一个去过中下等城市的人都应该看到过,这种涂鸦,一度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当然,这也是小商贩们唯一可以想到的宣传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得了性病,你会按照墙上的电话打过去吗?我想90%的人会说NO,理由很简单——你不相信!
当一个国家的国民开始互相猜疑、互不信任,商家担心买家是霸王客,买家担心商家是骗子,这已经说明,一个民族开始被利益和欲望这两根铁链锁住,并被一点点地拖向深渊。
放学2画面元素
母亲坐在马桶上,叼着烟,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正在给婴儿喂奶。依旧是LV的包包、依旧是Iphone手机,外加高档创可贴。此图重点在于婴儿眼里的泪,以及墙上的涂鸦。
这里既有小广告、又有无聊的语句,甚至还有“不要查我水表”这种网络用语,以及“不要乱涂乱画”的警告和“素质!层次!智商!”的吐槽。这些涂鸦堪称是网络社会的写字墙
放学2表达含义
我们可以将这位***理解为“早孕母亲”,而这位可怜的婴儿,可以理解为私生子。一出生,这个婴儿便要与母亲一起背负周围人的谴责,她们注定永远无法被社会主流观念接受,活在城市的边缘。对于这个无辜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因此,他流下了眼泪。
女主角背后的涂鸦则是网络社会的缩影,在网络社会中,既有挑起事端的事件源,还有帮助这个事件宣传造势的蛋疼人士。还有一些有打屁扯淡的寂寞少年,偶尔发个邪恶漫画或者色情小笑话。
最可笑的就是那两个在墙上的吐槽,“素质!层次!智商!”写下这段话的人,应该是在吐槽墙上的不雅涂鸦,但是以涂鸦的方式吐槽涂鸦,简直是愚蠢之极!这就好比,你看到有人随地大小便,感到十分厌恶,为了抒发心中的不满,你在别人的粪便上吐了一口痰。
那个“不许在墙上乱涂乱画,违者处罚”的字样,是对我大党国最好的吐槽,我大党国制定的很多条例法律都是此类。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企业的规则规定往往也是如此——在制定它的同时,您已经在演示如何违反它了!
放学3画面元素
主角是还是***,地点可能是城市某个贫民区的街角,她的身边还有一位赤身**的婴儿,从那张纸上我们得知,这是一对儿姐弟(听雨宁愿相信她们是姐弟……),因为父母车祸死去,他们无依无靠只得沿街乞讨。
画面上的男人刚穿好裤子,从衣兜里掏出16元钱,而***的嘴里、身上还带着某些白色液体……在画面的右下方,听雨看到了“银色Iphone6”,之所
以猜想那是Iphone6是因为那手机长得让人不忍直视……而且,后面的牌子上还有“Iphone6批发”字样。在画面左上方,***的LV包包里,我们
看到了避孕套和吸毒用的针。
和放学1一样,女主角身后的墙壁上依旧充满涂鸦和小广告,其中包括:悬赏2万的寻狗启示、悬赏5000的寻人启事、公务员招考的报纸、招聘公关、办证、清华北大的假学历、寻替考等等。
放学3表达含义
从浅层次来说,当今中国有很多乞丐,他们目前还处于沿街乞讨状态。你可以说,他们完全可以凭藉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你也可以说他们丧失了起码的尊严,但
谁都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如果有选择,他们不会选择当乞丐!在GDP排位前二十位的国家中,中国是拥有乞丐最多的一个,也是社会福利和低保机制最不健全
的国家。如果谁想在世界找到一个两极分化、贫富差距的典型案例,中国,绝对是不二之选。
从深层次来说,我们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乞丐并非沿街乞讨,他们是精神乞丐。他们也许生活窘迫,也许只是为了出名,但当他们抛弃了尊严、抛弃了贞操以后,用“精神乞丐”来形容他们,反而会玷污这个词汇。
所以,我们便看到了这样一幅画,一位穿着CK内裤、拥有LV包包、Iphnoe手机的***,带着年幼的弟弟乞讨,用“吃棒棒”的行为换取16块钱,也许那并不是为了生活,只是为了能打上一针曲马多,或者买上一包避孕套。
当卖肉和求包养成为一种风潮,我们很难再说这是单一的社会问题,因为,我们的心已经被某种事物腐蚀了。
原作者花田阿花的看法
有评论家跳出来说这是现代艺术、魔幻现实主义、浪漫现实主义、当代批判艺术…我勒个去,我只是路过家旁边的中学,看到换衣服的女生,就记录了下涂鸦,把
平时看到的听到的真实故事融合进去了,抒发一下而已,我可没想批判社会,我活得好好的,别到最后被拉去喝茶就好。我没什么思想,是看画的人有思想。
Ⅱ 请介绍一下超现实主义之父达达的代表作,最好是能有相关的图片说明
达达主义中的活跃分子,超现实主义之父:布雷顿,在某夜将眠未眠之际,一个漂亮句子闪过:有个人被窗户截成两段。哈,其实阿波利奈尔和兰波早就在用潜意识写诗了,并觉得这是神迹。另一个超现实主义作家杜卡斯这样形容一个年轻男人:象缝纫机和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一样俊美!神迹吗,未必,不如说是发明了一种新的标准:出人意表就是美。避开逻辑就是美。
无论如何,超现实主义者找到了灵感之源:梦幻中的自动生成。布雷顿照例发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曰:超现实主义就是通过纯粹的心理自动现象在口头\书面\或以其他方式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独立于一切理性控制和一切美学于道德成见的思想。
当艺术充满活力不知怎么蹦挞好的时候,它就会想和科学套近乎,而且会觉得自己就是科学。歌德算是个案,而20世纪初的画室都成了试验室。杜尚做机械装置,立体主义测试光学和视知觉,超现实主义画家们则决心进军心理学。
他们分成两路纵队,一号纵队队长是籍里柯,杀向梦幻与现实的交界处。籍里柯的画里总是那样一个城堡,街道上七月正午的阳光与楼群阴影分明,全城都被梦国大汗攻陷,一片死寂,意大利的斜塔厄自闪亮,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眼角瞥见的乡愁。籍里柯说:一个人必须把世界描绘成一个谜,并居住其中,象居住在一个巨大陌生的博物馆里。籍里柯带我们离开烂熟的现实,走进意味深长的谜语之乡。这是条要求才能的路,马格利特和米罗默默地走在其中,并再不左右张望。
二号纵队选择的方向容易一些,人也多一些,意义也少一些。其中的主力马克思。恩斯特谦虚地声称:这是废除天才的运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只是其中一些人技术好些罢了。这里的技术,是发现和剪裁。恩恩斯特善于在地板或者麻布的纹理中看见大海、地震、植物和以接吻告终的战争。当他在广告招贴里剪下帽子,粘贴成人形拿去参展时,他还是个达达主义者;到他不断“制造”出幼年的记忆,鲜艳的幽深的森林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了。
现在的精英们最深恶痛绝的事情之一就是被归类。然而在那个年代大家都还以有统一的目标为荣。超现实主义的小圈子在1924年左右逐渐形成的。他们频繁聚会,还拍集体照,共享美酒,双关语的笑话,和聪明的游戏。1928年。24岁的达利被米罗介绍进来。
毫无疑问,达利是个聪明人。在此之前,他不断尝试、抛弃着各种风格,直到发现超现实主义为止——这是个他可以依靠一辈子而不被人厌倦的表达方式。他把梦幻和随机生成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制造了许多灵感。
为达利获得荣誉的画,多作于1929-1934年。它们的尺寸很小。那着名的《记忆的永恒》只有10*14英寸。我们知道在这样的小范围内做画,就象在e-mail里谈恋爱,是不需要任何勇气的。精细的素描,来自弗洛绎德的暗喻,这个圈子里共同推崇的神秘而疏离的氛围,再加上点达利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性”的本事,这就是达利最得意的“偏执狂批判方法”,商业成功已经在向达利招手。
达利创造性地发现米勒的《晚钟》是一幅关于性压抑的画。达利创造性地发现德国民间传说威廉。特尔射中儿子头上苹果的故事是关于父子相食;达利创造性地把自己所有梦境搬上了画布;达利创造性地为夏泊瑞丽的服装牌子设计衣服,达利创造性地大量复制自己作品的版画,达利创造性地塑造了后来居上的“达利牌”超现实主义,他说:什么超现实主义?我就是!
我们都玩过一种游戏,在一些纸片上分别写上‘张三李四”,第二堆张纸上写几个地点,第三堆上写事件,随机抽取就能够制造出“张朝阳在农贸市场蹦极’之类的场面,无聊的消遣,无邪的笑声。可是,当有人很聪明地抽出“张朝阳在农贸市场上市”时,就是用一点机智扼杀了整个游戏。
就这样,聪明人达利成功地推销了超现实主义并把它变成一场闹剧。他后期的画,明显露出败相。除了无休止的画自己和妻子加拉,就只能靠硬生生做出的怪梦,寓意赤裸得好比17世纪丢勒无一物非象征的版画,结构实在得又象鲁本斯堆满神仙帝王鲜活肉体的歌功颂德巨幅,却又比前代大师们板滞平庸得多。那幅企图再预言二战的《醒前一只蜜蜂飞自石榴而产生的梦》,多米诺骨牌样罗列出石榴、鱼、老虎、长腿象和加拉,饶了我吧达利,别用如此乏味的现实来污染梦境了!
嘿,且慢,那时20世纪已经步入功利的中年,整天梦游般的欧洲也得醒来去讨马歇尔的美援,何况一个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