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壁纸 » 能表示电脑拆解动作的图片
扩展阅读
表达爱图片唯美浪漫情侣 2025-02-12 01:16:31
毛衣手遮太阳唯美图片 2025-02-12 00:55:59
人模图片大全 2025-02-12 00:53:27

能表示电脑拆解动作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6-10 02:55:43

Ⅰ 各种笔记本电脑键盘功能对比图解

各种笔记本电脑键盘功能对比图解如下:

1、笔记本有一个开关机键,F1到F12是功能区直接按下F1 、F2、F3有其他功能,例如F1通常是帮助,F2通常是更改文件名字,F3一般是查找下一个,F5是刷新网页或者桌面。


Ⅱ 电脑键盘键位分布 图片要清晰

电脑键盘示意图:

(2)能表示电脑拆解动作的图片扩展阅读:

电脑键盘字母排列由来: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的弹回速度较慢。

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地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伤透了脑筋。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键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速度太快了。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弹回速度,为什么不想办法降低打字速度呢?

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速度有许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笨拙的手指下。

比如,字母"O"、"S"、"A"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却放在最笨拙的右手无名指、左手无名指和左手小指来击打。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弹回速度远大于打字员击键速度,但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至今出现过许多种更合理的字母顺序设计方案,但都无法推广,可知社会的习惯势力是多么强大。

另外,键盘也指键盘类乐器,如电子琴、钢琴等。在乐队现场演出时,许多声效(如摇滚乐中的弦乐声)需要电子琴或电子钢琴来模拟,负责这一类乐器的乐手被称作“键盘手”。

今天,个人电脑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和鼠标。

通用101键或102键键盘根据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称为QWERTY键盘。毋庸置疑,它“脱胎”于英文打字机。

比尔·盖茨曾用这种键盘来说明什么叫“事实上”的标准:“英语打字机和计算机键盘上排字母的顺序是QWERTY,没有一条法律说它们必须这样排列。

但它们却行之有效,大多数用户会执着于这种标准。”有趣的是,这种排列方式并不是合理的布局。

QWERTY键盘的发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密尔沃基新闻》编辑。肖尔斯在好友索尔协助下,曾研制出页码编号机,并获得发明专利。

报社同事格利登建议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打字机,并给他找来英国人的试验资料。

在倾注了肖尔斯与两位合伙人数年心血后,1860年,他们制成了打字机原型。

然而,肖尔斯懊丧地发现,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机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规,肖尔斯把26个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顺序排列在键盘上,为了使打出的字迹一个挨一个,按键不能相距太远。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手指的动作稍快,连接按键的金属杆就会相互产生干涉。

为了克服干涉现象,肖尔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键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间距尽可能排列远一些,延长手指移动的过程。

反常思维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尔斯激动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个祝福,献给所有的男士,特别地,献给所有的女士。”

肖尔斯“特别地”把他的发明奉献给妇女,他想为她们开创一种亘古未有的新职业———“打字员”。1868年6月23日,美国专利局正式接受肖尔斯、格利登和索尔共同注册的打字机发明专利。

以此时目光看,肖尔斯发明的键盘字母排列方式缺点太多。例如,英文中10个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个离规定的手指位置太远,不利于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键盘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过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来十分别扭。

有人曾作过统计,使用QWERTY键盘,一个熟练的打字员8小时内手指移动的距离长达25.7公里。然而,QWERTY键盘今天仍是电脑键盘“事实上”的标准。

虽然1932年华盛顿大学教授奥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设计出键位排列更科学的DVORAK键盘,但始终成不了气候。

Windows中已经内置了对它的支持,打开“控制面板→键盘”,进入“输入法区域设置”选项卡,接着单击“添加”按钮,将“输入法区域设置”设置为“英语(美国)”,并在“键盘布局/输入法”栏内找到“美国英语-DVORAK”。

确认后,按键位置全变了。你完全有资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当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时间重新适应新的系统并进行耐心训练。

Ⅲ 戴尔电脑CPU散热风扇拆解过程

品牌的散热器,种类繁多,但在同期的作品中,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知道戴尔cpu风扇如何拆解吗?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戴尔电脑CPU散热风扇拆解过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戴尔电脑CPU散热风扇拆解过程

Ⅳ 电脑风扇怎么拆卸图解法

1 用平口螺丝刀或手劲松开CPU风扇四角的涨紧固定栓。

CPU的风扇和散热片,其实就是利用它们快速将CPU的热量传导出来并吹到附近的空气中去,降温效果的好坏直接与CPU散热风扇、散热片的品质有关。

风扇的主要性能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转速、扇叶形状、扇叶

CPU风扇

角度和轴承系统。一般情况下,在散热器的说明书上都标明风扇的转速。一般来说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有30%要取决于风扇的转速。但风扇并不是转速越高越好。正确的风扇转速应该根据CPU的发热量决定,不同规格的风机转速选择都应该有所区分,基本的原则就是:在产生同等风量的前提下,风机越大转速就应该越低,噪音同样也会较小,一般在3500转至5200转之间的转速是比较合乎常规的。

功率越大,风扇风力越强劲,散热效果也就越好。而风扇的功率与风扇的转速又是有直接联系的,也就是说风扇的转速越高,风扇也就越强劲有力。大部分电脑市场上出售的风扇都是直流12V的,功率则从0.X W到5.04W不等,那么功率的大小就需要根据您的CPU发热量来选择了。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不能片面的强调大功率,只需要与CPU本身的功率要相匹配就可以了,如果功率过大,不单冷却效果没有多大增强,反而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的工作负荷,最终缩短CPU和风扇的寿命。因此,在选择CPU功率大小的同时,应该量“热”而行。

较好的散热器,边缘不会出现毛刺现象,散热鳍片无变形、底部光滑无裂痕、外观整洁、造型大方、有质保、有防伪标志或者其他特征的商标等。另外,大家在选择散热器时还要注意的是散热器的底部不能太厚,因为铝的导热性不太好,太厚了会影响热量的传递;另外散热器表面的导流槽应密一些,这样可以确保散热器能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散热效果。

Ⅳ 笔记本电脑怎么拆卸图解

首先准备一些小工具,一般要准备的是螺丝刀和 镊子 之类的。螺丝刀最好选择那种有很多刀头选择的,因为笔记本电脑的螺丝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然后就可以开始从背面开始拆解。一般的笔记本电脑都是从背面开始拆解的。拆解之前关电源和拔电池,拆开一层的时候可以取出光驱。

拆开被背面就可以看到cpu和一些排线还有硬盘内存盘之类的组件,我们要小心的将排线分开,将主板拆下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电脑的散热器了,一般会有很多的灰尘的。拆下来之后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清洗。

我们还可以继续的拆掉键盘,检查一下电脑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硬盘和内存之类的组件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开始组装回去了,一般组装就是按照开始拆解的步骤逆着装回去,非常的简单,但是要注意不要弄丢了螺丝,不然会很麻烦。

电脑装回去之后一般运行的速度就会快一些,我们可以开机试一下,看看电脑的运行是不是正常的。检查一下有没有出现其他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放心的使用了。

笔记本电脑保养注意事项

笔记本保养好需要经常给笔记本电脑进行杀毒清理保护,首先打开电脑里安装的杀毒软件,然后点击立即体检,如果需深度保养的话,可以把杀毒软件上方的选项全部点击检查一遍。

液晶显示屏幕表面会因静电而吸附灰尘,平时要经常用专用的软毛刷、眼镜布、洗耳球等擦拭屏幕,不要用手指拍除以免留下指纹,建议购买液晶显示屏幕专用擦拭布来清洁屏幕,要轻轻擦拭,太过暴力会在屏幕上留下刮痕的。

Ⅵ 电脑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电脑各部件介绍及用途

电脑是由主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机箱、电源、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各部件组成,下面将各部件及功用简单介绍一下。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作用相当于人的母体,将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等各器官紧紧连接在一起。它的健康程度对电脑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CPU:通常称为中央处理器也可以叫做中央处理单元,很多人把它比作人的心脏,我个人的观点它应该比作人的大脑,它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指令进行调动分配。

内存:是个临时存储系统,作用相当于人体的脊椎。既然CPU对输入的指令进行了调动分配,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执行者,这个执行者就非内存莫属了。

硬盘:这个东西众所周知,作用就是存储数据,所以比作人的胃部非常合适,对数据进行存储、消化、过滤,最后还能排泄(删除文件)。

光驱:是读取光盘数据的工具,作用相当于人的口腔,对光盘资料进行品尝,有用的可以转移到硬盘里,没用的可以弹出来。

显卡:显卡又称显示器适配卡,简单而言它就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主要作用是图像计算和显示。但是从功用上看,它可以被当做电脑的灵魂,这个部件也正是人们通常忽略的东西,目前的品牌机大部分都是使用的集成显卡,这种集成显卡办公用当然是够用的,但是一旦运行大型程序、3D软件、大型3D游戏等,这些集成显卡就绝对靠边站了。

机箱:就是装载这些部件的外壳,相当于人穿的衣服,一个做工扎实的机箱就相当于人穿了一套面料优秀又可体的服装。

电源:给所有部件供电的最重要器官,也是经常被人忽略的东西,它是名副其实的心脏。一个功率充足的电源是所有部件正常运行的关键,质量不合格或者供电不足的电源有可能烧毁某些部件。

键盘鼠标:是向电脑输入数据和指令的工具,相当于人的耳朵,通过听取键盘鼠标传入的信息传输给CPU,然后向各部件分配任务。

显示器:大家很熟悉了,大多数人把它比作眼睛,其实并不确切,需要加个摄像头他才能形象的被比作眼睛,不然它只能让别人看,无法看别人。

数据线 电源线:电脑中各部件的连接需要数据线、电源线等一些线路的支持,这些线可以很形象的比作人体的血管,他连接电脑的各个部件,负责他们传输数据以及给它们提供动力。
一、主机板(Motherboard)

主机板就是电脑里面最主要的电路板。一般来说,主机板包含中央处理器(CPU)、开机程序记忆体(BIOS)、晶片组(chipset)、序列端口(serial port)、平行端口(parallel port)、扩充槽(expansion slots)、各输入/输出端口等等。也就是说主机板就是一台电脑的地基,几乎主机里面所有零件跟周边设备都必须跟他它相附接,主机板的基本架构、效能也关系到将来系统运作、资料传输、硬体的扩充、电脑升级等等重要因素。现在主机板的形状大小规格都是ATX的,相较于以前的主机板是较有效的设计,例如让CPU更加的靠近电源供应器、散热风扇等等。

台湾是主机板的主要产地,主要有以下几家公司研发生产,技嘉(GIGABYTE)、华硕(ASUS)、建碁(AOpen)、升技(ABIT)。

二、晶片组(chipset)

晶片组(Chipset),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组”晶片,而非一“颗”晶片。 它们被安置在主机板上,是主机板不可或缺的元件,主宰主机板的功能定位,也是主机板上成本最高的元件。
晶片组的角色,在于辅助中央处理器(CPU)。由于中央处理器仅负责运算功能,至于电流讯号何去何从?中央处理器可不管,这一切都得靠晶片组代为安排 。此外,主机板上负责各种功能的部门,也都由晶片组统筹控制。如果说中央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大脑”,那么,晶片组就是主机板上的“心脏”,也就是说晶片组本身具有的功能与速度就关系到电脑整体运作的效益。

目前全世界晶片组厂商只有五、六家,其中,真正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只有英特尔(Intel)公司,目前占有全球七成以上的晶片组市场,台湾较有名的有威盛、矽统、扬智等三家公司。

三、开机程序记忆体(BIOS)

BIOS(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是唯读记忆体(ROM)的一种。它常用来写入与开机程序相关的资料。(请参考第八章第1节)

四、中央处理器(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如同电脑的大脑一般,电脑所作的动作都必须要经由CPU来作计算整理。现今CPU最快的速度是每秒“脉冲频率(Clock Rate)”为1.0GHZ,相较于教学主电脑CPU的450MHZ,约快了200多倍。

许多人为了让电脑跑的快一点,常常运用超频的技术。所谓的超频就是将电脑CPU速度调高为比原本被认可的速度还要快。超频可以经由调主机板上面的jumper来达到。超频的做法可行但是有一定的限度,假如一般人不知道限度在哪一昧的超频就会让CPU易于过热导致当机的情况发生。举例来说,现在市面上的有一款Celeron 350MHZ可超504MHZ的CPU,350MH就是这款被认定的CPU速度,504MHZ是它可以被超频的极限,通常较为保险的超频速度是400-450MHZ。

CPU因为常常须要做高速运算,为了预防过热所以在CPU上面在放一个风扇作为散热之用。当电脑不做任何计算、执行动作时,电脑还是会出现嗡嗡嗡嗡的杂音,那就是风扇在转的声音。

CPU较有名的厂牌详见第八章第1节。

五、插槽
1. 记忆体插槽

专门用来插Ram的插槽。因为主机板上面的Ram槽是做死的,但是Ram槽的数量对电脑日后的设备扩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说主机板上的RAM槽只有两个,除非上面插的RAM Card单位很大,否则日后一定会面临到需要加RAM但是RAM槽已经插满了的情况。因此,在选择在选择主机板时,也要注意到其上的Ram槽是否足够作为日后扩充之用。

2. 扩充槽(Expansion Slots):

主要是用来插输入/输出设备卡的的插槽。这些扩充槽所插的卡可以用来增强电脑整体的功能,或是提供特殊设备的支援;现在许多电脑所附的扩充槽界面大部分有三种: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这三种界面的传输速度分别为AGP>PCI>ISA,三种界面标准都由Intel发展出来。通常AGP槽用来插显示卡,因为AGP不但可以增强呈像的功能,对于3D动画效果也有支援。PCI、ISA可以用来插声卡、SCSI卡(这两者也可用来插显示卡,但是如果有AGP,就不用考虑插在其他槽上了),主要是看这些卡的界面规格来决定插在PCI上或是ISA上。

六、储存设备:
1. 记忆体(Ram)

第八章提到当作业系统程式和应用程式在执行、处理资料时,必须先将程式与资料从硬盘载入记忆体(RAM)当中,中央处理器(CPU)再依记忆体中的程式码,一步步执行命令并处理计算资料,这样的方法比直接从CPU将程式与资料从硬盘叫出来执行还要快上“千”倍。因为作业系统程式和应用程式在执行、处理资料时的每一个动作并不像我们在萤幕上看到的这麼简单,而是要CPU去接收上百、上千个指令,如果不经由一个更快速的中介-RAM来执行,而让CPU从硬盘里面慢慢地叫出资料、程式来执行、计算,那么电脑运作起来就会非常的龟速。

RAM依照接脚数目可分为三种类:30pin、70pin、168pin。30pin就是指记忆体的安插部份有30个金属接脚,72pin是72个金属接脚,168-pin就是168个金属接脚。不同的接脚数目必须搭配不同的记忆体插槽。除了外观,它们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处,跟安装扩充有关系,分述如下:
30pin:这是远古时代的记忆体形式,为386或早期486电脑所采用,每一条30pin记忆体的资料输出为8位元,而386或486的资料通道为32位元,所以每次都要以四条记忆体为一个安装扩充单位,升级上较为麻烦。目前Pentium电脑已经不采用这种记忆体,也就是它已经被淘汰。
72pin:这是中期486及pentium电脑所采用的记忆体,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记忆体形式,每一条72pin记忆体的资料输出量为32位元,如前述,486电脑的资料通道为32位元,所以安插时可以一条72pin记忆体为扩充单位,而Pentium的资料通道为64位元,就必须以两条为扩充单位。72pin RAM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DRAM(Dynamic Ram),另一种是EDO RAM(Ram),目前均以EDO为主。
168pin:这是最新的记忆体形式,也就是目前市面上新出现的SDRAM记忆体,每一条168pin记忆体的资料量为64位元,所在Pentium中,可以一条为扩充单位,升级时比较方便。不过,这种新扩充的记忆体也要有特殊的晶片组来支援,例如:Intel的430VX晶片组就支援这种168pin记忆体。目前采用这种晶片组的主机板上大多会提供一个式两个的168pin扩充槽。选择这种记忆体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电压值168pin记体忆的电压值为3.3V,所以如果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电压为5V,则主机板要有降压元件配合;第二是相容性,有些主机板同时提供72pin及168pin的扩充槽,但要注意两者同时运作的相容性,及此时168pin是否可以发挥应有的快速功能。

基本上Ram不仅仅存在于主机板上面而已,在加强列表机、显示卡的功能时也会强调这些设备所附Ram数多少来代表其效能。

2. Cache

是一种特殊、快速记忆方式。Cache是利用主记忆体中某一部份来作为我们在电脑上面常常重复执行的动作、资料存放的地方。等到下一次在做到同一个动作的时候,CPU就不需要“重新”的将这些资料从硬盘里面叫出来执行,直接从Cache抓即可。举例来说,当开机后,第一次打开网景(Netscape)这个程式时,可以很清楚的听到硬盘在动的声音,这是因为CPU正从硬盘里面呼叫这个程式的指令。等到程式关闭,再次将网景打开时,很明显的感觉到开启网景程式的速度比第一次开还要快许多,而且完全听不见硬盘转动的声音,这是因为CPU直接从Cache里面叫出程式。

3. 唯独记忆体(ROM, Read-Only Memory)

唯读记忆体,就是一但被写入资料就不能被移除只能被读的记忆体。不同于RAM一但电源关掉,RAM里面的资料也会随之消失的特性,ROM里面所写入的资料并不会因为关机而消失。ROM的用途除了像写入开机相关程序的BIOS以外,也常用在记忆列表机的字体上面。

4. 硬盘机(Hard Disk Dirve)

硬盘机是在硬盘上读写资料(data)的机器,读写资料后再将资料储存在硬盘里面。硬盘机依照界面不同分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内接硬盘、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外接硬盘两种。IDE硬盘的规格主要是ATA,ATA有好几个版本,例如ATA-1、ATA-2、ATA-3、Ultra-ATA、ATA/66等等,每个版本依照传输速率不同来作分别。SCSI硬盘指的是需要经由SCSI界面卡来外接的硬盘。

硬盘存量都是以GB来作单位,现在市面上最大容量的硬盘是IBM所出的75G硬盘。

硬盘机的转速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硬盘机本身的转速。硬盘转速是以rpm来作为单位,也就是每秒硬盘磁盘转几转的意思,每秒转的越多,磁头读取资料也就越快速。现在硬盘转速最快是每分钟10000转(10000rpm)。另外一个是硬盘存取某一笔资料并让CPU做进一步计算处理所花的时间(access time),单位是毫秒(milliseconds,简写为ms)也就是数千分之一秒,因此硬盘存取资料所花的时间越小,表示硬盘速度越快。

现在硬盘市场比较有名的厂牌有美国IBM、SEAGATE、QUANTUM。

5. 软碟机(Floppy Disk Dirve)

软碟机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3.5吋小软碟机,一种是5.25吋大软碟机。5.25吋的软碟机已经很少人使用了。3.5吋小软碟机能够接纳的磁盘片容量只有1.4MB。

现在软碟机主要的厂牌有Teac、Panasonic、NEC

6. 唯读光盘机(CD-ROM Drive)

CD-ROM Drive(Disc-Read-Only Memory Drive)就是用来读取CD-ROM里面资料的磁盘机。CD-ROM就是一般我们说的CD片, 之所以称为唯读光盘机主要是因为光盘机只能做读取CD资料的动作没办法储存、烧录资料到CD-ROM里面。

判别唯读光盘机速度的方式跟硬盘机类似,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光盘机的转速。光盘机的转速是以单速为标准来作倍数计算。单速(single-speed)相当于每分钟150转,40倍数(40X)光盘机相当于每分钟6000转,几乎跟硬盘现在普及的转速相当了。另外一种就是光盘机读取资料的时间,读取时间越少,光盘机读取资料速度就越快。

7. 烧录机(CD-R Drive)

CD-R Drive(Compact Disk-Recordable Drive)就是俗称的烧录机,用来制作影音光盘、备份光盘片资料的磁盘机。它的功能不像光盘机就只能读取资料,不能烧录资料。以上两种功能它都具备。不过要达到上述烧录的目的还需要特殊程式来配合,否则单单一个烧录机没办法直接烧录资料到空白光盘片。

七、各式卡类
1. 显示卡(Video Adapter)

让电脑有呈像能力的卡。然而取决电脑呈像能力如何除了显示卡的好坏以外,也关系到萤幕的品质,也就是说一台黑白的萤幕不论影像卡多好,也不能呈现出彩色。现在的显示卡大部分都附有Ram,作为加强呈像的效能之用。显示卡所支援的分辨率大小也跟电脑呈像能力有关,分辨率越大,呈像能力越好。

较有名的厂牌有巫毒卡、CREATIVE、DIAMOND、MATROX、SKYWELL。

2. 声卡(Sound Card)

主要让电脑可以输出、输入、操作(manipulate)声音之用。在现今电脑里面,声卡是不可或缺的零件。经由声卡可以让与之连结的喇叭输出音乐、让麦克风将声音经由声卡输入电脑里面,更进一部的可以将声音储存在电脑里面。

较有名的厂牌有CREATIVE、AOPEN、DIAMOND。

3. 网路卡

可用来做资料分享的卡。通常还需要网路线、集线器来连接相互分享资料的几台电脑。

4. SCSI卡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平行端口界面标准,被广泛的用在苹果麦金塔、个人电脑、Unix系统电脑外接其他周边设备上面。SCSI传输资料速率是每秒80MB(80MBps),远高于序列端口、平行端口、USB的速度。SCSI的规格依照传输速度分好几种:SCSI-1、SCSI-2、Wide SCSI、Fast SCSI、Fast Wide SCSI、Ultra SCSI、SCSI-3等等。

八、输入/输出端口(Input/Output Port)

位于主机背后,可以看到许多插着接线的孔,这就是输入/输出端口。凡是用输入/输出端口来与主机做连结的设备称为外接设备或是周边设备。通常主机的输入/输出端口有几种:
序列端口(serial port):用来接键盘、鼠标、数据机,序列端口的传输资料速度是1bit。现在为了增强传输效率已经将用来接键盘、鼠标的序列端口改为PS/2的界面。PS/2是由IBM公司所发展较为快速的外接界面标准。
平行端口(parallel port):用来接列表机、扫描器,比起序列端口来说,是比较高频宽的传输端口。
USB(Universal Serial Bus):一种新的外接标准。传输的速度是每秒1200万bit(12Mbps),可外接127个周边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数据机、Zip机…。从1996年,才有一些电脑公司在它们推出的新电脑里面提供USB的支援,直到1998年Imac的大卖,USB才广泛为人接受使用。预计将来USB可以完全取代序列端口、平行端口这两种外接界面标准。
各式扩充卡上所附的插孔也是输入/输出端口的一种:声卡、影像卡、网路卡、SCSI卡…。

九、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

电源供应器主要是提供电源给电脑,并且稳定电脑的电力系统。越强大的电脑所需的电力就越强,一般的电脑所需电力大约为200瓦以上。并不是所有的电源供应器都可以达到稳定电脑电力系统的作用,通常需要经过安全规格检验才能够保证电源供应器的效能。

在第八章第4节提到许多停电、断电的情况会造成电脑里面资料的毁损,因此多加装不断电系统(UPS)变得很重要,它常被人当作备用电力来使用。

十、机壳(Case)

电脑外面包的那层皮就是机壳。它是用来保护电脑不受灰尘水气侵害、避免擦撞的屏障。但是电脑机壳也不完全是密不通风的,机壳背后通常会预留电源风扇的散热孔,保持主机内通风顺利。

电脑机壳正面会预留大小开口给其他主机零件作为操作零件面版之用。例如大开口是预留给硬盘、唯读光盘机、烧录机、内接式Zip等等。但是平常我们在机壳正面不会看硬盘是因为硬盘较其他零件脆弱、精细,如果敲开开口可能会让硬盘受到灰尘、水气的损害。小开口是预留给软碟机、数位相机读卡机等等。所以啦,机壳的开口数跟主机本身零件多寡跟日后扩充有关,使用者在选择机壳之前最好选择多开口的设计,以方便日后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