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
华民国国军陆海空军的阶级,军士官分别在其官阶前冠以其所属军种,例如:陆军一级上将、海军上校、空军中尉、陆军上士等是。
受普鲁士军制影响,国民政府自1935年北伐成功后,将上将分为特级、一级与二级;最高阶的特级上将一衔,从设立此衔到2000年废除,仅授予时任(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一人;大陆时期一共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0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除了蒋中正嫡系的何应钦、陈诚,其余皆是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
(1)搜索国民军中武的图片扩展阅读:
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源起于清末的新军,袁世凯肇建北洋六镇时即模仿普鲁士军制设立衔级,此即中国近代军衔制度之滥觞。进入民国之后,北洋政府将新军时代军官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
各官等又分正副协3级的3等9级(额外军官不列官等)的制度,改为将官、校官、尉官3等9级(额外军官改称准尉),士官3阶:上、中、下士,士兵3等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这个体制基本上被国军前身的国民革命军所继承,除1980年废除准尉阶级外,都没有多大变动。
② 别被影视剧骗了!真实的国军军装是这样
1. 北伐战争时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聘请苏联顾问,并仿照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武装干部。当时国民革命军军装已摒弃了北洋政府竖简章的日式军装样式。无论官兵,一律着灰蓝色军装,戴大檐帽。虽有军职,但服饰上无标识。
2. 抗战以前:国民党军队的上衣以中山装为基本标准,各个时期有所变化。1936年1月20日,《陆军服制条例》颁布后,军服制式明文统一。统一后的标准为中山装上衣,衣领较宽,胸口袋无褶襞,袋盖中央有尖角,胸口袋上缘是平齐的,位于第2颗扣子处。这一时期军服受日本军服和德国军制的影响。由于北伐时期的大盘帽制作不易,出现了一种圆筒型布制小帽,应是来自于德国军事顾问的设计,与二战时期德国士兵所配用的帽子相似。但并非所有军装都为土黄色,也并非所有军装都贴有胸牌。
3. 抗战前期:1936年军服新规范颁布不久,全面抗战爆发。当时军服多系棉织品,制式不够统一。1942年10月,国军研究拟制了《十年军服具体实施办法》,颁布了一套新的军服办法。
4. 抗战后期:抗战后期,随着美日战争爆发,中美结为同盟,国军部分部队改换美式装备,首先从远征军、驻印军开始。1942年开始换装,而并非是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因此,一些影视剧中抗战结束后“一夜之间国军全部穿上美式军装”的情节是不科学的。
5.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国民政府提出对军队装式重新规定并统一制作的要求。国防部颁发了相关改进样式,并在军中逐步换装。新式军官服由美式大檐帽加立领军服组成。校官及以上的军服主要为深绿色,尉官新式军服的颜色则要浅一些。实际上,由于外交失败,真正采用这个军装的大多数是军官,且没有美式翻领而是更符合国人的立领装,甚至有些部队会出现头戴美式军帽,身穿灰色军装的情况。
③ 同为美械部队,为何美军战斗力强大,国军美械师却兵败如山倒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种极为特殊的部队,“美械师”。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美械师穿着美军制服,拿着美国武器,吃着美国罐头,除了长了一张中国人的脸外和美军没什么两样。但是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何这些美械师却在短短的三年解放战争中就灰飞烟灭,而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美军却相当有战斗力,不妨看看真实的历史吧。
▲被俘的国民党军美械师士兵
战争中对重要的从来是人的发挥,而不是一两件武器,在优秀的武器,在不同人手里发挥出的战斗力也是截然不同。当然,这还引发了一场哭笑不得的后果,在解放战争结束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开始志愿军把美军当成了国民党美械师来打,美军也按照他们习惯眼中的拿了缴获美国武器的国军部队来打,结果双方在一片混乱中打成了一锅粥,各自都吃了大亏才发觉完全误判了双方眼中所谓的“美械部队”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