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搜索 » 前往百度搜索辛召陵的图片
扩展阅读
应援卡通图片 2025-04-07 07:46:40
早安有头像的动态图片 2025-04-07 07:45:58
卡通人物亲子照图片 2025-04-07 07:45:57

前往百度搜索辛召陵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5-04-06 10:55:52

㈠ 三国人物表(按国分)


一、三国人物列表如下:

1、曹魏:

(1)文臣: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司马懿。

(2)武将: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毌丘俭、诸葛诞。

2、蜀汉:

(1)文臣: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黄皓、诸葛亮。

(2)武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关索。

3、孙吴:

(1)文臣:陆逊、张昭、张纮、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

(2)武将:周瑜、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4、群雄:

(1)诸侯: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韩遂、公孙瓒、韩馥、刘岱、王匡、张邈、孔伷、陶谦、鲍信、桥瑁、袁遗、孔融、张超、张杨、刘度、赵范、金旋、韩玄。

(2)黄巾军:张宝、张梁、程远志、邓茂、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管亥、何仪、刘辟、龚都、裴元绍、高升、张闿、韩暹、李乐、杨奉。

5、东汉朝廷:

(1)文臣:董承、王子服、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辛毗、陈登、蒯良、王累、韩胤、沮鹄、杨弘、阎象、蒯越。

(2)武将:伍孚、李傕、郭汜、颜良、文丑、潘凤、俞涉、武安国、穆顺、华雄、牛辅、张济、樊稠、胡轸、胡车儿、李肃、高顺、张任、高览、曹性、闵纯、纪灵、马休、马铁、高览、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麴义、吕翔、吕旷、韩猛、淳于琼、焦触、张南、马延、雷薄、张勋、陈纪、桥蕤、郝萌、侯成、宋宪、魏续、成廉、蔡瑁、张允、黄祖、苏飞、吕公、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1)前往百度搜索辛召陵的图片扩展阅读:

三国时期疆域:

1、曹魏:

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分别是: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㈡ 苏秦和张仪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么求详解

不是。

张仪是秦惠文王时期,苏秦是秦昭襄王时期。

1、苏秦

苏秦(?~公元前284年),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受封“武安君”,战国时着名的战略间谍。苏秦出身普通,后来因“游说诸侯以显名”,并在战国末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张仪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2)前往百度搜索辛召陵的图片扩展阅读:

张仪一生的主要功业是帮助秦国推行连横之术,破坏东方各国发起的旨在进攻秦国的合纵之策。具体说来,作为纵横家的张仪主要以舌辩为武器以游说诸国,一生中的两大战场分别是魏国和楚国,他的外交功业也主要是建立在与这两国打交道的过程中。

张仪于秦惠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入秦,此时秦国的主攻对象是三晋和东方各国,张仪一来就对秦惠王许诺说他可以破坏东方国家的联盟,“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霸)王之名”,惠王听了很高兴,就留下了他并逐渐对他委以重任。

公元前328年惠王派张仪和公子华出兵攻占魏国的蒲阳(今山西永济县蒲州),胜利之后,张仪却建议惠王将蒲阳归还给魏国,并将公子繇入质于魏以换取魏国更多的领土。得到允许后,张仪又亲自陪公子繇入魏,

对魏襄王说既然秦国对魏国如此友好与尊重,魏国当然更不可以无礼于秦国,趁机说服魏襄王将上郡(今山西榆林东南)十五县和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划归于秦,以为答谢。秦惠王得了土地,认为张仪大有功劳,遂擢升他为秦相。

公元前323年,张仪与齐、楚、魏等国的大臣会于啮桑(魏地,今江苏沛县西南)。这次会议,魏、齐、楚的目的是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防御秦国,而张仪的目的则是破坏这种联系。

为了进一步破坏魏国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公元前322年,张仪辞去秦国的相位,到魏国去劝说魏王结好秦、韩以攻齐、楚,与魏相惠施在魏王面前展开辩论。

尽管张仪事先贿赂了魏王周围的一些人帮他鼓吹,但最终还是惠施以理取胜。张仪眼见游说不成,就暗地里请秦王出兵攻占魏国的几处土地。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襄王继立,张仪再次游说襄王善秦,襄王不听,张仪只得败兴归秦。

这样张仪在魏国滞留了4年,秦国在军事上占了少许便宜,外交上却没有取得多少成功。公元前317年张仪复相秦,秦王派庶长疾攻韩、赵,大战于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南),斩首8万,张仪于是挟强秦余威出使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逼魏就范。

魏襄王不得已接受了张仪的计谋,结好于秦,合纵之约受到破坏。

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与张仪率秦师伐蜀,蜀亡,置蜀郡。秦灭蜀意味着秦西南秦岭以外的广大地区尽入秦国版图,而这时魏、赵、韩等国的势力也已转弱,秦国的矛头就转向了南方的楚国,张仪的活动舞台也随之转移。

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以行贿利诱的方法诱使楚王与齐国断交,他向楚王许诺秦国愿献商于之地(今河南浙川县西南)六百里给楚国,并说秦王希望再与楚国结为姻亲。楚怀王喜出望外,慨然应允。

尽管遭到了以屈原为首的楚国有识之士的反对,可惜楚怀王不听他们的意见,竟然厚赂张仪,与齐断交,派一名使者随张仪入秦索地。张仪回到咸阳,佯称下车失足受伤,三月不朝。等齐国因与楚国绝交而结好于秦国时,张仪才出面接见楚使。

表示愿以个人食邑六里献与楚王,并责怪楚王误听六里为六百里是太看轻了秦国的土地。楚怀王知道上当后大怒,公元前312年,发兵攻秦以报复,但却战败了,秦取丹阳、汉中二地,置汉中郡。

公元前311年,秦再攻楚,取召陵(今河南偃师县东)。秦王遣使赴楚,表示愿归汉中之半与楚修好。怀王提出只要张仪,不要土地。张仪立即向秦惠王请命前往。

惠王怕楚王报复他,不太放心他去。张仪说,秦强楚弱,楚国敢把我怎么样?而且上官大夫靳尚受我重贿,已买通楚王宠妃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无不听从,所以他自信能不辱使命。张仪到楚国,立即成为阶下囚。

靳尚这时果然出面对楚王说,张仪被拘必将激怒秦王,秦王一怒,楚国将没法对付。靳尚又去对郑袖说,秦王将嫁美女于楚。如果秦女来了,郑袖在楚宫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如果郑袖能设法让楚王释放张仪,并且厚待他,让他去阻止秦王嫁女之举,郑袖就可以固宠。

楚王最终经不起郑袖的迷惑,竟又接见张仪,待之以礼。张仪于是大肆吹嘘秦国的强大,诋毁合纵者是自取危亡之术,那些鼓吹合纵的策士们都是“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楚“不与猛虎而与群羊”,极为危险。

他提出秦楚两国要世代相亲,两国太子可以交质,并愿送来美女。楚怀王为之心动,不顾屈原等人的力谏,与张仪达成了协议。张仪在楚国这个外交竞技场上,可以说是取得了完胜。

此后,张仪又去韩国,说服韩襄王散合纵之约以亲秦。韩国势弱,不敢违拗,只得听命于秦。说韩成功后,秦惠王对张仪甚为赏识,封赐五邑,号武信君。又命他出使齐、赵、燕、魏,以类似对楚、韩的说法,灭各国志气,长秦国威风,说服各国连横亲秦。

前311年,秦惠王驾崩,武王继位。秦武王非常不喜欢张仪,张仪也自知不免于难,于是要求到魏国去以吸引齐、魏交战,为秦国提供武装干预的借口。秦武王乐得顺水推舟,遂送他入魏。张仪在魏国呆了不到一年,去世于前公元3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