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搜索 » 年代的图片有哪些
扩展阅读
50g牛肉粒大概多少图片 2025-04-04 14:38:43
去追一只鹿动态图片 2025-04-04 14:38:37

年代的图片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4-03 20:58:40

⑴ 70、80年代最真实的老照片,美好的时光70后的记忆,再也回不去了

看到这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在脑海中再一次出现了过去的记忆,这些画面挥之不去。在这些老照片里都是我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生活记忆。之所以我们有这么深的记忆和深深的怀念。怀念是因为经过!怀念源于对比!

六七十年代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困,但是人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往事历历在目,激情岁月纯真年代!我们不是怀念贫穷,而是怀念纯朴,善良,和正直。

那时农民很穷,一个大男人生产队干一天2角钱,而我们村当工人的那个时代是最幸福的,物价低,一个工人顶十个农民收入。

这个交公粮的场景,经历过的人都还有记忆吧。我记得海燕小时候,也和大人一起去交公粮,而且起早就要去排队。30年前交公粮的场景,交过的都老了。

我听老辈人讲,当时交公粮,大概是每亩粮食产量的16%左右。比如说如果亩产小麦500斤,就需要交公粮大概80斤的左右。家里有10亩田,就要交1400多斤。

这个活,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正在田里脚踏龙骨车,分水灌溉田地。那个年代都是用人工抽水灌溉,都是出人力。需要很多人一起参与劳作。

过年了,看到大人们洋溢的笑容,小孩子的开心和喜悦。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 过年是最让孩子开心的日子了。

当然少不了,贴对联,剪窗花了,那个时候剪窗花可是都是心灵手巧的人剪的,现在没几个让你会剪了。满满的过年的气氛。

这张照片一家四代一起在春节吃团圆饭,多么开心,好热闹。看到这个场面你有没有勾起你童年的记忆!

还有过年包饺子,蒸馒头的习俗,蒸馒头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过年年味十足,看着就有年味,就喜庆!

放鞭炮更是我们难忘的记忆,小孩子像这样的把鞭炮挂在棍子上,放完之后,再找一下没点燃的哑炮。然后掰开点燃里面的药放呲花玩。

小孩子就是这样的简单的风车和大刀玩具,面具一些简单的玩具,就能让小孩子玩得这么开心。

那个年代还有电视机,更不用说手机电脑了,只能听收音机,而且还不是家家都有。能有收音机的人家是很富有的。

那个时代想开春节联欢晚会只能去现场观看。这张是当年 侯宝林、郭启儒 两位艺术大师的表演。

那个年代的供销社在大城市就是百货商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那里面的味道, 总能闻到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有没有和我一样感觉的友友,请举手!

80年代先进青年标配“爆炸头”,那时候谈婚论嫁,那时候女方提出条件,男方努力基本能达到。但总的来说,人还是比较纯真、温和的。 那女生手里拎的纸盒上的照片是她本人吗?


那个年代买糖要到供销社去买,而且吃完的糖,糖纸也舍不得丢掉,感觉糖纸图案也特别的,收集起来,那个时候唯一的梦想就是自己家能开小卖店。

童年的你做过这样的蒲垫吗。草编的坐垫叫蒲团,北方一般烧火做饭时用编织蒲垫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是苞米棒的皮子做成的。

泥小响,你玩过吗?看到这些,就想起了童年时候,自已制作玩具,而乐此不疲,现在想仍很好笑。

小学时候的教师,很多人的小时候经历过课桌是土胚垛上隔个木头板,三人一条板。你没有经历过?

玩挑棍需要收集足够多的冰棒棍,通常都是把三、四个人收集的汇总一起玩

抛石子,烤番薯,河里游泳等等玩过的应该头发都白了吧!记忆中儿时的味道—农村烤红薯

大盖帽的记忆,童年的最爱,见到这样的帽子,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你有没有同感!

童年时光,就在昨天,还是小时候好,无忧无虑,童年美好的回忆。看完感动往事如烟童年的回忆,那时虽穷却温暖开心。现在富裕了却失去了欢声 满满的都是回忆,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心里突然有种淡淡的忧伤

⑵ 从图片上来看能否看出它是什么年代的有人说这是汉代的,求解!!!

这是青铜侍女跪壶图。最早出现在商、周年代。但看侍女的发型和云龙纹理类似于战国时期。
具体要看上面的锈迹和做工。查看是否是仿制品。同时因当时技术有限,仿制品较轻,而真品较重。

希望能采纳!
和你详细说一下:
(一)锈色
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的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二)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得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三)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这此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笑话了。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四)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是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盖、短的鼎则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鉴别铜器,是一件繁琐而艰难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点,多看、多记、多思、还是能鉴别出真假的。

要鉴定一件青铜器,应对这件铜器有整体的认识,才能作明确的论断。要从铜质、样式、锈色、款识、装饰、做工、花纹、字体、气味、声音等方面入手。真品当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仿造品,表面无论如何精致,如何相似,都会有漏洞。首先要注意青铜器的质地,鉴别时可看器物的脚底,如果是黄铜的质地,那它肯定是近世伪造的假货。

鉴别锈色真伪的方法很简单,凡是仿造的锈,不管哪种颜色,只要用加了碱的开水一刷,锈色就会掉落,伪迹便暴露无遗,真锈用加了碱的开水刷擦过后,反而更加明显。这是检验青铜器的最好的方法,百试百灵。不过,例外的是对仿造的玻璃锈不适用,需用烧红的铁烫它,仿造的玻璃锈被烫时会发出松香与胶味,真锈则没有任何变化。还有就是硝镪水与盐囟所造出的锈,以上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但可以通过用舌头舐来检验,凡有盐卤味的便是仿造品。

只要是真的青铜器或者几百年以上的,它就没有任何气味了。造假的人无论假造什么样的铜器、装饰什么颜色,只要用手或猫皮擦拭后,闻起来肯定有有一种刺鼻的铜腥味,那它肯定是假的。真铜器无论怎么抹擦,也不会有任何气味。

⑶ 怀旧80年代的老照片(2)

1、1980年期间的桂林,由法国摄影家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拍摄,那时的田园群峰耸峙,村居旁,农人在水田中驱牛犁田,恍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1985年的北京故宫,由Aad van der Drift拍摄,一对穿着白衬衫的夫妻,站在照相的道具轿车旁合影,他们的儿子则坐在驾驶室内。

4、1980年的上海,由Terry Feuerborn拍摄,大街的人行道旁,六位工人坐在围墙下晒着太阳,裤子上都是白灰,也许他们就是上海最早的农民工。

5、1983年期间,由日本摄影家秋山亮二拍摄,在一处小街巷,一位男青年推着自行车卖棒冰,后座上的木箱很多人都见过,一个母亲正给孩子买,已将棒冰纸撕开,后面一个男孩应该很馋,却将头转了过去不看。

6、1980年的上海街头,由法国摄影家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拍摄,一群大爷大妈正一板一眼的打着太极,锻炼身体,背后的大幅宣传画写有: 争分夺秒,奔向2000 。那时2000年还有20年,遥不可及,没想到,如今的我们再看这张照片,2000年却已过去20年!


7、1983年的南京,由Kattebelletje拍摄,在明孝陵风景区游玩的小学生们,今日的他们,已经人到中年,希望他们能看到这张照片,找到自己孩提的瞬间,其中两个男孩带着军帽,左二的男孩挎包上还有铁臂阿童木的字样,那是70后最喜欢的动画片。


8、1983年8月29日的兰州,由Leroy W. Demery.Jr拍摄,恰逢严打时期,公安和解放军押着犯人们坐在解放卡车上游街示众,两边站满了围观群众。

9、1983年的宁波,由日本摄影家久保田博二拍摄,一座寺庙内,年轻的沙弥正在给油灯上油,一个老妈妈背着手,探身看着。


10、1983年的漓江风光,照片来自Balthazar Korab,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秀美的漓江,奇峰如林,艄公在古朴的蓬船上摇橹,景色秀美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