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湿疹图片是什么样的
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它的发病机制不明,通常与外部刺激和过敏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有湿疹的部位会有明显的瘙痒感觉,不具有传染性。当遇到湿疹这类的皮肤病的时候,要根据湿疹时期用药。一般来说湿疹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个时期。急性湿疹的特征就是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
日常预防方法:
1.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避免阳光的暴晒,减少皮肤被刺激。
3、保持贴身衣物和床单的干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
4、少吃发物,避免导致皮肤病的加重。
5、适当地晒太阳,不要过度地暴晒。
6、不要经常挠痒痒,特别是对于有湿疹的皮肤。
B. 儿童9种常见的皮肤病图片介绍
夏天,又到了皮肤病肆虐的季节!今天为大家整理了9种常见皮肤病的症状、特点、病因和治疗方案!希望对各位有用!
一、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
症状:
皮疹多形性、瘙痒剧烈,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
1)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密集的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分布对称;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自觉瘙痒较重,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总之皮疹潮红肿胀等急性炎症明显;(如图1)
2)亚急性湿疹:经急性发作后,红肿及渗出减轻,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自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多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如图2)
图文无关
?、
特点: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任何季节;皮疹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最易发的部位是头面、耳后、四肢、手足、阴囊、肛门等。
?、
病因:
近年来湿疹发病率明显上升,这可能与化学制品滥用、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
?、
鉴别:
1)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后者多见于颈项、肘和尾骶部,主要皮疹为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
2)手足湿疹和手足癣:手足癣皮损为单侧发生,皮疹边界清楚,有鳞屑附着,常在夏季加重。
?、
治疗:
口服药:敏迪,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制剂可以有整体调节的功效,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治疗。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皮炎平、艾洛松。
二、药疹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吸收、外用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
可以引起药疹的药物很多,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药、磺胺类药、镇静药和解热镇痛药、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
症状:
1)固定红斑型:这是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手足背及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外生殖器、肛门等处。
皮疹特点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直径一般1~2cm或更大,境界清楚,多数是单发,少数也可多发,紫红斑中央可出现水疱或大疱,持续7~10天,消退后留有暗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自觉症状仅有轻度痒感及灼痛感。
如再次用致敏药物,又会在原处发生同样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面积可扩大。反复发作后,遗留的色素沉着斑不易消退。
2)荨麻疹性药疹:较常见。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风团颜色较鲜红,皮疹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和蛋白尿等。
图文无关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皮肤上出现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的红色斑丘疹,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可泛发全身,类似麻疹或猩红热。
4)多形红斑型:特点是豌豆大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中央常有水疱,对称发生于四肢伸侧、躯干,境界清楚,有痛痒感。重症病人的口、眼、外阴黏膜会发生水疱糜烂,剧烈疼痛。
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这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出现弥漫性紫红或暗红斑片,并很快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及表皮大片松解脱落,疱壁易被撕破和脱落,露出糜烂面,渗液较多。
同时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继发感染,发生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此病死亡率高,应当送患者及时就医。
?、
特点:
任何一种药物,包括保健品在内都可能引起药疹。
?、
病因:
可以引起药疹的药物很多,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药、磺胺类药、镇静药和解热镇痛药、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
鉴别:
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
区别是麻疹或猩红热没有近期用药史,并且出现皮疹前有上呼吸道症状(感冒,流涕,咳嗽,头痛等);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没有上呼吸道症状,且有近期用药史。
如果在发病前20天内使用了以前未用过的药物,或以前用过但此时服用时药物已过期,或此次服用的和以前的非同一药厂生产,就可诊断为药疹;
2)多形红斑型药疹与多形红斑:区别在于后者无近期用药史。
?、
治疗:
局部治疗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抗菌药制剂等。
口服药物可选择:抗组胺药、口服激素、雷公藤多甙片。
三、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产生红斑和风团,伴瘙痒。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其常见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
症状:
1)急性荨麻疹:皮疹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数小时内风团可出现或消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窒息。
2)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病程在6周以上。
图文无关
?、
特点:
花粉诱发的荨麻疹,春季多发。
?、
病因:
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但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是重要的诱因。
?、
鉴别:
注意与荨麻疹性血管炎、丘疹性荨麻疹鉴别。
?、
治疗:
去除可能的诱因,长期反复者,最好查过敏原,针对性避免或脱敏治疗;口服抗组胺药;严重者必要时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四、季节性面部皮炎
为一种好发于春季,由花粉等引起的皮炎。多见于女性。
?、症状:
颜面、颈部轻度红斑、丘疹、肿胀,伴瘙痒,严重的可出现渗液,后期可皮肤轻度肥厚,有脱屑。
?、
特点:
春季好发,每年反复发生,轻者过了春季可自行消退。有些人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
?、
病因:
空气中的花粉。可查过敏原明确。
?、
鉴别:
需要与化妆品皮炎及日光性皮炎鉴别。
?、
治疗:
应注意皮肤的清洁、保湿;对症抗过敏治疗;如长期反复发生,比较严重的,最好查过敏原,针对性脱敏治疗。
五、日光性皮炎
是一种常见的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的疾病,好发于春季和夏初。
?、
症状:
在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随后红斑颜色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烧灼感或刺痛感,常影响睡眠。
?、
特点:
主要分布于面、颈及手背等暴露部位,一般在日晒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
?、
病因:
日光中的紫外线。可做光敏试验明确。
?、
鉴别:
注意与接触性皮炎和红斑狼疮鉴别。
?、
治疗:
防晒;对症抗炎治疗;可口服硫酸羟氯喹抗光敏;尽量避免吃光敏性食物或药物,如香椿、香菜、芹菜、黄泥螺、皮皮虾、磺胺、四环素类药物等。
六、激素依赖性皮炎
由长期不恰当使用外用软膏的激素引起,因为症状类似吸毒成瘾,停用后皮炎反复加重,又称为激素成瘾性皮炎、激素戒断皮炎。
?、
症状:
皮肤出现明显鲜红色斑,表面光滑、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干燥、脱屑等。遇热症状加重。
?、
特点:
最常见于面部,多数有刺痛、烧灼和瘙痒感。
?、
病因:
长期反复外用激素≥1月。特别小心:有些不正规的面膜或护肤品中含有激素,这些产品的特点就是短期内效果奇好。
?、
鉴别:
需要和口周皮炎、激素过敏及原发皮肤病停药复发鉴别。
?、
治疗:
停用一切外用激素;
保湿:增加角质层内水分,恢复皮肤屏障;
抗炎:局部外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或依巴斯汀片等。
如继发感染,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
七、化妆品皮炎
是指由化妆品刺激或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
症状:
出现红斑、丘疹,严重者出现水疱、渗液,自觉瘙痒。
?、
特点:
常见于面部使用化妆品的部位,停用后缓解,再次使用复发。
?、
病因:
对化妆品中的一些成分过敏,如肉桂醛、苯甲醇、熏衣草油、依兰油、颜料、香精等。必要时可以做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
鉴别:
根据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可与其他过敏性皮炎区别。
?、
治疗:
停用并及时清除皮肤残留的引起过敏的化妆品;抗过敏治疗;可使用适合敏感皮肤的医学护肤品。
八、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
是由昆虫叮咬皮肤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虫咬性皮炎、单纯性痒疹,春秋多见。
常分批发生于躯干、四肢伸侧,自觉瘙痒。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呈纺锤形或圆形,中央常有丘疱疹、水疱或大疱。
?、
症状:
局部红肿,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自觉奇痒,有时有刺痛、灼疼。
?、
特点:
尽管成人也可发生,但最常见于儿童,而且比较重。
?
病因:
常由蚊、白蛉、蠓、蚋、臭虫、蚤、虱、螨虫及其他昆虫叮咬引起。
?、
鉴别:
注意和荨麻疹鉴别:后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多,为风团样丘疹性皮疹,可与某些昆虫如蚊虫、螨、跳蚤、臭虫等叮咬有关,且风团样丘疹不会时起时消。
?、
治疗: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对于易发生本病的患者,在春秋季节尽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
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激素软膏,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有全身症状可用抗组胺药物,如果非常严重,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
九、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
症状:
主要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急性接触性皮炎皮疹只局限于接触部位,并且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如果接触物为长方形,其边界很清楚。
?、
特点:
只局限于接触部位,并且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一般很快消退。
?、
病因:
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很多种,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在医院,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1)动物性物质包括动物毒素,如昆虫分泌物、毒毛等;
2)植物性物质包括花粉、叶、茎、花及果实等;
3)化学性物质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香料等。
?、
鉴别:
1)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的病因一般不明确,发病常呈泛发性,损害呈多形性,病程较长,且有复发倾向。急性接触性皮炎的接触史明显,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搔抓后可将致病物质带到远隔部位并产生类似皮损。
2)面部接触性皮炎与皮肌炎:后者多发生于双上睑,为水肿性紫红,伴有全身无力症状和肌酶谱升高等。
?、
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氧氟沙星凝胶。
常见治疗方法
?、轻度皮肤过敏
如果只有轻微的红斑、少量细小鳞屑,无明显水肿,瘙痒不明显者,只需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同时使用医学护肤品的保湿舒敏系列产品,可以不用药物。
?、中度皮肤过敏:
有红斑、丘疹、水肿,伴明显瘙痒者,可短期使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地奈德软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但连续使用最好不超过2周,而且应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停药。
如果长期反复发生,则最好外用免疫调节剂,如0.03%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软膏。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啶片或依巴斯汀片等,也可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
?、重度皮肤过敏:
除了中度的症状,还出现水疱和流黄水。则需要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冷敷,将4~6层纱布浸湿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面部红斑处。
湿敷时保持纱布冷湿,每次15~20分钟,每天2~3天。冷敷后短期使用激素类软膏或免疫调节剂软膏(同前)。
如果一般抗过敏药效果不佳,需要短期全身使用激素,一定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继发感染,则需要口服或外用抗生素。
?、荨麻疹:
应以口服抗组胺药为主,一般没有必要外用药。
?、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
应以外用药为主,严重的可配合口服药。
注:本文仅用于交流学习使用,若有身体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治疗
C. 我每年秋天都有过敏性鼻炎,打喷嚏、眼睛...
入秋之后有些人出现了,眼睛、鼻子奇痒无比,喷嚏眼泪止不住地流。
很多人以为是感冒,其实是秋季花粉过敏在作祟,目前,我国多地已经进入,秋季过敏高发期。
为什么秋季过敏
比春天严重?
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过敏原是花粉、霉菌还有尘螨。从致敏性来看,秋天和春天的过敏有以下区别:
1
秋季花粉致敏性更强
春季的花粉多是树木花粉,颗粒较大,常掉落在地上,风吹起后被人吸入引发过敏。
秋季花粉大多来源于杂草,尤其是蒿属、藜科/苋科、葎草等,颗粒小且干燥,易飘浮在空中,让人防不胜防。
春季花粉浓度虽然高于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强,蒿草花粉就是重要的致敏原之一,部分人群只接触少量蒿草花粉就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2
秋季霉菌滋生更多
秋季晨露或降雨残留、落叶和腐烂植被有助霉菌滋生。当人接触或吸入霉菌孢子时,也易出现过敏。
3
秋季气候比春季更干燥
秋季空气干燥且紫外线较强,皮肤易流失水分、屏障功能减弱,常出现干性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此外,秋季也是室内过敏高发期,这主要跟缺乏通风,造成室内尘螨、皮屑过多,引发过敏反应有关。
儿童出现过敏症状
家长千万别大意
不仅是成年人,秋季也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过敏原有花粉、宠物皮屑、真菌、尘螨、食物、药物等,此外,有家族过敏史的儿童,也是过敏的高危人群。
1.当孩子出现腹痛、腹泻,排除感染后,要检查是否患有过敏性胃肠炎;
2.有皮疹伴瘙痒,食用某些食物后会加重,要检查是否患有过敏性皮炎;
3.出现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排除感染后,要检查是否患有过敏性鼻炎;
4.眼痒,同时伴有鼻痒、打喷嚏等,要检查是否患有过敏性结膜炎;
5.咳嗽、喘息,排除感冒后,要检查是否患有变异性咳嗽和过敏性哮喘。
有不少家长认为,季节性过敏症状发作一段时间,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以常见的过敏性鼻炎为例,其会引发鼻窦炎、嗅觉减退、中耳炎,甚至发展成哮喘,因此,当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家长一定注意要高度重视了......
如何区分真菌过敏与花粉过敏?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降雨量大、湿度大、高温天气多,给真菌的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对此,专家提示,秋季过敏高发,公众在预防花粉过敏的同时,也要小心真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
真菌过敏症是指真菌的孢子和菌丝,通过各类途径进入机体后,产生的过敏反应,如果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更易引发真菌过敏症。
真菌喜欢在阴湿环境中繁殖,尤其是浴室、地下室、仓库等通风条件差的环境。
夏秋季是真菌过敏高发期,尤其是阴雨天后,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真菌大量繁殖,如果长期接触或经常暴露于,含有大量真菌的环境中,可能会引发真菌过敏性疾病。
花粉过敏性鼻炎,和真菌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在症状上很相似,极易造成误诊,因此,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查,正确区分才能有效治疗。
过敏后怎么办?
一旦出现过敏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对引发过敏的原因进行控制与干预。
1
控制与处理环境过敏原
过敏原暴露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世界过敏组织数据显示,环境中每克灰尘中尘螨数量超过 50 只,可诱发过敏和哮喘,环境中每克灰尘中尘螨数量超过 100 只,有极高的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
因此,降低家中尘螨浓度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2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是将外界无害物质从小剂量逐渐增加,让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治疗,在医学上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针对过敏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
3
药物对症治疗
最常用的是口服抗组胺药,就是大家常说的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以及一些外用药物和局部性药物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不适症状。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过敏人群的健康管理
过敏健康管理是对那些担心过敏疾病发生或者全生命周期中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处于湿疹和过敏性鼻炎之间状态的过敏人群所进行的针对健康意识、环境过敏原、人体生理心理因素,以及过敏筛查复查的管理。
D. 湿疹是怎么引起的,湿疹的图片
湿疹病因复杂,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
湿疹的图片:
湿疹的治疗,应该先从个人卫生开始做起。首先保持病患部位卫生,然后,再采取医学的方式进行治疗湿疹。
(4)湿疹鼻炎口服液有哪些图片扩展阅读:
湿疹的预防: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
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