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有哪些和金有关的东西
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黄金崇拜最早始于闪族人
通常认为,黄金崇拜与太阳有关。远古人对太阳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太阳才能给人带来光明。而和太阳一样散发着神秘光芒的黄金就是太阳的化身,拥有了黄金也就拥有了太阳,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财富。因此古代君王都要身披黄袍,用贵重的黄金来装饰自己的殿堂,希望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一统天下。大约到了铁器时代,随着黄金在交易过程中的使用,黄金的货币价值开始超过其图腾意义,但无论怎样,黄金仍然是权力和财富的化身。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代背景设在了政权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那虽然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年代,王宫贵族们推崇的仍然是纸醉金迷的生活。盛唐留给他们的记忆太深刻了,极盛之后的人们是很难接受平庸的生活的。无限放大的黄金崇拜可以说是填补这种由盛至衰、极度失落的最好表现。
尽管对黄金的推崇和迷恋是世界范围的,但黄金崇拜的历史并非源于中国,而是始于古代红海沿岸的闪米特人,这是个崇拜太阳的民族。随着闪族人的不断外迁,形成了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迦南人、希伯莱人、腓尼基人等等,黄金崇拜的观念也随之进入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半岛、希腊半岛等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黄金饰品就是在古代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发现的,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古代的埃及人更是把黄金视为可以保护生命、延续生命的神圣器物。
距今4000年古埃及就有黄金储量的地图,上面准确地标出了尼罗河与红海间的金矿位置。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至前2494年)麦列鲁布法老的陵墓中,曾发现有一套金匠制作金器的雕画,这些雕画展示了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进行黄金加工的情景。而最为人所知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金器则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60年)的黄金面具、黄金座椅等黄金器物。
除此以外,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发现了以黄金陪葬为主的古代中亚地区的“大夏宝藏”,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的色雷斯王陵宝藏和贝内村青铜时代黄金文化宝藏。而在古代希腊,更是存在着由色雷斯人创造的、黄金制造业高度发达的迈锡尼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黄金崇拜和黄金文化可以看成是古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古代“黄金甲”实为用金线和黄缎制成的礼仪盔甲
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夏墓(距今4000多年)出土的铸造粗糙的金耳环。多数学者认为,同古代西方显着的黄金文化和崇拜相比,古代的中国人似乎更迷恋玉石,尽管在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1200年)我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利用黄金来加工精巧的制品了。
从目前的考古出土来看,除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较为大件的黄金面具和金权杖等器物以外,我国出土的大部分金器为小件饰品。如同闻名中外的马王堆“金缕玉衣”,完全是以玉片为衣,金只为线用。这同西方的金衣裹身是完全不同的。做工精美,工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黄金文化的主要特点。尤其在佛教器物的制作上,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黄金法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