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软件 » 华表柱图片ps
扩展阅读
图片编辑动画软件有哪些 2025-04-28 16:42:51
没毛狗是什么品种图片 2025-04-28 16:42:40
40岁的胖女人图片 2025-04-28 16:28:37

华表柱图片ps

发布时间: 2022-05-03 10:32:57

1. 华表柱的含义

在古代华表有两个作用。分别是皇权的象征及路标。现代,华表是中国的象征,寓意着中华民族的社稷永固,源远流长。

1、古代华表是路标的象征。

古人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后来的邮亭也用它作标识,他的名字叫桓木,但是“桓”和“华”已经比较相近,时间长了就被人们读成了华表。

2、古代华表是象征皇权的专利品

皇帝去的寺庙,或国王拥有“今朝皇帝万岁”牌位的地方,都装饰有雕刻在岩石上的华丽手表。从汉代开始,花表就出现在墓葬前。

南北朝时期,花标被用于墓葬前,并开始流行起来。从唐代开始,道路标志的功能逐渐消失,逐渐演变成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矗立在宫殿前、皇陵等建筑中。

现代手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如今,天安门广场内外的两对手表都是用汉白玉雕刻的。它们是由巨大的高耸的圆柱和云和龙全身。一个美丽的云板穿过圆柱,仿佛云被插入云中。

原始精致的手表与雄伟雄伟的故宫建筑群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一种艺术的和谐和历史的庄严与威严。

其实,华表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象征。

(1)华表柱图片ps扩展阅读:

天安门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约2万多公斤。

华表是以巨大高耸的圆柱为主体,通身塑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好似插入云际。柱顶上承露盘上雕刻有一个蹲着的神兽,栩栩如生,这神兽名"犼",性好守望门户。

远远地望去,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巧妙点缀了整个精美的故宫建筑群,增强了古老建筑艺术的整体感。

2. 华表的简单构图怎么画

华表的简单构图一般取1——2个侧面即可。

3. 清西陵内的华表柱是什么样的

清西陵内的华表柱共有两对,位于西陵正方形广场的四角。4座华表同样也是白玉石雕,石柱拔地而起,直刺青天;石柱周身浮雕着朵朵云团,一条巨龙于云朵之间盘绕柱身扶摇而上;

4. 这个华表柱怎么上色

蓝灰色,因为是汉白玉,受天光影响,偏冷色。再加上背景是暖色,主体就要用冷色

5. 华表的柱身是什么样的菱面雕刻了哪些图案

华表高5.8米,宽1米,下为方形基座,上置莲花形柱础。柱身为八菱形由下向上逐渐收杀,柱顶为仰覆莲间以宝珠上加合瓣莲花结顶。柱身菱面雕刻为减地和单线阴刻两种,画面内容有云龙纹、长颈宝瓶和卷草花卉等。在巩义松龄的华表中,永昌陵华表雕刻最佳,构图精美,线条流畅。

6. 华表柱的介绍

华表柱是一种汉族传统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代设在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7. 人民大会堂前面的那根柱子是什么

人民大会堂前面的那根柱子是华表柱。天安门的华表前后各有一对。

耸立在天安门前的高大汉白玉华表,围绕着天安门共有四座。华表的上部有两个圆盘形的柱帽称为承露盘,其上雕刻着蹲立的龙状神兽。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重20000多公斤。在直径为98厘米带有层层回环不断的云朵石柱上,盘绕着一条巨龙,龙四足,无爪雕饰得卓约生动,跃然飞舞,可谓鳞角峥嵘,臂爪劲健,给人以玉龙遨游云天之感。

在雕龙巨柱顶端,横叉着白石云翅,呈朵状。云翅上面是圆型承露盘,盘上有一蹲兽,名“望天”。在八角形汉白玉须弥座四面雕刻云龙,外面四周环绕白石雕花栏杆,栏杆四角柱头上,雕有四只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子,头朝的方向与“望天”的方向一致。


(7)华表柱图片ps扩展阅读:

天安门华表的传说

据说华表顶上的蹲兽叫吼(音),是龙的九子之一,有守望的习性。天安门前面那对华表上的石面向南,望着皇宫外头,人们称之“望君归”。负责注视皇帝外出时的行为,盼望皇帝早日回宫,不要老在宫外寻欢作乐,久出不归,荒废朝政。

当皇帝外出游玩久久不归的时候,“望君归”就说话了:“君主啊,不要在外面游逛了,回来料理国事吧,大家日夜盼望君主回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

在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面向北的石,翘首宫内,人们称之“望君出”。负责监视皇帝的宫廷生活,如果皇帝深居后宫,不经常出来查看民情,便劝戒皇帝说:“君主啊,不要老是呆在宫殿里,只顾和后妃取乐,该出来看看人民的苦难吧,大家日夜盼望君主出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

8. 天安门前的华表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华表的来历,据《史记.五帝纪》公公元前2255年,舜帝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听纳群众意见的专职官员。
另据《纲鉴易知录》卷一:舜帝“丁亥二载,求贤才,纳谏。立诽谤木。帝广视听,求贤才以自辅。欲纳谏,以闻其失。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置敢谏鼓,使天下得尽其言。”
这里看出两点,1,诽谤木为舜帝时设置。但也有文献记载为尧时设置,如前汉书文帝纪中有记。2,诽谤木设置为了听纳下言。据史料记当时小声提意见为诽,大声提意见称谤,而舜帝不管你小声议论还是大声提意见都要有指定地点,故立木为地,即诽谤木。且有专人听取,即纳言官。
改称华表柱的历史记载是南朝齐高帝箫道成时期。据《二十五史.南史》记载,齐高帝(萧道成)在即位前,便在其故有之地武进彭山岗立“诽谤木",名曰"华表柱"。这是正史上首次专门而又明确的记载。……

9. 清昭陵的华表柱柱体上的云板是什么图案

云板横插在接近柱体的顶端,是一块长三角形石板,云板上刻有密集的云纹,有的云板还刻有“日”及“月”两字。在柱体顶部有一圆盘叫“天盘”,天盘之上为柱顶。

10. 华表柱是干什么用的

在名播大江南北、绵延两千年而经久不衰的的传说“丁令威”里,说到丁令威在成仙得道的之后,曾化作仙鹤飞回老家――我们今天的辽阳城里,落在一个华表柱上。
对这个华表柱,这个传说的始作俑者陶渊明老先生在《搜神后记》中,只是说了一个模糊的方位――“城门”附近的华表柱。明代的大学问家张岱说的倒比较详细――“辽阳城内鼓楼东”,还进一步说明:“昔丁令威家此”。
许是受了丁令威传说的影响,自元代始,人们把今天辽阳县寒岭镇邱家堡子村后的那座山――唐代的衡山,也叫做了华表山,并将其主峰附近的一块突兀巨石命名为“华表柱”!
华表是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又叫“墓表”。柱身往往雕有蟠龙等纹饰,上为云板和蹲兽。北京天安门前后的两对华表,用巨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造型精美,是华表中的优秀作品。
凡是去过天安门的人,都不会忘记屹立在天安门前的那对高大的华表。它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高大挺立的柱身上雕刻着蟠龙和流云,在上面横插着一块石片,石片上面是祥云,如同高大的华表插入云霄。柱顶承露盘中,一头雅致的怪兽蹲在那里。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相映生辉,既能让人感到一种艺术上的统一,又能感到历史的浑厚和庄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
华表的雏形是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目前的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的一头怪兽,不是狮也不是狗,头望宫外,它的名字叫“望天讯”,民间传说这种怪兽喜欢远望,让它望着宫外,它是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恋外面的风景,早些回来,以理朝纲。这种说法其实体现了先人们建造华表时对皇帝的一种虚幻的期望。而原始社会的人们都会把他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在华表上面,对它视如神明,崇拜之极,华表柱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的标志图腾不同而不同。当人类的历史迈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渐渐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只是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着名的诗人杜甫有这样一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它的意思是华表的柱顶上雕饰的是白鹤。看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白鹤确实是华表的一种雕饰。相传曾经有一个人名叫丁令威,学道成仙,化为一只白鹤,立于华表上作歌,所以后人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是吉祥的标志。
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华表是古代一种乐器演变而来的。这种乐器名为“木铎”,它的形状是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尧舜时,代替皇帝向百姓纳谏的官员们,在四处奔走,敲击木铎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向百姓征求意见,而是等人自己来提谏,将这种大型的木铎于王宫之前矗立,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华表。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演变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表用来观察天文,人们立木为竿,根据太阳的影子的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它还可以用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修建建筑之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施工期较长的大型建筑,立表存留时间较长。为了坚固起见,就把立木改为石柱。工程一旦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一种附属,作为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庙宇、陵墓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经过不断的演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上面雕着云龙,柱头有云板,柱顶置承露盘。华表逐渐丧失它的实用价值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华表在我国历史悠久,不论它从何演变而来,但是它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形状,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我们今天看到的巍峨细腻的华表,凝结了我们祖先的心血和才智。〔以上转自china.com
文化频道《大师领读地理》作者江笨湖〕
华表又名恒表、表术,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华表起源于古代的一种立术,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现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头望宫外,名为“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让它望着宫外,是让它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恋水,早作归计,以理朝纲。这种说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华表时对王权的一种虚幻的期望。而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以上转自“网络知道~历史话题作者ZHRMGHG56〕
华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因此对应天圆地方,上面的蹲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称为望天、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