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云龙号(Unryu)航空母舰的舰体结构
在设计上,云龙级航空母舰基本上继承了飞龙级的蓝图,但对其舰桥位置和形状进行了调整。由于飞龙级的舰桥位于左舷中部,容易产生湍流,云龙级将舰桥移至右舷前部,并在舰桥后安装了侧向烟囱。舰桥由飞行甲板一层在内的四层构成(飞龙级为五层),各层的配置如下:最上层是露天甲板。从飞行甲板到顶部甲板的高度为6.9米,四周用薄钢板围护。这里设有防空指挥所,配备了12厘米和8厘米双筒望远镜,用于对空和对海观察。防空指挥所前方是操舰指挥所;后方是雷达警戒指挥所,雷达室上方设有雷达天线。防空指挥所下方是罗经舰桥,比飞行甲板高4.6米。在该层甲板上,前方是罗经舰桥,后方是传令所,末端是露天部分,设有舰载机起降指挥所。该层舰桥的两舷侧,各有一部红外线敌我识别器。再下方是下部甲板舰桥,高出飞行甲板2.3米,其前后向外伸出部分均设有遮盖。此层舰桥设有操舵室、作战室兼海图室、舰桥配线室、中波测定室和飞行员待机室。左右两侧装有94式高炮及60厘米信号灯。此外,在舰首突出的部分装有25毫米机关炮、雷达天线、测距仪和探照灯等,在舰尾突出的部分装有25毫米单管机关炮和信号灯等。舰首呈双曲线状,适航性能良好。舰首干舷9米,较前型航母的干舷高出许多。日本海军当局吸取了第4舰队事件的教训,在建造中加强了舰体结构。第4舰队事件发生在1935年9月26日,在演习时,该舰队在岩手县以东250海里处遭遇暴风(风速:50米/秒)袭击,导致多艘大、中型舰艇严重受损,54人死亡。鉴于暴风造成的惨重损失,日本海军重视了舰体结构的强度,新造航母最上一层甲板一直延伸到舰首,除甲板的钢板增厚外,船体肋骨的间距,前后端600毫米,中部1200毫米,从而使整个舰体,尤其舰首尾的结构得到加强。舰首分为六层甲板:最上层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最下层甲板和船舱甲板。在这些甲板上分布着舰员舱室、军需舱室、仓库、油舱和锚链舱等。舰尾是仿效飞龙级的,后部干舷较高,目的是提高适航性能。舵采用苍龙型的,由中央撑杆部支持约半平衡舵,向外侧倾斜。飞行甲板的大小与前型航母相同,长216.9米,最大宽度27米,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2.7米。飞行甲板前后各装有升降机一部(比飞龙级少一部中升降机),均为大型化(14米×14米),以适应不断增大的新式舰载机的需要。装备了三式10型油压式着舰拦阻装置,共4部,12条横索。最大拦阻距离45米,最大减速度2.5G(过载),最大拦阻速度40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此外还装备三式10型油压式滑跑拦阻装置3部。最大拦阻距离12米,最大减速度4.5G,最大拦阻速度23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此外,飞行甲板上有前后2部升降式扬弹筒。前部为大型,主要用来输送鱼雷及航弹;后部为较小,主要用来输送航弹。全舰共装有800公斤航弹72枚,250公斤航弹288枚,60公斤航弹456枚,91式改六型鱼雷36条(可同时调试鱼雷6条)。计划搭载的舰载机为零式战斗机15架,97式攻击机20架,99式轰炸机30架,共65架。因机库容纳不下这么多飞机,便决定将其中11架系留在飞行甲板上。云龙级还根据海战的经验教训,改善了机库的防火与通风条件。机库分上下两层,上层分4个区,下层3个区,上下两层每隔3米设有一个灭火喷射头。机库内侧壁上配置了泡沫式灭火装置。为防止因汽油或瓦斯外泄而引起的火灾,改善了机库内的通风换气条件。以往航母的通风换气时间为10至15分钟,该级舰仅需半分钟。此外,在航行中,还能从舰外吸进空气,机库前后端均有通气。升降机的开放也可进气,改进了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