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可以帮我找找色彩构成春夏秋冬的图片,要和百度上面 不一样的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1)不管多少春与秋图片扩展阅读
色彩秩序要求
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
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❷ 立春的寓意和象征图片
立春的寓意和象征图片
立春的寓意和象征图片,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代表着开始,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四季的更替,有着特殊的寓意。下面一起来看看立春的寓意和象征图片吧。
立春的寓意和象征图片1
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
2、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一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
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立春的民间风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4、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5、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6、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7、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8、咬春
中国民间讲究立春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立春的寓意和象征图片2
立春代表的寓意是什么:春季的开始。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或者是农历正月,为立春日,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立春是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潮汕地区人们在立春当天,都会举行“打春牛”,“抬春色”,“吃春饼、春卷”等传统民俗活动。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
立春,阴阳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星象上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寅月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另《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立春节令,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人们对“春”很重视,将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年份。
立春的寓意和象征图片3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
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
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着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春的气候变化
立春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❸ 四季有轮回,月份有乐趣(人间1-12月专属诗词)
#秋日生活打卡季#
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说农民在每个季节都有该干的活儿。
同样,在古代,每个月份在诗人眼中都有不同的风景与经历不同的人生际遇。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大自然赐予人间最美丽的景色。
繁盛的春天,葱茏的夏天,辽远的秋天,宁静的冬天,像一本极具魅力的诗集,令人回味无穷。
快乐的一月,灵动的二月,生机的三月,悠扬的四月,温柔的五月,就像一部充满魅力的诗篇,只要一翻开,就再舍不得合上了。
清凉的六月,流火的七月,清秋的八月,寒露的九月,就像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歌,只要一吟诵,就再难以停歇。
寂静的十月,神秘的十一月,冷峻的十二月,就像一则岁月沉淀的故事,只要一倾听,就再难以忘怀。
这就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份的魅力,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故事,让人无法抗拒其吸引力。
正月~十二月,每个月的专属诗词,与君共赏
01
一月 冰月喜欢每个开始,预示着寒冬将尽,春意渐浓。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家家户户出门游乐观灯、处处灯火明亮,正月十五的长安热闹非凡。
正月梅花尽,一溪春雨香。
——白玉蟾《玉艳亭即事》
正月的时候,梅花飘落。春雨滴入哗哗的小溪,你一闻,这是春天的香味。
正月晴和风气新,纷纷已有醉游人。
——白居易《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
正月天气晴朗,和风吹拂,给人一种新的气象。人们纷纷陶醉在这春天的景色中,甚至有人已经醉倒在游玩之中。
正月十六夜,竹篱田父家。
——陈与义《正月十六日夜二绝》
正月十六日时,绿竹幽径,我在田父家做客呢!
02
二月 雨水与寒风,二月人间。雪花飘落,装点着冬日的素净。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
妙龄少女们,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韩愈《春雪》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欧阳修《戏答元珍》
夷陵小城,地处偏远,山重水满,虽然已是二月,却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只因我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来欣赏身边的美景,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03
三月 春分芳菲初现,万物复苏,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飘落的柳絮、游动的蜘蛛丝都是这三月的物候,风呼呼的吹、雨淅沥沥的下,涤尽了满城的花。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这样的场面足以让男人大开眼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目送老朋友离开,他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曹雪芹《葬花吟》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刘过《六州歌头》
每年三月,春光明媚,百花吐香,人们举行隆重的仪式,在鄂王庙前祭奠英雄的英灵。
04
四月 谷雨人间四月芳菲尽,花谢花开春意浓。清晨阳光,如诗如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大林寺桃花》
诗人登山时时值夏天,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意外的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李颀《送陈章甫》
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韦庄《女冠子》
今天是四月十七,去年这个日子,正是与你离别的时候。忍住泪水假装着低下脸,含羞皱着眉头。
05
五月 芒种春已逝,夏将至。阳光明媚,万物生长。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黄鹤楼中传来阵阵《落梅花》的笛声,声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
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特别是到了五月就加倍繁忙,大家都在忙碌着收割粮食。
06
六月 夏至阳炽光热,万物欢腾。一面是炽热,一面是生命的欢腾。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诗经·小雅》
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
六月山深处,松风冷袭衣。
——释英《山中景》
六月的深山,习习松风,衣袖飘飘
07
七月 央夏与北半球一起,感受夏日的热烈与欢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豳风》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张耒《七夕歌》
一年三百六十日,他们只有一个晚上能够相会,真是“别多会少”,但这是天帝的命令,无可奈何。如果是个忘情者,倒也罢了,却偏偏想起了从前夫唱妇随的无限恩爱,怎能不痛苦万分。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白居易(长恨歌)
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中,夜半无人,皇帝与贵妃共起山盟海誓。
08
八月 白露夏未尽,秋意浓。八月阳光与空气相互交织,一半是热烈,一半是清新。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想想都心塞。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王昌龄《塞下曲》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09
九月 霜降岁月不停流转,送走了炎热,迎接新的季节。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独不见》
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家中的妇人思念着在辽阳征戍十年的丈夫。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陶渊明《拟挽歌辞》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巢《不第后赋菊》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10
十月 立冬寒冬将至,大地凝结。金色的秋天已经过去,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
十月霜风寒,山木俱摧折。
——王冕《梅花》
十月的风霜十分寒冷,山上的林木都被飓风吹折了。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曹操《步出夏门行》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11
十一月 小雪寒风渐起,秋意已远。心中满载着对冬天的期待和祝福。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
十一月,夜寒难眠,我这个三千里外的远行人,愁断肠。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高适《杂曲歌辞蓟门行》
边塞小城,十一月天气,雪花纷飞,大雪纷扬。
12
十二月 大寒冬至大如年,岁月匆匆,期待春暖花开的到来。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白居易《村居苦寒》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李白《北风行》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寒楚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高适《见薛大臂鹰作》
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一群小燕子小麻雀却在那里噪聒,落毛的老鹰不如雀。然而老鹰说:你们别高兴太早,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