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个是什么中药
这是槟榔片。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大腹子,是常用中药之一。槟榔鉴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断面呈乳白色与棕红色交错大理石样的纹理,所发图片这种纹理比较典型。
槟榔主要功能,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主治虫积腹痛,疟痢,食积,气滞胀闷,水肿脚气等。
为中药中重要的有效驱虫药。
㈡ 槟榔长什么样子
槟榔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雄蕊6枚,花丝短,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
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
(2)槟榔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生长习性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㈢ 槟榔是什么啊
搜索词条
槟榔
[bīng láng]更多图片(16张)槟榔树(学名:Areca catechu)又称宾门、槟楠、大白槟、仁频、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螺果,是棕榈科植物等,与椰子同属棕(zōng)榈(lǘ)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至二十米,树干挺直,叶子集中生长在树顶,在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蒌叶(Piper betle)的叶。槟榔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时可以蒟(ju)叶包覆。槟榔子是劣等儿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另有同名电影作品《槟榔》。另外的槟榔咀嚼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入一类致癌物名单。中文学名:槟榔[bīng láng]拉丁学名:Areca catechu别称:槟榔子、宾门、槟楠、大白槟、大腹子、橄榄子、螺果二名法:Areca catechu 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棕榈亚纲目:棕榈目科:棕榈科(Palmae)亚科:槟榔亚科族:槟榔族属:槟榔属亚属:槟榔种:槟榔分布区域:云南、海南、台湾、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原产国:马来西亚域:真核域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3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槟榔树图册9张,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槟榔花序分支中开着两种不同的花。微小,量多,没有花柄,紧贴分枝上部生长的是它的雄花,而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具淡绿色的萼片,洁白花瓣,长圆状卵形的则是雌花。在海南,还在“襁褓”中未抽出的花序被称为雕花。槟榔花不凋谢、不掉落,直接将花萼和花瓣宿存,变成卵圆形的果实,这就是槟榔果。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