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雄豹多少公斤图片
扩展阅读
华为p9手机支架图片放大 2025-02-01 23:41:18

雄豹多少公斤图片

发布时间: 2024-12-07 15:18:14

㈠ 这是什么动物

花豹
花豹

学名:Panthera pars
亚种:非洲有11个亚种;中东有6个亚种;亚洲有8个亚种。
最大体型:1.67米/91公斤
繁殖:孕期90到105天,一胎2到4仔。
种群单位:花豹过着独居生活。雄豹的领地范围可达40平方公里,通常会与多只雌豹的领地相互重叠。
食物:羚羊、瞪羚、猴子、蛇类甚至昆虫。
现状:所有的花豹均已列入濒危级 - 科学家认为,其中有4种属极危级,它们是南阿拉拍花豹、远东豹、北非花豹和安那托利亚花豹。
花豹追捕猎物的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身体异常强壮。它们能叼起相当于自身体重3倍的猎物,并能把猎物放到20英尺高的树枝上。曾有多份报告称,花豹把长颈鹿的幼仔拖到了树上

雪豹
Panthra uncia

隶属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英文名Snow leopard,Onuca。

雪豹别名草豹、艾叶豹,头小而圆,尾粗长,略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体长110~130cm;尾长80~90cm,体重38~75kg。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灰白色,无黑点,在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耳背灰白色,边缘黑色。鼻尖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

该物种为高山动物。在可可西里,雪豹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上,冬季一般随岩羊下降到相对较低的山上。雪豹的巢穴设在岩洞中,一个巢穴往往一住就是好几年。雪豹以岩羊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等小动物,所以其栖居地也就在岩羊集中分布的山区。黄昏时,岩羊开始离开岩石到草地觅食,雪豹则随岩羊群活动,常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岩羊,咬其喉部使之死亡。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出去很远,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需要许多天沿原路返回,夜行性, 白天很少出来,或者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在黄昏或黎明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

主要生境为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及高山灌丛等三种类型。雪豹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独居,夜行性,晨昏活跃。感官敏锐,性机警,行动敏捷,善攀爬、跳跃。捕食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捕食山羊、岩羊、斑羚、鹿,兼食黄鼠、野兔等小型动物或以旱獭充饥。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有相对固定居住地点,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每年1-3月份发情,5-7月份产仔,每胎2-4仔,3岁达到性成熟。

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促进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显着象征,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器。

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一直是人狩猎和捕杀的对象。特别是因其有固定的活动路线,偷猎者在其必经之路埋下铁夹就可将其捕获,导致其种群濒危。同时,岩羊数量下降也给雪豹这个靠捕食岩羊生存的种群造成了灾难。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95年繁殖雪豹成功。
雪豹是中亚高原上的特产,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的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以及我国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的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天山、帕米尔、昆仑山、唐古拉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乌拉山等等。这些地方大多为没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仅生长着极少的高山垫状植被。
雪豹在珍贵的大形食肉动物的行列中具有极为特殊的位置,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它是属于经常栖居于高山雪地上的动物,也是食肉动物栖息地海拔高度最高的一种,雄踞在冰峰雪岭之上,远离尘嚣,颇有“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气势。在它的分布范围内,雪豹的栖息环境主要有4种,即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山地针叶林缘,从不进入森林之中,海拔高度为2000一6000米之间,不同季节之间往往有沿山坡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栖息的高度大多在5000米左右,冬季则下迁至1800?500米处,偶而在平原地区也有它的踪迹,例如我国曾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安迪尔胡杨林附近,以及在尉犁县的芦苇丛中捕到过它。雪豹迁徙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为了避寒,而是为了追逐食物。
雪豹因为全身被有厚厚的绒毛,所以很耐严寒,即使气温在零下20多度时,也能在野外活动。平时独栖,仅在发情期前后才成对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设在岩石洞中、乱石凹处、石缝里或岩石下面的灌木丛中,大多在阳坡上,往往好几年都不离开一个巢穴,窝内常常有很多雪豹脱落的体毛。巡猎时也以灌丛或石岩上作临时的休息场所。由于毛色和花纹同周围环境特别协调,形成良好的隐蔽色彩,很难被发现。叫声类似于嘶嚎,不同于狮、虎那样的大吼。雪豹性情凶猛异常,但在野外从不主动攻击人类,行动敏捷机警,四肢矫健,动作非常灵活,善于跳跃,3?米的高崖可以纵身而上,据说最多还有一跃跳过15米宽的山涧的记录。
雪豹不仅是亚洲高山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也可以看作是世界高山动物区系的象征。能否对雪豹进行成功的保护工作,将影响到整个世界高山动物的保护事业。为此,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始实施一个的国际性的保护雪豹行动计划,期待着通过这个行动计划的实施,不仅能使雪豹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能够进而保护整个高山地区的动物区系和生态系统。

㈡ 看图写话,豹子特征

豹子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豹也是文学作品和绘画的热点题材之一。
100万年的进化过程,让豹子成为几乎完美的食肉动物。
豹子喜欢夜间活动。在月光下,豹子肚皮下那一条白色的轮廓线显得格外清晰,就是这条线,经常使它的进攻计划受挫。在阳光下,豹子身上的斑点和玫瑰花形图案形成了一层华丽的伪装层。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金色的皮毛上。如果此时它站立不动。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豹子全身只有两处没有保护色:一处是尾巴下面,另一处是耳朵后面,这些白色斑纹使小豹子夜间森林中行走时能够跟上它的父母。
豹子有一种相当奇特的习惯,它总是把猎物拖上一棵树,把它悬挂在树枝上。由此,那棵树就成了豹子的食品贮藏室。豹子可以在它想进食的任何时候,回来享受它的猎物。高悬在树上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它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的偷窃。狮子和猎豹只是偶然爬到树枝上,为的是更好地观察周围的情况。而只有豹子是唯一把树作为家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子最常吃的猎物是羚羊和鸟。
一只雌豹重约70多公斤,雄豹体重可达90公斤。但是它们力大无比,豹子可以把一只比自身体重三倍的猎物带到20英尺高的树上去。除了人之外,成年的豹子所向无敌。
豹子约有24个品种。各种豹子的差别不大,只是轮廓线和皮毛的颜色稍有差别。每一只豹子的斑点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图案。
豹子每隔20米就离开巡视的原路到树林中去施放些气味。这样孤独的动物竟然也如此强烈地需要与自己的同伴保持联系,真是令人惊异。气味标志着领地界限,警告其它的同伴认清它的活动领域,当然,其中也有求偶和交配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