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木雕如意图片价格是多少钱
扩展阅读
栗子做头像图片大全卡通 2024-07-07 08:30:46
可爱图片卡通萌萌哒放大 2024-07-07 08:30:10
可爱动物画图片大全 2024-07-07 08:30:09

木雕如意图片价格是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4-07-04 14:44:24

① 谁有关于“如意”的知识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自古就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好。直至今日,一些集藏古玩小品的藏家,仍对其情有独钟。追究缘由,简单地说,一是如意制作很讲究,不失为一件艺术品;二是如意虽小但却处处能让人如意,自然要图个吉利。

缘于搔杖

如意,古人挠痒的搔杖。背痒,手不可及,以搔杖挠之,可如人意,故谓。
迄今发现制作年代最早的如意,与今天的“痒痒挠”无异。出土于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的牙雕搔杖,残长约40厘米,直柄,饰有三角云纹,杖首是一屈指作抓痒状的手掌,上饰卷云纹,柄端雕一兽头。
“如意”之名,初见于公元370年晋人王嘉撰述的《拾遗记》。该书涉及如意的文字有两段:吴主孙权见潘夫人画像,“喜而以虎魄如意抚之”;孙权之子孙和,“月下舞水精如意”。“虎魄”即“琥珀”,一种植物树脂的化石,性脆,硬度极低,摩擦带电;“水精”即“水晶”,一种呈六方柱状的石英石,性寒。二者皆不是制作搔杖的佳材,而且,战国晚期的搔杖残长40厘米,传世和出土的天然琥珀或水晶雕刻品,超过20厘米,已属罕见。
由此推论,王嘉的以“虎魄”、“水精”藉之于如意,除了显扬帝王生活的奢侈外,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如意发展到此时,已不再仅仅是搔痒用具了。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云:“如意,古人以铁为之,防不测也,时或用以指挥向往。”所谓“指挥向往”,有两层意思,一是与随意挥舞、直指四座的麈尾、羽扇一样,是一件谈道辩玄时助兴的谈柄,如丹阳出土的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中,王戎博袖宽衣,右手指尖挑二尺余长的如意,侃侃而谈。二是若令旗,用于指挥军队进退攻守。《晋书·王敦传》载:王敦专任阃外,手握疆兵,每每于酒后咏魏武帝的乐府诗,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梁书》载:韦睿执白骨如意麾军。
高濂的“以铁为之,防不测也”一说,是一种无根之论。《世说新语》中有一段着名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一日,王恺炫耀武帝所赐的一株珊瑚树,石崇以铁如意为击杖,将之击碎。石崇,字季伦,武帝时的荆州刺史,虽有不虞之祸,尚不至于整天握一柄如意,以防不测。

与佛教相连

干隆曾赋《铁如意》一诗:“握君熔铁是谁夫,如有意何如意无。怀睿穆然挥色相,季伦鄙矣击珊瑚。”“握君”是如意的别名。“怀睿穆然挥色相”一句,意思是说,僧人怀睿神态庄穆,用一柄如意驱除声色之诱。这里涉及如意起源的另一种说法:如意源自印度僧人的一件日常用品——爪杖。
如意,梵文译为“阿那律”,意为“无灭”、“无贫”。在一般印度佛典中,“阿那律”谓之“爪杖”。公元401年,在《大藏经·四分律》中,如意与锡杖、头镖、伞盖子、曲钩、刮舌刀等一样,谓之僧侣的日常用品。翻译佛经的耶舍,为何译“阿那律”为如意?着名学者陈夏生认为:“耶舍译《四分律》时,国人使用如意的习俗已相当普遍了,必然是译者已见过中国的如意,才会将形制相同的外来器物译成如意。”随着崇敬佛之风日盛,佛陀手执的如意、锡杖、伞盖,也被赋予了一种超物质的法力。其中如意的佛化,源自中国人。
文殊又称“曼殊室利”,意为“妙吉祥”,专司智慧。在古印度佛典中,文殊菩萨左手托书,右手持剑。同一时期开凿的北魏龙门石窟的文殊菩萨,手执一柄如意,其形制与战国搔杖形制相近。二者几乎同一时期产生,自然不存在承袭关系。陈夏生认为:“国人塑造出手执如意的文殊菩萨,其立意无非在藉文殊菩萨来赋予如意一种象征智慧、祥瑞的‘法力’。”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帝王、将相和豪门贵戚有执握如意之好,以此求得心灵安宁和吉祥。唐代大家阎立本绘的《历代帝王像》中,陈宣帝、陈文帝等盘坐匡床,怀中均捧一如意。
入唐,皇室以老子后裔自居,尚佛之风势微,从绘画中可见皇室贵戚少有执如意者。陕西法门寺地宫曾出土银质鎏金如意,柄首是一朵曲线丰满的卷云,柄身窄扁,曲度极小,简洁的造型中有一种优雅而不失大度的气质,应是唐室遗物。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两件如意,制作年代约唐代中期,其柄首呈扇形,挠口微弯,其中一柄有波浪似挠齿,属搔痒的爪具。
如意作为一件祈吉法器,宋代以后,广泛而随意移植,普贤、法藏、光明、月光诸菩萨,甚至罗汉、仙女,都手执如意。现世的僧侣继六朝遗风,手持如意讲经。着于北宋天禧三年的《释氏要览》述:“如意,‘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辞于柄,备于忽忘。若俗官之手版’。”

逸士的心欢

文人执如意的方式和目的,元明时期开始异于六朝谈玄之士。在高濂《遵生八笺》、屠隆《考余事》中,将如意归入文房器玩,从元明绘画可见,如意多与书籍、香炉、砚台一同陈于书案。赵孟兆页《瓮牖图》中,如意由一书童持握。
中国文化大致是一种仕途与隐逸互补的文化,可是,艺术主题更多的是表达适情山水、悠游竹林的逍遥与自在的内容。尽管隐逸有一种背弃朝廷的意味,但历代皇帝对此却多表现出宽谅甚至赞许。
《南齐书·高逸传》载:平原人明僧绍标志高栖,欣玩水石,无意仕途。高帝赠送一柄竹根如意,以赞扬其隐逸幽志。
高帝所赠如意的形制,猜想大约是依竹木的天然形态,稍事雕磨,以合隐逸无为的志趣。这件如意是否为竹木根雕如意的肇始,史不可考。文震亨在《长物志》云:“如意,古人用以指挥向往,或防不测,故炼铁为之,非直美观而已。得旧铁如意,上有金银错,或隐或见,最佳。至如天生树枝、竹鞭等制,皆废。”
文震亨是明代中晚期人,当时流行时玩之风,凡本朝的制瓷、雕犀、刻竹、制玉,皆争宠之。文震亨独美“旧铁如意”,显然与世风相抵。所论是一种个人的审美趣味。
以天生树枝、竹根制作如意的风尚未一直延及清朝。清初顺治、康熙二帝崇尚简朴,谕旨臣工禁献玩赏之物,在《国朝宫史》和广东贡品清单上,未见有呈献如意的记载。康熙在位60载,与如意有关的记载,仅见干隆写的一诗,诗中追忆祖父曾将一柄天生树枝的如意和吉祥草,手植于乾清宫西暖阁的青铜钅享中。
这件如意至今仍留在乾清宫西暖阁,迹,上刻“执友”二字。干隆诗赞它是清宫所藏如意的最雅者。

联上下之情

雍正皇帝喜好孤介之臣,在位13年间,曾屡赏年羹尧珐琅彩瓷器,赏山西巡抚觉罗石麟、陕西巡抚西琳、河东总督田文镜、江南总督范时绎、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人如意。干隆践祚后,奢侈之风日盛,紫禁城内的宫殿、三希堂,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在御座右侧都摆放一柄镶玉如意。
干隆六十年,准备做太上皇的干隆,赐毓庆宫给嘉庆居住,同时赏玉如意一柄,以备陈设。干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吉利大使马嘎尼尔赴避暑山庄觐见干隆,干隆以玉如意赏英王、大使、副使和随员。马嘎尼尔在《干隆英使觐见记》一书中,写道:“惟此如意,系一种长一英尺半之白石刻花而成,石质略类玛瑙,虽华人以为此物异常名贵,吾以为就此物之原价而论,未必值钱。”
马嘎尼尔是一个陋识之徒,既不懂玉,又不知玉雕如意是国礼重器。干隆又是一位铺张好大的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以如意馈赠“属邦”,如朝鲜、琉球、暹罗、安南等国的国王、王子和使者。赏赐如意之风,至干隆中期,达到了一种动辄即赐的滥赏地步。干隆四十七年,军机处遵旨赏编纂《四库全书》的69人各玉如意一柄。
地方督抚年节进贡方物,附呈如意,始自雍正初年。至干隆一朝,各省督抚进贡方物,以如意领衔,且数量剧增。《国朝宫史》载:干隆十六年皇太后60大寿,臣下进献如意10柄;干隆二十六年,皇太后70圣寿,臣下呈递如意增至57柄。
干隆认为如意寓意吉祥,对臣下进呈的如意,一律照单全收。一次,查抄某大臣家时,发现一张价单,上写“一柄玉如意价银四千两”。干隆听之骇异,遂颁旨禁止臣工进贡和阗玉如意。退位之前,谕旨:“来岁丙辰,届朕归政为太上皇,着自丙辰年始,内外大臣所有年节三贡,竟毋庸备物呈进。惟元旦及朕与嗣皇帝寿辰庆节,在朝王大臣亦止须备进如意,以迓吉祥而申忱悃,逾日仍不过分赐众人也。”
干隆谕旨将臣下进呈如意的“孝心”制度化。王公大臣、各地督抚不惜重赀定制、购藏如意,以备年节、皇帝、皇后寿辰时呈贡。嘉庆亲政后,依然保持干隆旧制,将如意作为一种君臣“联上下之情”的媒介,无论品级俱准呈贡。
上行下效,如意进呈之制,迅速社会化。每逢年节、庆日,官场之内仿效宫廷,上下递赠如意,“以迓吉祥”。随着呈献之风日炽,收受如意异化成一种聚财方式。福建督抚受贿案发后,查出总督伍拉纳家藏嵌玉如意112柄、雄黄如意2柄、檀香如意1柄、嵌料石如意9柄;巡抚浦霖原籍家藏三镶如意157柄、金如意3柄;布政使家藏如意14柄、硝石如意2柄;按察使家藏金如意9柄、整玉如意2柄、带表如意1柄、三镶如意121柄、料石雕漆等如意7柄。
福建督衙的四位主官,与和王申相比,可谓小巫。抄没军机大臣和王申家产时,抄查玉如意120柄、镶玉如意1601柄。
道光登基后,屡旨限制向朝廷进呈如意人员的资格,如意进呈略减。一入同治朝,如意升为皇帝大婚礼仪的正式瑞器。

极尽工巧

如意进呈的制度化、礼仪化,极大地刺激了如意的制作和工艺。2002年翰海秋季拍卖中,就有7柄清代如意,从这些清代如意的制式、工艺上,就可窥见如意制作的考究。
像一件清中期的象牙龙纹如意,长32.5厘米,柄首呈团云造型,开光镂雕二龙戏珠,云纹地。柄身曲度呈“S”形,上下浅浮雕花卉纹,中部略宽,开光镂雕四只蝙蝠,云纹地。柄端椭圆,开光镂雕两只蝙蝠,云纹地,与柄身中部相呼应。
这一如意的制式,与雕刻于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文殊菩萨手执的如意相近,北宋以后普遍流行,成为标准型。传统执法有两种:一是右手握柄身中部,左手托柄的底端,右上左下,斜执胸前;二是右手托柄身中部,以防止下滑,柄身的曲度设计成“S”形。唐宋时,柄身宽度为上宽下窄,明清以后,柄身的中部,亦即右手握处,多略宽。
象牙雕如意的工艺一般为两种,一种是标准型,一种是取天然竹木的造型。如清时期的象牙雕灵芝如意,就是依天然而雕琢成。此如意柄首取灵芝的基本形态,以卷云纹表现。柄身枯枝交搭缠绕,枝间圆雕大小灵芝。柄端刻有一行篆书,字迹硬拙。此器之妙在于以云纹造型灵芝,使之有一种似云非云、似灵芝又非灵芝的如幻如真意境。
上述两件如意,前者是礼敬之物,后者是文人书斋清玩。
取天然木根、枝桠,不着一刀,或略做雕刻制成如意,南北朝已流行。在如意的功能演变中,根雕如意始终兼有搔杖和谈柄的双重功能,文人极偏爱。如清黄杨木如意,取黄杨木根的天然形态,稍事雕磨而成。二枝并生,一大一小两个瘿瘤自然形成柄首和柄握,天生弯度自然形成“S”形的曲度,给人一副支离病态。这一审美观流行于明代中期至清初,当时,在野文人蛰居乡闾,如荒坟蒿草,为了表达心中悲愤、反叛的情感,提出了一个“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审美观点。从这一点来看,这件如意与其说是祈祥之物,不如说是落魄文人的写照。
另一件黄杨木雕如意,相比上述那件,精致有余,略失苍古,其不露刀痕地雕成瘿瘤柄首和枝蔓缠绕的柄身,在盘屈的枝蔓间,圆雕象征智慧和知性的灵芝。此器颇具匠力和巧思,然而,非文人情趣,应属某一士大夫的文房清供。
景泰蓝三镶如意是清代最盛行的一种如意造型,即柄首、柄握、柄端镶玉。此器首、握、端三处为金镶和阗白玉,柄身为景泰蓝。景泰蓝烧制工艺细腻、精致,器型规正、标准,且纹饰有明显的宫廷图案设计的类型化特征,陈于书案,有一种不可侵的典雅和堂皇官气。一般的三镶如意的嵌玉,多泛青或灰,玉质干涩,琢工粗陋。而在文中介绍的这柄如意的镶玉,质地白润,琢磨精细。在一个玉荒之年,得此佳玉名工,非一般豪门可及;二是道光登基后,曾谕旨亲王、郡王、贝勒、一二品大臣、乾清宫一品侍卫,方准呈递如意,三品以下官员非万寿大庆,不准呈递。鉴于如意呈递的严格限制,王公百官转而寻找新的邀宠之物,如意制作式微,典雅、古意的精品,几乎绝迹民间。
文前提及的珐琅嵌宝石双桃如意便是干隆时期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御用之物。
如意的取材,一直广泛不拘,据唐以前文献史料记载,有白玉、水晶、琥珀、骨、犀、漆、木、竹、牙、铁等。至干隆一朝,制作如意的材质愈趋贵重,出现了金、银、玉、翡翠、宝石、珍珠、珐琅、瓷、戗金、错金银、沉香、玛瑙、珊瑚等。
这件如意以金铸一株虬屈老硬桃枝,上结两桃,一玉琢,一碧玺雕,桃叶若临劲风,紧贴于枝,为珐琅烧成。工艺融铸金、珐琅、镶嵌于一体,玉质莹润,碧嫣然,桃叶绿似秋水,枝干金质透红,此器工料俱佳,穷尽极巧,侈美奢华,属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的呕心之作。白玉桃上镌“干隆御玩”4字,填金隶书,其取桃形的造型,应是一件为干隆万寿大庆的礼仪瑞器。
干隆御制如意的穗带腰饰的编织,花样百出,一般有花蟹、寿字、双喜、万字等,极富祈吉的表述力。这件如意系红丝长穗,腰饰盘长结,寓意吉祥永延。
如意,一个爽心的吉祥字眼,古人以一柄搔杖藉之,数千年间,儒、道、释三教皆奉为“执友”,帝王将相拜为“握君”。在我们的生命中,吉祥已成为一种永恒的祈祷,如意则是每天、每时、每事的愿望和期待。这就难怪今人对其也有几分偏爱,不惜重金藏于爱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