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月球彩色照片,你或许没见过吧看上去好美,好真实
虽然在明亮月光的映照下,没能好好欣赏到英仙座流星雨的风采。但你知道吗,我们熟悉的老面孔——月亮,也可以拍出不一样的色彩!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拍摄月球表面的细节时只能得到近似黑白的的图像,而近年来的一些技术让爱好者们也可以拍出彩色的月球,并揭示出月球表面的一些矿物学特性。
1967年,法国天文学家鲁道绘制了一张月面图,与以往月面图不同的是,这张图是有颜色的。鲁道细致观察了月球上不同位置的颜色,并将这种颜色差异放大着色。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张真彩色的月球手绘图。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月球上几个颜色相对丰富的区域:比如静海和澄海的颜色存在显着的差异,柏拉图环形山和虹湾附近也比较复杂,再有就是阿里斯塔克斯撞击坑周围的颜色比较显着。月球真的可以有颜色吗?为何我们看上去月球是黑白的呢?
无论如何去看,月球表面总是缺乏颜色的。当我们使用天文望远镜去拍摄月球,除了在月升或月落这短暂的时间内,月亮会因大气的瑞利散射而呈现橙红色外,正常拍摄的月亮几乎无一例外,并看不出什么颜色。阿波罗登月任务在月球表面拍到的照片也同样没有鲜艳的色彩,嫦娥探测器拍回的最新照片中色彩也很单调。
这是由于月球表面的岩石并没有地球上那般丰富,玄武岩、角砾岩是月球上常见的岩石,它们的颜色或黑或灰,或者黑白相间,有些带有些淡淡的褐色,也就是说颜色区分并不大,所以我们用正常手段去进行拍摄,是无法拍出彩色月球的。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所谓“彩色月球”照片,基本是高度或者其他信息的假彩色图像。
在实际拍摄中多使用9至16张进行叠加。第二个问题来自于单反相机的照片格式,普通的JPG格式只能记录8位灰阶,RAW模式也只能记录12-14位灰阶,因而在后期处理时会出现灰阶和色阶的断裂,相对而言,采用RAW拍摄的后期空间较大。第三个问题来自于白平衡,受到单反相机感光器响应曲线的影响,当进行饱和度增加操作时,白平衡轻微的不准确就会带来整体的偏色,解决方式一般为在增加饱和度的同时,逐渐调整色彩平衡,让月面整体尽量处于一种中性灰的状态。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大多数人可以比较简单地拍摄到全月面的彩色图像,然而这并不是这种拍摄方法的终极追求。
月球之上,一些地方有着复杂的地质故事,这让它周围的矿物分布产生一定特性。虽然月球矿物的颜色区分轻微,但这种轻微的差异可以通过多光谱摄影揭示出来。所谓多光谱摄影,是指用多个中等带宽,或叫较窄带宽的滤光片对月面同一区域进行成像,因为月面每一种矿物的光谱特性并不相同,所以找到这种矿物的特征波长,再用对应的滤光片进行拍摄就可以将这种矿物的分布凸显出来。
专门拍摄月球多光谱影像的相机被称为多光谱相机,具有近红外拍摄的功能,常见的有miniCAM6F等设备,其配套有相应的多枚滤光片,如1008nm近红外、910nm近红外、750nm近红外、415nm可见光等。更长波段的滤光片有时也会使用到,如1250nm、1550nm等,但这需要专业的近红外相机才能完成,对于业余月球摄影而言,900nm附近已经是拍摄极限了。
首先在可见光波段,在415nm和750nm的反差可以很好反应氧化钛的分布,而氧化铁的分布则需要用750nm和950nm的反差来描述。因此用415nm、750nm和950nm就可以完成简单的月球矿物分布的彩色图像拍摄。另外一些矿物的光谱存在吸收带,于是采用相应波段的拍摄可以反映这些矿物的分布,比如玄武岩的吸收带在950-1000nm,辉长石的吸收带在950-970nm,橄榄石的吸收带在1100nm,而月球上常见的斜长岩则在红外区域没有明显的吸收带。
在获得了不同波段图像之后,需要对各个波段进行合成处理,处理方式由两大类,一类是分通道合成后进行颜色增强,另一类是将不同波段强度比值得出,然后将不同比值进行伪彩色处理,这样的处理已经属于利用伪彩色来反应矿物分布的拍摄法了,与本文所介绍的色彩增强反应月球矿物分布有所不同,在此不过多介绍。
不同矿物的光谱响应曲线
有了拍摄思路和拍摄技巧,如何选择月面上合适的位置进行拍摄呢?让我们回到1967年鲁道绘制的月面图,这张图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首先关注到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周围。阿里斯塔克斯撞击坑是月面最为明亮的结构之一,它的颜色也是最为显着的,撞击坑周围的高地呈现明显的黄色——这几乎是可以用肉眼觉察到的一处颜色,被称为“伍德斑”——1922年,伍德发现这个区域的光谱类似于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硫磺物质,而撞击坑周围的月海区域,则应呈现不明显的蓝色。
色彩增强之后的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附近 摄影 / Alberto Fernando、José Ribeiro、Filipe Alves
澄海和静海这片区域的颜色截然相反,也是拍摄的好目标。静海呈现蓝色,澄海呈现棕黄色,而且静海中还有一些蓝色的区域向澄海延伸。雨海的颜色构成也相对复杂,雨海的东部角落是棕色的,在雨海中还有蓝色和棕黄色的斑斑点点。
‘贰’ 天上的月亮有圆月,峨眉月还有什么月。配上它们的图片
你说的圆月准确的说应该是满月
还有新月、上弦月、下弦月、残月、凸月
新月是全黑的。
上弦月:
ps:由于拍到这些照片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我在网上找的,请谅解
‘叁’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1、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2、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3、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4、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5、满月(望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6、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8、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月亮。
(3)你还记得有多少个月亮的图片扩展阅读:
月相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地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肆’ 地球月球有多大见过这些图,你会有莫名可状的恐惧感。
从地球地面看向月亮,感觉月亮也就水盘般大小。但是在图片上对比,其实月亮没有想象中那么小。
地球约比月球大49倍,质量是月球81倍
地球与附近相邻的行星对比
可以看出,离太阳系最近的四颗行星之间的大小差别并不是很大
太阳系最外面的两颗行星与地球对比,原来行星之间差距也可以那么大
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一出场就秒杀一众小弟
而比太阳更大的是天狼星,你平时抬头望星空,最亮的那一颗星星就是天狼星。(究极元气弹?)
当你觉得为天狼星的巨大而感到震惊时,我建议你先平复一下心情,因为大哥,往往最后才出场
北河三,夜空中的21颗亮星之一,距离地球最近的橙巨星之一,长的那么大,想看不到你都难
大角星,也是北天夜空中第一亮的恒星(天狼星和老人星为南天恒星),把地球丢进大角星,简直就像沙子丢进沙漠里,找都找不着
然而,那么大的大角星在浩瀚的宇宙中,也如小孩子一般
和雄牛座一等星对比,大角星估计连小孩子也算不上吧,最多只能是个婴儿
如果说雄牛座一等星是大人的话,那么宇宙上肯定会存在巨人
心大星(又名星宿二,天蝎座的主星)中国古代又称大火,属东方苍龙七宿的心宿,即龙心,用来确定季节。实在是无法想象得到,竟然会存在如此巨大的星球,难怪地球距离他五百光年,我们也能看得到
一山还有一山高,一星更比一星大
变星是指亮度与电磁辐射不稳定的,经常变化并且伴随着其他物理变化的恒星。
宇宙一次又一次刷新我对星星大小的认知
不要以为左上角的还是心大星,心大星已经被挤到右下角瑟瑟发抖了。
仙王座VV星是一个位于仙王座的双星系统,分别由一颗红超巨星及一颗蓝主序星组成,没想到吧,这两颗星星还是邻居。不得不说,VVA真好看。(VVA星是蓝色那颗,VVB是红色那颗)
我们能已知最大的星体的即将登场了(2012前)
这是前任超级大星星扛把子大犬座VY,是已知最大的特超巨星,虽然特别特别巨大,但是质量只太阳的40倍而已。
想要上位的盾牌座UY
这颗恒星的体积能容纳约50亿个太阳,或6500万亿个地球,这是什么概念?我也不知道,反正说厉害就对了。
还有比盾牌座还要大的 史蒂文森2-18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宇宙大了,什么球都有,人类发现星体的步伐从未停止,再不远的将来,还可能会发现更大的星球。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踏破铁鞋走遍一生,也不可能布满足迹的庞然大物。对于地球来说,就算把自己炸了,也不能在史蒂文森2-18掀起半点浪花。对于宇宙来说, 史蒂文森2-18 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球而已。
接下来是我们的哈勃望远镜出场,带你换个视角看星空
来源:网络贴吧
作者:氵星离月下彡
‘伍’ 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图是什么样子的
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图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月相周期变化:
1、新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这时是农历初一。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蛾眉月。
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上弦月。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4、盈凸。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满月。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6、亏凸。
农历十六到-农历二十二左右,满月以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此时的月相称为亏凸月。
7、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陆’ 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要有图片,说清楚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十三、十五的月相变化图)
月亮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来计算的,分为八种(见下),其中主要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
5.满月(农历十五即“望”、农历十六即“既望”)
如图1中E位置,此时太阳、月球位于地球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平均为5度z左右),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地球不能遮住太阳光,于是月亮亮面正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一轮明月。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升起,子夜地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可见。
6.渐亏凸月(农历十七到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F中位置,此时大半部月亮朝东亮。由于相对位置不同,渐亏凸月“亏”的是上面的一小部分,与渐盈凸月相对。渐亏凸月是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G位置,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再次成直角,此时看到的月亮是东边亮。下弦月在子夜时升起,日出时悬于正南方天空,日中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夜可见。
8.残月(农历二十四至农历三十即“晦”)
如图1中H位置,峨眉月亮面朝东。子夜后日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