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园林借景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算计的搞笑图片 2025-04-16 17:03:16
落日水粉画图片大全 2025-04-16 16:54:28
纹身图片女生霸气高清 2025-04-16 16:48:46

园林借景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4-17 00:07:58

㈠ 园林中的借景手法有哪些

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大体有三种:
①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②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③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参考:http://ke..com/link?url=oy_8cKEggRz2IgcWbMoTyElKD1uz_XmT5saFMRaYJy-drB5F6NuUM_

㈡ 园林景观效果图中常用的借景手法有哪些

园林景观的艺术处理手法中突出主景的手法:1、主景抬升:加高主景空间高程使之更鲜明醒目。如假山艺术的“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2、中轴对称:规则式园林中运用中轴对称强调主景宏伟、庄严、壮丽的艺术效果。3、轴线与透景线的焦点:轴线与轴线的端点、透景线的焦点具抑制和控制其他风景特征的趋势。4、对比:对比有形状、体量、线条、色彩等对比。如雕塑、植物配置等,但要注意协调问题。5、空间构图中心:主景布置于规则式的几何重心、自然式的自然重心等感觉的重心,给人稳定感。6、渐层:景物布置的层层递进使景观引人如胜。如颐和园佛香阁:排云门28度-排云殿49度-德辉殿62度-佛香阁,把景观逐步推向高潮。7、抑景:“欲扬先抑”先藏后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如留园入口的处理。

㈢ 园林造景中的借景怎么理解

园林造景中的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种类
借景可分为:
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借景方法
大体有三种:
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内容
有以下几类:
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2,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3,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㈣ 中国古典园林在借景 对景 夹景等方面的构思和处理上的详细类容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于受空间所限,喜好欣赏小景,偏爱把玩细部,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繁冗琐碎。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园林中的建筑多轻巧淡雅、朴素简约、随形就势、体量分散、通透开敞。尤其讲究框景、漏景等园景入室。其次,建筑本身也成为点景之一。譬如山顶的一座小亭,本是一处赏景、稍歇的绝佳位置,但在低处仰视时,又可欣赏其凌空欲飞之势。总的来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已经高度园林化”,它其实已和其他景物水乳交融,溶为一体了。你好。由于篇幅问题。请你去这两个链接看一看:1.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bf12101000boh.html 2.中国古典园林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node_5523341.htm *

满意请采纳

㈤ 园林设计中什么叫"借景"什么叫"对景"什

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和"对景",是指设计中的造景构思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于受空间所限,喜好欣赏小景,偏爱把玩细部,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繁冗琐碎。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
一、借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借景内容包括:借山水、动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为景物;借天文气象景物等。如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包括: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二、对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在园林设计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等,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㈥ 园林造景中的借景方法

组景手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由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分析,只就其中的对景、借景、框景等几种手法作一些分析。
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景也不易。景贵自然,这里的自然是多义的,自然也与距离有关,在某种距离上,景观似会觉得不自在。景如人,若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距离不到2米相对而立,就会觉得很别扭。景也一样,若一个小院两边相对观之,也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这就叫“硬对景”。如果景不能扩大,是否有某种手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呢?当然有的。试看苏州留园中的石林小院,院北是揖峰轩,院南是石林小屋(半亭),两者相对而观,相距只有10米,但觉得无别扭之感。为什么?正是因为园中有数立峰,因此相互对视,景时隐时现,较为含蓄。北京故宫中的干隆花园,其中古华轩与遂初堂之间的小院中,也立石,是同样手法,据说这个花园是干隆皇帝之手笔,他酷爱江南园林,所以手法如一。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向北望,隔池是假山林丛,山上一个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形成以自然为主的景观,可谓美不胜收;反之,人在亭中观藕香榭,也甚观止,而且一仰一俯,更见造园者之匠心了。杭州孤山之西的西泠印社,山上有一块不规则形的空地,四周有建筑:汉三老石室、观乐楼、华严经塔、题襟馆、四照阁等,空地之北有石池。这里有好多对景关系,景景不同,妙趣无穷。由于中部南北之间空间较狭,于是南部不设物,一可观山下景,二也避免了视距短“硬对景”。

㈦ 园林设计借景怎么理解

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借景内容包括:借山水、动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为景物;借天文气象景物等。如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谢谢采纳~

㈧ 中国园林有哪三大要素

1、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2、花木众多

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3、建筑淡雅朴素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8)园林借景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着—《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

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㈨ 园林景观效果图中常用的借景手法

园林景观的设计的流派主要有中国古典的 还有就是西方式的
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主要注重的就是"气" 创作的用意主要就在造景 用小范围的东西反映大范围的意境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造景 借景 框景等等
而西方的景观更注重的就是以人为本 在一些视觉和人性尺度的使用上则是更加注意的

㈩ 苏州园林在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抑景、夹景等方面的使用情况

摘要 框景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设框取景,另一种是对景设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