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仙女的别称和雅称
仙女的别称和雅称:
别称:仙姝、仙子、仙姑、仙女、神女、仙娥。
雅称:董双成、小玉、青女、嫦娥。
西方的仙女是童话或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女性灵物或精灵,经常被描述为一种超自然或不可思议的灵物。仙女通常被描述为具有人类外表身具神奇力量,其起源出自无法考证的民间传说。
虽然在现代文化中,尽管她们常常被描绘为年轻、有时具翅、身材矮小的类人生物,但它们与最初人类所表述的完全不同。英文字的“Fairy”有时也能作为对精灵、矮人、地精和哥布林等各种外形接近人或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总称。在这样的情况下,“Fairy”就会被翻译成精灵。
② “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具体内容是什么
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
数月后,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
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
(2)董仙女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董永,西汉时出生在西溪镇丹阳里的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稍长,下田劳动,赡养父亲,因家贫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时,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董永孝贤被列入汉“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传颂。
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
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优美动人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主要价值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关这个故事传说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蕴涵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包括伦理道德、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第二,该故事传说所颂扬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现实实践价值。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着名民间传说之一,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③ 道教十二仙女
道教十二仙女:董双成,许飞琼,吴小栾,王子登、郭蜜香、纪维容,嫦娥,织女,萼绿华,黄咏冰,女史,瑶姬
④ 七仙女都叫什么,谁知道七仙女分别都叫什么名字
1、大公主:玉环,天庭掌管神鸟。
2、二公主:玉紫,天庭掌管紫玉兰花。
3、三公主:玉兰,手持蓝扇子。
4、四公主:玉琴,手持玉瓶,天庭掌管桃园。
5、五公主:玉娟,手持红琉璃珠,天庭掌管神杜鹃鸟。
6、六公主:玉霞,手持七彩带,天庭掌管花草树木。
7、七公主:玉巧,手持七窍玲珑梭,天庭掌管神蚕虫 为神仙织布。
(4)董仙女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一、发展演变:
从汉代起,历代多有七仙神话的记载。宋代有话本。元代多见于戏曲。
明代仍多见于戏曲,而在明代小说里少见。明 戏曲《织锦记》首次提到董永妻的具体称呼“七姑”。
明代小说《西游记》也提到七仙的具体称呼“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认为七仙身穿七色衣裳,似乎跟七种色彩有关。
但也有民间传说认为,七仙身穿“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衣裳。
二、七仙女的相关神话故事:
七仙女三国魏曹植《灵芝篇》云:“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户,不知何用归。天人秉至德,神女为秉机。”即董永与七仙女故事最早之文献记录。黄梅戏及川戏等均本之,略云董永家贫,卖身葬父。
天女七仙女爱而怜之,私下凡间,于槐树下与永结为夫妇,同至傅员外家织锦偿债。百日期满,方拟还家共建未来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回天廷。七仙女恐董永受害,只得与永别于缔婚之槐树下,洒泪归天而去。
⑤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发生在哪里
发生在西溪,为始建于西汉中叶的一个古镇,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而与这个传奇故事有关的地名传说却更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久传不衰。
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
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所以说“董家舍”与董永有关是有一定依据的。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
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
(5)董仙女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人物文献选自《搜神记》。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诗文翻译
汉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在后面。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
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董永说:“会织。”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
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负责纺织的仙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罢了。”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董永
⑥ 古代仙女的图~~
神话人物图说明:
玉帝为中线,上面的依次为:后羿嫦娥、牛郎织女、寿禄福三星、(王母神众)、岳飞、戚继光、林则徐、郑成功、猪八戒、唐僧、沙僧。
中线:花木兰、张僧繇(画龙者)、梁红玉、(略偏下)穆桂英、佘太君、娥皇女英/奇女李香君/蔡文姬/大小乔、四大美人:貂禅(舞妓)、西施(用排除法确定的)、杨贵妃(京剧名段贵妃醉酒)、王昭君,九天玄女(有明版画流传)、孙悟空、财神(是文财神的造像,不过也有以之称赵公明的,即通俗所指的财神爷)、王母、玉帝、阎王、观音、弥勒、麻姑、展昭(京剧典型武生打扮,最接近武松)、包公、关羽、诸葛亮、张飞、刘备、孙权、曹操[刘备最靠近蜀汉阵营、红合昭烈;东南紫盖黄旗且权碧眼紫髯,色合紫;右边那个衣天子之黄而未王冠,为曹操;三人的格局也暗合刘孙抗曹/或者刘备、曹操、孙权,按照魏蜀吴三国地理分布]、苏武(持节云中)、他周围俩霍去病、班超(胡子,根据两汉的背景)、张衡、(偏下)华佗(像以前历史书里面的画像,但颧骨阴影/胡子?影响辨认)、李时珍(有画像传世)、鲁班、愚公、菩提达摩(有大象,“西来龙象”指西方来的高僧,后面那个小和尚只是少林武术的一个代表罢了)
中线偏下:(左)孟获夫妇(右)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屈原(干瘦,又和山鬼相合)、孔子(和故宫俩手交叠的画像相象,不过以此尊位,舍大成至圣文宣王何谁?)、苏轼(大胡子、酒)、曹雪芹(辫子)、李白(酒、剑)[画面这一圈都是文化名人,布局是现实主义的偏内,浪漫主义的偏外]、老子、张骞鉴真郑和(三个喜欢旅游的)[前俩为沈括僧一行不妥,左不是宋朝服侍]
下线: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王母近卫乐队(见下)、三舞妓(和另外五仙女衣着不是一个类型,左边俩有佛教飞天风格,右边那个可能是公孙大娘)、七仙女之五(华林、媚娴、青娥、瑶姬、王扈,无序的)、哪咤、八仙、济公、钟馗嫁妹。
王母近卫乐队如下:
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庭之金,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拊五灵之石,范成君击湘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又命法婴歌玄灵之曲。(《太平广记》)/侍女领命,董双成乃吹云和之笛,王子登弹八琅之璈,许飞琼鼓太虚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这个王子登本是清虚真人王褒,后误作王母侍女)(《东游记》)
⑦ 描写仙女下凡的唯美古文诗句有
1、《桂殿秋·仙女下》 ——唐代李白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
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译文:仙女从天而下,在汉朝的宫殿,明月高悬的夜晚吹起了玉笙。一曲吹完,却飞往天宫而去,只留下明月照耀下的千家万户。
2、《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译文:华美精巧的楼台阁被五彩云霞托起,那里面体态轻盈柔美的仙女数之不尽。当中有一个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玉环。
3、《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4、《杂曲歌辞·妾薄命》——唐代武平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译文:轻罗小扇就像一朵优雅的白兰花,她的纤腰上裹着用玉装饰的锦带舞动着来自天上的轻纱。让人觉得她是来自天上的仙女,而她回眸一笑时的灿烂更胜过繁星的光华。
5、《月中仙女骖鸾图》——元代叶颙
云边仙女夜骖鸾,月下霓裳舞袖宽。
吹彻紫箫风露下,玉容玄发不胜寒。
译文:云边的仙女在夜晚驾驭鸾鸟云游,月下长袖款款,跳着《霓裳曲》。吹动紫箫,金风玉露相逢。如玉的面容漆黑的头发,也禁不住这样的寒冷。
⑧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天仙配》的神话故事古今传颂,家喻户晓,七仙女和董永成为神话故事中坚贞爱情的象征。据传,董永十二岁就到傅村傅员外家当了童工,董永长得眉清目秀,面如美玉,一表人才,忠厚老实。傅员外有一女儿,名叫傅金花,比董永小一岁,聪明调皮,泼辣大方,长得眉眼乱动,也很耐看。刚开始,傅金花一直找机会戏弄、欺侮董永,董永身在豪门屋檐下,岂敢不低头,也就不和傅金花计较。时间长了,傅金花对董永逐渐产生了感情。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十八岁的董永长成了人见人爱的漂亮小伙子,憨厚实诚,礼貌勤快,谁见了谁夸。

张七姐的顽强斗争终于获得了回到人间的胜利。夫妻俩久别重逢,喜极而泣,一家三口久久相拥,庆幸全家团圆,从此过上了夫妻恩爱、婚姻美满的幸福生活。董永和张七姐饮水思源,为了感谢大槐树这个媒人,于是就从大槐树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小董,千百年来,长成古槐,几枯几荣,至今仍存,历经沧桑,生机盎然,可供游人观赏。董永墓看护人又在此古槐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董永墓前,此槐树长出了浑然天成的连理枝,使人看了都会啧啧称奇,形象地印证了董永和七仙女“在水好似鸳鸯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忠贞爱情。祭祀董永的大殿里塑有董永和七仙女并肩端坐的塑像,后代人赞美颂扬他俩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民间到处流传着“董永像前拜两拜,白头到老不分开”的古话。许多热恋的情侣和恩爱的夫妻都会专程来参拜董永和七仙女,都希望得到象他俩那样的忠贞爱情和美满婚姻。综上所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还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