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似色相调和的问题
这个调色相是不行的,因为黑白不属于色相范围,所以是无法用这个方法调的,而如果针对一个单一色调色相,倒是可以,但如果按你的要求全部调,那就只有新建一个图层,上层填充一个色彩,就象你说的柠檬黄,然后调整图层的透明度,就出这个效果了
② 色彩调和作业。冷暖对比,纯度、明度、色相对比。
一般的冷色系以蓝、青、紫为主,暖色系以红、橙、黄为主,纯度指的是颜色的饱和度,所以纯度的对比可以采用同一色系表达;明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简单来说就是加黑会使颜色明度会降低,加白颜色明度会提高,所以建议明度对比也采用同一色系表达;色相就是我们眼睛看的颜色,一般用在色柱上180度的两色做对比
③ 平面构成中的调和是什么意思
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这是绘画中获得美的色彩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果画面色彩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统一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产生失去稳定的不安定感,使人烦躁不悦;相反,缺乏对比因素的调和,也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要掌握对比与调和的色彩规律,首先应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和含义、对比或调和的表现方式和规律。
1.对比
对比意味着色彩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关系上,有强对比与弱对比的区分。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组补色,是最强的对比色。在他们之中,逐步调入等量的白色,那就会在提高它们明度的同时,减弱其纯度,成为带粉的红绿、黄紫、橙蓝,形成弱对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会减弱其明度和纯度,形成弱对比。在对比中,减弱一个色的纯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来色相的个性,两色对比程度会减弱,以至趋于调和状态。色彩的对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色相对比——从色环中的各色之间,可以有相邻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多种关系。在色环中180。角的两个色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彩(色环中大于120。角的两色都属对比色)。色环中成90。角的两色为中差色对比(如红与黄、红与蓝、橙与黄绿等)。色彩中还有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等)和相邻色(如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等)。它们包含的类似色素占优势,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对比因素不明显,有微弱的区别,属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的两色之间类同的色素逐渐减少,就会形成强弱不同的对比(如红与黄绿、红与青、黄与绿等)。类似色对比要比相邻色强些,它们在色环中约在600角左右。颜料中的红色类、黄色类、蓝青色类称同类色。
色彩对比的强弱程度与对比的性质,可以改变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互补色对比,色彩效果鲜明、强烈,在视觉上的知觉度也最强,具有吸引力。我国的民间年画、建筑彩画,都采用这类对比方法取得醒目、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在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中,塞尚的画常用蓝绿与红赭色形成对比,与跃动的笔触相配合形成画面的旋律感,表达了他的激情。高更的鲜明辉煌的感人色彩,是由高纯度的红、橙黄与蓝绿等对比色关系而获得的,加上粗犷的笔法和线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东方风味的装饰美特点。20世纪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多组单纯的高纯度对比色交错、并列、对照、呼应、均衡等方法,结合奔放的笔触和线条,产生非常强烈的刺激性的艺术效果。他们为竭力显示色彩的魅力和装饰性效果,摒弃了对于形体的三度空间表现,甚至提出色彩是绘画的基础的观点。这在色彩画技巧与风格的发展中,开辟了以强对比色作为主要艺术语言,来显示其艺术个性与风格的新领域。由此可见,每个画家对于所采用的色彩对比与谐调的不同手法,是表现其艺术个性的重要方面。
明度对比——即色彩的深浅对比,色彩的深浅关系就是素描关系。我们从颜料管中,挤出来的每一种颜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颜色与颜色之间有明度的差别,如从深到浅来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蓝、青紫、墨绿、黑棕、翠绿、深红、大红、赭、草绿、钴蓝、朱、桔黄、土黄、中黄、柠檬黄、白。如果每个颜料调入黑或白,就会产生同一色性质的明度差别;如调入比这一颜色深或浅的其他色,就会产生不同色个性的明度差别。由此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包含着相当丰富复杂的因素。辨别单色明度和明度对比比较容易,如果要正确辨别包含色彩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对比,则并不容易。如看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绿色相易辨,但红、绿的明度强弱就一时分辨不出来。所以在色彩写生中,要正确及时地掌握不同个性的色彩明度推移、连接与对比关系,是需要经过训练的。根据色彩的明度变化,可以形成各种等级,大致可分成高明度色,中明度色和低明度色三类。在绘画中,不同等级的明度,可以产生不同类别的色调,即亮调,暗调、中间调。色调效果受明度对比因素影响。为取得画面的均衡,就不能将明度强的弱的色彩集中到画面的某一边或一部位,需要经过色调的交替,使画面通过对照、呼应的方法达到均衡、统一的效果(图2)。这幅《和平,为了母亲和儿童们》是黑白版画,画面的黑白对比十分单纯,画的中心是一大块黑的暗色调,用点线刻画出母亲与孩子躺卧着的优美安详的体态。这黑色块中白色明亮的点和线,与黑色块周围的亮调子起色调交替作用,产生呼应的效果;亮调子中黑色点线,与中心的大块黑色,也同样具有色调交替的作用和效果,这使一圈白色不致感觉孤立与主体失去联系。画幅最外边的黑色粗边线,是色调交替、呼应取得均衡的又一反复,使整个画面的色调对比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明度对比与感情表达,也有直接的关系。如高明度与低明度色形成的强对比,具有振奋感,富有生气。明度对比弱,没有强烈反差,色调之间有融和感,可反映安定平静、优雅的情调。如色调对比模糊不清、朦胧含蓄,会产生玄妙和神秘感等等。即使在素描作品中,不同的明暗对比,也同样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
纯度对比——色彩的效果,是从相互对比中显示出来的。纯度对比,是指色彩的鲜明与混浊的对比。运用不鲜明的低纯度色彩来作衬托色,鲜明色就会显得更加强烈夺目。如果将纯度相同,色面积也差不多的红绿两对比色并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强其色彩效果,反而会互相减弱。如将绿色调入灰色来减弱纯度,红色才会在灰绿的衬托对比中更加鲜明。我们在雨天街头观察行人使用的五颜六色的雨披和雨伞,那鲜艳纯净的色彩异常醒目、美丽,其原因就是受周围环境沉暗的冷灰色调对比衬托的缘故。高纯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视觉特性,低纯度的色彩则相反。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可以产生纯度的差异与对比。如观察处在近、中、远不同距离的三面红旗,近处的红旗是鲜明的;中景位置的红旗与近景中的红旗相比,则呈含灰的紫色;远景中的红旗,在相比之下,纯度更差,呈灰色。这是色彩因空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色彩纯度变化而产生空间距离感。一个画面中,以纯度的弱对比为主的色调是幽雅的,所表达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宁静的;相反,纯度的强对比,则具有振奋、活跃的感情效果。
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感,是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经历。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对比,特别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倾向是相对的,要在两个色彩相对比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在色彩写生过程中,认识色彩冷暖对比变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较的方法。晴天观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调子,一般地面或远山的天色,会显得暖一些,上边的天色会倾向于冷,有微弱的冷暖区别;一个物体受阳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强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蓝天光线反射的部分,显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阳光反射部分,却罩上一层暖调色。从色光的自然规律理解,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到色彩冷暖对比的规律,这在色彩学习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认识并表现出这种冷暖色彩的对比关系,画面色彩就可能趋于单调。
冷暖对比,可以有各种形式。如用暖调的背景环境,衬托冷调的主体物;或以冷调的背景环境,衬托暖调的主体物;或以冷暖色调的交替,使画面色彩起伏具有节奏感。
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色彩要素一节中已提到过。这是美术设计中的构成或绘画中布局结构相关联的因素之一。所谓色彩的面积,在设计或装饰绘画中,一般
比较明确,因为大多是采用色相单纯的平面色块,结合色块的形状,通过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强弱、起伏的节奏效果。在写实的绘画中,基本上不会存在单纯的平面色块,在一块色面积中,一定同时具有许多色彩变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积、形状、位置等对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积的大小与形成色调有关。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来获得色彩效果的。考虑色块形状是指外形的美,同时也包含着线与形的对比关系,一个方形与圆形对比有不协调的因素,这与曲直线条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譬如,风景画中的一片天色,一座建筑物,一片田野,一棵树,都具有它的色面积、形状和位置。“万绿丛中一点红”,不但具有色相的补色对比,也有色面积的强对比效果。“丛与点”是形状和面积的对比。如在画幅中,处理“一点红”的位置,当然应在视觉的中心位置。
以上所谈及的各种色彩要素的对比,都是在服务构图的形式法则中,发挥其效果的。在构图一章中,还要谈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2.调和
色彩调和,就是色彩性质的近似,是指有差别的、对比的、以至不协调的色彩关系,经过调配整理、组合、安排,使画面中产生整体的和谐、稳定和统一。获得调和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减弱色彩诸要素的对比强度,使色彩关系趋向近似,而产生调和效果。
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获得色彩美感和表达主题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个画面中,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色调可以以对比因素为主,也可以以调和因素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积极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奋的、活泼的、辉煌的、丰富的等等情调,是以对比为主的色调来表现的。舒畅、静寂、含蓄、柔美、朴素、软弱、幽雅、沉默等情调,宜用调和为主的色调来表现。
同种色调和,是指任何一个基本色,逐渐调入白色或黑色,可以产生单纯的明度变化的系列色相。这趋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可称为同种色或同次色,有极度调和的性质。如果一组对比色,双方同时混入白色或黑色,纯度都会降低,色相个性会削弱,加强了调和感。
相邻色、类似色的调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类同色占优势,色相、纯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对比特征不明显,属于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等。类似色的色对比稍强于相邻色。
无论什么颜色,与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时,都可以产生调和效果。
对比两色中,如混入同一复色,即含灰的色彩,那么对比各色就会向混入的复色靠拢,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都趋向接近,对比的刺激因素因而减弱或消失。调和效果的加强与混入色量成正比。
对比色双方,如一方混入对方的色彩,或双方都混入对方的色彩,可缩小差别,减弱,趋向调和。
两个不调和的对比色之间,处理一个与两个对比色都能谐调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谐调的两个对比色谐调起来。如在红绿对比色中,间以与红绿都能调和的黄色,红绿的对比强度就会减弱,而趋向调和。在摆设写生静物时,主体物中如有强对比不协调的色彩时,在配衬布时往往根据以上的规律,考虑合适的衬布色彩,使静物具有对比谐调的整体色彩效果。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则,在色彩实践中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以上,所谈及这方面的知识和色彩对比调和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些启发作用。有关色彩各种形式的对比与各种方法的调和,是异常复杂的,它们表达的主题与感情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只有在真正具有色彩的基础能力后,不断地在色彩实践中举一反三,逐步深入领会色彩的对比、谐调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④ 色彩构成的近似调和图片怎样画
图片没有具体要求,我也是学美术的,而且这门课我们刚刚期末考完,图形可以随意,只要效果好、有创新是最好的。不要受到局限,你可以在一些网站或者平常生活中观察、留意,或许都可以成为你构图时的灵感。近似调和,书上也有范例,你可以看看,建议你在网络里面下载一个24色相环,0——45度这之间的颜色都算近似调和吧。总之最后效果就是整体有一个平衡感。
⑤ 谁知道用ps怎么做明度调和跟纯度调和的图片谢谢~
图像 调整里面有
⑥ 不同色相调和,同明度不同色相调和,同纯度不同色相调和
色相就是色彩的大致相貌,一般人就可以感觉到,张口就可以说出来。比如红,绿。不同色相调和,色相就会越来越灰,有时候调的太复杂,打死也感觉不到是哪依类色。明度不同相调和明度就会中和。三原色最纯相互调和源生出的全是间色,如果量刚好相等,调出的是标准色;如;湖蓝+宁黄=翠绿,湖蓝+玫红(理应是比它略暖的)=群青。玫红+宁黄=朱红。纯度都高。间色相互调和,量的把握要严谨,不然色彩灰的厉害,一般不主张。间色少加另一种原不曾加入的原色,就产生了复色。至于是那一种色相,你自己张口就能说出来。一般搞专业的就归于冷灰或暖灰了。
⑦ 什么是纯度调和
色彩的纯度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
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
纯度调和是指在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的调和。它分为:①同色相、同纯度调和;②不同色相、不同纯度调和;③只表现明度差;④既表现明度差又表现色相差。如加入中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在绘画中,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根据色环的色彩排列,相邻色相混合,纯度基本不变(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对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纯度,以至成为灰暗色彩。色彩的纯度变化,可以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的色相,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
⑧ 简述如何做到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色彩对比包括
1.色相对比,是指由红橙黄绿等色相差别形成的对比现象,有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2.明度对比,是指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或称黑白程度对比。有明度弱对比:高短调,中短调和低短调。明度中对比:高中调,中中调和低中调。明度强对比:高长调,中长调,低长调。
3.纯度对比,由色彩的鲜艳程度所带来的对比。有低纯度色调,中纯度色调,高纯度色调。按纯度对比强弱划分又有纯度弱对比,中对比和强对比
4.面积对比
5.色彩的位置对比
调和
在色彩的对比中追求和谐,美观,充满秩序感的搭配,在调和的色彩关系里又不失差异与对比变化与和谐。
色彩调和的原理
1.色彩面积比理论。
2.互补色平衡理论。整体画面色彩混合后有灰色的感觉是使眼睛看起来愉悦的状态。
3.审美心理共鸣调和理论
方法:近似调和,邻近调和和大反差调和
色彩的层次与呼应
是指色相的序列构成,名度的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纯度由鲜到浊或由浊到鲜等,在这些秩序性的变化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色彩节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