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母亲图片素材黑白
扩展阅读
万宝路搞笑图片 2025-02-04 21:35:36
精子有血什么病图片 2025-02-04 20:51:52
卡通女头像图片 2025-02-04 20:43:40

母亲图片素材黑白

发布时间: 2022-02-11 09:21:59

1. 谁有母亲卡通图片

钢炼兄弟的老妈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maoyiyangdeziyou&pid=285601390&_dir=%2F12166637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maoyiyangdeziyou&pid=281417163&_dir=%2F12166637
小新老妈
http://www.chinadiary.com/website/119533/photo/0101870/200508260215371195331.jpg

2. 母亲年轻时候的黑白老照片,只有一寸大小可以放大吗

亲!南宁永恒冲印承接各类尺寸照片放大业务,您只需要带着照片或图档到店面咨询门市店员即可。

3. 母亲节素材

母亲节素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多么亲切的称谓。自子女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为子女付出。她用乳汁和心血哺育着自己的孩子,用智慧和行动教导子女,她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孜孜不倦。又到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在这个最伟大的日子里,祝愿天下所有母亲们心想事成!

母亲节是一个歌颂母爱和赞美母亲的日子,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一位叫安娜•查维斯夫人的人在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她的女儿立志创立母亲节,获得维州州长支持,1914年,美国将母亲节定为全美国的节日,世界各地相继仿效,遂成为“国际母亲节”。选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中国的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蒲阳玉枕它集于保健品、工艺品、礼品于一体,送给父母,达到了送礼、陈列观赏、健康身体的需要。

名言道:“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那颗充满慈爱的心,始终都在为儿女着想;那双推动摇篮的手,同样也推动了世界。经常在儿女耳边敲响警钟的,是妈妈;经常教育儿女做人要诚实、守信、勇敢的,是妈妈;经常指导子女学习的上进,对孩子身体的关心与照顾的,仍然是我们妈妈! 孩子说想家,其实是在想母亲,孩子说想母亲,其实是怀念母亲那宽广深厚的爱。在情感的长河中,她是永不凋零的花朵,带给儿女希望和梦想;在成长的足迹中,她是最优秀的导师和保姆,指引儿女正确的人生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上,她是强大的动力,增添儿女战胜困难的力量。所以,高尔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乔治•华盛顿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是的,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母亲是天上赐的无价之宝,母爱就是着无价之宝中的内涵。所以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只要叫一生妈妈,她就出现了。母亲给予子女生命,让子女哭着就来到了这个世上,当子女来到母亲身边的时候,母亲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在子女刚出生不久的时候,便不厌其烦地教子女学说话,学走路,慢慢的当子女学会的时候,第一句话叫出来“妈妈”的时候,那时子女的妈妈是多么的高兴。母亲就像一盏明灯,时刻为子女照亮人生道路上的黑暗;母亲还像马路岔口的路标,指引子女该往哪里前进。

4. 求一张关于母亲的图片

符合要求么?

5. 母亲和儿女图片

母亲和儿女图片两幅,你看如何?

6. 跪求一张妈妈慈祥的侧面笑脸图片素材

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侧脸微笑,可这幅图片的母亲的微笑,足够慈祥、足够温馨、足够感人了

7. 写母亲素材

孟母三迁,孟子名孟柯,出生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北。“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 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

8. 母亲节黑白手抄报

小了点,你用工具打开下 放大就好了

9. 有关母爱的素材

母爱的例子:

一、海獭喂奶

有一次,猎人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却遍寻不着这只海獭。再仔细察看,才发现草地上依稀沾着血迹,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猎人探头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海獭忍着脱皮之痛,挣扎回到自己的窝。为什么这么做呢?

等猎人拖出这只早已气绝的海獭时,才发觉有两只尚未睁眼的小海獭,正紧紧吸吮着死去母亲干瘪的乳头。当这位猎人看到这一幕时,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从来没有想到动物会有这种与人类完全一样的母子人伦之情,临死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怕自己的孩子饿了,想到这里,这位猎人不由得悲从中来。

二、血奶

年轻的母亲在温暖的家里织毛衣,用脚轻轻地摇着摇篮。摇篮里的孩子们甜蜜地睡着了。突然,地震发生了。母子俩一起陷入了废墟和黑暗之中。幸运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等着这一天过去。

孩子把她母亲胸部最后两滴牛奶吃光了,眼泪也消失了。没有救援,孩子会在母亲面前渴死,绝望会中和母亲的手,试图从钢筋混凝土中获得食物。突然,她的手碰到了编织针,她的心兴奋得跳了起来:孩子得救了。

一周后,母亲和儿子终于又见面了。孩子安然无恙,但母亲永远闭上眼睛,脸色苍白。人们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每根手指上都有一个小孔,孩子通过吸吮母亲的血液存活下来。

三、母亲用鲜血染红白雪

在东欧,母女之间存在情感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她母亲地位低下,这使她无法站在别人面前。妈妈们太忙了,很难让女儿们开心。

2002年2月,母亲邀请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由于缺乏经验,母亲和女儿在滑雪道上迷了路,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亲和女儿们在雪山上挣扎了两天两夜。有几次他们看到他们的直升机来寻找他们,因为他们穿着银灰色的滑雪服,没有被发现。

最后,由于缺乏精力,女儿失去了知觉。当她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她妈妈死了。医生告诉她是她母亲救了她的命。原来,是她妈妈割断了自己的动脉,爬到雪地里,用自己的血染红了白雪。因此直升机找到了目标。

四、102滴血

一天,主人把废弃的阁楼重新装上门窗。半个月后,他去窗台下找一只死鸟。从窗台到地下有102滴血。据估计,那只鸟撞到了窗户上。是什么让鸟绝望了?主人检查了阁楼,发现了一窝饥饿的小鸡。主人明白,因为他关上了门窗,鸟妈妈就不能进去了。对于她的孩子,她想用她的身体来敲开窗户。

五、母亲为儿沿路留记号

有一个家庭,她的媳妇不喜欢她的老婆婆,眼睛不好,一无是处。让丈夫送他母亲出去。第二天早上,儿子对妈妈说:“妈妈,我带你出去散步。”儿子把妈妈带到一个大森林里,边走边走。快中午了。

儿子把妈妈放在一棵大树旁,说:“妈妈,先坐下,我一会儿就回来。”然后,我们就要走了。母亲带着儿子说:“儿子,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但是你很难走出这片大森林,所以我把路边的树枝折断作为标志,当我回来的时候,我看到我没有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