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农业文章写什么题材好
要写好三农文章,从实践中体会到也离不开这3大点:标题、内容和图片。1、标题写好了,才有人点进去看。题目釆用三段论形式比较多,标题文字注重实用价值有悬念和擅用数字傍大款。三段论形式如:“农村吃不完的黄瓜,小伙教你这样腌制起来,可以吃一年不会坏!”实用价值如:“毛巾脏了不要扔,农村姑娘简单一招,让你的毛巾变的跟新的一样”。有悬念如:“农村后妈虐待孩子,送奶员给后妈一样东西,后妈看后疯了”。
擅用数字如:“农村小伙花了100块,5分钟让大家知道农村人用什么洗澡”。傍大款如:“农村姑娘这样做出来的薯条,比肯德基卖的好吃哪里去,做法还简单”。
2、内容写好了,才有人认真看。内容要原创真实,独特有趣,并且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我看了一篇三农文章,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池塘的蝌蚪在晒太阳。”这样的笑话,是由于对生活没有亲身体验和观察,是瞎编的内容: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蝌蚪怎么晒太阳呢?原创要求我们的素材必须积累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或去粗取精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得来的;蹭热点必须是农村农业农民急需要得到的或最关切的问题;真实有价值必须是带给农民农业农村实实在在的项目和方法,如捕捉蟑螂的方法;独特有趣必须要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观点或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内容。
3、文章图片。图片配好了,才有人喜欢看。图片首先必须与内容相吻合,一般一篇文章配图5-6个,其中3个为封面图;图片的来源于网络、搜狐等网站和自拍自行设计创意新图;图片必须要颜色鲜艳,清晰饱和度高,图片编辑工具有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图片规格要符合平台要求,不能含推广广告,二维码和联系方式等。
写三农文章除了上面3大点外,还要注意以下这4个要素是否具备。1、要有与主题相关的哲理故事;2、要有谋篇布局,如故事加道理加鸡汤等;3、要没有病句和错别字,段句不宜过长;4、要有一定的篇幅,如5-6段1500字左右。
‘贰’ 谁帮我设计个LOGO。名为(三个老头)可以创意文字,也可以图片。尽量
东西吧萝卜白菜各所我喜欢未必喜欢
技术班帮帮……素材要自找
‘叁’ 想找一些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或其他国外的典型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提供名称,最好给出图片地址,急!
日本:日本宫崎县菱镇是较早发展循环型农业且成功的地区.
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农场主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他们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又从产气后的沼渣中,回收一些牲畜饲料, 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再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像这样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该农场合理地利用资源,形成了农林牧副渔生产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成为世界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
美国主要是开展的有机农业,现在主要以企业整体进行
德国: 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发现可从一些农产品中提取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实现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和原料是绿色无污染的,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此类经济作物。德国科学家对甜菜、马铃薯、油菜、玉米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制取乙醇、甲烷,成功地研制出绿色能源;从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从羽豆中提取生物碱。油菜籽是德国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不仅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提炼植物柴油,代替矿物柴油用作动力燃料。
‘肆’ 有关 “地球——我们的家” ppt图片素材 和封面 结尾 素材
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美丽壮观。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了。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可人类随意地破坏她,使有些资源不能再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威胁。如今,科学家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后代。
人类不该破坏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可人类却做到了,是大肆地、随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地球只有一个,足以让人珍惜,而人类却毁坏她。
如今,地球遭到了人类的重创,现已“面目全非”,许环保主义者尽力保护地球,但一切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地球上资源有限的,在人为破坏下,逐年减少。如水资源,它是宝贵的,人们往往以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它在地球上却逐年减少。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中,生态环境却遭到肆意的破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类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断乱占耕地,使得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据史书记载,在 1500 年前,榆林地区还是个林草茂密,宜农宜牧之地。后因历代征战摧残,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仅有 1.8%,流沙已越过长城,逼近榆林城。据调查,在解放前的 100 多年时间里,有近 13.4万hm2 农田和草场院由于沙漠化而被放弃,11.3万hm2 农田和 26.7万hm2 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产量和载畜量低而不稳。自 50 年代以来,通过统一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坚持以治沙造林、保护和发展农牧业为主导,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 1950 年到 1990 年底,榆林治沙造林保存面积达 74.0万hm2,恢复和改良草场 66.7万hm2 多。粮食总产量 1990 年较 1950 年增产 6 倍,大家畜由 7.6 万头增加到 36.3 万头,羊由 36 万只增加到 150 万只,活立木蓄积 340万m3,价值 7 亿多元,有 5 万多农户脱贫致富。
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因为各种自然资源的浪费,全球性生态破坏、各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时就有一种物种在灭绝。并且,地球的气温也在不断升高,南极冰冠开始溶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吞没。
因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重视 ,使得那些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以前,从遥远的太空了望地球,她是一个蓝色而又美丽的星球。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和浪费,使得现在的地球不再那么美丽。
水是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让水浪费掉,不知不觉流掉、渗透掉。面对现在这可怕的一切,看过,但仍是现实。保护水资源,不要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眼泪!节约用水,刻不容缓,因为浪费水就是扼杀人类自己。
未来也许是美好的,或许是一场噩梦,不管怎样,让我们全人类行动起来,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地服务。
你给我你的邮箱 我做好了 发给你
‘伍’ 关于春节的素材 (多一些)
http://hi..com/%B4%BA%BD%DA%CA%B8%C1%BF%CB%D8%B2%C4/blog/item/6548a20131067f03728da506.html
......
2007年新年图片素材更多点击:新年图片1 新年图片2
更多祝福语请找 : 网络空间周刊 2007新年快乐
畅想2007--因为有你更多快乐
畅想2007--因为有你更多畅想
畅想2007--因为有你更多祝福
金猪年·春节欢·欢天喜地
金猪年·春节乐·乐不可知
金猪年·春节中·中华民族
金猪年·春节"过"·国泰民安
金猪年·春节年·年年欢乐
------------------------------------------------------------------------------------------------------
http://down.nen.com.cn/desktop/sucai/wangy/shiliang/227/413727.shtml
http://www..com/s?wd=%B9%D8%D3%DA%B4%BA%BD%DA%B5%C4%CB%D8%B2%C4&cl=3
‘陆’ 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有什么区别
一、概念不同
(一)“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的全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它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于200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
计划从2003年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基层检察院、基层人民法院、基层司法援助、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并在其升学、就业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二)“三支一扶”
“三支一扶”计划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省区市人事、 教育部门组织实施,其政策依据是《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发展,简称“三支一扶”。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二、报名条件、时间与方式
(一)“西部计划”(以2019年招募公告为例)
1.招募对象: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岗之前获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通过西部计划体检。有志愿服务经历和担任过各级团学组织学生干部的优先录用。
2.报名时间和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登录西部计划官网(http://xibu.youth.cn)或关注“西部志愿汇”微信公众号,在西部计划报名系统进行注册、填写报名表并选择意向服务省。下载打印报名表后,经所在院系团委审核盖章,交所在高校项目办(设在团委)审核备案。
(二)“三支一扶”
1.招募对象与条件
招募对象主要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2)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3)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3)身体健康。
2.报名时间和报名方式
各地报名时间不等,一般集中在4月中旬至7月上旬左右。
各地报名方式不同,有线上报名和线下报名两种方式。具体报名方式请以当地招募公告为准。
三、薪资待遇
(一)“西部计划”
根据【中青联发[2019]3号】关于印发《2019—2020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可知:
西部计划作为中央举办、地方受益的国家项目,所需经 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中央财政按照西部地区每人每年 3万元(南疆四地州、西藏每人每年4万元)、中部地区每人每 年2.4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体制结算方式 拨付省级财政部门。地方各级财政要统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自 身财力,按月发放志愿者工作生活补贴,承担志愿者社会保险单 位缴纳部分(个人缴纳部分从志愿者工作生活补贴中代扣代 缴),保障各级项目办开展志愿者招募、培训、派遣、宣传等工 作。按照人社部发〔2009〕42号文件要求,各地可参照当地乡 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 工资收入水平,确定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并为在 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的志愿者提供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二)“三支一扶”
“三支一扶”工资按当地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来确定的,中央财政也会进行补贴,西部、中部、东部分别为每年2.5万元、1.8万元、0.8万元。
1.服务期间由省“三支一扶”办按月发放1400元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下同),统一办理社会保险,并享受每人每年2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各设区市组织的“三支一扶”计划可参照省级标准执行。
2.到纳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的县(市、区)的乡(镇)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服务县(市、区)财政按每年2000元代为偿还。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制定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的具体措施。
四、期满政策(文件规定)
(一)“西部计划”
1.服务2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 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参加西部计划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志愿者服务期满且考 核合格后2年内(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自研究生毕业时开始计算),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各类企业吸纳就业、 自主创业、落户、升学等方面可同等享受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
3.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按规定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 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4.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依实际服务年限计算服务期及工 龄(参加工作时间按其到基层报到之日起算),并在服务证书和 服务鉴定表中体现。
5. 服务期满1年且考核合格后,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定。
6. 出省服务的和在本省服务的志愿者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二)“三支一扶”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也应拿出一定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毕业生。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应届毕业生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工作,服务达到国家规定年限,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2.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项目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
3.各级人事、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措施,采取多种手段,充分挖掘本系统就业岗位,积极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进入本系统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为“三支一扶”大学生建立专门的人才库,广泛收集各类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动员各类用人单位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 4.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回到原籍或到其他地区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柒’ 有哪些视频网站的高清视频素材比较好
1、 VJ师
VJ师网属于素材共享平台网站,主要内容有:视频素材、VJ素材、LED视频、演出背景视频、影视素材等。如果你想找一些专业性的视频这上面较好,但是它上面的素材量相对大型网站较少。而且需要少量付费。
2、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是这几个当中做的比较大一个,素材分类比较简洁,是集图片视频音乐为一体的网站,还比较新颖的有一个编辑图片。
3、 V播网
V播网主要提供视频创作素材,主打4K视频素材、延时摄影、航拍素材还有松巴版权音乐。是一个集图片,视频,音乐为一体的网站,找素材比较方便,个人比较喜欢这种一站式服务。他们提供素材交易同时,近期举办“创客100”活动,打造创客基地,引导创客的创作和交易,为创客带来资金流。里面的素材也不是全部免费的。
4、4K中国
4K中国是一家比较老的超清视频素材网站,采用的是论坛模式,素材资源长时间没有更新,资源也相对陈旧,元老级,网站体验比较差,内容杂乱,直接略过。而且需要下播放器或者存到云盘才能观看,较复杂。
5、全景网
全景网是一家专注图片素材的网站,相对于视觉中国,它比较高大上,又比较亲民。以图片为主,图片素材质量较高,网站体验比较好,不过图片价位相对较高,土豪随意。偶尔玩玩编辑的人不是特别推荐。
6、 摄图网
摄图网也是一家主要做图片的网站,也有少量视频素材,清晰度不太高,画面质量稍差,内容杂乱,如果上面其他网站没有合适的素材,可以上去找找;总体来说不推荐给专业人士,初级者可以作为备选图库。但是很多都是免费的。
7、千图网
相对与全景网,千图网就非常亲民了,千图网是中国免费素材最多的网站之一,拥有800多万张免费素材,在某宝上,一些和图片制作相关的都会用到。提供矢量图、psd源文件、图片素材、网页素材等热门主流素材免费下载服务,总体来说还好,对于专业者不推荐;当然偶尔玩玩的话,肯定是你不二的选择!毕竟不收费嘛
‘捌’ 军队文职怎么考
博士招考岗位报名时间为2020年6月17日8:00至21日18:00;报名资格条件初审,截止时间为6月23日18:00。其他招考岗位报名时间为2020年7月1日8:00至10日18:00;报名资格条件初审,截止时间为7月12日18:00。
在上述时间内,报考人员根据公布的文职人员招考信息,通过军队人才网进行报名,不设现场报名。报考人员按照报名流程及要求,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选择招考岗位和考试地点。
网上报名的具体流程为用户注册->填报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选择报考岗位->提交报名资格条件初审->网上缴纳报名费->打印报名回执单->打印本人准考证。
(8)农业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报考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报名:
1、政治条件。符合军队招录聘用文职人员政治考核的标准条件。
2、学历条件。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在艰苦边远地区、岛屿的岗位,以及特殊岗位可不作全日制要求。
3、资格条件。具有招考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外,报考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博士研究生报考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不作资格条件要求。
4、身体条件。符合军队招录聘用文职人员体格检查的标准条件。
5、年龄条件。报考科级副职以下管理岗位或者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报考科级正职管理岗位或者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
6、其他条件。在符合以上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具体报考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招考岗位需要确定。
‘玖’ 人与自然有关的素材 急!!!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日期:2008-06-12] 来源: 作者:周笑冰 [字体:大 中 小]
【 内容 提要】可持续 发展 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 自然 和人与 社会 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
思,人们认识到 经济 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
。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役使的 时代 理应终结,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此外,人与人的和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人类社
会中的不公与强权是导致生态失衡的深层原因。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人与自然的关系
新世纪的前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首先必须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才能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科
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人,万物之主;自然,却是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根本.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
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
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而不往非
礼也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
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
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
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马克思说过
:“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
归宿。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
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
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当时,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由于天然食物供给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人类为
了生存,聚居在自然条件优越、天然食物丰富的区域,形成了利用原始技术获取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仅能维持个体延续和繁衍的低水平物质消费方式,以
及以家庭与部落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与平均寿命都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人与自然处于原始和谐状态。
在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很大的提高,产生了以耕种与驯养技术为
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以大家庭和村落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人类在利用和改
造自然的同时,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局部性和阶段性紧张。但从总体上看,人
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仍旧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仍能基本保持相对和谐。
在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了紧张状态。工业社会创造了农业社会无法比拟的社会生产力。人类占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活动不再局限于地
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创造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极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延长了人的寿命,促使世界人口急剧膨
胀。工业社会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人类已不再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不断追求更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但是,工业社会的发展曾严重依赖
于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消耗,造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自然资源的急剧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
谐。
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多
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困难。二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三
是通过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球扩散;由于国家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摆脱以牺牲资源环境
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现实,面临着资源被进一步掠夺、环境被进一步破坏的严峻局面。
综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使用,都导致了自然界作出报复性的反应。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
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发展,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
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我们必将越来越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与理解,越来越自觉而及时的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走
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使我国真正成为发达的世界强国。这无疑将是中华民族对人
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姓名:谢召伟 学号:200420163075 年级:计算机应用二班
如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人类源于自然,其本身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既属于自然,又超脱于自然。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高速进化导致
了人类特有的双重进化,生物进化和文明进化。与生物进化相比,人类的文明进化是超高速的。近1万年以来,人类在物种水平上的进化几乎不易观察,而在文明
进化的作用下,人类已取得了非凡成果,逐渐成为地球上最具优势的种群,特别是在改变自然的功能与结构方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是人在自然中
的位置不断提高的过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所以,A· 汤因比认为历史是由一系列文明和环境之间的挑战与应战构成的〔1〕。P·埃
克希则写道:“人与自然是历史的基础。”〔2〕
今天的人类不仅对自然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更大范围的地质循环和组分结构也有不可忽视的
影响。就现代人类的能力而言,虽然不可能影响较大时空尺度的自然过程,不能毁灭地球,但足以破坏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也完全可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
入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和谐与稳定。
如果人类毁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基础,就等于毁灭自身。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人与自然系统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系统中各组分
的健全与合理。对于人与自然系统的繁荣与稳定而言,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重要的。只有实现协同进化,才能达到发展的可持续。
由于人类在自然中的特殊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乃至协同进化,其主导方面在于人。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认识自然的规律,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以
及可能给自然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自觉地调整自身与自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顺应自然规律的行为,使之和谐、共生共荣。这就要求现代科学不仅
要研究自然,而且要研究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传统的学科划分中,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多是根据人类的需要来认识自然,为改造自然提供依据,使之满足人类的需要。每当我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
于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而出现错误时,人们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够深刻,却很少检查人类自身的需要是否超出了自然承受能力和恢
复能力,当然这并不是想否认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社会科学,则旨在研究如何改造社会,却常常忽视人类文明演化的进程是否超
出了人与自然协同进化所规定的约束条件。人与自然关系,是一个具有广泛研究内涵,而又随发展不断演变的命题。以往的哲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人
类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的研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目的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某一方面,但在迅速变化的全球背景下,并不能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
的复杂而又尖锐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完成这一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课题,需要从新的高度认识,需要一种综合性研究,利用跨学科的优势去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在
不同时空范围下的各种表现形式,探索如何运用人类的智慧和能动性,使自然界摆脱缓慢的自发进化过程,较快进入动态平衡状态的同时,注意进行人类行为的
调控研究,使人类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不断弥补失误造成的损害,使之适应协同进化的进程。
当今世界,人类走过了崇拜自然的采集狩猎时代,走过了自然优势的农业时代,已经或正在走过掠夺自然的工业时代。此时此刻,人与自然关系正陷入深刻
的危机之中。幸运的是,人类已经开始觉醒,认识到只有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才能走向共同的繁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
昨非。”经过历史的洗礼,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会进入走向和谐的新阶段。
综上所述,人在自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改造其自身的过程。无论如何,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同进化,需要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它将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
本章注释
[1]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2] 罗·麦金托什,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第177页。
浅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自然之声心弦之音
20世纪出尽了创造与破坏的“风头",21世纪将如何展现自身?自从人类出现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不断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
光流逝,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寻常的时代,现代化的冲击,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正在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
变着自然的面貌。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本世纪开始时,人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所拥
有的技术方面都没有力量急剧地改变地球上的各个系统,印度洋大海啸,夺走的不仅是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还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信心。从
人类历史上看,每当遇到人类力不可拒的天灾,总会有人彷徨无措,有人疑惧人类自身的能力,有人对大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然而,不少科学家认为,随着科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自身能力和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结果使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经过长期演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关系发生了剧
烈的变动,代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调和众多尖锐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则突出表现为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本世纪以来,人类不仅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还饱尝了自身过度干预自然之苦。80年代发生在非洲的触目惊心的大
饥荒和不断加重的全球水土流失,90年代日益突出的全球环境变化,以及仍有占世界1/5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l0亿)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文
明史上最惨痛的教训。勿庸置疑,人与自然矛盾的不断扩大和激化,将可能导致经济、政治矛盾及相关危机的连锁爆发,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演化一直是自然过程。在人产生并且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之后,人类活动开始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中加入了人为因素,并发生了
很大变化。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还是自主的实体;既受控于自然,也在改造着自然。
自然对人的影响
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
,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适宜与否,是人类祖先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正是自然界在数千万年前的变迁,给古猿向人的进化
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人类在漫长的栖息、进化过程中,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性,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逐渐形成了不同区域内人在肤色、面貌、形态等方
面的显着特征,并随之产生了红、白、黄、黑的不同人种。当然,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人类能生存发展到今天,并创造了许多超越自然的奇迹,在这一过程中
,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并不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人类决不应该因此而忽视自然的作用,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发展将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并且对自然
有相当的依赖性。人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相联系,自然影响着人,人也在适应与改造自然。
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统一、语言分界、建筑、绘画等〔1〕。
最后,自然的变化一般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出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
量。在这种长尺度的时空范围内,自然只决定作为生命物种的人类的诞生、成熟与消亡的周期,但并不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在一个中尺度的时空条件下,
如地理、气候等条件对人类社会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尽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然的制约,但大规模
的资源调配、消除戈壁、沙漠等自然阻隔和抵御剧烈的自然灾害皆非易事。何况从宇宙演变的尺度看,人类只是万物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插曲,终究无法摆脱
自然规律的安排。
就现今人类社会而言,自然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自然固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人类只有不断地
认识自然,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才可能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接受自然的挑战。
人对自然的影响
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受制于自然,同时又给自然以影响。尽管人的影响是有限的,受一定的时空条件制约,但在小尺度的时空
范围内(对应于人类的文明时代),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或社会变动周期来讲,相当于不变的外生变量),人仍可以通过社会经济活动
,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影响空间。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人对自然施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
因素:一是人类的需求,它决定人类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二是人类具备的手段,其中主要是技术手段和组织手段。技术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工具的
使用使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们决定了人类的生产结构和发展方式。而人类需求与手段的变化又都来源于人类社会的规模、结构、组织、观念、文
化等复杂背景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也基本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施加积极的建设性影响,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并创造新的更适合人类生活的人工自然或人工生
态系统;另一方面是对自然产生消极的破坏性影响,使原有的“自然平衡”失调。例如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资源匮乏
等生态破坏,以及由于大量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关系,即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人与自然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以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为系统发展的标志。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复
杂的,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粮食、人与灾害、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等多种形式,并集中反映在人口
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上。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控应把调整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与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结
合起来,才能获得满意的调控效果。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然改变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问题是人类应该正确认识其活动对自然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供适应自然规律的、有科学预见的
、可调控的人类行为,使其所产生的后果,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使自然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
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
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
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
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
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在原始时代,低下的生产力作用于自然。到了农业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改造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已对自然的干预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极大进步,征服自然的逐步胜利
。可是,令人类始料不及的是,工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着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
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
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