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航天英雄小故事
4年前,一段历时21小时23分的太空旅行,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一飞冲天,千年梦圆。随着杨利伟的成功返航,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舞台从此更加广阔。杨利伟,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国人的尊敬,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在祖国和人民给予的巨大荣誉面前,杨利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展示了中国航天员的过硬素质和优秀品质。”对于这位出色的“战斗员”,单位领导和同事称赞道。而他们评价这位新“指挥员”的话是:“杨利伟考虑问题深刻,工作思路清晰,处理问题果断。”
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作为公众人物,杨利伟还要经常与公众“面对面”。“我希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唤起人们对航天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航天事业。”杨利伟说。
“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我不仅要代表航天员这个集体,还要代表广大部队官兵,既感到使命光荣,也感到任务重大。”杨利伟说,“我一定要加强学习,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行好党代表的神圣使命!”
简历:杨利伟,42岁,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曾荣获“航天英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⑵ 长安UNI-K实车亮相,全新蓝鲸2.0T发动机+爱信8AT,中型SUV
长安UNI-K你怎么看?欢迎各位小伙伴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风风雨雨,唯车相伴
关注车伙伴
更多的新车资讯和好玩的故事与你分享
图片素材来自汽车之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关于航天英雄的500字的作文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航天英雄”作为主题,可以用某个飞行计划作为主线,详细描述出航天之行的发展经过,最后进行总结,正文;
“三、二、一,点火!”一声令下“神舟七号”运载火箭婉如巨龙般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梦想,从世界的东方腾空而起,飞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远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这一次飞行,是我国进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们有史以来搭载宇航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一次,也是最激动人心,最让我们炎黄子孙自豪的一次………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带上了多少个“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们在欢呼、激动、为这次飞行的成功而庆祝的时候,有谁能想到他们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们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环境下进行艰苦的训练,而且还要在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环境下经受考验……不过他们不负重望,每次训练的成绩都相当出色。他们知道,自已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每一个中国人给予他们的厚望。
除了这些,我们也应该为这次飞行的圆满成功来感谢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日夜奋战,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没有你们夜以断日、废寝忘食地工作,那么谁会去设计火箭,谁来研究火箭的性能呢?
更别提发射火箭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你们也是航天英雄!是你们,把荣誉给了别人,将劳苦留给了自已。是你们,始终默默无闻,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伟大英雄!
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员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群人,正是因为他们发扬着团结一致,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一群群人,中国才会大步地前进;
国家的事业才会像火箭一样腾飞,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他们,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因为这些,他们的名字不仅会在我心中,还会深深地铭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⑷ 有没有哪位大虾知道航天史的事情!!
1.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采访手记: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曹智田兆运
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靠近太空。
正如航天专家所指出的,“神舟”四号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把我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短短3年内,“神舟”连续4次遨游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新的里程碑。如果说“两弹一星”向全世界展现我国的科技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重要地位,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强盛的综合国力。如果说“两弹一星”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勇气,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明代万虎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对神秘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不曾止息。但是,只有在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华民族向太空的远航才真正开始。1958年5月,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4月24日,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寂寥的太空;1986年3月,邓小平亲自启动“863”计划,载人航天被醒目地写进了计划中。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飞天,这个千百年来遥不可及的目标,第一次被写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中。
团结在一个崇高的目标下,我国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又一个更高、更艰苦的攀登:火箭、飞船,甚至宇航服和食品,一个个关键技术先后被攻克,一套套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先进设备被研制出来……10年辛苦铸辉煌,“神舟”飞船连续4次发射成功,特别是“神舟”三号和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把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神舟”四号发射期间,记者在对载人航天所涉及的火箭、飞船、发射场、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工程保障和航天测控、着陆场等七大系统有关负责人和科技人员的采访中,深切地感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在一次次的发射中成熟壮大:规范的协作程序,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质量标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奉献精神的航天技术队伍……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看到了中华民族站在世界科技进步前列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完)
2.发射日纪念封一览表
序号 发射日期 发射场 卫星
发射日纪念封
种类 数量
1 1987-08-0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9颗返回式卫星 1 15000
2 1988-09-07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1号气象卫星 1 2000
3 1988-12-2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1 400
4 1990-02-0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1 98
5 1990-04-07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洲1号通信卫星 7 21950
6 1990-07-1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模拟星,巴基斯坦1号 5 30000
7 1990-09-03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1号,大气1号A、B 2 20000
8 1990-10-0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2颗返回式卫星 1 1500
9 1991-12-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 5700
10 1992-03-2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1通信卫星 5 50000
11 1992-08-09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3颗返回式卫星 2 15000
12 1992-08-1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1再发射 4 31130
13 1992-10-0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瑞星+第14颗返回式卫星 3 20000
14 1992-12-2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2通信卫星 11 124000
15 1993-10-08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5颗返回式卫星 5 32000
16 1994-02-0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实践4号 8 44500
17 1994-07-03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6颗返回式卫星 5 77000
18 1994-07-2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1号通信卫星 10 59000
19 1994-08-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3通信卫星 7 58000
20 1994-11-3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10 60500
21 1995-01-2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2号通信卫星 7 40500
22 1995-11-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洲2号通信卫星 9 43500
23 1995-12-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回声1号通信卫星 9 47500
24 1996-02-1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国际708号通信卫星 9 49000
25 1996-07-0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1A通信卫星 9 47000
26 1996-08-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星1号通信卫星 9 45000
27 1996-10-2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7颗返回式卫星 9 34873
28 1997-05-1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11 48000
29 1997-06-1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2号气象卫星 9 40500
30 1997-08-2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马步海通信卫星 8 43000
31 1997-09-01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模拟星 6 19585
32 1997-10-17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2R通信卫星 8 46500
33 1997-12-08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6 46800
34 1998-03-26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8 49000
35 1998-05-02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12 42450
36 1998-05-3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卫1号通信卫星 6 35600
37 1998-07-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鑫诺1号通信卫星 9 66100
38 1998-08-20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11 34550
39 1998-12-19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7 30050
40 1999-05-10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1号+实践5号卫星 15 98300
41 1999-06-12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11 105000
42 1999-10-14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中巴1号资源卫星 9 93500
43 1999-11-2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号飞船 7 90900
⑸ 航空航天的故事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委员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委员,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曾在全国两会上多次为北斗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大声呼吁,也积极关注着科技创新改革、基础研究发展和提升“中国制造”等热点话题。
孙家栋是我国着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等3个我国二代应用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担任北斗一代、二代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和探月一期工程总设计师。
在孙家栋指挥发射的经历中,有两次惊心动魄的“拍板”。1974年11月5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在即,离点火还剩十几秒时,卫星却没有收到“成功转内电”的信号,这意味着火箭送上太空的只是一个毫无用途的铁疙瘩。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孙家栋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大喊一声“停止发射!”发射程序戛然而止,现场人员检查并排除了故障原因,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昏厥过去。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却发生了星上蓄电池热失控现象,卫星危在旦夕。孙家栋提出对卫星姿态调整5度,最终化险为夷。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的人生信条。本该颐养天年的孙家栋没有停歇。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担任总设计师。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年近80岁的孙家栋多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导了多次卫星发射任务。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电视里有一个镜头: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拥抱。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背过身子,偷偷擦眼泪。
如今,耄耋之年的孙家栋仍坚守在航天一线,书写着自己的航天传奇。
⑹ 求推荐好的素材网站,本人美工,千图网我图网昵图网这种常见的就不要发了,谢谢大家了
同是美工。都不容易啊!!素材中国,,你应该知道的吧。就不发链接了
http://www.ps123.net/vector/Index.html 图片素材比较全
http://www.psjia.com/photoshop/这是比较喜欢的一个PS工具(滤镜、笔刷之类的)网站了。
http://www.16xx8.com/ 这个,,,就是一些教程了
这几天又找了一些,就当作是备份吧:
1、Psiu Puxa
网站地址:http://psiupuxa.com/
Psiu Puxa是一个分享太空和空间壁纸的站点,提供PC桌面和移动设备上的高清壁纸,例如美国航天局、欧空局等航天机构进行的空间探索的科学项目,探索我们的宇宙,期间有大量的高清图片发布,该网站汇集了大量的空间图片作为壁纸分享给喜欢太空的爱好者。
2、HD Wall Source
网站地址:http://hdwallsource.com/
HD Wall Source是一个汇集了互联网海量的高清电脑桌面壁纸资源,让喜欢电脑壁纸的用户发现和下载世界上最好的高清壁纸,主要类别有3D、抽象、动漫、海滩、汽车、名人、意境、电影音乐等40多个分类。
3、Tpotd
网站地址:http://tpotd.ohme.ga/
Tpotd是一个汇集了Instagram、500PX、Flickr等知名图片网站上最佳的图片展示排行而创建的网站,目的是让用户每天都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如果你喜欢唯美系的图片,不妨收藏该网站。
4、PopKey
网站地址:http://popkey.co/
PopKey是一个汇集了海量搞笑的Gif动画图片的站点,并且发布了移动手机版应用,让用户可以轻松的制作各种有趣的Gif动画图片,并在自己的社交网络发布,社交聊天的时候,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所有PopKey每天都会更新最新和最好玩的有趣Gif图片。
5、Artleo
网站地址:http://www.artleo.com/
Artleo是一个来自于俄罗斯的电脑桌面壁纸分享网站,提供台式机、笔记本和手机端的壁纸、支持多种分辨率壁纸,更新速度快,想要个性化的壁纸就需要从此类的壁纸站点淘金了。
6、BadFon
网站地址:https://www.badfon.ru/
BadFon是一个提供免费高清,多分类的电脑壁纸分享网站,拥有丰富的壁纸分类和频繁的更新速度,自动获取用户屏幕分辨率并提供下载,用户体验极佳,该网站由众多壁纸爱好者共同维护,想要找高清个性化的壁纸不妨来这个网站。
7、Raumrot
网站地址:http://www.raumrot.com/
Raumrot是一个由马库斯创办的致力于分享免费高清分辨率图片并可以用于个人和商业项目的图片素材资源,出色的高分辨照片全部免费,可直接下载使用,该网站已加入CC授权。
8、Resplashed
网站地址:http://www.resplashed.com/
Resplashed是一个提供Web设计项目的免费高清晰、高分辨的图片资源集合网站,汇集了互联网各大优秀图片站点的图片资源,一站式查找优质的图片内容。
9、Viintage
网站地址:http://viintage.com/
Viintage是一个致力于分享公众领域的古老画册书籍全本,在这里你可以获得海量的复古类的茶壶图集资源,很多设计师都喜欢寻找一些复古类的设计作品,该网站收集的资源绝对是你想要的。
10、Markeric
网站地址:http://www.markeric.com/
Markeri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有关于结婚、婚纱摄影的图片站点,你可以欣赏到很多高清的摄影作品,绝度让你的吸引你的眼球。
11、PhotoWS
网站地址:http://photows.com/
PhotoWS是一个为摄影爱好者提供的摄影作品分享平台,不管你是专业或者非专业者都可以自由上传和分享你的作品。
参考来源:http://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4095.html
⑺ 求20年阅兵式的素材
给你列个提纲~~ 国庆60周年阅兵观后感
备受关注中外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大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今年的阅兵式看什么?怎么看?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崔向华说,阅兵可展现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今年国庆阅兵至少有十大看点。
写发展历程:素质大幅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次国庆大阅兵,刻下解放军发展壮大和共和国成长的每一步足迹。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高技术军兵种已成为主战力量。经过10年的高速建设与发展,可以预期,今年的国庆阅兵,解放军武器装备水平、整体作战能力和官兵素质都将有大幅提高。
写国力军威:展现中国力量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最好方式。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写力量体系:参阅要素更全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将是中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完整体现,不仅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而且有武警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还将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装备。
写武器装备:“高精尖”亮相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解放军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根据惯例,各军兵种先进的武器装备都将会有所展现。届时,除坦克、战车、火炮、各种导弹以及空军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等武器装备外,一批高精尖的常规武器和小型化非常规武器有望精彩亮相。
写军容军姿:体现阳刚俊美
解放军新式军服是2007年开始更换的,这套军服是解放军军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适应军服向识别、象征、调节、防护等综合性、多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的潮流。今年国庆阅兵将是解放军最新式军服的全景展示。
写特殊方阵:航天人受检阅
新中国成立后的13次阅兵,每一次阅兵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或特殊的阅兵方阵。今年,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航天人可能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接受检阅;特种武装力量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值得关注;由“80后”甚至“90后”担纲的女民兵方阵可能是特殊的一景。
写改革创新:内容形式创新
今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组织上进行创新。
写制造工艺:用红旗车阅兵
中国制造工艺水平逐年提高,武器装备不仅有优越的防护性能,隐身性、抗毁性及威猛的外观都有大幅度提高。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红旗轿车将一如既往作为阅兵用车。据悉,红旗的HQE车型已经被定位于“元首级”座驾。
写协同能力:协调诸军兵种
阅兵部队阵容庞大,涉及面广,组织协调困难,阅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写经济效益:少花钱多办事
今年恰逢金融危机,国庆阅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勤俭节约,少花钱多办事。
近年来,中国军队走“节约型”道路,无论是阅兵整体的组织,还是相关建设,都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节约。 给我分啊 ╭(╯^╰)╮ O(∩_∩)O~
__------__
/~ ~\
| //^\\//^\|
/~~\ || o| |o|:~\
| |6 ||___|_|_||:|
\__. / o \/'
| ( O )
/~~~~\ `\ \ /
| |~~\ | ) ~------~`\
/' | | | / ____ /~~~)\
(_/' | | | /' | ( |
| | | \ / __)/ \
\ \ \ \/ /' \ `\
\ \|\ / | |\___|
\ | \____/ | |
/^~> \ _/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 好看不?
⑻ 中国航天手抄报资料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I”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
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十四圈,历时二十一小时二十三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七十六圈,历时四天十九小时三十三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7号发射,9月28日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⑼ 航天事业
1中国航天未来规划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5日披露的有关战略规划显示:到2015年,将在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这一规划,到201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整星出口将占国际商业卫星市场10%左右,商业发射服务占国际市场15%左右。
这是新华社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次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悉,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积极实施战略转型,预计将在2015年构建完成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届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进入世界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前5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透露,根据已经制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战略转型指导意见》,今后,将从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航天民用产业“三大主业”转向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
同时,将着力建设产业结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产业能力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人力资源体系、航天文化体系6个子体系;建设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建设壮大卫星运营服务、金融服务、国际化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等航天服务专业公司;发展壮大境内外上市公司。
三是实行从以航天型号为主的任务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
四是实现以单一产权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产权转型。
五是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
六是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在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整星和零部件出口,宇航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试验等技术输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规模。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5日披露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规划,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陕西、航天四川4大科研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我国新增航天天津、航天内蒙古、航天香港(深圳)、航天海南4大基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新布局,将更具辐射带动作用,更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与环渤海、珠三角、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
2世界大国未来的航天计划 将来的太空争夺战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将向宇航大国再迈进一步。面对这一势头,各国都给予了“神六”极大关注,特别是那些已经或即将在太空中争得一席之位的国家地区。那么未来的航天争夺战将是什么样子?中国将在未来的航天战场中如何维持突飞猛进之势?这就需要我们来关注一下各国的未来航天计划。
★美国:登月——登陆火星计划 美国在航天事业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宇航员登月似乎远远不够,美国航空航天局前不久还雄心勃勃地重申了自己的再次登月计划。而登月只不过是美国未来航天计划的前奏,好戏还在后面。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宣布了新的太空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并以月球为中继站登陆火星。而在今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亲自上阵印证布什总统的太空计划,揭开了美国计划在2018年送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的神秘面纱,并展望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广阔前景。美国正在以太空探索前20年征程中的领军人物布朗提出的 “循序渐进”方式,从发射环绕地球卫星开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太空,再以月球为跳板进军火星。
按照美国的计划,登月实现以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细化火星登陆计划。目前美宇航局对此的初步构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运载火箭把火星飞船和其它硬件设备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个宇航员基地,再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进行为期500天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美国的太空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俄罗斯:空间站——商业航天计划 虽然在太空战场上,美国表现得很英勇,但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上,美国却当了“逃兵”。由于航天飞机接连出事,美国暂停了对国际空间站的货物供给和宇航员输送。相对于美国的“逃兵”行径,同为国际空间站发起国和建设国的俄罗斯就颇显责任感。在今年7月份的俄2006至2015年联邦航天计划草案中,俄罗斯方面就明确提及,未来十年内,建设国际空间站仍然是俄罗斯主要航天计划之一。
按照当初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应该在2010年建成。对此,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安纳托利-佩尔米诺夫在7月份的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在2007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多用途试验舱、2009年发射能源舱,争取在2010年时完成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建设。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将在2011年前制造出“快帆”多次往返式载人飞船,保证为国际空间站服务并用于将来的星际探索任务。
与美国更加不同的是,俄罗斯将更注重地球上的发展。据佩尔米诺夫介绍,俄罗斯将在今后10年内发射70颗新一代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地球远距探测卫星、气象卫星等,建立更加坚实的商业航天服务基础,巩固俄罗斯在全球航天服务市场上的地位,尤其是亚太和拉美地区。
★欧洲:探测器——星际探索计划 和其它航天势力不同的是,欧洲空间局太空探索重点不在载人航天上,而是一系列深空探测计划。作为太空中一支越来越惹人注目的奇葩,欧洲空间局向深空迈进的脚步正在把同行们甩得越来越远。
2003年6月,“火星快车”出发飞向遥远的火星,顺利进入火星轨道并展开了一系列探测活动;2003年9月, “智慧一号”起飞了,冲向了月球,进入月球轨道,并开展了各项探月工作;2005年,“惠更斯”在“卡西尼”的搭载下顺利着陆,在“土卫六”上触地得分;如今,“罗塞塔”也在飞往彗星的路上;不久,“金星快车”也要上路;期待中,水星探测器将要在2009年启航……欧空局的一系列太空活动使人们看到的是更多的科学探索精神,而不是太空竞争色彩。
未来十年里,欧洲航天局还将于2009年至2012年间发射两颗GAIA卫星,用于精确测量太空中十多亿颗恒星的位置,了解银河系的起源和历史;于2013年左右发射埃丁顿卫星,寻找遥远星系的小行星;于2010年后启动达尔文计划,在距地球几光年之遥的太空寻找生命存在的踪迹;并于2010年启动“莉萨”计划。发射3颗卫星,组成一个边长为500万公里的巨大三角形,它们之间将以激光束相连,获得引力理论的事实证据;欧空局还将开展太阳探索计划,获得太阳极地变化活动的清晰图像,了解太阳两极的有关情况。欧空局的深空探索步伐将越走越远。
★印度:探月——载人航天计划 在发展中国家里,印度的航天脚步算是比较快的。单就卫星发射而言,虽然发射卫星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发射成功率却极高,这使得印度成功挤入卫星发射市场。而印度未来最大的航天梦想就是赶超中国,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不论是探测器还是宇航员。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3年曾经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载人登月计划,批准耗资8300万美元的无人探月计划,计划于2008年向月球发射登月探测器,并在2015年前向月球送去宇航员。而如今,印度更是宣称,当其它大多数国家的月球计划都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时,印度的探月计划“月球飞船1号”已经正式起步,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围绕月球两极而不是赤道运行,给月球拍照、绘制地图和探测矿产资源。据悉这艘登月飞船将重590公斤,携带重20公斤的“冲击者”登月舱。
不过就载人登月而言,印度国内却批评连连。不少专家认为这项工程高投入低回报、花大钱却效果不明显,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科学家甚至承认,载人航天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花费太大。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人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月球轨道飞行和遥感探测砂锅内,印度科学家认为,印度今后也应该按这条路子走,所以印度目前还有载人航天计划。但是这不排除印度将来派宇航员登陆月球的可能,因为一旦“月球飞船1号”发射成功,印度很可能将在2015年前进行更多的登月活动。
★日本:登月——月球基地计划 日本的野心,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上,在太空竞技场上也一样。虽然日本的航空航天技术不像其经济技术一样惹人注目,但是其在航天事业里做出的种种举动宣言却令人不得不关注。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了其航天发展长期计划的制定,其中甚至包括开发载人航天飞行和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的构想。
按照日本这项雄心勃勃的未来航天计划,日本将在未来5年内研制出能够在月球进行探险的机器人,并在10年内,开发出能够使人类在月球长期停留的一整套技术。日本还计划在20年内,即在2025年,开始在月球上建造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为了建设这个基地,日本航天部门计划在2025年之前开发出类似美国航天飞机、能够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工具,并打算在此之前开发出太阳能发电卫星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同时,日本航天部门还打算将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定位为“深太空港”,计划在那里安装光学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为人类探测木星和土星提供方便。如果上述计划获得政府批准,日本宇宙航天研究开发机构的预算就将增加6倍,达到6万亿日元(约合570亿美元)。
★韩国:飞天——航天“十强”计划 看着东亚和南亚诸国都在航天事业上迈大脚步,经济发达的韩国自然也不能落后。为了缩短与亚洲航天国家的距离,韩国科学技术部在2004年10月宣布,该国将在俄罗斯有关方面的帮助下,于2005年挑选两名宇航员前往俄罗斯接受为期18个月的培训,并于三年后的2007年前往太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在那里停留10天,进行各种实验。两名韩国宇航员的太空之旅将花费2273万美元。
目前,韩国正在与俄罗斯积极展开太空领域的合作。合作协议是2004年两国总统亲自会谈后双方签署的,根据这份协议,俄罗斯还将为韩国太空计划提供帮助,主要帮助韩国发射卫星。而韩国本国也在加强自身航天素质,科技部官员今年9月宣称,韩国今后十年将投巨资发展航天事业,力争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十强”。从2006年至2010年,韩国计划投资1.3958万亿韩元,用于开发卫星、研发运载工具、建立航天中心、进行航天技术开发和开展国际合作等航天项目。
3美科学家称人类可通过光速飞船飞到未来
日前,一些美国科学家宣称,如同科幻作品描述的那样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
畅销书《优雅的宇宙》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布赖恩·格林介绍说:“我们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那些人类可以重返过去的理论,几乎都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有少数理论认为时间旅行是可行的。其中最着名的方法引用了“虫洞”理论。科学家认为,“虫洞”是连接两个时空的假想隧道。这两个时空区域可能分别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当中,也可能是同一个宇宙里的两个地方。物质能够通过这个“虫洞”来回穿梭。
纽约城市大学的物理学家、《超空间》和《平行世界》的作者加来道雄表示:“‘虫洞’既能通向未来,也能通向过去。但是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来说,还生产不出一台时间机器加速所需的燃料。”对此,加来道雄博士解释说,如果想在时空这片“弹性纤维”上戳出一个洞,需要一整颗恒星的能量或负能量——这显然都不是人类可以办到的事情。
加来道雄表示,这世界上或许存在着一条还未被人们发现的万物定律,能够解决所有爱因斯坦关于穿过“虫洞”的方程式,而且能够解答时间穿越可行与否的问题。“但是,那要求的技术要远远超越我们所掌握的技术。”
目前来说,关于在四维时空内旅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向前进。
“如果你希望知道地球距今一百万年后的样子,我可以告诉你方法。”格林说:“先建好一艘太空船,然后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度开始飞行。当你在高速飞行的飞船上过了一年返回地球时,走出飞船后你会发现地球上已经过了100万年——你已经到了地球上的未来。”
科学家称人类无法通过时光机器回到过去
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宇宙间重力的来源,是因为物质的存在,造成该物质附近的时间—空间结构弯曲凹陷的关系。物质的质量越大,所造成的时空弯曲凹陷就越厉害。
据美国有关媒体3月9日报道,在各种科幻小说中,时光旅行是最令人激动的设想之一。人们设想在登上时光机器后,可以在瞬间回到他所希望前往的那个时代。那么,人类是否真的进行时空旅行?是否真的可以通过机器回到过去?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时光旅行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畅销书作者布莱恩-格林说,很多人都有过进行时光旅行的想法,他们或者是为了与故去的亲密爱人重逢,或者是希望能制止惨绝人寰的杀戮等。时光旅行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它为各种科幻小说提供了绝妙的素材。关于如何回到过去,人们曾进行了无数的设想。“这些设想,如果仔细推敲,都是在跟物理学打擦边球。我们认为,所有这些设想,几乎无一成立。”
第四度空间
在物理学上,时间被认为是除了长、宽、高之外的第四度空间。当你从家里走到零售店时,你在空间的三个维度都作了位移:长度、宽度、高度。其实,你也在第四维度--时间维度--进行了运动。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天体物理学家、《空间:我们在宇宙中的家》一书的作者查尔斯说,“时间和空间在时空四维构造中密不可分”。查尔斯进一步解释说,时空可以看作是一块四维的弹性纤维。“当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你、我、以至一颗行星或其它星星--落到这块纤维上时,它就会激起一片涟漪。这个涟漪,相当于由带质量的物体引起的时空弯曲”。时空弯曲使物体沿着一条弯曲的路线运动,空间的曲率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重力加速度。
查尔斯还表示,根据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推测表明,对于空间上的三个维度,人们可以来去自如。但对于时间维度,人们就无法如此自由了。在四维时空中,对于时间维,人们只能向前,不可能向后倒退。
“虫洞”模型。科学家认为虫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间,可以让原本相隔亿万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
关于时光旅行,人们有过很多美丽的遐想,最成熟的一个设想是通过虫洞。人们设想,通过虫洞,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时空连接在一起。相连的两个时空,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也可以是同一宇宙的两个不同地方。任何物体都可以通过虫洞,从一个时空自由出入另一个时空。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物理学家、《多维空间》和《平行世界》两本书的作者米奇奥-卡库说,“虫洞连接着将来,也连接着过去。但我们别太乐观了,因为供应时间机器的燃料绝不是人类目前的技术所能达到的”。卡库说,在时空这个物体上“钻孔”,需要一颗星星那么大的能量,或者相反,需要来自比“无”还要少的其它星体上的“负能量”。
超弦理论专家格林对上述设想提出质疑。超弦理论主张宇宙万物都是由一连串紧密排列的微细能量组成,随着它们不同的震动模式而衍生出不同的状态和现象。
格林说,“很多人对这种做法是否管用持怀疑态度。最乐观的估计是,如果你能打开这样一个孔,你就能从一个地点快速到达另一个地点,或者从一个时刻迅速赶往另一个时刻。”
宇宙弦理论
另外一个时空旅行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理论是宇宙弦理论。宇宙弦理论说的是,在不断膨胀的宇宙中,有贯穿整个宇宙的能量管。这些细细的管子,是早期宇宙的残留,据说质量非常之大,可以造成周围时空的巨大弯曲。
里乍得-格特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曾着有《在爱因斯坦的宇宙中作时空旅行》一书。里乍得-格特说,“宇宙弦或者是无限长,或者是成环形,它们没有起始点。它们就像意大利面条那样,或者是围成圆形的意大利面条。两种弦理论是互不干涉的。由于它们都能给时空带来巨大弯曲,因此它们在理论上都给时光旅行提供了可能性。这是一个只有超级文明才有可能达到的目标,这远不是目前的我们所能做到的。我们甚至连自己星球上的能源都控制不了。”
但是,仍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回到过去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虽然这不大符合实际。里乍得-格特同时也认为,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某些短暂的宇宙粒子。对于人类来说,这些粒子的行程大约有数千年,但粒子感觉其穿越太空、到达地球的过程仅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实际上,这些宇宙粒子已经进入了未来。基于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以将空间充分扭曲来制造一个局部的重力场,就如同一个能够以任意大小呈现的炸面包圈一样。重力场绕着这一炸面包圈围成一个圆圈,这样就使得空间和时间都能紧紧地“弯曲”到过去。尽管很难描述这一“炸面包圈”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但数学公式显示,时光机器中每一阶段的时间都将在“炸面包圈”内的某一个空间内产生。
理论上说,在时光机器制成后回到过去的任一时间都是可能的。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个小小的障碍还未得到解决,那就是如何产生重力“炸面包圈”。科学家们进行过大量研究和思考,发现可能需要推动一个高质量物体做高速圆周运动。
时光旅行难成现实
查尔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数学上讲,你当然可以说某种东西正沿着时间轴往后退。但在实际上,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无法回到过去。
卡库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说,如果存在一个万能理论的话,人类就可以通过时间隧道解决所有的上述难题,看时间旅行是否真的可行。“但这需要比我们目前的科技能力要先进得多得多的技术。不要幻想明天就有一个年轻天才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自己已经发明出了什么时间机器。”
格特目前正在担任一部关于时光旅行的电影《超时空效应》的科学顾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关于在时间维度进行旅行,唯一确定的是每过去一分钟,我们就向未来迈出了一步。所以,对于那些想知道地球在一百万年之后是什么样子的人,科学家们有好消息等着他们。“如果你想知道地球在一百万年以后是什么样子,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格特给出的方法是:建造一艘宇宙飞船。以光速行驶一定的时间,然后再回到地球。当你走出飞船的那一刻,你可能就在一百万年之后的地球上了,而你本人,可能才只长了一岁。这样,你去未来地球旅行的愿望就实现了。
⑽ 关于《我的航天梦》的作文素材或例文
我把文章给你吧!自己写的!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呀习也飞不高……”我哼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鸟,我是人,人怎么能飞呢?一想到这儿,我就十分沮丧。不过我有时还是想入非非:我的梦想就是也能乘坐飞船火箭,飞到太空去遨游一番,去寻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务,呵呵,那就太爽了!不过好像不太现实,神舟五号也才载了杨利伟一个人,那能轮得上我呢?唉!
我迈进家门,按例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正报道说:“今天上午九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宇航员为费俊龙和聂海胜。”我几乎每天都认真地观看有关神六的新闻报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况、宇航员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与神五的区别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动,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天哪,才两年的时间,我国就成功发射了两艘航天飞船!你看,这神六可比神五先进多了,光宇航员就增加了一倍,同时,神六的飞行时间达到了115小时32分钟,比神五的21小时多了好几倍,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另外还有食物,原来神五就简简单单几种,神六却有50多种,在太空中,连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能吃到!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脑细胞:对了!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飞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员,到2020年就应该做到一艘航天飞船一次可以乘载9名航天员了吗?我不禁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了。我心里暗想道,我 要计划一下,争取当一名宇航员,到太空去遨游一番! 做宇航员所必备的条件是:高超的飞行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高超的飞行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以后可以慢慢培养,现在我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练,增强体质,同时更要抓紧学习,积累知识,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飞天梦想将成为现实,我一定会圆了这个梦!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