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树荫有两种写法
是的。
树阴和树荫,这两种写法都是存在的,“树阴”的“阴”字没有“草”字头,说明不是实指树木。而“阴”字在词典中又解释为:光线被东西遮住所形成的影。“树”则解释为本意:树木。于是,两字连起来便可理解为:光线被树木遮住所形成的影。
“树荫”的“荫”字有“草”字头,即指与实物树有关。下面为“阴”字,则说明“荫”和“阴”字相关连。“树”仍意为:树木。如此,“树荫”有荫蔽的意思,就是有大树罩着,而“树阴”纯粹指太阳下面,大树投在地上的阴影。
⑵ 树上一只鸟门前一棵树散文
在我小屋门前有一棵高大的老杨树,当初来到这间小屋也是因为旁边有一棵高大的老树,那时正直夏天,炎热的太阳晒得我口干舌燥,加上路途行走的疲惫,虽然小屋不大,但却独立一角,很符合我的心意。
站在小屋前,承接茂密的树冠投下的浓荫,树叶随风摆动传来沙沙声,在耳畔萦绕,我下意识抬头看见了这棵老杨树。
房东是个热情的老太太,谈妥了价钱,接过一把钥匙,便留下我一人在这个小屋前。
小屋不大,打扫干净,简洁,通风,挂上喜爱的窗布,铺上自己喜欢的床单,装扮成我想要的样子。在无数个风吹雨打,寒风凛冽,疲累不堪,焦灼不安的时光,这里是身和心的避风塘,也是再次起航的码头港湾。
时常在清早听见清脆的鸟叫。最常见的'要属麻雀。唧唧啾啾在枝头已成为一种平常到人们不太关注的声音。除非某个清早刚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头脑不去思维,这时雀儿的叫声便自然传进耳朵。
偶尔会有一种黑白相间的大鸟飞到这棵树上,发出喳喳喳粗犷有力的叫声,比起麻雀唧唧啾啾细声细语,声音洪亮多了。这棵树顶还有一个特别大的鸟窝,那应该就是大鸟的家吧。后来才知这种鸟就是大名鼎鼎的喜鹊。
今天坐在小屋内,敞开屋门,不断涌进清新的空气,昨日下了一整天的雨雪,空气虽有些微寒,阳光却明眼,想着这会儿是上午,空气的湿度重,等到下午空气干燥了,也就暖和多了。
一种不知名的鸟叫声从老树上传来。和以往听见的鸟叫都不同,很快分辨出不是麻雀也不是喜鹊。叫声打破了平日的熟悉适应,在这个闲适的上午形成一个新奇,喉咙里发出有节律地一顿一续的鸣啼。不知道它的具体样貌什么样?
这后面不远处有座大山,这个季节山上的一片光秃暗沉,但我知道半山腰长着一片樱花树,在樱花盛放的日子,会出现一团一团的淡粉,错落地散布在半山腰,像极了一群放养的粉色绵羊。
煮完一顿早饭,再去细寻那声鸟叫,已然不在了。大树显得寂寞了许多,静静地矗立在小屋前,刚刚下过一场雨,清洗了树皮纹路上的灰尘,平日有些灰蒙蒙的树干,今日看起来显得格外清晰精神。
这只鸟是远离市区的野鸟,带着陌生,好奇,探秘又匆匆飞离了。躲进大山才是它最终的归宿,但在这初春的日子,它有了四处闲逛探知的新奇。
春天总叫人有所期待,不知什么时候猫了一冬的枝丫上挂了许多小穗,想到北方春日漫天飘絮的到底是这杨花还是柳絮?
⑶ 树屋的造型一般是多少种
现在长大了,虽然也没能拥有自己的树屋,但能去心仪的树屋民宿住一晚也别有一番乐趣。今天小惠就给大家盘点下全球那些最令人惊叹的树屋民宿,一起来看看吧!
1、三层树屋,加拿大哥伦比亚
三层树屋宛如身处在一片“魔幻森林”中,主体高约14米,一共有64级台阶环绕而上。造型奇特的装饰和屋顶,如果说有一位女巫居住其中也不足为奇。
2、镜面树屋,瑞典
树屋主体结构由一个正方体轻铝建造而成,最令人拍手称奇的是,它的各个面都是由镜子玻璃组成,反射着天空和丛林的美,与周边的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身处屋内你能够360°享受到周边的美景。
3、鸟巢树屋,瑞典
这是瑞典的另一个神奇树屋,它的主体宛若一个巨型鸟巢,内部也全由木板拼接而成,估计鸟儿看到了也会情不自禁的驻留其中。此外,为了更加贴合鸟巢的设计理念,树屋的四周是没有窗户的,其内能同时居住4个人。
4、黄色树屋餐厅,新西兰奥克兰
从外面看来它好像是一个茧,又像是一个灯笼。而其实它是一个树屋餐厅,游客在通过一条长60米的人行道后可进入其中用餐。
5、自由精神球树屋,加拿大温哥华
木质的树屋好似一个眼球,它由三根垂直的绳索固定在三棵树干上,保证稳固牢靠。除了能通过旋转楼梯和吊桥进入,还可以通过绳索攀爬上去。
6、高级中心树屋,比利时根特
虽然它是一个树屋,但遗憾的是你并不能住进去,应该它没给人们提供进去的方式。这座雕塑性质的树屋由本杰明·弗顿克创作,门面上铺着人造砖、一扇大的前窗、玻璃门,甚至还有一个邮槽,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地面上的房屋。树屋代表了青年(儿童树屋)和老龄化(盘边老年中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