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7亿像素的银河系全景平面图曝出,你们觉得美吗
其实宇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而且我们也是很少去探究宇宙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对宇宙有一个比较少的了解,而且我们对于宇宙也是会有一个比较多的好奇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要去探究更好的宇宙,并且也想要看宇宙的景色。
而很多人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让我们感受到那些宇宙上面的一些景观的,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有个更好的感受,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多的想法。17亿像素的银河系全景平面图曝出,你们觉得美吗?反正我是觉得很美的,之所以这么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这样的景观真的很让人震惊。
在我看来,我认为这样的景观真的是很好看,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情况是很让人震惊的,而且我们也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平面图的时候,真的能够觉得这样的景观能够让我们觉得很震惊和惊讶,能够让我们很喜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② 宇宙中那些不可思议星系照片
这些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照片。当你看到这些真实的宇宙图片时,你不仅看到了宇宙的浩瀚,而且你也在回顾几千年前的时光。这些宇宙和星系的图片将带你发现如此美妙的景象。
草帽星系
草帽星系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草帽星系是宇宙中最上镜的图像之一,它距离地球约2800万光年。不难看出它的名字从何而来,科学家们猜测它的中心可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你看到的这张照片实际上是由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和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几张照片合成的。
蚂蚁星云
蚂蚁星云哈勃太空望远镜
就像蚂蚁的身体一样,你看到的实际上是一颗正在消失的恒星。这些喷射到太空的气体实际上以每秒620英里的速度运动。不过别担心,这个星云距离地球大约8000光年(上图从左到右跨度约1光年)
螺旋星云(上帝之眼)
戈哈伯太空望远镜之眼
这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03年拍摄的离地球700光年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成为迄今最着名的深空照片之一。
蟹状星云
蟹状星云哈勃太空望远镜
大约一千年前,一颗恒星在夜空中爆炸,被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记录下来。记录显示,中国人、阿拉伯人和美洲土着人都曾在近一个月的白天和两年多的夜晚观测到这一现象。然而,直到最近,我们才有机会近距离观察。
N90
N90Hubble太空望远镜
这个恒星形成区域非常有趣,因为明亮燃烧的新恒星正在辐射能量,从内部侵蚀星云。
半人马座A
半人马哈勃太空望远镜
这张半人马座A的图像使用了哈勃太空望远镜上最先进的仪器,广角照相机3,揭示了这个壮观的星系以前隐藏的部分。
侧面的星系
星系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边缘
这张照片的技术名称是ESO 510-G13,它可以让你了解像这样的螺旋星系在边缘被捕获时的样子。
羊毛状的螺旋
絮凝的螺旋哈勃太空望远镜
与我们的星系不同,ngc2841的旋臂要短得多,而不是长而宽的分支,因此被称为絮状星系。
红蜘蛛星云
红蜘蛛星云哈勃太空望远镜
这个极其温暖的星云是宇宙中已知最热的恒星,它产生的恒星风的波高达1000亿千米。
狼蛛星云
狼蛛星云哈勃太空望远镜
这个位于大麦哲伦星云的星云主要由电离的氢气组成,它是一个极端的地方,由于大量的超新星残骸,它是我们星系间邻居中最亮的星云之一。
银河残骸
斯蒂芬的quintetHubble太空望远镜
被称为斯蒂芬五重奏的这组星系似乎在不断地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些强烈的星际观星活动。
猎户座大星云
猎户座星云哈勃太空望远镜
猎户座星云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形成区域,直径为24光年,距离地球1500光年。如果你看猎户座的方向,它实际上是肉眼可见的。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GalaxyNASA / ESA
最近的星系邻居仙女座星系,它是银河系之外夜空中唯一肉眼可见的天体之一,跨度约20万光年。
蝴蝶星云
蝴蝶nebulaNASA / ESA
这片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际云也被称为虫星云,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这个炽热爆炸中垂死的恒星实际上是20万开尔文(为热力学温标或称绝)。
碰撞的星系
哈勃太空望远镜
就像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一样,星系也会相互碰撞。上面所捕获的两个星系最终将形成一个椭圆星系,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10亿年以上的时间。
相互作用的星系
galaxiesNASA / ESA
当一些星系向前冲去,迎头相撞时,另一些星系则会先试图偷取对方的恒星。这实际上被称为潮汐剥离,在这个过程中,较大的星系从较小的星系中吸走恒星,在这两个星系经过数十亿年后合并成一个星系。
双集群
双星系团哈勃太空望远镜
大麦哲伦星云是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它是在大麦哲伦星云中发现的。
猫眼星云
哈勃太空望远镜
猫眼星云是夜空中发现的第一个行星状星云,也是最复杂的星云之一。当垂死的恒星将它们的气体外层喷射到太空时,就会产生这种类型的星云。
V838单粒子
2002年,恒星V838 Monocerotis突然变得比太阳亮60万倍。事实上,有几个星期,它是我们星系中最亮的天体。此外,由于一种被称为光回波的东西照亮了它周围的气环,这颗恒星似乎也在迅速膨胀,使它成为一颗奇异的恒星。然而,它已经逐渐消失,天文学家仍然不确定是什么导致了这次爆发。
恒星星团R136
恒星星团R136NASA / ESA
这张彩色图像显示了在我们的银河系附近的大麦哲伦星云的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你看到的红色气体是氢,绿色的是氧,蓝色的“钻石”实际上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的恒星,有好几颗比太阳大数百倍。
心与灵星云
广域红外勘测探测器(WISE)
这张由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的红外照片显示了右边的心星云和左边的灵魂星云。上图距离地球约6000光年。
创造之柱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支柱
在这个宇宙中,很少有东西能让你感到自己比这幅着名的“创造之柱”图像更渺小。这是一种被恰当地命名为尘埃和气体的云,它负责产生数百万颗新恒星,距离地球6500光年。
③ 18张宇宙高清图片:震撼壮观
【编者按】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科学空间频道选出最壮观的行星、卫星、星系以及星云照片,这些都是令人惊叹的宇宙空间照片,其中包括猎户座星云、土星的神秘而漂亮的环结构,还有地球北极地区美丽的极光或者火星上的沙尘暴天气等。图中显示的猎户座星云图像,由阿塔卡玛 探索 者实验望远镜在亚毫米波长上所拍摄,显示了这片恒星形成区中正在形成新的恒星。
..................................................
一、土星与土卫六的高清图像这是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拍摄到土卫六穿过土星盘面的照片。
..................................................
土卫六是土星的最大卫星,直径达到了5150公里,比水星还要大。
..................................................
二、被喻为大理石的蓝色地球
..................................................
由轨道卫星拍摄的地球高清分辨率图像清楚地显示了地球上陆地和云层。
..................................................
三、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酷似“空间彩带”的行星状星云
..................................................
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奇特的行星状星云图像,其编号为NGC 5189,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而明亮的空间彩带。
四、猎户座星云的“彩虹”
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红外空间望远镜而和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联合拍摄到猎户座星云的“彩虹”图像,红外波段揭开了星云中隐藏的气体和未完全角成的恒星。
..................................................
五、宛如长丝的宇宙尘埃
..................................................
科学家最新观测到位于金牛座的长丝状尘埃带,计算结果发现其跨度超过了10光年,其中隐藏着许多新生的恒星以及致密的气体云,该宇宙尘埃在未来还将演化出婴儿恒星。
..................................................
六、拉西拉天文台拍摄到“宇宙海鸥”图像的气体云
..................................................
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学家们使用拉西拉天文台的望远镜观测到恒星形成区中一片大型气体云酷似海鸥的头,科学家认为在集群中央或存在强辐射源,将周围的气体分子吹散。其特别的外形触发了科学家们的想象力,并产生了别样的名称。
..................................................
七、从国际空间站上观看布满星星的夜空
..................................................
本图显示了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所拍摄的夜空照片,国际空间站大约距离地球表面240英里的轨道上,图中还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宇宙飞船和国际空间站处于对接状态,来自远征31机组的宇航员通过10分钟至15分钟的曝光拍摄到地球夜空的美丽景象。
..................................................
八、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到火星上的“蓝色沙丘”
..................................................
美国宇航局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 )仪在火星轨道上拍摄到高分辨率的图像,通过反复的观测了解火星沙丘每年的移动情况,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火星沙丘向两极地区移动,速度为每年一米。
..................................................
九、国际空间站和在轨道上放飞的小卫星
..................................................
来自国际空间站的第33远征考察组成员拍摄了这幅图像,其中显示了在国际空间站实验舱外通过机械臂释放的两颗小卫星。
十、酷似星际怪物脚印的构造
图中的环形山酷似大型怪物留下的足迹,当然这只是水星上一个年轻的陨石坑,科学家对水星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扫描有助于了解这颗星球的地质演变过程。
十一、火星上出现类似大象的神秘图案
科学家通过火星轨道探测器拍摄到一个酷似大象的地形,该图案其实是由火星上年代较近的岩流所形成,其遍及的范围较广,曾有研究人员提出这一地形的形成说明火星上存在液态水。
十二、水星探测器拍摄到水星两极地区的明亮物质分布
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探测器证实在水星两极附近环形山出现的高反射率物质并不是水冰,水星的白天温度很高,可使得多数物质出现蒸发,该现象也是太阳系中较为少见的。信使号探测器的成像系统只可以形成部分高度和区域的高清晰度图像,并不能覆盖整个水星。
十三、科学家最新观测到宇宙的“绿色火焰”
该天体坐落在猎户座后方偏东的天区中,如果你处于北半球的晚上,就很容易看到它。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空间望远镜拍摄到了这幅漂亮的景象,是一个巨大的气体云。天文学家正对该气体云中最亮的部分进行研究。
十四、火星探测器拍摄到火星上的“魔鬼尘暴”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拍摄到一个酷似蛇形的火星,科学家通过地面阴影估计沙尘暴的羽流可达到800米或者半英里以上的高度。
十五、水星探测器拍摄到酷似“米老鼠”头像的环形山
图中显示的是水星上一处奇怪的环形山,位于水星南半球,三个大型大型环形山排列酷似米老鼠的头像,科学家认为这是水星上长期地质变迁的结果。信使号探测器拍摄这张照片时,太阳正处于水星的地平线上,因此环形山阴影区中留下的长长的暗纹。
十六、欧洲南方天文台拍摄到奇特的“雷神头盔”
在欧洲南方天文台50周年之际,科学家们观测到一个酷似“雷神头盔”的超级宇宙泡沫,其距离地球大约15000光年,跨度超过了30光年。
十七、阿塔卡玛 探索 者实验望远镜拍摄的猎户座大星云
猎户座大星云M42是位于猎户座的发射星云,也是位于猎户座的弥漫星云。1656年由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发现,直径约16光年,视星等4等,距地球1500光年,同位置也在中国星名“伐一”“伐二”“伐三”附近。猎户座大星云是太空中正在产生新恒星的一个巨大气体尘埃云。通过望远镜观察,可以看出猎户座大星云的形状犹如一只展开双翅的大鸟,它的亮度相当高,在全天仅次于卡利纳星云,在无光害的地区用肉眼就可观察。猎户座大星云是全天最明亮气体星云。
十八、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宇宙极深场
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图像组合成一张有史以来最“深”的宇宙照片。
④ 你有哪张珍藏的关于宇宙的图片,分享一下
感觉这张关于宇宙的图片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浩瀚,就像小时候一样想象中的宇宙一样,见证了一个青年不断探索宇宙的心路历程。
⑤ 宇宙照片
神秘的宇宙让人向往。美丽的宇宙图片,更让人赏心悦目。
太美了。
⑥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给点图片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历史已有的观点:
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着名的“广义相对论”,为我们研究大尺度、大质量的宇宙提供了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更先进的武器。应有后,科学家解决了恒星一生的演化问题。而宇宙是否是静止的呢?对这一问题,连爱因斯坦也犯了了一个大错误。他认为宇宙是静止的,然而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勒以不可辩驳的实验,证明了宇宙不是静止的,而是膨胀的。正像我们吹一只大气球一样,恒星都在离我们远去。离我们越远的恒星,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可以推想:如果存在这样的恒星,它离我们足够远以至于它离开我们的速度达到光速的时候,它发出的光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地球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目前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观点比较让人容易接受:宇宙是有限无界的,只不过比地球多了几维。比如,我们的地球就是有限而无界的。在地球上,无论是从南极到北极,还是从北极走到南极,你始终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但你不能由此认为地球是无限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
怎样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几维呢?举一个例子:一个小球沿地面滚动并掉进了一个小洞中,在我们看来,小球是存在的,它还在洞里面,因为我们人类是“三维”的;而对于一个动物来说,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小球已经不存在了!它消失了。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它生活在“二维”世界里,对“三维”事件是无法清楚理解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世界里,对于比我们多几维的宇宙,也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这也正是对于“宇宙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无法解释清楚的原因。
1.均匀的宇宙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这个观点颠倒了过来,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转动,恒星则是镶嵌在天球的最外层上。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宇宙是有限的。教会支持宇宙有限的论点。但是,布鲁诺敢说宇宙是无限的,从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长期论战。这场论战并没有因为教会烧死布鲁诺而停止下来。主张宇宙有限的人说:“宇宙怎么可能是无限的呢?”这个问题同样也不好回答。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到,确实像布鲁诺所说的那样,恒星是遥远的太阳。人们还进一步认识到,银河是由无数个太阳系组成的大星系,我们的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缘,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转速大约每秒250公里,围绕银心转一圈约需2.5亿年。太阳系的直径充其量1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高达10万光年。银河系由100多亿颗恒星组成,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地位,真像一粒沙子处在北京城中。后来又发现,我们的银河系还与其它银河系组成更大的星系团,星系团的直径约为107光年(1000万光年)。目前,望远镜观测距离已达100亿光年以上,在所见的范围内,有无数个星系团存在,这些星系团不再组成更大的团,而是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也就是说,在107光年的尺度以下,物质是成团分布的。卫星绕着行星转动,行星、彗星绕着恒星转动,形成了一个个太阳系。这些太阳系分别由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太阳以及它们的行星组成。有两个太阳的称为双星系,有三个以上太阳的称为聚星系。成千上亿个太阳系聚集在一起,形成银河系,组成银河系的恒星(太阳系)都围绕着共同的重心—银心转动。无数银河系组成的星团,团中的银河系也同样围绕着它们共同的重心转动。但是,星系团之间,不再有成团结构。各个星系团均匀地分布着,无规则的运动着。从我们地球上,往四面八方看,情况都差不多。粗略地说,星系团有点像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均匀分布着,做着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说,在108光年(一亿光年)的尺度以上,宇宙中的物质不再是成团的,而是均匀分布的。
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距离我们一亿光年的星系,实际上是那个星系一亿光年前的样子。所以,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不仅是空间距离遥远的星系,而且是它们的过去。从望远镜看来,不管多远距离的星系团,都均匀各向同性的分布着。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宇观尺度上(105光年以上)物质分布的均匀状态,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
于是,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一条规律,即所谓宇宙学原理。这条原理说,在宇观尺度以上,三维空间在任何时刻都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现在看来,宇宙学原理是对的。所有星系都差不多,都有相似的演化历程。因此我们用望远镜不仅看空间,而且在看时间,在看我们的历史。
2.有限而无边的宇宙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以后,考虑到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弱得多,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体物理上。他认为,宇宙才是广义相对论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
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1917年就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人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有限就是有边。爱因斯坦把有限和有边区分了开来。
一个长方形的桌面,有确定的长和宽,也有确定的面积,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时它有明显的四条边,因此是有边的。如果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无论向哪个方向爬,都会很快到达桌面的边缘。所以桌面是有限有边的二维空间。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成为欧氏几何中的平面,那么,这个欧式平面是无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我们再看一个篮球的表面,如果篮球的半径为r,那么球面的面积是4∏r0,大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二维球面是无边的。假如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所以,篮球面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按照宇宙学原理,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爱因斯坦认为,这样的空间必定是常曲率空间,也就是说空间个点的弯曲程度应该相同,即应该有相同的曲率。由于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应该是弯曲的。三维空间也应该是弯的而不应是平的。爱因斯坦觉得,这样的宇宙应该是三维超球面。三维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体,而是二维球面的推广。通常的球体是有限有边的,体积是3∕4∏r3,它的边就是二维球面。三维超球面是有限无边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维生物(例如我们人类就是有长、宽、高的三维生物),无论朝哪个方向前进均碰不着边。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终会从南边回来。
宇宙学原理还认为,三维空间的均匀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的。爱因斯坦觉得其中最简单的情况就是静态宇宙,也就是说,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这样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时刻均匀各向同性,就永远保持均匀各向同性。
爱因斯坦试图在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求解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场方程非常复杂,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条件(宇宙最初的情况)和边界条件(宇宙边缘处的情况)才能求解。本来,解这样的方程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爱因斯坦非常聪明,他设想宇宙是有限无边的,没有边自然就不需要边界条件。他又设想宇宙是静态的,现在和过去都一样,初始条件也就不需要了。再加上对称性的限制(要求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场方程就变得好解多了。但还是得不出结果。反复思考之后,爱因斯坦终于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广义相对论可以看作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广,只包含“吸引效应”不包含“排斥效应”。而维持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有排斥效应和吸引效应相平衡才行。这就是说,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不可能得出“静态”宇宙。要想得出静态宇宙,必须修改场方程。于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排斥项”,叫做宇宙项。这样,爱因斯坦终于计算出了一个静态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一时间大家非常兴奋,科学终于告诉我们,宇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是有限无边的。看来,关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3.宇宙的“宇宙模型”之说
几年之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前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应用不加宇宙项的场方程,得到一个膨胀的、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弗里德曼宇宙在三维空间上也是均匀、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静态的。这个宇宙模型随时间变化,分三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负的;第二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第三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前两种情况,宇宙不断地膨胀;第三种情况,宇宙先膨胀,达到一个最大值后开始收缩,然后再膨胀,再收缩、、、、、、因此第三种宇宙是脉动的。弗里德曼宇宙最初发表在一个不太着名的杂志上。后来,西欧一些数学家物理学家得到类似的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得知这类膨胀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后,十分兴奋。他认为自己的模型不好,应该放弃,弗里德曼模型才是正确的宇宙模型。
同时,爱因斯坦宣称,自己在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上加宇宙项是错误的,场方程不应该含有宇宙项,而应该是原来的老样子。但是,宇宙项就像“天方夜谭”中从瓶子里放出的魔鬼再也收不回去了。后人没有理睬爱因斯坦的意见,继续探讨宇宙项的意义。今天,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有两种,一种不含宇宙项,另一种含宇宙项,都在专家们的应用和研究中。
早在1910年前后,天文学家就发现大多数星系的光谱有红移现象,个别星系的光谱还有紫移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远离我们而去的光源发出的光,我们收到时会感到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并出现光谱线红移的现象,即光谱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反之,向着我们迎面而来的光源,光谱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紫移现象。这种现象与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相似。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迎面而来的火车其鸣叫声特别尖锐刺耳,远离我们而去的火车其鸣叫声则明显迟钝。这就是声音的多普勒效应,迎面而来的生源发出的声波,我们感到其频率升高,远离我们而去的生源发出的声波,我们则感到其频率降低。
如果认为星系的红移、紫移现象是多普勒效应,那么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只有个别星系向我们靠近。随之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个别向我们靠近的紫移星系,都在我们自己的本星系团中(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称本星系团)。本星系团中的星系,多数红移,少数紫移;而其它星系团中的星系就全是红移了。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总结了当时的一些观测数据,提出了一条经验规律,河外星系(即我们银河系之外的其他银河系)的红移大小正比于它们离开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由于多普勒效应的红移量与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有,上述定律又表述为:河外星系的推行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
V=HD
式中的V是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D是它们到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这个定律成为哈勃定律,比例常数H称为哈勃常数。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河外星系,逃离越快。
哈勃定律反映的规律与宇宙膨胀理论正好相符。个别星系的紫移可以这样解释,本星系团内部个星系要围绕它们的共同重心移动,因此总会有少数星系在一定时间内向我们的银河系靠近。这种紫移现象与整体的宇宙膨胀无关。
哈勃定律大大支持了弗里德曼的宇宙模型。不过,如果查看一下当年哈勃得出定律时所用的数据图,人民会感到惊讶。在距离与红移量的关系图中,哈勃标出的点并不集中在一条直线附近,而是比较分散的。哈勃怎么敢断定这些点应该描绘成一条直线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哈勃抓住了规律的本质,抛开了细节。另一个可能是,哈勃已经知道当时的宇宙膨胀理论,所以大胆认为自己的观测与该理论一致。以后的观测数据越来越精,数据图中的点也越来越集中在直线附近,哈勃定律终于被大量实验观测所确认。
4.宇宙到底有限还是无限
现在,我们又回到前面的话题,宇宙到底有限还是无限?有边还是无边?对此,我们从广义相对论、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天文观测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满足宇宙学原理(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无边的。但是否有限,却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那么宇宙将是有限无边的。不过,它不同于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这个宇宙是动态的,将随时间变化,不断的脉动,不可能静止。这个宇宙从空间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开始爆炸、膨胀。此奇点的物质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空间曲率也无限大。在膨胀过程中宇宙的温度逐渐降低,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逐渐减小。体积膨胀到一个最大值后,将转为收缩。在收缩过程中,温度重新升高】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逐渐增大,最后达到新奇点许多人认为,这个宇宙在达到新奇点之后将重新开始膨胀。显然,这个宇宙的体积是有限的,这是一个脉动的、有限无边的宇宙。
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宇宙中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是弯曲的),那么这个宇宙一开始就具有无限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的无限大三维体积是奇异的(即“无穷大”的奇点)。这个“无穷大”奇点,我开始,爆炸不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中的某一点,而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的每一点,即大爆炸发生在整个“无穷大”奇点上。这个“无穷大”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也无限大(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爆炸发生后,整个“奇点”开始膨胀,成为正常的非奇异时空,温度、密度和时空曲率都逐渐降低。这个过程将永远地进行下去。这是一种不大容易理解的图像:一个无穷大的体积在不断地膨胀。显然,这种宇宙是无限的,它是一个无限无边的宇宙。
三维空间曲率为负的情况与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的情况比较相似。宇宙一开始就有无穷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体积也是奇异的,即三维“无穷大”奇点。它的温度、密度无限高,三维、四维曲率都无限大。大爆炸发生在整个“奇点”上,爆炸后,无限大的三维体积将永远膨胀下去,温度、密度和曲率都将逐渐降下来。这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确切地说是无限无边的宇宙。
那么,我们的宇宙到底属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哪一种呢?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呢?这个问题要由观测来决定。
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一个临界密度pc,大约是每个立方米三个核子(质子或中子)。如果我们宇宙中物质的密度P大于P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如果P小于P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负,宇宙也是有限无边的。因此,观测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可以判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究竟有限还是无限。
此外,还有另一个判据,那就是减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红移,反映的膨胀是减速膨胀,也就是说,河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在不断减小。从减速的快慢,也可以判定宇宙的类型。如果减速因子q大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正的,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将收缩;如果q等于1/2,三维空间曲率为零,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q小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负的,宇宙也将永远膨胀下去。
下表列出了有关的情况:
我们有了两个判据,可以决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了。观测结果表明,p<pc,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负,是无限无边的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不幸的是,减速因子观测给出了相反的结果,q>1/2,这表明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脉动的,膨胀到一定程度会收缩回来。哪一种正确呢?有些人倾向于认为减速因子的观测更可靠,推测宇宙中可能有某些暗物质被忽略了,如果找到这些暗物质,就会发现p实际上是大于pc的。另一些人则持有相反的看法。还有一些人认为,两种观测方法虽然结论相反,但得到的空间曲率都与零相差不大,可能宇宙的空间曲率就是为零。然而,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测和理论推敲。今天,我们仍然肯定不了宇宙究竟有限还是无限,只能肯定宇宙无边,而且现在正在膨胀!此外,还知道膨胀大约开始于100亿~200亿年以前,这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大约起源于100亿~200亿年以前。
5.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大尺度宇宙的宇宙物质分布是均匀的,星系团均匀的地散布宇宙空间。然而,近年来天文学研究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共识。人们发现,宇宙在大尺度上也是有结构的。
20世纪50年代,沃库勒首先提出包括我们银河系所属的本星系群在内本超星系团。已先后发现十几个超星系团。星系团像一些珠子,被一些孤立的星系串在一起,形成超星系团。最大的超星系团超过了10亿光年。1978年,在发现A1367超星系团的发现了一个巨洞,其中几乎没有星系。不久,有着牧夫座发现一个直径达2.5亿光年的巨洞,巨洞里有一些暗的矮星系。巨洞和超星系团的存在表明,宇宙的结构好像肥皂泡沫那样由许多巨洞组成。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位于“泡沫巨洞”的“壁”上,把巨洞隔离开来。1986年,美国天文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星系似乎拥挤在一条杂乱相连的不规则的环形周界上,像是附着在巨大的泡沫壁上,周界的跨度约50兆秒差距。后来他们的研究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指出:宇宙存在着尺度约达50兆秒差距的低密度的宇宙巨洞,及高密度的星系巨壁,在他们所研究的天区存在一个星系巨壁,巨壁长为170兆秒差距,高为60兆秒差距,宽度仅为5兆秒差距。
星系巨壁(也称宇宙长城或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是怎么产生的呢?人们认为应从宇宙早期去找原因,在宇宙诞生后不长时期内,虽然宇宙是均匀的,但各种尺度的密度起伏仍然是存在的,有的起伏被抑制住了,有的起伏得到发现,被引力放大成现在所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
6.暗物质之谜
不少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质是以暗物质的形式隐藏着的。有些什么事实和现象表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呢?
早在20世纪30年代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就注意到,为了说明恒星来回穿越银道面的运动,银河系圆盘中必须有占银河系总质量的一半的暗物质存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天文学家的研究证明星系的质量主要并不集中在星系核心,而是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星系中。这就暗示人们,在星系晕中一定存在着大量看不见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些什么呢?
科学家认为,暗物质中有少量是所谓的重子物质,如极暗的褐矮星,质量为木星30倍~80倍的大行星,恒星残骸,小黑洞,星系际物质等。它们与可见物质一样,虽也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组成的物质,但很难用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到它们。相对而言,绝大部分暗物质是非重子物质,它们都是些具有特意性能的,质量很小的基本粒子,如中微子、轴子及探讨中的引力微子、希格斯微子、光微子等。
怎样才能探测到这些暗物质呢?科学家做了许多努力。对于重子暗物质,他们重点探测存在于星系晕中的暗天体,它们被叫做大质量致密度晕天体。1993年,由美澳等国天文学家组成的三个天文研究小组开始了寻找致密晕天体的研究工作。到1996年,他们报告说,已找到7个这样的天体。它们的质量由1/10太阳质量到1个太阳质量不等。有些天文学家认为这些天体可能是白矮星、红矮星、褐矮星、木星大小的天体、中子星以及小黑洞,也有人认为银河系中50%的暗物质可能是核燃料耗尽的死星。
关于非重子物质,现在尚未观测到这些幽灵般的粒子存在的证据。
近年来对中微子质量的测量取得了一些新结果。1994年美国物理学家怀特领导的物理学小组测量出中微子质量在0.5~5电子伏(1电子伏等于1.7827×10(~36)千克)之间。在每一立方米的空间中约有360亿个中微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宇宙中全部中微子的总质量要比所有已知的星系的总和还要大。
到目前为止,宇宙中暗物质的问题仍是个未解之谜。
⑦ 宇宙长啥样图片
宇宙既没有诞生,也没有死亡。有生灭的是宇宙中的生命个体。整体宇宙不存在“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宇宙原来如此。宇宙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将如此。详情请看拙作: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大揭密 一、宇宙的特征宇宙是一切实在的总和。它囊括了已知、未知的一切物质(有形、无形)、信息和能量。整个宇宙(已知宇宙和未知宇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生命体(研究宇宙,不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永远不会弄清宇宙的奥妙)。整体宇宙既没有诞生,也没有死亡。有生灭的是宇宙中的生命个体。 整体宇宙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整体宇宙是是超越时空的、瞬间的永恒,是永恒的瞬间(这就是宇宙学家们意识到的所谓的奇点,不过宇宙学家们对奇点的理解和认识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宇宙原本如此。宇宙原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将如此。整体宇宙是永恒。整体宇宙是无限的。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宇宙无增无减,无生无灭。宇宙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宇宙宏观上,向外看无边无际;微观上,向内求无尽无休。宇宙具有无限丰富的层次性。整个宇宙层层无尽,构成一个无限可分的超巨系统,各层次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同作用。宇宙是生命的。生命是进化的,生命进化是有规律的。生命是运动的,自主运动是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宇宙生命在时刻不停地发展变化,或进化,或退化。 二、生命之谜广义生命论认为,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间的生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情生命——实际无情,一类是无情生命——实际有情。生命性是宇宙最本质的特征(研究宇宙,而不把宇宙当作生命看待,永远无法弄清宇宙的奥妙)。自主运动,自组织自身结构是生命最主要的外部特征。理智和意志是生命最本质的特征。宇宙万象森罗,层次清楚,秩序井然。这是宇宙的理智所在。宇宙生生不息,亘古至今,充满活力。这是宇宙的意志所在。(与宇宙相比,我们人类倒是显得非常的不理智,非常的脆弱)宇宙中的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包含有物质、信息和能量这三个要素。不同层次(不同能量级别)的生命,具有各自不同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概念,用统一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标准(地球人所谓的科学标准)来研究宇宙,很难(实在说是不可能)弄清楚宇宙生命的真相。宇宙生命具有无限丰富的层次性。每一层次、每一层次的每一个生命体,在受着本层次生命的规定和制约的同时,还受着它所属的高一级生命的规定和制约;同时,它还干扰和影响着它所属的生命层次的生命和高一级生命的质量和生存。每一层次的宇宙生命,都有各自特定的智慧(思维方式,思想,境界,语言等),不同层次的生命无法沟通。高层次的生命对低一级层次的生命有一种洞悉感,低层次的生命对高层次的生命有一种神秘感(多数情况是无知无视)。宇宙中任何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都有初级生命——静态(相对而言),中级生命——动态(相对而言),高级生命——空态(相对而言),三种形式。他们结构相同,能级各异,是同构异能体。若生命体自觉地遵守宇宙人生的规律,积功累行、储积能量,当生命体的生命能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并超过本能级的最大值时),该生命体即会发生能级跃迁,以突变的形式,进化到高一级的生命层次(积累的生命能达到哪个生命层次范围,该生命体就进化到哪个层次)。若生命体不知觉得违背自然规律,该生命体的生命能就会不断的耗散,当生命体的生命能耗散到一定程度(低到并低过本能级的最小值时),该生命体同样也会发生能级跃迁,以突变的形式,退化到低一级的生命层次(该生命体的生命能降到哪个生命层次范围,该生命体就退化到哪个层次)。当生命体的生命能耗散为零时,该生命体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瞬间状态——不生不灭(俗语说得长生不老)、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禅定状态(即宇宙学家们所认为的奇点)。因为进入禅定状态的宇宙生命们的心所系念的对象不同,宇宙生命们所进入的禅定状态也就迥然各异,与之相应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也就自然各不相同;他们进入禅定状态后所属的生命层次,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他们进入禅定状态后所获得的心灵体验,也就随之而异;他们进入禅定状态后随之而来的超时空功能,也就各不相同。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神仙们”修道的奥秘,这就是神仙们得以长生不老的秘诀。生命体的生命能在一定条件下是一定的,若生命体降低生命能的消耗,则生命体的生命能的耗散过程延长,生命体存续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生命体的寿命也就相对较长。宇宙中的生命个体是一条无限长的波浪线,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宇宙间的每一个生命,都在时刻不停的发展变化,它们各自依据自身的智慧,或进化,或退化,在不同的宇宙时空中的来回穿梭——此生彼灭,此灭彼生。生命进化的依据是灵魂的重量和质量,是生命能的高低,它遵循:轻清上浮律和重浊下降律。宇宙生命进化时归属的层次,遵循同频共振律,同类聚集律。我们地球人所在的这个生命系统(宇宙中有无数这样的生命系统),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地球人所在的这个星球——地球,是我们这个生命系统中所有生命的中转站,我们地球人所说的所谓有情生命——动物,是我们这生命系统中的生命们,不自觉的进化或退化的必然结果,我们人类只属于我们这生命系统中的中级生命(宇宙深处存在着无量无数的高级智慧生命。这些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道德水准,远远超出我们地球人的想象)。整个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理智、有意志的,有机的生命体。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系统,都是整体宇宙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生命体。我们地球人就生活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生命系统里,对这个生命体系统的高级智慧生命们来说,我们地球人就是一群寄生在他们躯体里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细菌或病毒。同时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也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我们的身体里,同样也生活着无数的生命体。 三、时空之谜时间和空间是一种生命现象。时间和空间是宇宙间的生命们所特有的一种生命现象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生命。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宇宙中不存在没有时间的空间,也不存在没有空间的时间。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时间可以转化为空间,空间也可转化为时间。时间和空间都是个性化的,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相对独立的时空体系。宇宙中有无数生命个体,因此宇宙中有无数时空体系。从本质上看:时间是生命体在存续过程中所消耗的生命能。生命能耗尽,生命体解体(组成生命的材料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继续参与下一轮生命体的构建),一期生命结束,与之相对应的时空体系也就消失。空间是生命体在消耗生命能的过程中(在存续的这段时间内)的活动范围。从产生的方式上看,空间可以分为:视觉空间、听觉空间、嗅觉空间、行为空间、躯体空间、意识空间和生命能辐射空间。三维时空体系,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时空体系。宇宙中任何一个生命体,有,且只有三维时空系统,西方文化中所谓的四维时空体系是一个错觉。宇宙中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生命系统中(包含初级、中级、高级生命),有,且只有九维时空体系。宇宙中不存在十维及十维以上的时空体系,这是因为,当时空体系达到十维时,十维内的时空体系即作为一个整体,以三维时空的形式参与更高一级的生命时空系统组合。整体宇宙的生命能是永恒的,它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它的位置也从未发生过任何的变化,因此,整体宇宙,既没有时间感,也没有空间感,它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瞬间永恒状态,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原封不动的保存在宇宙生命的记忆里。 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类的智慧、人类的潜能同样也是无限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是不可能的。放下执着,放弃成见,敞开心胸,净化灵魂,提升境界,激活潜能,开发智慧,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是我们认识宇宙的唯一正确的有效途径,现代科学所观测到的一切,只能作为我们对宇宙认识的注脚,而不能作为证明我们假说的证据。 四、宇宙人生的定律、原理和规律 (一)宇宙的第一定律存在之存在定律是宇宙的第一定律,存在之存在定律——存在的意义在于存在,存在的目的在于存在,一切为了存在,离开了存在的生命,生命的一切意义免谈。存在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意志。存在是一种那个不可抗拒的力量。宇宙、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体都以不可抗拒的意志,展示着它们的存在。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一切,一切存在的客观),我们人类最好的选择就是尊重、随顺。 (二)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原理——对称平衡原理在存在之存在定律规定下,产生(实际上是同时存在)了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原理——对称平衡原理。对称平衡原理,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根本的宇宙生命的生化原理。宇宙生命的对称平衡原理,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分层次的、综合的、自动化作用的,它遍满整个宇宙,深入到宇宙和每一个宇宙生命现象的方方面面,它规定和制约着宇宙和宇宙间的每一个生命体的结构相貌,思维意念,生老病死,进退沉浮。对称平衡原理是我们打开宇宙生命之门的唯一钥匙,能否正确理解对称平衡原理,直接决定着我们对宇宙生命认识的正确与否。我们要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的、既分层次又兼顾整体的来认识、来理解宇宙生命的对称平衡原理。 宇宙最基本的原理——对称平衡原理的作用,以一种神秘的自然力的形式,作用在宇宙和宇宙间的任何一种现象——每一个生命体上,通过人格化的、意志的形式展现出来,被人类中的智者感觉到——被耶稣感觉到称之为上帝,被穆罕默德感觉到称之为真主,被儒家圣人感觉到称之为天,被老子清楚地把握住(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称之为道,被释迦牟洞悉清楚(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存在之存在定律,掌握宇宙人生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原理,把握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自空吸引律,自满辐射律,能质互化律,积累突变律,清轻上升(浮)律,浊重下降(沉)律,同类聚集律、同频共振律,同性相斥律、异性吸引律。并以此为理论指导、协助生命进化,引导人类健康生活),向人类阐述了因果报应、缘起性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从此,人类才有幸走出愚昧无知的黑暗时代,见到了宇宙人生的光明。(三)宇宙生命运动的八大规律自空吸引律;自满辐射律;能质互化律;积累突变律;清轻上升(浮)律;浊重下降(沉)律;同类聚集律,同频共振律;同性相斥律,异性吸引律。五、文明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追索人类文明的人们,献给那些寻找东方文明之光得人们。 杀戮不是文明,灾祸不是文明,疾病不是文明,破坏不是文明,争斗不是文明,欺诈不是文明,腐败不是文明,暴力不是文明,淫乱不是文明,吸毒不是文明,颓废不是文明,偏执不是文明,愚昧不是文明,私我不是文明,迷信不是文明,烦恼不是文明……只要有这些现象存在,人类就难称文明,今天人类所谓的文明,除了夜郎自大,自以为是的心理之外,实在没有多少真正的文明成分可言,如果勉强称之为文明的话,那也只能算一种初级文明。从表面上看,文明是一种社会状态问题,实际上,文明更是一种社会成员的心态问题,在文明的社会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达到:温文尔雅,洞明真相,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得程度。在文明的社会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自觉的加入到进化式学习的行列中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实现了无数次的自我超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积极、乐观、上进,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智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潜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摆脱了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心想事成,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自觉的遵守客观存在的规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幸福的海洋之中,……在文明的社会里,没有灾难,没有杀戮,没有争斗,没有疾病,没有破坏,没有欺诈,没有腐败,没有暴力,没有淫乱,没有吸毒,没有偏执,没有愚昧,没有颓废,没有自私,没有迷信,没有烦恼,……爱的暖流,弥散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每一个细胞,洞明事实真相的眼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备。这才是真正的文明,这不是作者梦幻般的想象,这是人类能够做到的,这是人类应该做到的,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里,对物质的开发和利用,既不是最初的,也不是最后的,它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痴迷于物质,固执于工具,实在有碍于:人类的进化,人类文明的升级。据我观察,据我考察,据我所知,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高级的、文明的社会形态,他们不是天然的高级生命,他们是通过选择进化式学习,通过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来实现进化的。醉心于初级文明的人类,你什么时候才能睁开眼睛,看一看真实的宇宙呢? 六、后记愚钝的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完全得益于宇宙生命对人类的眷恋与惠顾,完全得益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所有宇宙生命们。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无数的宇宙高级智慧生命参与其中,他们或幻化成有情,或幻化成无情,以种种人类意想不到的形式,引导并协助地球人战胜困难,走出险境,踏上新的征程。慈悲的宇宙生命们,以种种形色,种种方式,种种角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成果,每一点进步,都是宇宙高级智慧生命和地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地球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宇宙高级智慧生命,用思维传感的方式,以灵感的形式,把正确的思想观点,先进的技术理念,传送给地球人,让地球人看到文明的曙光,感受到母亲——宇宙对人类的呵护与关爱。人类文明史上的每一个奇迹,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偶然和巧合,生命进程中的每一次幸运,无一不是宇宙高级智慧生命与地球人共同创造的的杰作。在这里,我衷心地向已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正在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和想将来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所有宇宙生命们,致以最崇高敬礼与感谢。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宇宙生命们所观察到的一切事实,是我立论的基础;古圣先贤们谆谆的教诲,启发了我的思路。在这里,我既没有创造什么,也没有发现什么,我所能做的,我所做的,就是把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成果融为一体(天下学问同出一源——客观存在的事实,天下学问本是一家),并剔除蕴含其中的、地球人的、情绪和观点,想象和偏见,把蕴含其中的事实提炼出来,如实述说我所掌握的事实是我的愿望,惭愧的是,不论我怎么说,总有挂一漏万之感。这样的文章,你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你不理解,说明你对人类文明的成果缺少必要的了解,这不要紧,待你完全理解和把握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后,不用看我的文章,你自然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你可以不信,但你不应该轻易的否定它,你要为未来的自己留一个出路。研究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成果,要别具只眼,要放下执着,放弃成见(民族偏见、文明偏见、宗教偏见、文化偏见、个人喜厌等),不要人为地划定一个范围,要观察、考查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哲学、科学、宗教、艺术、民俗等),只接受其中蕴含的事实,而不接受蕴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不要假设,不要猜想,不要胡乱联系,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故意的夸大或缩小,千万不要凭着自己的愚昧和无知妄下断语。尊重事实,忠于事实,如实述说自己考察、考查到的事实,让事实说话,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⑧ 宇宙什么样子(图片)
宇宙是一切实在的总和。它囊括了已知、未知的一切物质(有形、无形)、信息和能量。
整个宇宙(已知宇宙和未知宇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生命体(研究宇宙,不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永远不会弄清宇宙的奥妙)。
整体宇宙既没有诞生,也没有死亡。有生灭的是宇宙中的生命个体。
整体宇宙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整体宇宙是是超越时空的、瞬间的永恒,是永恒的瞬间(这就是宇宙学家们意识到的所谓的奇点,不过宇宙学家们对奇点的理解和认识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宇宙原本如此。宇宙原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将如此。
整体宇宙是永恒。
整体宇宙是无限的。
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宇宙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宇宙宏观上,向外看无边无际;微观上,向内求无尽无休。
整个宇宙层层无尽,构成一个无限可分的超巨系统,各层次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