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川剧人物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淘宝手机客户端图片尺寸 2025-01-03 04:58:19
心理受伤搞笑图片 2025-01-03 03:48:49
红梅洗头发女人的图片 2025-01-03 03:41:01

川剧人物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4-12-31 06:15:29

‘壹’ 求这个脸谱的两边的人物各叫什么,有高清素材最好

这个是川剧,川剧脸谱中的鸳鸯脸。但我并不知道这个是哪部剧目的角色。

鸳鸯脸是丑角脸谱之一。它将脸分为两半边,两边的色彩与花纹图案不同,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此脸谱多用于神仙鬼怪之类角色。如《菠萝花》中的赵伟即用此脸:半边脸绘猴形,另半边无图纹。左耳上插一支红耳发,右耳下垂一支黑色耳发。又《菠萝花》中的猴娘娘也用此脸谱:右边脸勾猴形图案,左边脸为小旦脸,颇有特色。再如《飞云剑》中的陈仓老鬼是一个吃人魔鬼。其鸳鸯脸的勾法是:一边为花脸,一边为小旦脸。借以表现他的凶残性与迷惑性。出处:45种常见的川剧脸谱网页链接

高清图没有,正面图只在淘宝中查询到(左下角)

‘贰’ 动漫人物脸型素材图片高清-如何画动漫人物的脸部(尽量有图片参考)

动漫人物眼睛,头发,脸型图片~初学画画的话,可以尝试绘制Q版的动漫人物哦~_绻训幕,我就是这样练习的,画出来会有些变形呢!如何画动漫人物的脸部?(尽量有图片参考)在了解了脸部大致的结构之后,这次我们来具体讲解脸型。我知道大家通常都是从眼睛开始画的,眼睛确实是人物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我们还是要先从更基本的脸型说起。此外,希望大家平时能多观察各种不同的人物的脸部特征,以帮助熟悉脸部的结构。
首先,我们先看两张《真人版美少女战士》中的人物截图(地场卫、水野亚美)。他们在图中摆的是动漫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几个角度,正脸、侧面、斜45度角。这3个角度加上平视、仰视、俯视,就构成了人物脸部最主要的9种角度。
标准脸型:圆形脸型、方形脸型、国字脸型、甲字脸型、申字脸型、由字脸型。在素描中,脸型的表现方法如下两张图所示:
其实有4个特别要注意的部分:1、眉骨 2、颧骨 3、咬合肌部分 4、下颌底部。这4个部分的处理,决定了整个脸部的感觉。男女、老幼的特征都在这4个部分有着明显的表现。
在漫画中,有2种最具代表性的画风,欧式和日式,见下图。欧式画法继承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重视表现人物脸部的骨骼、肌肉,这种画风最突出地表现在欧美奇幻类和香港漫画中;日式画法则大幅度简化人物脸部的骨骼、肌肉,只表现五官的特点,这种画风最突出地表现在早期的日本动漫和少女漫画中。现在的主流漫画家大多会兼顾两种表现方法,不会特别偏重某一方(当然也有开创出自己特色画风的漫画家),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们今后只介绍主流画风的特点。
男性角色的“男性脸”与“女性脸”(这里男性、女性是指脸部的特征倾向,与人物的性别无关):1、男性脸在眉骨、颧骨上十分突出、眼眶较深,而女性脸则几乎看不到眉骨、颧骨、眼眶很浅。2、在咬合肌部分,男性脸拐角分明,依脸型不同,一般为大角度钝角或偏直角,女性脸则拐角柔和,一般为曲线。3、男性脸的下颌底部通常较平,女性脸的下颌底部则较尖。事实上,中年男性或特别健壮的男性青年才会用标准“男性脸”,一般的青少年男性、清秀型男性,都多少会偏向“女性脸”,而真正的女性角色则多会使用有强烈女性特色的画风。
井上雄彦老师是比较男性向的画风,以《灌篮高手》里的人物为例子:通过上图的比较,可以看到赤木是“男性脸”、流川则相当“女性脸”,樱木介于两种类型之间。
侧面的宫城与斜面的三井,可以看到,晴子的脸型则完全是另一种画风。少女漫画中的男性脸型,久保带人的《死神BLEACH》中,男性角色也大多棱角分明(但脸部线条则更加简化),大家可以自己去对比,我们只用下图来说明清秀型男性和真正的女孩的脸型的差别:
在风格近似的朽木白哉和露琪亚的对比中,露琪亚的女孩脸型十分明显,而下图中的卡嘉莉则更明显。求这个脸谱的两边的人物各叫什么,有高清素材最好。这个是川剧,川剧脸谱中的鸳鸯脸。但我并不知道这个是哪部剧目的角色。鸳鸯脸是丑角脸谱之余一种。它将脸分为两半边,两边的色彩与花纹图案不同,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此脸谱多用于神仙鬼怪之类角色。如《菠萝花》中的赵伟即用此脸谱:半边脸绘猴形,另半边无图纹。左耳上插一支红耳发,右耳下垂一支黑色耳发。又《菠萝花》中的猴娘娘也用此脸谱:右边脸勾猴形图案,左边脸为小旦脸,颇有特色。再如《飞云剑》中的陈仓老鬼是一个吃人魔鬼。其鸳鸯脸的勾法是:一边为花脸,一边为小旦脸。借以表现他的凶残性与迷惑性。
出处:45种常见的川剧脸谱网页链接高清图没有,正面图只在淘宝中查询到(左下角)。

‘叁’ 中国戏剧的种类及每个戏剧的代表人物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代表人物有梅兰芳、谭鑫培、程长庚、杨小楼等。

2、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

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代表人物有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李树建等。

3、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着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代表人物有魏良辅、汤显祖、沈自晋、周传瑛等。

4、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 别称梆子腔,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Ⅳ-16。

代表人物有马友仙、贠宗翰、李爱琴、肖玉玲等。

5、沪剧

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

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易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2006年,沪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54。

代表人物有杨飞飞、马莉莉、王盘声、陈瑜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