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宣大庆的艺术名家评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全国美术史学会理事
宣大庆同志,近十余年来,专心于中国书画,探讨笔墨章法,穷究画理,勤奋过人。所画花鸟,扎根传统,生动有致。他的作品,发表于报刊,或在国内外展出,时得观众好评。近又研习美术史,步步深入,而今成绩优等,比媲硕士生,自非偶然。
一九八七年三月五日
指墨画乃高铁岭为开山,稍后,朱伦瀚辈继承其钵,运腕自如,时人无有出其右者。近代,唯潘天寿染指出入穷奇,且以手掌画墨荷,卓跞前人。而指墨兰竹,历来诸家皆偶尔为之。盖以指代笔,易得金石拙味,然逸宕如兰,潇洒似竹,诚难凑效,是故作之者寡。今读庆予画,知其见难无畏,一指而专攻两君,好学敏求,积稿盈尺,已具风神。
壬戌清明前二日 王伯敏(即一九八二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主席
宣大庆同志勤奋好学,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和钻研进步很快,长于大写意、指墨和书法,兼能诗文,修养比较全面。其花鸟作品的主要优点是:
一,善于选择画路,“取法乎上”。在纵览宋元名迹的基础上,熔吴昌硕、齐白石、八大山人等先辈的成就于一炉,而能自出手眼,有显明的个性,前程不可限量。
二,气派开阔,笔墨雄健,兴到笔酣,辄至数十幅而不败气势。然可贵者,能于粗放中见严谨,纵横可施,不失准绳,其功力亦相当可观。
三,善于用墨,所作多水墨淋漓,浓而能活,淡而能厚,浓淡相辅,皆本于大体,无琐碎散乱之病,亦为难能。
四,表物传情,简中见繁,虽不事小巧,亦能生动感人。
一九八四年秋于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大庆同志于传统书画浸馈多年,深有会心,熔近代八大、吴昌硕、赵之谦为一炉。又受现代潘天寿、吴茀之、来楚生画风影响,博采众长,自成一格。其用笔方中见圆,苍劲朴厚,画风跌跖纵横,笔墨酣畅,格调不俗,虽任意挥洒,而不失法度,难能可贵也,兼长指头画及指书,别具面目,更以现代思维观念入书,亦颇有造诣。
时丁卯深秋寒露后也(一九八七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
宣大庆同学曾于一九七零年后,调回美术学院国画系一段时间内问业于我专攻梅兰竹石等花鸟专业,进步甚快,在报章发表了多次图片。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浙江东方国画院秘书长、副院长,江南书画院秘书长,海南职业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浙江画院艺术事务所艺术研究部主任
大庆的绘画“握手”是极其广博的,他与中国画握手、与书法握手、与文学握手、与素描造型握手、亦与色彩学握手、又与园林艺术握手等等。他的这种集多元绘画的艺术握手,并于之功德圆满以后,再豪迈潇洒地走向社会,由此他终能得到如今众多艺术知己的作揖,完成了艺术人生的第一大历程。
大庆喜读书尤胜美术,故其生性颇有艺术仙家之味。他的艺与文之辩证为艺依文为根本,文依艺而显荣;若艺若文的处世,实为当今浙派画家群中数一数二之怪癖者也。
大庆于笔画外,亦擅长染指一道,情致兰竹,“知其见难无畏,一指而专攻两君,好学敏求,积稿盈尺,已具风神”(王伯敏语)。可知大庆以指代笔求金石拙味,逸宕兰性,潇洒竹质,相信大庆指墨定可与吴永良、吴山明二君染指水墨人物相映留世。
宣君大庆笔墨精华可提示出其光彩是:
“取法乎上”,而能自出杼机,明丽前程;
气派开张,而归传统准绳,得承前新风;
笔墨酣畅,自如阴阳开合,入大气聚会;
艺文一统,畅神至理渊微,以返璞求真。
一艺之成,已非偶然,大师之生,更获上极天文,下穷地理,中悉人事之能。深谙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是人类有志者成之大事,何况绘画为文中之文耶。吾观大庆正是朝着这个宏伟目标以智达慧,他居西湖,阅钱塘,历百越,至浙山,下姑苏,溯长江,足迹大江南北,胸罗万象形质,便是他艺术大成之征兆也。
癸酉午月初一日郑竺三于西泠(一九九三年)
摘自《郑竺三美术评论集》之《文神契艺韵——宣大庆丹青之泰》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理论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社社员,西泠书画院画师
我看大庆的西湖风景速写也蕴含了这种气度,加上他有文学和书法的功底,他的线条就不单纯是记录物象的轮廓线,而隐含着写意笔墨的笔势与质感,这是难能可贵的。更值得肯定的是,他画速写不是对眼前景物的罗列,而是以诗人的眼光去体验对象的意蕴,引导出景物的盎然生气,从而反过来激动自己的感情。
由此可见,从较高的层次看,速写不能仅仅以记录物象为满足,它还必须写心。用自己的心去体认大自然之“情”,以大自然之“情”来激动自己的心,这才能使具有素材作用的速写激发出其独立与独特的美感。本着这个必须遵循的而又是普遍的规律,描绘西湖从速写入手去作多角度深层次的观察,西湖展示给人们的就不仅仅是一览无余的清旷之美了。大庆的速写就较全面与深入地阐扬了西湖丰富多彩的美。
于乙亥年重阳节
摘自俞建华《名湖许游亦许画——<西湖速写>编后漫谈》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策划部主任,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理事
真正鉴赏西湖需要慧眼,而描画西湖更需学识。宣大庆以其独有的文学修养与笔墨技巧,撷取了西湖各种情状的美。他笔下的西湖,是丰富的,本质的,从某些方面看,是比现实的西湖更真实、更美。
摘自陈明钊《笔底西子更风流》一文
大庆西湖速写,情景交融,意象妙生。虽仅为西湖之一隅、或一山一水、或一石一亭、或一草一木,但意境高远,常令人遐思不绝,迁想妙得。
大庆善于运用不同的情感,营造不同的意境。大庆速写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其娴熟的技巧。他长于中国花鸟画与书法,将其深厚的中国书画笔墨技巧,移植于速写,使其速写具有“写”意和强烈的表现力,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面貌。
大庆的西湖速写,笔墨技巧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摘自陈明钊《淡抹精勾西湖情》一文
《梅花壶》那圆润的壶形,犹如含苞的梅花,蓄势待发,饱满而富张力,壶内似蕴动着无限春意。作者有意将作品的色调处理成暖色,强化了该壶的特定意境。桔黄的壶身,大红的底色,黄色的边块,把春的讯息及其温馨,渲染得淋漓尽致,使画面洋溢着蓬勃生机。壶身的线条拙朴中带着秀润,犹如老梅新苞。
《翠竹壶》其圆锥形的造型,犹如刚出土的圆笋,稚拙可爱。画面将壶身处理成绿色,并置于深蓝的底色之上,加强了这种意蕴。而背景的上半部采用了明亮的米色,使深色的壶身好像幼笋被呵护在浓阴的竹林之中;竹林外,则阳光明媚。这明媚的阳光,揭示了幼笋茁壮的未来。独到的是,底纹图案借用了超现实主义大师米罗的现代抽象图型,给人以童稚的、梦幻的、自由的、迷人的意境,更好地揭示了该壶的主题与情趣。
《竹节壶》设置于居室桌面一角,使整个画面沉浸在宁静之中,浅冷灰的壶色,增加了文静的气氛。台布的小斑块图型,更衬托出竹节壶的平稳沉静格调。暖色的背景,给宁静增添了温馨。
《钱币壶》用粗犷的线条,很好地表现了该壶具的主题内涵,含蓄、古远的浅暖灰色彩增强了其表现力。最妙的是画面的肌理,隐约、模糊、流动,寓意了历史的神秘、岁月的痕迹。随意留下的不规则亮斑,与肌理一起律动,如水色,似月光,象流逝的时间,迷离无尽,令人沉思在中华文明悠远的诗韵之中,其味无穷。
宣大庆先生的壶具粉印版画,画幅不大,象中国画小品,语言精练,却意韵深远,这是其艺术功力的表现。他本是中国书画艺术家,善长中国画花鸟,旁及山水、人物,兼擅书法。因而,偶尔涉足粉印版画,自然别开生面,味隽意永。
摘自陈明钊《再造壶境——读宣大庆的壶具粉印版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理论研究会理事
大庆先生曾寄我一幅指墨园蔬图,细细品味,顿觉一股清疏淡雅的气息徐徐而来。一株硕大的蔬菜,纯以手指勾线、赋墨,画面简洁明快,把墨的晕彩和金石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可见作者以手指驾御笔墨的深厚功底。值得玩味的是,画上有我国现代着名词学家、一代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的题跋:“朝来带露摘园蔬,食后能甘味有馀。但愿苍生无此色,不辞植杖共耘耡。”落款:“里句为大庆同志题,夏承焘八十三岁”。
这里还有一段文苑佳话,听大庆先生讲,夏承焘先生在杭时,曾多次向大庆索画,未果。后来夏承焘先生去了北京,大庆才将自己认为满意的几幅作品送给夏承焘先生。夏先生非常高兴,即为其中的一幅瓶兰图和园蔬图题诗。并将园蔬图奉还大庆先生。不久夏先生溘然长逝。此诗未收入夏先生诗集中,因夏先生诗集所收之诗全系其八十二岁前的诗作。这样看来,更显这幅园蔬图的珍贵。
摘自王伟《越州艺苑——读宣大庆指墨园蔬图》
ps://iknow-pic.cdn.bcebos.com/e1fe9925bc315c60e108e12f8ab1cb134854775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