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具体战争过程
其中两次鸦片战争,以写第一次为主。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重点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过程、结局揭示出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情形也就便于了解了。将两次鸦片战争联系起来统观,更利于高屋建瓴地审视当时的宏观局势。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课文内容,正文是分为“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烟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和“鸦片战火再燃”三目。
第一目“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的内容是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和直接导火索。其宏观历史背景,是通过当时中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从世界大势上来审视的。借此可以认识,当时清王朝日趋衰落,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呈上升的强势。它加紧进行对外殖民扩张,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而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鸦片问题,这一方面是英国不断扩大向中国走私鸦片,从而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是中国为抵制而进行禁烟。两者之间冲突不断激化,英国遂借端发动战争。这样把战争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和直接导火索结合起来编写,就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目“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主要是论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南京条约》和相关其他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鸦片战争过程的揭示力求简明扼要,一方面把英国点燃战火和扩大战争的步骤表述出来,揭露其侵略罪行;另一方面通过典型事例展示中国爱国军民的抗御侵略的情形,同时也把清廷动摇不定、最终妥协投降以及价善、奕山之流投降派典型人物的丑恶行径予以揭示。从这些方面,对贯穿于战争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就能够有一个基本认识。至于《南京条约》及其相关不平等条约签订。是战争结局的典型事件。它开启了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的先例,危害甚大。总的看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重大的,由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从社会主要矛盾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领域,都开始发生重要变化。课文中对此没有展开全面而详细的论述,主要是点明社会性质、历史阶段和社会最主要矛盾方面的变化,因为这是基点。
第三目“鸦片战火再燃”,主要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局和相关不平等条约等事项予以简要论述,而着重点是放在作为战争结局要端的有夫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问题上。教学中应注意将经过两次战争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这样可大致看出,该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武装侵略挟迫清政府所接受的屈辱条件以及中国丧失的主要权益。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在课文中各为一目的内容,它们也都具有阶段性标志,同时也有着密切关联。这两次战争是爆发在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或最初完成过渡之际。甲午中日战争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通过战争挟迫清政府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侵华需要,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并且直接引出列强对华掀起割地狂潮的局面,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正是在这种局势下爆发的。而义和团运动又成为帝国主义阵营组成联军共同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导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课文的这后两目,与前三目一样,同样也是本着揭露列强侵略罪行和展示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基本方面来论述的,所选择的素材基本上都具有典型意义。
‘贰’ 《时局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时局图》创作背景:1900年,俄罗斯帝国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机,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全境。中俄两国于1902年4月8日在北京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俄国分三期从我国东三省撤军,每期6个月,18个月内撤完。
1903年4月8日,为俄军第二期撤军的最后期限,俄国不但不肯撤回一兵一卒,反而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实际上是要独吞东北三省,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
图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现实。
‘叁’ 清朝当时的社会背景
清朝当时的社会背景: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
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
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干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