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思考中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唯美下雨孤独女孩图片 2025-01-15 20:58:27
头像搞笑图片卡通 2025-01-15 20:57:23

思考中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4-08-24 14:39:56

① 求关于思考的作文素材

当我们看见壶里的水沸腾时,首先想到的是把火关掉,把壶取下来;瓦特看见壶里的水开了,却探索其奥秘,发明了蒸汽机。

类似的,当我们被树上掉下的果实砸到头,首先想到的是抬起头,冲果树发脾气;牛顿被果子砸到头,却探寻其奥秘,发现了万有引力。
每个人都有优点,我想要成为的人就是那种集很多人优点为一身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发挥自己的特长,尽量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经常这么做,你就会离你想象中的人越来越近,总会有那么一天会实现的;然而光说不做是不行的,如果光说不做,即使你有这个天赋也是不行的,一个人有了优点也要善于发现,就算是一个小优点。比如说我现在就发现自己对什么事都很好奇,问问题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也是一个优点啊!

总而言之,我就是想成为一个有别人优点而没有别人缺点的人,让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吧!

② 探索|两张图让想象类作文突破困境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它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重点,《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可见,培养想象力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而写好想象作文又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乐于想象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想象,是一项有意义的、也是必须做出的探寻。

一、 想象作文实践中的“入门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现在小学生要具备简单记叙文与想象作文的写作能力,同时,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将想象作文编排到不同阶段的语文教材中。第一学段,统编教材中对于想象写话的编排特点是让学生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第二学段则给予学生一些表象,让学生在既定模式中专注想象情节,并专门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大胆想象”这一习作单元专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简单的想象作文,但在想象的方向性,合理性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中段是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重要时机,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想象作文教学中的困境真实存在。其一,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想象思路难以打开。由于学生个人见识、自身经历、阅读经历尚浅,导致他们在某些既定的写作情境中无法打开写作思路,在想象作文初学阶段,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中反映出他们的想象不丰富、不合理、不创新的问题。其二,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此,想象通常是片段式、零散化的,而想象作文则要求学生将想象的内容转化为逻辑清晰、情节连贯的文章,这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小的难度。思路难以打开,导致学生创作的畏难情绪加重,写作能力欠缺导致他们的作文“词不达意”,又导致学生享受不到创作想象作文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对想象作文失去兴趣,也会对其它类作文失去兴趣,更会对语文失去兴趣。这一阶段的想象作文教学,真切的需要老师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导。

二、支架是联结想象与作文的桥梁

支架一:教材中的习作例文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这篇习作为例,在习作环节之前,教材编排了《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又安排了《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习作例文做指引,让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一步步体会逆向想象、相关想象和相似想象的思路,并通过习作例文提炼出具体的策略,最后在习作环节具体实践。

可以说,习作单元的用心编排相当于是对老师们的“手把手教学”了,从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示,就是教材中的课文,是可以当作“习作例文”来使用的,在解读教材时,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到“指向写作”和“以读促写”的实践。

支架二:课外读物中的探险小说

探险类小说是儿童读物中的重要板块,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良好素材,通过阅读探险小说,我们和主人公一起经历艰难困苦,一起发现崭新世界,同时获得丰富知识与成长经验。每一部优秀的探险类小说,都塑造着无与伦比的想象世界,如《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描绘的奇幻海底世界,鲁滨逊漂流记为孩子们展现的“荒野求生”之旅,还有《苹果树上的外婆》里,那极具冒险精神又充满温情的想象之旅……

这些小说是孩子们乐读也易读的,其想象的丰富和情节的精彩,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想象的阈值,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创作“既定模式下的想象作文”。

支架三:合适的思维导图

学生从诞生写作灵感到创作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有很大的思维跨度,其间,还隐含着筛选素材、形成框架、规范表达等环节,而这些环节又恰恰是抽象的思维活动,这时候正式最需要老师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支架去让学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图示”于眼前,最后跃然纸上。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思维导图在这一环节中是最有效的支架,借助思维导图,能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强化思维训练,更好地达成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对了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从“入门难”很快进步到“驾轻就熟”。

三、两张图搭建想象作文的桥梁

1、九宫格

九宫格是“曼陀罗思考法”的表现形式,它的第一种用法是"四面八方扩展型"。这是一种没有设限的模式,特别适合用来收集灵感进行创意思考。只要使用者在九宫格的中间填上想要发挥的主题后,便会自然地想要把其他周围的八个空格填满,而这种填满的过程也正是创意发挥的时候。

另一种形式是"围绕型",围绕型的运用比较适合用来做为流程性质的思考与安排,这是一种顺时针的思考顺序,在中心格上列出主题以后,便可以开始以逆时针的方式安排行程。这样的形式可以跟"四面八方扩展型"搭配使用。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题目《滚来滚去的小薯仔》为例,学生可以围绕题目提出问题:小薯仔为什么滚来滚去?小薯仔是自己滚来滚去吗?小薯仔最后滚到了哪里?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小薯仔滚来滚去时心情怎样?小薯仔滚来滚去时有没有变成其他东西?小薯仔都变成些什么?最后怎么样了?把问题填入九宫格中。此时运用扩展型思考法,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发散思维,将思维可视化,解决了思路难以打开的难题。

再利用围绕型思考法,将这些问题排排序,那个问题应当在前,哪个问题应当在后,排好顺序后,一个想象故事的主干就呈现在眼前了,学生初尝想象作文桥梁搭建的乐趣后,会更加想要写好这篇作文,于是,我们就可以事实捧出我们的第二张图。

2.鱼骨图

鱼骨图又叫“因果图”,顾名思义,其特点是简洁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标在"上排鱼刺"处,下排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是如何影响后果的。

当学生把九宫格中提出的问题安置在鱼骨图上后,便可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完善刚刚创作的框架,在回答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某些问题是重复的,某些问题回答出后觉得没有意义,那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删减,让他们通过这一环节,优化自己的故事结构,在九宫格打造出流畅情节的基础上,在鱼骨图环节做到详略得当。

例如,在带领学生共读《苹果树上的外婆》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探险情节非常适合学生模仿写作,于是我在阅读单中设计了两个创意写作环节,让学生想象书中安迪与外婆没有去成的那次旅行会是什么样的,以及阅读完所有探险后,为安迪和外婆再设计一次探险。学生利用九宫格将想要去的地方写在中间,外圈填上对这次旅程的各种疑问,再利用鱼骨图回答这些问题,依照书中前几次探险中“出发-遇险-化解-归来”的模式,学生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精彩的微小说。

多次练习以后,学生对想象作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明显提高,到了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奇妙的想象》这一次想象作文时,学生已经可以利用这两张图自由创作自己心中最奇妙的童话故事了。

四、结语

其实,想象类作文已经在语文教材里静静等待了很多年。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很多老师因此觉得,想象作文不必教,至少是不必费力气去教。

但正因为儿童的想象力是如此多彩和珍贵,我们更应该去用心教,想象作文教学里最难把握的度,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合理化”的度,我们需要费心去想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只有让学生能够享受在自由烂漫的想象世界里遨游的快乐,又能够在自己创作的想象作文中找到自信,获得成就,我们的想象作文教学才具有了实际意义,而我认为,九宫格和鱼骨图的使用,让这个美好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③ 初中教室文化墙的图片展示

现阶段,教室文化需要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室文化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初中教室文化墙的图片展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教室文化墙的图片素材 初中教室文化墙的高清图片 重塑教室文化
大概50年前,在我还上小学那会儿,老师们常常站在四五十人的大教室前面,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个不停。为了确保讲解的要点都被消化了,他们会随机提问并且布置下不少家庭作业。如果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和考试时“互帮互助”,会被视为作弊行为,是要被惩罚的。

如今,黑板变成了白板,粉笔变成了马克笔,学生们曾经用来学习的石板变成了笔记本,教室也变得越来越小。除此之外的变化并不大。的确,很多学校为学生们配置了笔记本电脑,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运用新科技手段,并鼓励学生们团队协作。但是最本质的教学思维依然是新瓶装旧酒—跟着老师的口令走。

我们即将面临的也许是一次教育的革命。我指的并不是被炒得火热的Mooc课堂,我想说的是通过让计算机成为讲师,老师成为教练,学生自主驱动学习所带来的教育方式的彻底变革。

未来,电子教育产品在知识传播上会更胜人类一筹。如果学生喜欢阅读、听讲座,电子教室可以通过电子书、视频等在、传统的方式来呈现。如果学生不喜欢,它可以选择通过游戏、拼图、全息模拟等方式教学。当学习历史、文化和地理等学科时,有什么比近乎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棒的呢?

而人类教师更多的应该承担精神导师的角色,来帮助学生树立关于正直、团结、尊重、关爱等正确的价值观,由学生来主导个人教育。这个场景并不像你想象中遥远,在硅谷已经初见雏形了。

Esther Wojcicki是美国布洛阿尔托高中的一位教师,在过去的30年中致力于创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加州伯克利大学拿到文科硕士学位后,她当了一段时间的记者,1984年加入布洛阿尔托高中担任英文与新闻系教师。那时,系里有19个学生在做新闻研究,他们用打字机、铸字排版技术和热蜡粘贴,出版了一份8页的双月刊报纸。

87年的时候,Wojcicki 在洛斯阿图斯的小商店里看到了苹果公司生产的小型机Macintosh样品,这让她无比兴奋,希望能把计算机带到她的课堂上。她向州政府申请拨款买了7台电脑,虽然当它们到达她面前时,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打开。没人帮她,Wojcicki只能求助于学生了。那便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开始。

2015年已经到了,这个国家开始采用以个性化、协作、创新和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学方法。在布洛阿尔托高中,这事儿似乎并不那么新鲜。这里有一个25000平方英尺的媒体和艺术中心,600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如何批判性思考、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这也是该州通用核心课程的标准技能。这个项目致力于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的技能,学会为不可知的未来做准备。学生们接受这些技能训练,并不是为了将来要做记者,虽然这个学校有六种出版物:一个28页的全尺寸学生报纸:《The Campanile》;一本新闻杂志:《Verde》;一本体育杂志:《Viking》;一本艺术与娱乐杂志:《CMagazine》;一个广播节目:《InFocus》;还有一个在线项目:voice.play.net。

Wojcicki 和Lance Izumi一起写了一本新书来分享他们的经验,他认为谷歌式登月项目是改变教育的关键。他们提倡改变教室文化,让老师放松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让课程与现实世界更相关。下面是他们的几个重要观点,来自新书Moonshots in Ecation: Launching Blend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1.对学生的关键承诺是要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自我掌控学习过程。这听起来简单,但是却是教育领域的“登月”工程。因为学校总是训练老师尽可能地全面掌控学生,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失去控制是很可怕的事情。他们担心自己在课堂上被评定为“失控”,这样一来,他们的考核指标就会下降,会因此遭到指责甚至丢掉工作。没有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2.如果我们要培训一代创新人才,那么就要在学校里给他们可以创新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训练一群循规蹈矩而且从不为自己考虑的人,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于100多年以前,主要目的是为工厂培养工人。

3.如果收到信任和尊敬,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做的很好。每一个人特别是儿童,更愿意感觉自己受重视,被赋予某种责任和权力。在所有的教室里,学生都要被信任、尊敬、友好以待,让他们可以有机会去创新和合作。教室文化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兴奋的关键因素。

4.对学习过程的掌握也很重要。孩子们需要重新做作业的机会,直到他们自己真正学到知识。有些人学东西比其他人慢,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学习能力。分数等级制是一种抑制因素:得分不高的学生不想再做作业了,他们得不到鼓励。如果他们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他们肯定会去做。没有人不想成功。

5.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领域适用。如果学生们可以有10%的时间可以做他们自主选择的项目,他们会学得更有兴趣也能学得更好。Wojcicki 认为50%的时间应该放在混合式学习上。

我所描述的电子教师可能还有5~1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但是毫无疑问它已经向我们走来。与此同时,没有什么可以组织我们选择更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从现有的科技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猜你喜欢:

1. 文明礼仪班级文化墙的图片展示

2. 班级文化墙图片的素材展示

3. 班级文化墙素材图的高清展示

4. 初中班级文化墙的高清图片展示

5. 初中校园文化墙的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