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家静心禅语唯美图片
佛家静心禅语唯美图片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欢迎欣赏佛家静心禅语唯美图片!
佛家静心禅语唯美图片
1. 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
2. 开卷将天晓,谁言不快哉!
3.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5.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6. 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7. 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
8. 必须重新站起来,告诉自己,继续走吧,路途尚未结束——即使重新捡起的东西已被别人踩得粉碎。包括你蹲下去的时候,散落一地的尊严。——七堇年
9.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10. 最是凝眸无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11.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2. 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13.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14.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15. 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16.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7. 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18.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佛家静心禅语唯美图片
1.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2. 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于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3. 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4.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寿《朝中措》
5. 欲为第一火,痴为第一暗,瞋为第一怨,此三在世间。——《正法念处经》
6. 世人得罪,其行有三二口言伤人、身行暴害、心专嫉妒。——《中本起经》
7.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8.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9. 胸怀坦荡,处事坦然,心宽体健,益寿延年。
10. 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1. 愿佛光注照全家,祈如意伴您永远!新年快乐!
12.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3. 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14.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15.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6.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17.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8. 看樱花满天,悲伤在流转,却掩不住斑驳的流年。
佛家静心禅语唯美图片
1.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2.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3. 这个身体,只是借我们暂住而已,如房屋,无常一到,就要搬家,切勿执着。
4. 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已亦然。——源自:《大般涅盘经》
5. 有其因,必有其果。
6. 忍辱多福。
7.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8. 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9. 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10.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1.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12.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13.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14. 宁静求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15.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16.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贰’ 那张释迦牟尼佛真影,如图,说是一老人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下拍的,晒出来变成佛陀相,有那张相片原图吗
醒醒吧!作为佛弟子,我们都迫切的希望看到佛,也借助念佛拜佛,清晰的感受到佛的存在。但是这张相片明显是P的,是假的,就没必要去追究它的存在了。我去过印度的菩提迦耶,也看过那颗佛成道的菩提树,比别人更了解也更容易看出相片的真假!
‘叁’ 唯美图片一心向佛的纯洁女子
红尘是非多,渐欲迷人眼。有的人就会被红尘迷了双眼,无法自拔,每天都是俗事缠身。有的人就看开了,皈依佛教,每天参禅念经,不理世事。
在红尘中摸打滚爬那么多年,什么事情都经历过,经历相当丰富,也就看透了。不想再接着过问凡尘俗事了,一切都随缘吧。于是便选择了一心向佛,每天参禅念经,洗去一身的红尘。在佛门之中顿悟人世间的种种。
在红尘里,该享受到的荣华富贵也享受到了,该经历的困难磨砺也早就经历过了。事业有成了。但是心里早就开始厌倦这样每天都千篇一律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意义,就是在不断重复着前一天的事而已。所以选择了不理世事,一心向佛。
(3)佛教意境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好处
1、杜绝邪念
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会心地善良,思想平静,杜绝一切邪念。诸葛长青认为,人们无始劫以来,总有许多业障阻挠,导致邪念纷飞、杂念不断,持续念诵,可以促进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避免走邪路。
2、身体安康
经常念佛,会身体健康,颜色光泽,气力充盛,心情快乐,气息平和,各种疾病原则上不会再侵害于你,小毛小病也很快就会消失。诸葛长青认为,人生烦恼来自贪嗔痴,持续念诵,可以消除贪嗔痴。
3、吉祥如意
经常念佛,一切恶鬼、罗刹、夜叉皆不能侵害本身;毒蛇、毒药、皆不能伤害本身。诸葛长青发现,持续念诵佛号的人,身有佛光,处处受人敬仰。不知不觉会发现身边的人都会关注自己、赞叹自己。
‘肆’ 请问这幅佛教图片的含义
此伏藏般若法眼者必获利益!顶礼善逝法身慧眼补图
见此般若法眼者必获利益!顶礼三时十方善逝之法身慧眼曼扎拉!伟大的无死虹身成就者莲华生大士为了利益末法众生,曾于千余年前埋伏诸多法藏,此图即为其中之一。
般若法眼亦即十方三世诸佛之母般若波罗密多大佛母密意幻化表法之清净坛城,以示佛之法身大明,故足可誉为诸佛母之母、法身髓。凡有见闻触及之有缘者,均可蒙此般若法眼慧光之加被,播佛法密种,生大智慧心,荡除一切无明痴暗邪见,速生如来正知正见。故藏传佛教各传承无分花、红、黄、白,皆喜于坛城或舍利塔之塔刹部位绘此法眼,意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以表诸佛法身慧光恒视雪域高原。
此图不仅可开佛法之五眼,另于俗谛尚有蠲涤目睛疾苦之殊胜加持,故余特依此坛城图案诸多传承法本中择取精版绘制而成,若能三业相应,观、咒、印三密同契,自可获诸佛法身加持,成就世出世利益。
般若法身慧日光,千年除暗利雪域
慈眸恒视有情众,愿辉吉祥普世间。
许多的师兄获得了殊胜的法益,智慧大长,闻思修行与日倍增;还有一部分患有眼疾的师兄通过修行此法使视力得到了恢复,或控制了疾病的发展,甚至有的初入佛门者,虽然并没有精进地修行此法,但仍然获得了圆满的加持,眼病很快就康复了,并由此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心。很多居士们亲身体会到经常看看此图对白内障、青光眼、近视、视力疲劳都会有一定的加持力。
此图不仅可开佛法之五眼,另于俗谛尚有蠲涤目睛疾苦之殊胜加持,故余特依此坛城图案诸多传承法本中择取精版绘制而成,若能三业相应,观、咒、印三密同契,自可获诸佛法身加持,成就世出世利益。
‘伍’ 你见过哪些与佛教相关富含深意的摄影作品和图片
研读大乘经典,与法师共修禅,体悟佛的根本精神,同时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文化修养,利用摄影的成像原理,将现实客观的表现对象经过主观的提炼升华,独创了一种用空灵虚幻来表现佛教的形式语言。作品给人以清雅的美感,使观者的心进入到一种宁静恬美的境地。
‘陆’ 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
这个很难说啊,为什么呢?
因为观音菩萨的人物造型,是经常变化的。
佛教自印度起源之后,于中国历史汉代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在进入中国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了碰撞与融合。在文学作品、画像、雕塑等方面,两种文化融合的极其明显。
如,在大量佛教故事的影响下,大量充满神魔色彩以及鬼怪元素的小说出现《搜神记》,画家也开始大量创作佛教题材绘画,甚至出现了以画佛教绘画而闻名的吴道子。
‘柒’ 恳切求一副佛教图片,内容是前面阿弥陀佛强制拉一个人往生净土,大势至菩萨在后面推,观世音菩萨在旁边劝
日本平安时期阿弥陀钩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