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太极拳图片男生唯美
扩展阅读
手机好多图片 2025-02-02 09:48:56
日本哪个牙膏最好图片 2025-02-02 09:46:41

太极拳图片男生唯美

发布时间: 2023-08-31 02:17:38

⑴ 太极拳24式,火柴人图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动作名称: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式独立

17.右下式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1)太极拳图片男生唯美扩展阅读

太极拳动作刚柔相济,是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干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着《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

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简化太极拳

⑵ 求跆拳道中太极一章的图片分解

太极一章:18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干”之意。干则具有宇宙万物根源之太初之意。换言之,太极一章可视为跆拳道招式的档枯含根源。在构成上也多半使用前屈站立姿势,以期初学者亦能行笑充分获得修练。所使用的技法,也只有中段直拳、下段封挡、中段接招、上段招以及前踢而已。
一、 ←前行步下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二、 ↑弓箭步下防,正拳
三、 →前行步外腕内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弓箭步下防,正拳
五、 ←前行步头防,前踢,正败伏拳(左右各一次)
六、 ↓ (左手左脚)弓箭步下防,跨弓步正拳

⑶ 吴式太极拳图片基本功

吴式太极拳图片基本功

精简吴式太极拳,共有动作三十个,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角度分明,简易学,练完一套大约6分钟,适合男女老少练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图片基本功,欢迎阅读。

第一式 太极起势

1、面向正南,心气和两脚开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两腿直立,两 手下垂,尾闾中正,气沉丹田,眼看前方(图1)。

注:动作的路线方向,实践为右,虚线为左。

2、两腿不动,两手慢慢向前向上提起,高与肩平,视线不变。

3、两肘下沉,两手随势下落到体侧,两掌和指尖均向前翘起,不要用力。

4、两手同时提起,逐渐向胸前靠拢,左手提内拇指根部与鼻尖相平,掌心向里。右手指尖扶于左腕至侧,掌心向外。同时两腿下蹲,左脚向前一步,脚跟落地,脚尖翘起,身体重心落于右脚,成左虚。

第二式 搅雀尾

1、接前式,身体转向正面,右脚不动,左脚内扣落实,右脚外摆向前半步,脚跟落地,脚尖翘起成虚步。同时右手向西伸出,拇指根与鼻尖同高。左手指尖仍贴于右手腕,两肘下垂,两臂成半圆形,身体重心坐于左腿。

2、腿和脚不动,左手指尖仍贴右腕,右掌心转向上,左掌心转向下,随落随转至与肩齐平。

3、身体稍向左转,两手向西南伸出,右腿屈膝;成弓步,身体向西南倾斜,右手掌高与肩平,两臂成半圆形,肘尖下垂,眼看右掌

4、弓步不变,两手随腰转向西北。

5、重心后移于左脚成右虚步,同时两手变立掌,右指尖与鼻尖齐平,左手指仍贴于右腕,两手与胸部相距约一手之远。腰部转向正西,眼看西方

第三式 单鞭

1、接前式,右掌随腰向西南转动推出,臂成半圆形,右脚跟为轴,脚尖内扣后落平,左脚不动,身体重心移于右腿,成丁字步,右掌中指根部与鼻尖齐平,左手指尖仍贴于右手腕,掌心转向上,眼看右手背。

2、右手五指下购变鹰爪。同时,左脚跟向东南移半步,身体重心仍在右腿,眼转看左手心。

3、右脚和腿不动,左脚跟为轴,脚尖转向东南成马步。同时左掌心对面,距离约一尺,随尖转向东南移半步国。同时左掌心对面,距离约一尺,随腰转至东南时,掌心外转变为立掌,中指根部与鼻尖齐平,眼看左手背。

第四式 提手上势

1、接前式,重心移于左腿,左脚跟为轴,脚尖挪向正南,同时左掌心转向上,背向左靠,右腿伸直,右爪伸开,手心向右下按,眼转看右手背。

2、右脚向南上半步成虚步。腰微向前倾,右臂拢向胸前,手心转向内,成阴掌。同时左掌落于胸前,生手心向外,眼看前。

3、身向前倾,右脚落实,屈膝成弓步。腰部立直,左脚趁势上步与右脚落成平行步。同时右手徐徐提至额前,手心转向上,手背距离额部约一拳,左手向下按,置于胯旁,臂部微直,手指翘起,两腿微屈,眼看南方地下。

第五式 白鹤亮翅

1、接前式,两腿弯屈不变,头与腰略向前俯,如鞠躬状,右手背随额略下垂,左手随身体垂直,手指上翘,掌心向下。

2、平脚不动,腰向左转,头部转向东方,右手仍在额顶,左手指转向正东为止,眼看左手慢慢推至高与肩平变为立掌,全身重心仍坐在两腿之间,右掌仍在额前侧方,眼看左手。

3、继上式,腰徐徐立直,左手慢慢推至高与肩平变为立掌,全身重心仍坐在两腿之间,右掌仍在额前侧方,眼看左手。

4、平行步不变,腰转向正南,右臂落下肘与肩平,手心略偏西南,两手同型,视线转看南方方地面约45度。

第六式 搂膝拗步

1、接前式,左掌向东方下按,腰部转向东方,同时右掌下落与耳齐,指尖向东,转腰时带动两脚,以左脚跟为轴,脚尖翘起,转向东方,同时以右脚尖为轴,脚跟转向西方落实,身体重心落坐于右腿成虚步,眼看东方偏下。

2、左脚前移半步成左弓步成弓步,右手徐徐向前推出,掌心向前,中指根部与鼻同高,左掌由膝部搂过,停于左膝旁,眼看东方地下,与身约45度。

3、右掌向下按,左掌提起成立掌,指尖向前,掌与耳齐,腰部正直,身体重心落于左腿,右脚前进一步,与左脚成虚步,视线不变。

4、右脚向前半步,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向前推出,掌心几前,中指根与鼻尖齐平,右掌搂向右膝外侧,贴于右膝旁,身体略向前俯,重心落于右腿,视线不变。

5、左掌下落成立掌,右掌提起,指尖向前,与耳齐平,左脚提起向前一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成虚步,身体重心落于右腿,视线不变。

6、左脚向前移半步,右掌徐徐向前伸出成阳掌,中指根部与鼻同高。同时带动左腿膝部前弓,右腿徐徐伸直成左弓步,左掌由膝部搂过贴于左膝旁,眼仍看东方地下,与身体约45度,身体重心落于左腿。

7、腰向后倚,身体重心落于右脚,左脚由实变虚退回半步成虚步,同时左手上提成立掌,拇指根部对鼻尖,右手收回也成立掌,指尖贴于左腕,变成“琵琶手”,眼仍看东方地下,与身体成45度。

第七式 手挥琵琶

1、接前式,手脚不动,只是腰部转向东南,视线亦随腰部转向东南。

2、腰部转向东北,左腿膝屈成弓步,左手心转向东北,高低不变,右手心向内,指尖贴于左腕,眼看东北。

3、腰再转向正东,右脚趁势上半步与左脚成平行步,左手不变,右手随右肘略下沉,身体重心落于两腿,眼看正东。

第八式 上步搬拦捶

1、接前式,左脚向前半步成左前半步成左虚步,同时双掌徐徐下落于身体右侧前方,右掌心几上,左掌落右掌上,掌心向下,眼看正东。

2、两手徐徐向东方伸出,指尖向东,右指贴于左腕,左膝趁势前屈弓步,腰微向前倾,眼看两掌。

3、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收回握成立拳,收于胯旁,左手也略收回,指尖向前,视线仍看东方。

4、左膝前屈成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于肩平,腰部助拳微向前倾,左掌内合贴于右肘内侧,眼看右拳。

第九式 加封似闭

接前式,左掌贴肘尖旋转到右臂外侧,手心贴于右肘,右臂微微高抬,眼看右拳。

重心后移于右腿,左脚尖翘起成虚步。同时右臂稍左引,右拳随势展开,变为斜形立掌,指尖朝南,此时左右小臂成十字形,然后左右分开,两小臂向上竖直,手心向内,两肘下沉,两臂与肩同宽,眼兼视双手。

第十式 倒辇猴

1、接前式,左腿退后一步成弓步,同时左掌变成立掌向前推出,手心向外,中指根部与鼻尖齐平,右掌下落掌心向下,绕右膝贴于右膝旁,眼看东方偏下。

2、重心落于左腿,右脚翘起成虚步,右掌徐徐上提,高与耳平,指尖向东,左掌下按,全身坐于左腿,眼看东方。

3、右脚退后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裳徐徐向东方推出,掌指翘起,掌心微凸对东方,中指根与鼻尖齐平,左掌绕左膝贴于左膝外侧上部,视线不变。

4、重心后移,左脚翘起成虚步,同时左掌提起与肩齐平,指尖向东,右掌下按,掌心向下,指尖翘起,视线不变。

5、左脚退后一步成右弓步,左掌徐徐向东推出,指尖翘起,掌心微凸,中指根与鼻尖齐平,右掌绕右膝贴于右膝旁,视线不变。

第十一式 斜飞势

1、接上式,左掌徐徐向左划弧,掌心向下,随肘微微后撤,向下按,然后托起,变为阳掌,掌心转为向上托起。右掌提起先向东方,继而捋回,与左臂成斜线。同时,腰先向左微转,然后随左臂转回变成侧身,右脚跟为轴,脚类尖转向东南,全身坐于右腿,眼先看左掌,后转看右手背。

2、左脚前上一步成斜弓步,脚尖朝东南,同时左掌向东南伸出,右掌向西南按下,肩随左掌靠向东方,眼看右手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