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护士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关于护士人物事迹作文素材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护士人物事迹作文素材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护士人物事迹作文素材大全1
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确定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而我们内二科非常荣幸被选为全院的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从xxxxx年9月底到现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已有半年,全体护士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夯实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护士冉雪莲,在开展优质护理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表现突出。特总结如下:
自xxxx年9月底以来,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排班模式,开始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将病人分成四组(责1、责2、责3、责4),每组由固定的护士负责。冉雪莲负责2组的病人,十二月初来了一位抢救病人,气管切开,昏迷数月,靠呼吸机维持着生命,那时患者肺部感染特别严重,并且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很多脓痰,要不停地吸痰,还要每小时气道湿化一次,那是冉雪莲刚刚怀孕,每次见到痰液就恶心呕吐,可是她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很认真的做好患者所有护理工作: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排痰护理、鼻饲饮食护理。按时翻身拍背,气管切开处每日定时换药等等,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在她几个月的悉心护理下患者无褥疮的发生,开始有了自主呼吸,我们都看到了生命的奇迹!我们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包括从入院时的入院环境介绍,住院期间的治疗以及护理,到出院时的出院指导。这样形成了护士,病人,医生三方均固定的模式。保证了责任护士对自己所负责的每一位病人的病情都能知晓,而当病人有了疑问和难题,也有了明确的求助对象,如果医生对病人有了某项治疗措施时,也会有固定的实施者,并会随时上报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这样的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医护患三方的沟通,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第一面开始,对于新入院的患者,我们面带微笑,温馨护理。迎接新病人至病房,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主动进行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注意事项,以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和科主任等。记得还是责2的一位病人入院的时候脾气非常火爆,对医院的设施条件极其挑剔,看哪哪不顺眼,责任护士冉雪莲耐心的解释,从生活护理入手,为病人打水,买饭,认真的做好健康宣教,经常与病人沟通,后来积极的配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的时候连道谢谢,还说“护士是最美丽的天使”。
从每天早晨晨间护理开始,我们责任护士就开始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整理好床单位,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同时询问患者睡眠饮食活动等情况,根据医嘱与病情,给予相 关疾病知识的指导。我们的责任护士每天穿梭于病房之间,除了实施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外,更注重对患者疾病知识的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告知疾病注意事项,让患者真正了解疾病知识,增加了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责任护士冉雪莲在怀孕7个月的情况下放弃春节的休假时间坚持上班,在此期间有一对老年夫妻生病住院,老太太生活无法自理,而子女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她每天为他们打水买饭,加强生活护理。家属特别感动。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我们责任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对患者做健康宣教,注意病情变化,要参与治疗方案的实施,这一切都需要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解决患者的疑问。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实施中来,用自己的知识对医生的医嘱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真正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来,用自己的技术,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正是有了这样的需要护士冉雪莲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是自己的业务技术更加成熟,在医院多次的优护检查工作中获得了大家的肯定。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优质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从服务到沟通,从给药到宣教,从态度到行为,从生理到心理……只要涉及到患者的各个环节,她都会力争做到最好。的确,她为病人服务的热情,就像刚刚点燃的火炬越燃越旺,一定会谱写出护理事业的动人篇章。
关于护士人物事迹作文素材大全2
转眼我已经在护先进事迹理岗位上工作十八年了,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消消地漫过了我的生命。戴着护士帽,却依然感觉是如此美丽,圣洁。
我是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在工作的`十余年中,我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始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工作情绪,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也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尊重和信赖。
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痛苦,带给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大帮助。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下班刚到家,“有抢救病人,快来!”一阵急促的的手机铃声在耳边响起。接到电话,我急急赶到医院。原来是一车祸外伤病人,病情危重,二话没说,我就投入到抢救队伍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补液输血、护送ct、术前准备,待一切忙碌停当,心想去吃点饭,正琢磨着去吃点什么,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从抢救室外传来“医生,快!救命,救命!吃农药了!“闻声,我一个箭步冲出室外,只见一群人抬着一个人直向急诊室走来。”“快,抬到床上,吃了什么?要洗胃!”于是一阵紧张的忙碌又开始了。终于病人经抢救后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被送入了病房。这时的我才舒了一口气,虽然身躯疲惫,饥肠辘辘,却带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踏着月色回家。
在一次次病人由痛苦变为微笑而我由微笑变为疲惫时,渐渐发现,其实,天使灿烂的微笑后隐藏与包含了太多,太多!作为一名护士,要有良好的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及同情心,要有良好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作为一名护士长更必须具备示范带动的能力,不但要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提高全科护士的整体素质。不能因为自己是护士长就不屑费心去做具体的事情,不能只指挥不动手。首先要有一身过硬的技术。在我们急诊输液室,儿科患者居多,一个孩子最少有2-4个大人守着,针还没打家属先哭起来,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更要有娴熟的扎针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稳定的心态。在输液中要用心研究,仔细探索每个患儿血管的特点,才能真正干好护理事业,提高穿刺输液的先进事迹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在年轻护士值班的晚上我经常被叫到医院来,每次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在看到患儿家长由急切紧张转为感激微笑时我深深明白,什么是病人的最根本需求,我们首先该做好什么。
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十余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科室想求得发展,一定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服务理念、观念的转变。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做患者的守护天使,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推动和发展起一个很好的窗口作用。工作中我总是经常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要求大家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多作一些换位思考,多了解病人的需要和担心,多与病人沟通,用我们真诚的心、乐观开朗的情绪去感染病人,拉近我们与病人的距离。
岁月憔悴了红颜,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这十多年里,曾有过不少荣誉,年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xx年被评为卫生系统优秀护士,xx年获得系统医德医风奖.xx年获得市级巾帼建功岗位女能手。11年又被评为安吉县十佳文明护士。我所在急诊科室也获得青年文明号,一学二争三创标兵岗,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称号。这些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更大鞭策。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做为护士长,我知道我还需要做得更多,先进事迹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做一名更加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贰’ 请问气管切开插管的带气囊的蓝色细管部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使用
单向阀和指示气泡。一是充气的作用,另外可以指示插管套囊的充气程度。
气囊的蓝色细管部分和圆形蓝色部分是相通的,主要是检查圆形蓝色部分的气体是否有漏气,以及圆形蓝色部分的气体压力。
目的是使气管套管与病人的气管之间没有缝隙,在使用有创呼吸机时不会漏气;打气后用手捏气囊感觉压力,不可过大和过小,一般家庭内护理病人用不上。 在医院也要专科护士操作。
(2)气管切开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成人用Shiley气管切开插管主要由外插管、固定翼、内插管(可重复使用或一次性使用)、插管器、固定带组成;如有套囊,则还应具备指示球囊和充气管;DCFS、DCFN、DFEN、FEN、CFN等型号配有拔管塞;CFN、FEN带背孔的内插管上配有内插管帽。
‘叁’ 生活中应用了压缩空气特点的有什么什么什么和什么等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拒绝“一头雾水”,详解“雾化30问”,让你不再“雾里看花”
雾化吸入疗法,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工作中,关于雾化吸入治疗,你是否有很多疑问?拒绝“一头雾水”,接下来,详解临床常见的30个问题,让你不再“雾带漏腊里看花”。
1
雾化吸入疗法有何优势和特点?
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以便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的给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药物直接作用靶器官——呼吸道和肺部 (肺组织有巨大的肺泡表面积,狭小的气血通路,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酶活性低,在肺深处有较慢的清除速率,肺泡细胞膜较薄),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起效快,局部浓度高;
(2)用药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少:较全身给药而言,药物剂量小,一般仅为5%-10%,体内吸收少,全身不良反应大大减少;
(3)使用方便:潮式呼吸有效,无需患者配合,使用简便;
(4)其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辅助供氧和实现联合药物治疗。
2
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临床如何选择雾化装置?
(1)分类: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 (或鼻腔)吸入 的药物输送装置。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mL。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可分为3种: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
图1 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的分类
(2)优缺点:
表1 各类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优缺点
(3)雾化装置的选择:
1)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但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疗效,一般需较大的药物剂量。
2)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 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ICS)]雾化释出比例,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 疗。
3)振动筛孔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
振 动蠢滑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 较少(0.1-0.5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 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震 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
3
面罩式雾化器与口含式雾化器哪种更好?
面罩式雾化器是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吸入治疗,但更多的是通过鼻腔进入,相对而言药物的使用率会比口含式吸入低一些。
口含式雾化器是直接经过口腔进入,下达呼吸道,相对药物损耗小,肺内药物沉积多,药物作用也会较好一些。但一些特殊情况,面罩式雾化器比口含式雾化器更好:
(1)患者因体力、智商、理解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无法进行配合的时候,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
(2)老年患者,因四肢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无法配合雾化治疗时,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
(3)对于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雾化面罩更有利。
4
雾化吸入时,有效雾化颗粒是多大?
有治疗价值即能沉积于气道和肺部的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μm,以3-5μm为佳,其中粒径5-10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μ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
图2 雾化吸入时的有效雾化颗粒
5
喷射雾化器的氧流量为多少适宜?
喷射雾化器产生的颗粒直径和释雾搜坦量取决于压缩空气泵性能或氧流量。其中,压缩空气泵产生的压力和流量较为恒定,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大小适宜,稳定性较好。
使用氧气源驱动,则氧流量需调节为6-8L/min。氧流量过小,产生的颗粒较大,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流量过大,易导致药物过早过快的丢失。
6
单位时间的释雾量越大越好吗?
虽然,单位时间的释雾量大,可以使被吸入的药量增加,继而更有效地发挥治疗效用,但在短时间内,增多的药物进入体内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增大,需要综合评估。
此外,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液体经雾化吸入到体内,有可能导致肺积液过多(肺水肿),或气道内附着的干稠分泌物经短时间稀释后体积膨胀,导致急性气道堵塞。
7
雾化液总体积越大越好吗?
建议雾化液总体积为4-5mL。总体积过大,药液容易溅出,雾化时间过长,患者易于疲劳,尤其对于患儿来说,过长的雾化时间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烦、哭闹等,使吸入效率大大减低。总体积过小,残留体积占比过大,雾化药物太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相对较少,影响治疗效果。
8
雾化时间越长越好吗?
在雾化液总体积和气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实雾化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大约10-15min。
此外,喷射雾化器的残留体积一般是0.5-2mL,当剩余雾化液小于残留体积时,雾化器则不产雾。随着水分蒸发,气溶胶的温度逐渐降低,易引起支气管痉挛,雾化液浓缩、药物输出减少、颗粒增大,影响治疗效果。
9
机械通气的雾化器应如何连接?
(1)在进行有创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时,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直接连接在Y型管或人工气道处,会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损耗,应将其连接在呼吸机吸气管路远离人工气道处,前后的管路可起到储雾罐的作用,从而减少在呼气相连续雾化时造成的气溶胶浪费,进一步增加气溶胶的输出量;
(2)人工气道直径越大、长度越短,气溶胶的输送率越高;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气溶胶输送率较气管插管高。当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但未拔管时,如果需要使用雾化器吸入,用T管(雾化装置与呼吸管路的连接管)连接与用气管切开面罩相比,前者气溶胶输送率更高。如果雾化同时用简易呼吸器连接T管(T管另一侧阻塞)辅助通气,气溶胶输送率可增加3倍;
(3)呼吸机管路中往往有较多接头和弯头,气流容易在这些部位形成湍流,导致气溶胶大量沉降损耗。改进为流线型的呼吸管路或T管有可能提高气溶胶的输送效率。
10
雾化吸入时,怎样“呼吸”才正确?
影响气溶胶沉积的呼吸形式,包括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时间比和吸气保持。
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时,肺内沉积较少。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
当吸气容量恒定时,随潮气量的增加、吸气时间延长,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于气溶胶的沉积。
因此,雾化吸入治疗时,采用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气溶胶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提高雾化治疗效果。
11
雾化吸入时,最佳“体位”是什么?
患者取坐位并保持上半身直立,有利于膈肌收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药物充分地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便于拍背协助排痰。
卧位或侧卧位进行雾化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潮气量、深吸气量及排痰,而且雾化器杯体容易倾斜,导致药液溅出,降低雾化治疗效果。
12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对雾化有何影响?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黏膜炎症、肿胀、痉挛,分泌物潴留等病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可能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
因此,雾化治疗前,应尽量清除痰液和肺不张等因素,以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13
为何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
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而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14
为何不推荐传统“呼三联”方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
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案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呼三联”药物无相应雾化吸入制剂、无充分安全性证据,且剂量、疗程及疗效均无统一规范,故不推荐雾化治疗。
(1)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进入体内后需要在肝脏代谢才能起效,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短,较难通过雾化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疗效相对也较差;
(2)α-糜蛋白酶: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
(3)庆大霉素: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易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
15
为何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和抗菌药物?
(1)中成药无雾化吸入制剂,所含成分较多,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不足。
(2)目前国外已上市的雾化吸入治疗用的抗感染药物仅有几种,我国仅有部分厂家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被批准用于雾化吸入治疗严重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由于抗感染药物的雾化吸入剂型尚未在我国上市,其疗效及安全性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非雾化吸入剂型抗感染药物雾化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呼吸机麻痹、变态反应、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反应等,此外注射剂型中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辅料还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气道痉挛。
16
国内是否有盐酸氨溴索雾化液?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使用,有何危害?
(1)氨溴索雾化吸入剂型已经在我国上市。
(2)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中规定的给药途径只有静脉注射,将非雾化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存在安全隐患。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被0.9%氯化钠溶解后pH为5.1,生理状态下,覆盖在呼吸道上表皮层的液体的pH为中性。
如果患者本身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受到酸性溶液的雾化刺激后可导致支气管痉挛。另外,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可诱发哮喘的防腐剂,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粒径要求,可能沉积在肺部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17
利巴韦林是否可用于雾化治疗?
利巴韦林在美国只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方式,其中雾化吸入方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只批准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不用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
在我国,部分地区常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抗病毒谱窄,可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不推荐利巴韦林注射液用于雾化治疗。
18
对雾化吸入的药物贮藏和配置有何要求?
(1)药物贮藏:按说明书要求贮存,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颜色性状均正常;
(2)药物配置:碱性药液、高渗盐水及纯化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油性制剂可能引起脂质性肺炎,不能用于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制剂应在开瓶后立即使用。部分药物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19
雾化吸入治疗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1)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
(2)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3)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前30min内不应进食。
20
雾化吸入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按医嘱将药液配置好放入雾化吸入器内,如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应调整好氧流量至6-8L/min,观察出雾情况,注意勿将药液溅入眼内;
(2)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
(3)关注雾化吸入治疗中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如是雾化吸入过快或过猛导致,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出现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不必恐慌,及时停药,如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类药物,如特布他林引起,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后随访告知医生;出现呼吸急促、感到困倦或突然胸痛,应停止治疗并立即就医。
21
雾化吸入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使用面罩者嘱其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以下的雾珠,以防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2)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
(3)年幼儿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再适量喂水,特别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后,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及时翻身拍背有助于使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保持呼吸道通畅;
(5)雾化吸入装置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后成为感染源,影响治疗。
22
老年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在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一方面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需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
(1)ICS:老年人群用药时肺炎发生风险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ICS肺炎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2)支气管扩张剂:患有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老年患者, 雾化吸入SABA时,应严格掌握按需吸入的原则,吸入次数过多或吸入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冠心病症状加重;
(3)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慎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
23
儿童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ICS雾化剂型,是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推荐用于平喘的ICS雾化剂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哮喘的ICS;
(2)SABA是治疗任何年龄儿童喘息发作的首选药物;
(3)儿童雾化吸入时应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尽可能使用口罩吸入(年幼者应使用面罩吸入器),优先选择密闭式面罩,且最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4)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
(5)对于需长期雾化治疗的儿童,应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家长切不可自认孩子有好转就自行停药。
24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有持续性哮喘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ICS是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布地奈德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为C级。
布地奈德治疗对先天畸形、胎儿死亡、孕龄及胎儿生长均无显着性影响。推荐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首选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很少经母乳排泄,可作为哺乳期妇女优先选用的SABA。
25
无创呼吸机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效率不及普通患者自主吸入,应适当增加吸入药物的剂量,同时缩短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时,床头抬高30°-50°,采取健侧卧位,利于药液沉积到患侧。
26
气道高反应性人群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抗炎,抗过敏,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应时刻保持呼吸道顺畅,雾化吸入结束时应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药物引起刺激和不良反应。
27
雾化吸入出现不良事件,该如何处理?
(1)雾化器及装置相关不良事件:戴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药物可能会沉积在眼部,刺激眼球,如发生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换用咬嘴。气溶胶温度过低、输送的气溶胶密度过高、雾化溶液pH值不当、低渗及高渗气溶胶或可导致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予以相应治疗措施;
(2)患者相关不良事件:雾化吸入治疗根据其吸入药物的不同,可出现口腔干燥症、龋齿、口腔黏膜改变、溃疡、牙龈炎、牙周炎、味觉障碍等多种口腔疾病,通常与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和治疗期间未注重口腔护理有关。如出现上述口腔问题,应积极就医,加强口腔护理。对于长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8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是什么?
表2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
注:BUD:布地奈德;BDP:丙酸倍氯米松;a:药名括号内为商品名;b:剂量及用法均来源于相关产品说书。
29
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如何?
表3 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
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1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30
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有哪些?
表4 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
[2]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
本文作者:张暄
责任编辑:戴戴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肆’ 气管切开后套管何时能拔除
气管切开拔管最重要原有两个:病人必须具备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
感染治愈好以后也是拔管的必须。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差的病人感染治愈也不能拔管,否则感染再次加重还要气管启开,其实气管切开病人比较安全,更好管理。
‘伍’ 能给我讲讲环甲膜的解剖结构
因呼吸道暂时被阻而停止呼吸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窒息”。窒息是非常危急的,约几分钟人就可以死亡。所以,遇见窒息,必须就地抢救。
遇到窒息病人,应立即采用环甲膜穿刺法。具体方法是:迅速摸清病人颈部的两个隆起,每一个隆起是甲状软骨(俗称喉结),第二个隆起是环状软骨,在这两个这间的凹限处就是环甲膜穿刺点。找到穿刺点后,用一个或几个较粗大的注射针头,垂直刺入,当针尖进入气管后(有突破感),再顺气管方身稍往下推行,让针末端暴露于皮肤表面,用胶布固定,随后送医院抢救。
如果当时没有注射针头,即以环甲膜穿刺点为中心,由左向右做一横行切口(无手术刀,其它小刀也可),切口长约2~3厘米,儿童酌情缩短,切开环甲膜后,再用一根橡皮管或其它圆形管状物(如两头通气圆珠笔杆、比较光滑的细小的塑料管等),顺切口插入气管,随后将露出皮肤以外的部分加以固定,以防通气管坠入气管,然后急送医院。
PS:如果楼主用于专业应用,建议查找相关资料或论文库确定,或则求助导师,因为知道有时也会有错误的信息~如果扩展知识面,关系不大,嘎嘎~
再顺气管方身稍往下推行:再顺气管方~向~稍往下推行,我的理解就是,本来是垂直刺破环甲膜的,然后让针和气管平行,在那个图上就是,逆时针旋转,让针尖朝下,针尾部(接注射器那头)和甲状软骨靠在一起固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和气道平行的人造气道(管道平行减少呼吸阻力),同时也减轻了对气管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