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戏服的粤剧服饰
由早期一、二人表演简单的“踏摇娘”、“参军戏”,而至现今有十多人以上在台上合作演出的戏曲,是经过一段很长的路的。由于戏剧题材扩大了,人物角色亦有所增加,于是演员分工精细、行当丰富及多样化,戏曲服装亦因应需要而渐趋复杂艳丽。为显示不同行当角色身份,经长时间的实践及演变,便导致行当服饰形成一传统程式化的制度。例如将戏服分为蟒、*、褶子、帔、衣等类别。这个程式化的传统不是一蹴而成的,必是经过多次实践、多人的经验,不断改良、增减而成。因此,这传统起于何时便很难有定论,在文字记录缺乏下,亦很难考证。但何时确定现今粤剧服饰的形制,则似有迹可寻。
有很多前辈学者如麦啸霞(见《广东戏剧史略》,一九二九年)、欧阳予倩(见《试谈粤剧》,一九五三年)。陈非侬(见《粤剧六十年》,一九八二年)等,都相信粤剧服饰是于明朝已确定下来的。而现今戏服的式样亦是由明朝沿用至今而无甚改变。但本人对于粤剧服饰式样确定于明代的说法却持有不同的意见。本人认为粤剧服饰的式样是确定于清代,更可能是晚清,而不是明代。本人根据的是以下几点。 而非出现于明代。根据《明史舆服志》记载,终明一代竟有三十多次由朝廷下诏制定有关各阶层服饰的规限,比其他各朝代有关服饰的律例为多,例如清代只有两、三次下诏提及服饰的规限。明代由朱元璋的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至朱由检的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共二百七十七年长时间当中,有十分多的诏书是限制各色人等的服饰衣冠的:在宫内包括皇帝、后妃、内命妇、皇太子、太子妃、宫人、亲王、世子、郡王、镇国将军、县主、内侍臣等(见《明史》卷六十六,《舆服志》之二);宫外包括各文武大臣、锦衣卫、状元进士、命妇、侍仪舍人、刻期、儒士、生员、监生、庶人、协律郎、舞生、歌工、乐工、教坊司、军士、外国来朝之君臣、皂隶,甚至僧道等(见《明史》卷六十七,《舆服志》之三)。由上至皇帝自己,下至庶民和尚道士都有规定穿什么戴什么。除了服装式样外,颜色及质料也受严格管制。
如:
天顺二年(一四五八年):“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并玄、黄、紫及玄色、黑、绿、柳黄、姜黄、明黄诸色。”
嘉靖六年(一五二七年):“复禁中外官,不许滥服五彩装花织造违禁颜色。”
可见在明代,朝廷对不同阶级在服装的管制是史无前例的严格,不是随便可以穿不属于自己身份的服饰。而明代的诏书中,曾多次出现禁止用蟒龙的记载:
天顺二年(一四五八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 …。”
弘治元年(一四八八年):“都御史边镛言:‘国朝品官无蟒衣之制 。夫蟒无角、无足,今内官多乞蟒衣,殊类龙形,非制也’。乃下诏禁之 。”
弘治十三年(一五○○年):“奏定公、侯、伯、文武大臣及镇守、 守备、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科道纠劾,治以重罪。”
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世宗登极诏云:‘近来冒滥玉带、蟒龙、飞鱼、斗牛服色,皆庶官杂流并各处将领夤缘奏乞;今俱不许。武职卑官僭用公、侯服色者,亦禁绝之。’”
除了以上诏书之外,还有嘉靖六年(一五二七年)、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年)等诏,都是严厉禁绝皇室人员以外的人用蟒龙的。由于明代朝廷对于蟒龙饰纹的管制如此严,对朝廷命官况且如是,民间庶人更是不可能用蟒龙作衣饰了。戏班中的艺人也是庶人,试问明代的戏班中又怎能出现“蟒袍”呢?故此本人认为蟒袍是必然出现于明代以后的戏班的。而清廷对蟒龙的专利没有明朝看得那么重,连五品官都可以随意服蟒。故“蟒袍”不会出现于明代戏班,而首先出现于清代是可能的。 有部分学者及艺人认为流传至今的“官衣”是明朝的官袍制,而官衣上的补子是明代官补的式样,所以推算官衣是明代戏服的遗制。但本人根据现有的戏服、现存清代官袍的实物、明史、清史稿及历史图片等,发觉戏服的官衣是明代官袍之制,但官衣上的补子却是清代之制,而非明代之制。
官袍上绣“补子”只有明、清两朝才有,是用以分别文武官阶高低之用。清代的补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仿照明朝补子的编制。这可能是清廷怀柔政策的手段。但两朝所用的补子亦有很多非常明显之分别。现将两朝文武官所用的补子不同处列出以作比较:
第一,补子上鸟兽排列不同:(根据《明史》及《清史稿》所载) 文官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明代 仙鹤 锦鸡 孔雀 云雁 白鹇 鹭鸶 溪鸠 黄鹂 鹌鹑 清代 仙鹤 锦鸡 孔雀 云雁 白鹇 鹭鸶 溪鸠 黄鹂 练雀 武官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明代 狮子 狮子 虎 豹 熊 彪 彪 犀牛 海马 清代 麒麟 狮子 豹 虎 熊 彪 犀牛 犀牛 海马 第二,明朝文官袍上补子有些是绣一对雀鸟的,如四品、五品,以至七、八、九品都是绣成双的雀鸟在补子上。而清朝文官袍则全是单只雀鸟的。
第三,两朝补子大小尺寸不同。明代的补子很大,约有四十公分阔及高,横占整个胸部,及下至玉带位置。而清代的补子则小很多,约只有三十公分阔及高,只占胸前一小位置。
第四,明代的补子主要是用单色绣的(明代用彩色亦有,但极少),而清代的补子则可以用彩色绣。
第五,明代的补子四边是没有花边的,而清代的补子是有厚花边或寿字纹花边等围着整个补子的,故补子内的鸟兽看起来更形细小。
第六,明代的补子中除了原有的鸟兽外,便只有一些祥云花纹等作装饰;而清代则在鸟兽的下方加上一些山纹或水纹。据闻是清廷要表示坐稳江山之意。
从以上各点分别,可以明显地分辨到明朝与清朝的补子。而根据现时可以看到戏服,无论是实物、照片或绘图,官衣上的补子全部都是清朝补子的形制,而不是明朝的补子。如果照记载所述,或现时艺人及服装设计师口述,官衣的式样由开始至现今从没有改变过的话,那么,官衣是必然出现于清代,而非明代了。
三、可以从社会角度来看“官袍”的问题。我们很难接受明朝时戏服中的官衣”,是用当朝的官衣式样加上当时通用的官补子式样。台上做戏与台下真正
官服的式样一样是容易造成混淆的,而对衣着阶级看得如此重的明朝是决不容许的。如《明史·舆服志》之三:“庶人婚,许假九品服。”当时人生大事“小登科”,才准用一次假借的九品(最低品位)服,可见其他庶人,包括戏班中人是不可能穿其他“假”官服的。但如果在清朝出现这类官衣则没有太大问题:第一,清代朝廷对于服饰的阶级观念没有明代那么重。第二,因为戏班的官衣是用明代的官袍加上清代的补子,这种组合便不会造成误会。第三,清代很多官服都是褂,因此官服后面的补子是一整块,而前面的补子却因前排中央扣钮,而要分开两边;但明朝官袍前面是右衽,故前后的补子都可以是整块的。所以虽然戏班中的官衣在清代沿用当朝的补子,但是绝不会构成误会的。从舞台美术的角度来看,用清朝官衣的补子的确是好看得多。所以在清代,戏班中的官衣用清朝补子算是合理的。
从以上三个论点来看,戏班中的蟒袍和官衣(式样的),都是出现于明朝以后,故此,我认为粤剧中的蟒、*、帔、开氅、官衣、褶子及衣等戏服,大致确定的年代便不应是明朝。故本人根据以上论点,大胆地提出一结论:戏服式样,特别是粤剧服饰,大致确定的年代应是清代,而非明代。 粤剧早期服饰多用布料,式样简单。清代中叶开始,因为广东省的戏曲活动频繁、需求量增、服饰质料及款式多样化,而导致广东省戏服行业之昌盛。其中以广州市的“状元坊”最负盛名,有多间以“粤绣”为主的店铺享誉全国。民国后对外接触多,引进外国原料后,戏服的质料式样等渐趋华丽。当时的粤剧已吸收了不少京剧的长处,加上广东戏服自有的特色,以长补短,而形成改良*、文武袖、文官袍、改良坐马等多种戏服款式。后来至三十年代从外国输入胶珠片、珠筒,便有人将其钉在戏服上,令戏服闪烁生辉,以吸引观众。这类戏服很快便为观众受落。起初钉珠片时是分散疏落地钉花的,但后来亦有将全件戏服都钉满珠片、珠筒,十分刺眼。钉珠片的原因不单是演员要突出自己,且是在某些灯光并不强烈的场合表演时,能够利用胶珠片反光,将戏服显现于观众眼前,特别下乡演出的时候。现时内地虽然已禁用胶片戏服(理由主要是现代舞台灯光可以十分强,胶珠片的反光会令人目眩,且使观众不能看清楚演员脸部细致的表情),但一些乡村地区,甚至市镇如佛山、深圳等地演戏时仍有用胶片戏服的,主要是迁就当地的观众。
三十年代时亦曾出现在身上装上电灯泡的戏服。演员所穿的鞋子是用一块金属片作底,当鞋底接触到某特定地点的电源时,全身的灯泡便会发亮。很明显这只是一时的噱头,没有多大的作用或影响。反而近代的戏服比较踏实,并不太注重花巧。
现简单地略述省港两地戏服的近貌,首先谈谈内地的近况:
内地的粤剧在战前及战后初期仍是班主制的,即是一切服饰和布景都是由班主负责,各演员都用公家的戏服,当时粤剧戏班通常有十六个衣箱。建国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左右是民主班时期,戏班的事务、财产等一切东西均由全团人集体负责。而比较重要的转变是一九五八年开始的国营班。
❷ 68岁老戏骨李立群罕秀恩爱!为小9岁老婆遮太阳,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人生如戏:68岁老戏骨李立群罕秀恩爱!不羡慕街头热吻的情侣,只羡慕深巷牵手的老人!
每每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总觉得很感动。是啊,街头热吻的情侣总是很多,可是又有多少情侣能够将这份深情,保持到自己年逾古稀呢?又有多少感情,能够经得住岁月的洗礼,耐得住生活的打磨,抵得了偶遇的新鲜,抗得了社会的压力呢?一次,在路边等公交车时,看到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直到老爷爷安全下车了,还不忘回头,将自己满是皱纹的手伸向自己的老伴儿,搀扶着老伴儿安全下车。这份照顾,这细微之处的感动,总是莫名让人羡慕!总会不自觉的想,等到自己年老之时,不知道还是否会被这么温柔以待!近日,68岁的老戏骨李立群也来秀恩爱了,着实让网友们羡慕了一番,让我们一起来吃一把“狗粮”吧!
很多网友,都表示,这就是老戏骨,人生如戏。穿上戏服就是演员,就是艺术家,脱下戏服,他就是寻常百姓,这样的生活惬意又美好,让人羡慕不已!
❸ 描写戏曲的唯美段落
描写戏曲的唯美段落如下:
1、我不会唱戏,竖指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一块透明的蓝天,象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象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3、穆桂英就属于武旦了,着重于“打”。两个兵器一相交,动作也随之而来,又是翻跟头,又是转身。当穆桂英的眼神盯住你看时,都让人产生畏惧感。
4、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余猛配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5、一出场,小悟空就是十几个空翻,紧接着舞起了手中的金箍棒,看得我眼花缭乱。不一会又练起了金鸡独立,站得稳稳的,真是好功夫!
6、“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知培,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7、雨后,我推开窗户,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我感到空气无比新鲜。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天过架起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小鸟欢快的从窗前飞过,知了在树上也唱起了欢快的歌。墙边,蜘蛛重新织起了网。看那远处的池塘里,粉红的荷花争奇斗艳,青蛙在圆圆的荷叶上办起了演唱会。雨后的景色真像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啊!
8、雨后的天空显得比平时更晴朗;一碧无际的天幕给人带来了一种爽快的心境。
9、开始,演员们表演了一出“打虎上山”。他们披着白色的戏服,画着五彩的脸谱,有的舞剑,有的翻跟头,还有的唱戏,表演得非常精彩!
10、接下来是水袖表演,演员们穿着淡黄色的纱裙,象一群漂亮的天使。有一位主角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其他人围在四周,把长长的水袖抛向中间,舞台上好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莲花!
❹ 盘点画风唯美的古代剧有哪些
《东宫》!!!!虽然很虐!!!!虐哭我!!!但是真的好看!!!画风也好看的那种!就光说“小枫”彭小冉,在剧中穿着红色的戏服的惊艳扮相,光是刷看三遍也是毫不过瘾呢。不得不说《东宫》制作精良
这是一部去年夏天热播的宫斗剧,这部剧中也有佘诗曼哦,还有秦岚、聂远、吴谨言等人,剧中女主不在是白莲花傻白甜了,而且女主的光环特别的强大,画面质感好,演员演技在线,不知道小伙伴们都看过吗,我觉得这个真的是超级好看啊!!!剧情好,让人看得非常爽快,女主的机智,简直不要太舒服了,而且,滤镜构图也超级好看的!!!弱弱的说一句,傅璎女孩瑟瑟发抖。
❺ 钟楚曦分享肖战在剧组给她拍的照片,肖战的拍照技术如何
肖战的拍照技术很好,很有大摄影师的风范,有关注过肖战的粉丝就知道,他一直对摄影就很有兴趣,所以每次肖战拍出来的作品都很有意境,这次为钟楚曦拍的照片也很有感觉,不管是拍照的姿势还是照片的效果都很专业,肖战还凡尔赛的回应自己很久没有拍照,所以技术有些生疏,拍照确实很需要技术,同样的画面不同的人拍出来就有不一样的效果,肖战的拍照技术是值得认可的,他的摄影技术也获得大家的认可。
肖战的拍照技术很专业
肖战私下对摄影很有兴趣,平时遇到好看的风景也喜欢用相机记录,他对摄影有一定的研究,所以他的拍照技术很专业,而且成品也不错。
❻ 明星拍吻戏只拍上身,看到下半身的道具,不笑都不行!都有啥道具
其实这都要说到身高差,因为有的原因身高差的太多,如果这样子吻戏的话,那么就不好看了,为了让吻戏更加的好看,所以他们会在下面加个凳子或者是男演员蹲下来,让吻戏更好看,可是拍全身的话,这样子就不美了。
当然有时女演员的身高可能会超过男演员,但是在偶像剧中,为了镜头的唯美敢,虽说女演员比男演员高,但拍摄出来的时候还是要比男演员要矮。
❼ 戏剧中元帅穿的文武装是否是由靠蟒两件戏服搭配成的
戏剧中元帅穿的文武装是否是由靠蟒两件戏服搭配成
你说的很对,大元帅一级的官员,在‘点帐’(分配战略任务意图之时)会像你说的,穿‘大靠、’‘削蟒。’(就是把蟒袍只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掖’在身体的蟒袍里。)这种现象给观众的印象,就是里面穿的是盔甲,外面罩一件官服。当然,舞台上也有穿斗风的。拍电视剧就是外面罩一件斗风。
下面这件戏曲服装穿戴,就是大靠,削蟒的一只袖子在里面的穿法。供你参考。
图片摘自《网络》
❽ 戏曲里祭桩时穿的戏服叫什么
戏曲里祭桩时穿的戏服叫什么?
男演员穿的叫“罪衣”。(全身,红色为主,红彩裤、红上衣)
女演员穿的叫“孝服”。(全身白色为主,白腰包或白斗篷)
(图片摘自《网络图片》)
❾ 《甄嬛传》幕后:她一件戏服从头穿到尾,浑身发臭被众人嫌弃,是谁呢
《甄嬛传》作为一部精品电视剧,里面服装道具都非常精致,华妃头上的点翠大凤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槿汐的破衣服甚至影响到了剧组液扰弯的正常拍摄,当拍摄甄嬛沐浴初承盛宠那一集时,孙茜饰演的婢女拿着嬛嬛的睡衣在旁恭候,原本是唯美浪漫的情节,扮演皇上的陈建斌一出场,看到了槿汐脚上的鞋子已经翘起边角,忍不住多次笑场
感觉槿汐心里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每天看着别的小主穿着美美哒衣服,自己只有一套衣服,还没有时间洗~~~
欢迎留言区互动交流
❿ 秦岚穿“少女裙”走秀,未修图流出后,你相信她是37岁吗
大家觉得秦岚的这组未修走秀图怎样样呢?
假如你不晓得秦岚的真实年龄,可以猜到她竟然有37岁么?
秦岚穿“少女裙”走秀,未修图流出后,网友:不敢置信她是37岁!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喜欢秦岚么?关于秦岚这个低调的好演员,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欢送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