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宁玛巴皈依境有什么人物
具体你还是由上师指导才能修行。你可以参考《普贤上师言教》这本书,讲的很清楚。但这本书的翻阅最好有上师的传承才能看。 主要有中间的莲师,空行母益西措嘉,在莲师的上面,所有传承根本上师们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以大圆满根本心滴的传承上师为主,最顶处,从普贤王如来开始,接下来是报身金刚萨埵、化身极喜金刚(噶绕多吉)、阿阇黎文殊友(姜巴斜粘)、上师喜利胜给、智者嘉那苏札、大班智达无垢友、乌金莲花生大师,接下来的藏王赤松德赞、大译师毘庐遮那、空行母依喜措嘉,这三位通称为“王、臣、友”。接着是遍知一切的圣者龙钦巴大师、持明无畏洲吉美林巴大师等上师们。传承上师们现出庄严的法相,依次由上面一尊的座处底部,连接下面一尊的头顶,但彼此之间,没有碰触。他们很有次第地,层层叠坐着。在上师们的周边,有四续部众多的天众和空行围绕着。 在如意宝树的前方树枝上,有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一千零二尊贤劫千佛,还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诸佛围绕着。在右边树枝上面,有以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为首,包括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除盖障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八大菩萨和众多大菩萨、大乘圣僧们。在左边的树枝上,是以舍利子、目犍连为首的所有罗汉们,有许多声闻、缘觉众围绕着。在这些树枝的所有空隙中间,有非常多男众和女众的护法们。 至于无垢友,我要看具体图片,不过应该是按照最顶普贤王如来到莲师的顺序,你看看第七个是不是无垢友。 补充: 周日听师父说无垢光尊者是大圆满传承好像第十一,还是十二位祖师,再看皈依境,按照最顶普贤王如来到莲师的顺序,第七个是龙钦巴尊者,根据无垢光尊者的传记,龙钦巴也就是无垢光尊者。
⑵ 藏传佛教,佛像佛经佛塔摆放顺序
我们安设佛坛,要有圣众之身、语、意代表物。这些物品,虽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们借着观看、敬慕及供养而生出功德。一个有证悟的行者可以不需要这些象征物,但是初学者就需要佛像提醒我们与觉悟者的连繋。
佛身以佛像代表,我们应至少供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其图片,这是因为他是现今佛法的本源。此外,我们应供一祖师像或图片在本师之前方,以敬历代师承。
。。。。。。
佛像之右面,亦即我们面对佛坛时之左方,应放一部《大品般若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其它任何一部佛经之梵文、汉文或藏文印本,以代表佛的语。《大品般若经》为诸佛之究竟教义,《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一切佛所教之精华。佛经与论着并非佛法,但它们代表佛法,故且我们以佛经表义佛之语。三宝中以法为最上依止,因为我们是透过奉持佛法才能成佛的。严格上来说,我们可以把经书放佛像及佛塔上,但不能把佛像放经书上,因为法宝为最上依止,尤甚于佛宝。以上并不是说大家要把经书放佛坛的佛像顶上,只是解释即使这样做也并无不如法之处而已。把经书放下面垫高佛像是不如法的,二者虽同为圣物,但经书所代表的法在定义上比佛宝更为神圣。
佛意以一座小佛塔代表,放佛坛之右,亦即本师像的左手那一边。
⑶ 佛的摆放位置
释迦牟尼佛放在最中间,两侧阿弥陀佛(西)、药师佛(东)。
再两侧,观音、绿渡母、四臂观音、文殊菩萨。
莲花生大师,作为祖师(你如果学宁玛派),应该放在佛前或佛上边
黄财神是护法,非是三宝皈依境中的,应该放在佛像下面,或最外侧,或单独放。
如果想组成一个佛坛,最好还有塔和经文。
详细,请看大藏寺祁竹活佛的开示。
○佛像与菩萨像可以供在一起吗?
◎这是可以的。一个完整的佛坛,应该起码有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一本佛经及一座舍利塔,分别表义佛陀之身、语、意。在此以外,可以也供奉其它佛像及菩萨像,但其它佛像应放在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图片)之旁位或略低一点的位置,菩萨像再放旁一点或低一点,如果也供奉出世间护法,则再要放低一点。只要如以上所述次第地排,可以把佛、菩萨及出世间护法在一起供。世间的神明、祖先、龙族及地神等,我们三宝弟子不应依止。如要略事供养,亦不可放在佛坛上,只可分开其它地方而供奉,而且不应生起依止信皈的念头。对已死的祖先供奉,其实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益处,倒不如以利益他们的心而代为供养三宝,把功德回向予他们。祭祀祖先是汉地民间传统,并不是佛教的。
⑷ 诚心 求一张 清晰 的 宁玛巴皈依境 的图片
你提供的这个图,是龙钦宁提的皈依境。
当然可以说龙钦宁提是宁玛派的。不过其实龙钦宁提应该说是独立与四大派的传承。
龙钦宁提是大圆满传承中,法脉最纯净的一个传承,每一代都由圆满证悟者作为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