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人易得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的易发性与个体的体质、免疫疾病状况、生活习惯、局部口腔卫生条件,以及口腔内其他基础菌群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此外,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特别是结石易发体质的人群,由于口腔疾病与唾液分泌的流体动力学密切相关,且唾液中钙盐成分较高,易形成结石并堵塞舌下腺导管,进而引发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又称潜突型)和哑铃型。单纯型囊肿最为常见,位于舌下区,呈现浅紫蓝色,质地柔软且具波动感。囊肿较大时,可抬起舌头,形似“重舌”。囊肿因创伤破裂后,会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退。但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会重新出现并增大。口外型囊肿则表现为下颌下区的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时感觉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哑铃型是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体,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观察到囊性肿物。
针对舌下腺囊肿的根治方法通常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通常不会导致复发。然而,对于全身状况无法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采用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患者全身状况好转或婴儿长到4-7岁时,再进行舌下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