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舌下腺体图片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感性的搞笑图片 2025-04-07 04:38:15
明星的卡通女生图片 2025-04-07 04:32:37

舌下腺体图片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5-04-06 09:40:21

什么是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涎腺黏液囊肿,常见于舌下区,大小不一,小如蚕豆,大如鸽蛋。由于囊壁极薄且紧贴舌下区黏膜,因此呈现出浅紫色的肿物,触感柔软,有波动感,如同蛤蟆的气囊,也被称为蛤蟆肿。

舌下腺囊肿的发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腺体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导致导管扩张,形成有上皮衬里的囊肿,这种囊肿被称为潴留囊肿。二是导管或腺体破损,导致黏液外溢进入组织间隙,形成含有上皮衬里的囊肿,这种囊肿被称为外渗性囊肿。据统计,舌下腺囊肿中约95%以上属于外渗性囊肿。

对于舌下腺囊肿,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一些患者可能尝试自己用针刺破囊肿,使囊肿暂时缩小甚至消失,但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囊肿复发。因此,建议通过手术来彻底治愈。手术的主要步骤是摘除舌下腺,但无需摘除囊壁。此外,如果舌下腺部分突入颌下区,形成的囊肿称为潜突性舌下腺囊肿,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舌下腺全部切除,并吸尽囊腔内的涎液,然后进行加压包扎。

⑵ 口腔舌头下面小肉芽怎么回事

口腔舌头下面的小肉芽是临床上很多患者会问到的问题,大部分患者都认为舌下肉阜是舌头下面的小肉芽,而舌下肉阜是正常的组织结构,它是舌下腺以及颌下腺联合的开口部位,略凸起于舌下黏膜表面,看起来就像小肉芽一样的结构,如果按压口底可以看见小肉芽会有唾液溢出,是正常的结构,不用进行任何处理。舌下的肉芽还是舌下的囊肿,舌下由于腺体较为丰富,经常会有腺炎性的囊肿出现,也会表现为小肉芽样的结构,如果是舌下的囊肿,可以考虑手术进行治疗,切除囊肿。

⑶ 人体的三对唾液腺分别是什么

唾液腺是人或脊椎动物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人或哺乳动物有三对较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另外还有许多小的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基本介绍
小唾液腺
散在于各部口腔粘膜内(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大唾液腺
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图:唾液腺(右)),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的独立的器官,但其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

腮腺
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在距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经咬肌表面前行,绕过咬肌前缘转向深部,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部粘膜,开口处形成一个粘膜乳头,恰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

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略呈卵圆形,位于下颌下三角内,下颌骨体和舌骨舌肌之间。由腺的内面发出下颌下腺管,沿口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肉阜。

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最小,细长而略扁。位于口底粘膜深面。其排泄管有大小两种小管约有5-15条,直接开口于口底粘膜;大管另一端常与下颌下腺管汇合或单独开口于舌下肉阜。

作用
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分类及作用
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三对大涎腺和分布在口腔粘膜的众多小涎腺,各有导管通向口腔,排出涎液。腮腺是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重约15~30克,为纯浆液腺质软,色黄,位于颜面两侧,颧弓之下,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方,大部分位于下颌后窝内。腮腺外形不规则,大致呈楔形,底呈三角形向外,尖向前内,可分为浅、深二叶。浅叶较大,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深叶位于下颌支后内侧,突入下颌后窝内。肋腺外面有腮腺鞘,覆盖腮腺浅表的部分特别致密,腮腺深面的部分较薄弱。腮腺导管从腮腺浅叶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约 1.5cm处穿出腮腺鞘膜。管长约5~7cm,管壁较厚,管径约2~3mm,导管横过咬肌外侧面后,在咬肌前缘呈直角急转向内,最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形成一个乳头。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腺,重约10~15g,呈扁椭圆形。位于两侧颌下三角内,在下颌骨体的内面与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之间。颌下腺外部由颈深筋膜浅层形成的鞘包裹。颌下腺导管长而弯曲,约5cm左右,从腺体深部发出,自后下斜向前上行走,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肉阜处。导管开口较大,易受损伤。舌下腺是三对大涎腺中最小的一对,属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腺,重约3~4g,形态扁平,由多数小腺体组成,位于口底粘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舌下腺的输出管有大、小两种。舌下腺小管为8~20条短而细的小管,多数各自在舌下皱襞处开口于口腔,部分导管通向颌下腺导管。舌下腺大管循颌下腺导 管外侧,与颌下腺导管共同开口于舌下肉阜,或单独开口于舌下肉阜。

小涎腺位于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有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舌腭腺等,唇、颊、磨牙后区、腭、舌等处是小涎腺的主要分布部位,因此,这些部位也是粘液囊肿和涎腺肿瘤的好发部位。正常情况下,唾液一天的分泌量约为1~1.5L,唾液不仅对消化有很大作用,还与味觉、语言、吞咽等功能及口腔卫生、保护粘膜和龋病预防有密切关系。

大唾液腺

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它们的导管开口于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