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七贤是什么树图片
扩展阅读
女子带环是带在哪里图片 2025-04-03 22:50:20
掌上电脑报价图片 2025-04-03 22:50:18

七贤是什么树图片

发布时间: 2025-04-03 03:12:23

㈠ 椅子的演变历史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真正开始垂足高坐从宋代,各种配合高坐的家具也应运而生。元、明、清各代,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两代,成为传统家具的全盛时期。
中国历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在现存的位数众多的明清家具中,比较集中的体现出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沉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使家具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并珍视的文化遗产之一。
宋代以前的生活方式起居习惯都与后来差别很大,所以我们今天几乎无法见到宋以前的家具实物。宋以后的千年当中,人们习惯于垂足高坐,并产生大量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具,明清家具是家具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业空前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也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竟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人类脱离洞穴生活后,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部落纷争、城邦混战的徘徊时期。中国在商代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不凡的审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于上天的佑护。礼器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可视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储存等作用。比如“俎”,就是一种专门用来屠宰牲畜的案子,并把宰杀完的祭品放在上面;再如“禁”,是商周时期放酒器的台子,造型浑厚,纹饰多为恐怖的饕餮纹。
此外,商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上,可以看到丰富的纹饰,在红地黑花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等,其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得到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象鲁班这样的技术高超的工匠,不仅促进了家具的发展,而且在木构建筑上也发挥了他们的才能。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铁制的锯、斧、钻、凿、铲、刨等等,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相传锯子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工艺的改进也促进了家具的改进。
当时主要的家具品种是几、案等。其中木制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饰,一则为了美观,显示家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则是对木材起保护作用。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坐、跪于地上,所以几、案都比较低。
床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木材埋于地下,受潮受压,容易***;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损害,所以我们很难见到那时的实物。在河南信阳出土的彩绘大床,是极其难得的物证,可以看出楚国的家具制造情况,亦可依此推断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使用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髹饰都已相当精美。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规模庞大的阿房宫是秦始皇大兴土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当时的辉煌都随着战火和天灾付之一炬,豪华的陈设和恢宏的殿堂都无处找寻了,我们只能借助于史料记载和文学作品来想象当时的境况。
汉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体现了这样的场景。床与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宽些。设置于床上的帐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虫、冬日御风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显示身份、财富的标志。
几在汉代是等级制度的象征,皇帝用玉几,公侯用木几或竹几,几置于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当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为饮食用桌,也用来放置竹简、伏案写作。
随着对西域各国的频繁交流,打破了各国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胡床就在此时传入我国,这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以后被发展成可折叠马扎、交椅等,更为重要的是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
从魏晋六朝至宋元时期,前后千年有余。中国社会此期间出现过激烈变动,魏晋南北朝连年战乱,李唐王朝太平盛事,宋代市井生活日益繁荣,元帝国疆域辽阔,史无前例。这些剧烈的变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对雄伟壮丽的东方帝国赞颂有加,东方文明的光芒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生活以及中国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家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席地而坐”是魏晋以前中国人固有的习惯,从东汉时期开始,随着东西各民族的交流,新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垂足而坐”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适,为中国人所接受,这种坐姿的传入与佛教的传入有直接关系,尤其到魏晋南北朝以后,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态开始了。
尽管汉末至六朝这一段时间政治混乱、战争频仍,但其间的精神生活却很自由很开放,艺术创造充满热情。在战乱中疲于奔命的人们对佛教所描绘的来世充满幻想,而超脱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隐居山野,陶渊明、竹林七贤,就出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佛教的日益盛兴,促进了大规模地建设庙宇、石窟,其中的陈设、用具也都受到外来影响,出现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见到当时家具的实物,参考资料只能借助于同时期的壁画、石刻、文字记载或其他工艺品的仿制品。从唐代的绘画中可以看到椅、凳、双人胡床、墩等家具,但这些家具仅限于上层社会或者僧侣所使用。这与承袭前代席地而坐的习惯有关,或许是当时的人们把床、榻都理解为高的地面。在装饰方面,浮雕配件或绘画图案,都与佛教有很大关系。
隋朝只维持了37年,在家具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现了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长时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在江山统一后,人们的生活热情得以爆发。“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它的浑厚、丰满、宽大、稳重之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都缺少变化。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
从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士大夫们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素面无饰。床榻类无多变化,因袭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许多重大宴请社交活动都由绘画高手加以记录,这给我们研究、考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形象资料。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画面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时期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等。完整简洁的形式也向我们预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态,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
从10世纪中晚期开始,宋王朝展开了它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画卷。
宋时高座家具已相当普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中国历史上的起居生活变革由坐姿而定。城镇世俗生活的繁荣使高档宅院、园林大量兴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间成为必然,这给家具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宋代以及稍后的辽、金历时300余年,家具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时期,高档家具系统已建立并完善起来,家具品种愈加丰富,式样愈加美观。比如桌类就可分为方桌、条桌、琴桌、饭桌、酒桌以及折叠桌,按用途愈分愈细。宋代的椅子已经相当完善,后腿直接升上,搭脑出头收拢,整块的靠背板支撑人体向后依靠的力量。圈椅形制完善,有圆靠背,以适应人体曲线。胡床改进后形成交椅。几类发展出高几、矮几、固定几、直腿几、卷曲腿几等各种形式。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对而言,元代立国时间也比较短,统治者采用的政策是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抽屉桌,抽屉作为储物之匣方便开取,是一大发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家具的使用效果。而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也许更多地归功于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从魏晋六朝至宋辽金元这千余年间,中国王朝不断更替,其中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社会取向一直沿着封建儒家的统治路线运行。当西方正在黑暗的中世纪苦苦摸索,力图走向新的启蒙之时,中国的封建王朝又在不断更替,元代也即将结素,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更世俗,更多样化的新时代。
16世纪末至17世纪,西方世界的巴洛克艺术占据主导地位。东方的中国正经历着明朝市井文化繁荣时期,社会都很不稳定,政治***,农民起义。而离战乱较远的南方地区,却出现了苏作家具和广作家具的造型艺术高峰时期。直到明朝灭亡以后,这一高峰还一直延续下去,至清代雍正、干隆朝才开始出现典型清式家具的特征。
所谓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明入清,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根据有关文字资料,它起始时被称之为“细木家具”,或者“小木家伙”。
起初,这种“细木家具”在江南地区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榉木,至明中期以后,更多地选用花梨、紫檀、等品种的木材。当时人们把这些花纹美丽的木材统称为 “文木”。特别是经过晚明时文人的直接参与和积极倡导,这类时髦的家具立即得以风行并迅速以鲜明的风格形象蔓延开来。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
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的地域范围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这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到,这一地区的明式家具持续着鲜明独特的风格。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风格鲜明的江南家具,得到广泛喜爱,人们把苏式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式家具”,或称“苏做”。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可家具的发展并未因战乱而停滞。崇祯年间的家具不见什么创新,但从形制、工艺、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大量进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红木都得到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色泽淡雅、花纹美丽的花梨木成为制作高档家具的首选材料。国产的木材如南方的与黄花梨接近的铁力木、榉木,北方的高丽木,核桃木等大量柴木也得到广泛使用,另外,还有用于装饰的黄杨木和瘿木以及专做箱柜的樟木等都被广泛使用.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洗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装饰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在家具的种类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而家具又根据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需要进一布细分,不仅有桌、柜、箱类,也有床榻类、椅凳类、几案类、屏风类等等,其中最为集中地出现当在清朝初期。精品当数紫檀,也有少量花梨和红木。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做法上明显不同,可划分为紫檀作、花梨作、红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区别。清初的柴木家具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许多柴木家具风格淳厚、造型敦厚,体现出来自民间的审美情趣。在柴木家具当中,以晋作为最优,河北、山东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绝。
清初之时,尽管在家具上的创新不多,但在开国之初,统治者以既开明又保守的姿态面对一切,体现在家具上就出现了尺寸扩大,形式守旧的特征;但随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统治者体现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体积加大,二是装饰一味趋细趋腻。
纵观整个家具史,明末至清初这一段时间,苏式家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流传至今的许多明式家具实物,多数是清代早期苏州一带所生产的。随着社会的演变,又出现许多新品种,它们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础上的变体,总体风格依然是“高雅”和“典雅”。
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苏式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与风行全国的京式家具相互影响,又各自保留着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在清代各种不同风格的家具中独树一帜。
此时的西方世界早已进入***,频频发生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而中国依然沉浸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闭关自守,自我满足。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被迫打开国门。接二连三的灾难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
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干隆后期达到了顶峰时期,这个时期片面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琢。以多求胜,物极必反,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至之后,衰落已露出迹象,干隆时期的家具已经告诉人们对未来的茫然,除了复杂细密的装饰,已无更多的标新立异,而是不知所措。嘉庆时期曾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从当时皇家造办处的文件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工作量的减少,家具生产日益衰落。这一时期的民间家具多以仿宫廷风格为主,只是更简陋更粗糙,毫无创新可言。
道光年间以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中国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任意宰割。家具业也随之结束了它曾光辉灿烂的岁月,连光绪皇帝大婚的家具也都交由民间木器作坊随意制造,其粗俗、简陋令人难以置信。民间家具以京作、苏作、广作为主。尽管京城集中了大批能工巧匠,但所制出的家具却呆板乏力;苏作家具一扫往日的高雅朴实,而变成僵硬、程式化,江南一些有名园林中所保存的硬木家具便是这一时期的产品;广作家具更多地受到外来家具的影响,狮爪脚、贝壳饰、卷草纹等在广作家具中多有出现,但仍免不了产生堆砌、罗嗦的感觉,而且做工粗糙。

㈡ 这是什么植物

你好 , 楼主 , 此花名叫朱槿 。朱槿是一种属于锦葵科木槿属的常绿灌木,又名中国蔷薇。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而大红花也是马来西亚华人对马来西亚国花,即其中一种红色朱槿的称呼。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原产地中国。在西晋时期的一本着作《南方草木状》中就已出现朱槿的记载。现在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有种植。
常绿灌木,叶阔卵形,花红、白色。为着名观赏植物。又名“佛桑”、“扶桑”、“赤槿”、“日及”。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朱槿》:“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出 高凉郡 。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唐王维《瓜园诗》:“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 ,乃木绝弯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濇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朱槿全株
朱槿花果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朱槿(图2)
常绿灌木,高.

朱槿花(5张)约1-3米;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阔卵形或狭卵形,长4-9厘米,宽2 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叶柄长5-20毫米,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毫米,被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梗长3-7厘米,疏被星状柔毛或近平滑无毛,近端有节;小苞片6-7,线形,长8-15毫米,疏被星状柔毛,基部合生;萼钟形,长约2厘米,被星状柔毛,裂片5,卵形至披针形;花冠漏斗形,直径6-10厘米,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雄蕊柱长4-8厘米,平滑无毛;花柱枝5。蒴果卵形,长约2.5厘米,平滑无毛,有喙。花期全年。

朱槿花(17张)
花色有红、橙、黄、桃红、橙黄、朱红旦宏嫌、粉红、白等。据一些学者考证,朱槿原本的花色为红色,其他颜色是改良出来的,有些改良成一花多色。终年开花,夏秋最盛。单朵花通常开一天后就凋谢,有些改良的品种可开两天左右。 单生,多生于上部叶腋间,花瓣有单瓣、复瓣之分,单瓣品种共有五片花瓣。有些改良品种的花成双生。 一般花朵的雌蕊和雄蕊分开生长,大部分花朵为雄蕊在外、雌蕊在内,但朱槿有些特殊,它雄蕊的花丝基部瘉合成一花丝筒,把雌蕊的花柱和子房包起来,只有雌蕊“五叉状”的柱头露出来。这在生物学上成为雌雄蕊同株,为植物分类学上的一种分类方式,可以此特征判定某植物是否与朱槿种类接近,锦葵科多有此特征。 有些朱槿花丝筒上长有花瓣,所以朱槿又有花上花之别名。

编辑本段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于南方各省。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有种植。朱槿原产中国等东亚地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模手极多。
编辑本段
生长习性

朱槿(图3)

朱槿(图4)
朱槿为喜阳花卉,喜温暖气候及湿润土壤,不耐寒霜。中国北方需于10月上、中旬移入高温温室内光照充足处过冬,室温不能低于15℃,温度过低引起落叶,成为影响来年开花的重要原因。入室后浇水注意不宜过多,尢忌在枝干基部土面有积水,防止基部皮层腐烂。来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室,初期应置背风向阳处,最好每年在出室时进行一次修剪、换盆工作,同时去除老根、腐根、添加新土和基肥,生长季节还需每周施一次稀薄液肥,促使叶色深绿、开花繁茂。北方用盆栽,南方则多地栽。广东一带可用某些枝条长而柔软的品种地栽编篱观赏。
编辑本段
朱槿 - 品种

扶桑品种繁多,全球目前有 3 000种以上,以夏威夷为最多。我国至今品种不多,习惯上以花瓣为第一级、花色为第二级、花径为第三级分类标准。适于庭院种植的有小旋粉、迷你白、花上花(这种在花丝管上有花瓣的朱槿,中国古代以佛桑、花上花等名称之,见右图)、粉牡丹、粉西施等品种,适于盆栽的有艳红等品种。
常见品种有:
美丽美利坚(AmericanBeauty),花深玫瑰红色。
橙黄扶桑(Aurantiacus),单瓣,花橙红色,具紫色花心。
黄油球(Butterball),重瓣,花黄色。
蝴蝶(Butterfly),单瓣,花小,黄色。
金色加州(CaliforniaGold),单瓣,花金黄色,具深红色花心。
快乐(Cheerful),单瓣,深玫瑰红色,具白色花心。
锦叶(Cooperi),叶狭长,披针形,绿色,具白、粉、红色斑纹。花小,鲜红色。
波希米亚之冠(CrownofBohemia),重瓣,花黄色可变为橙色。
金尘(GoldenDust),单瓣,橙色,具橙黄色中心。
呼拉圈少女(HulaGirl),单瓣,花大,花径15厘米,黄色变为橙红色,具深红花心。
砖红(Lateritia),花橙黄色,具黑红色花心。
纯黄扶桑(Lute),单瓣,花橙黄色。
马坦(Matensis),茎干红色,叶灰绿色,单瓣,花洋红色,具深红色脉纹及花心。
雾(Mist),重瓣,花大,黄色。
主席(President),单瓣,花红色,具深粉花心。
红龙(RedDragon),重瓣,花小,深红色。玫瑰(Rosea),重瓣,花玫瑰红色。
日落(Sundown),重瓣,花橙红色。
斗牛士(Toreador),单瓣,花大,花径12~15厘米,黄色具红色花心。
火神(Vulcan),单瓣,花大,红色。白翼(WhiteWings),单瓣,花大,白色。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以扦插繁殖为主。2月-3月间在温室内结合修剪整枝进行

朱槿(图5)
,6月-7月则可在室外进行扦插。插后宜庇荫,并盖塑料薄膜保诗湿度。在18-25℃的温度和70%-80%的相对湿度下,约经1个月可生根,因品种不同,其成活率30%-90%不等。也可用用蘸生根粉后进行扦插,可使扦插成活率提高。或用芽接或枝接方法繁殖,此法除特殊需要外很少应用,且繁殖量少。
扦插繁殖
(1)插床准备:扦插所用的介质应以排水良好,疏

朱槿(图6)
松透气又清洁无菌为选择标准。,如砂壤土、蛭石、河砂等均很相宜。以河砂为例:先用细筛将砂土内的粉术筛掉,并将过大的石粒拣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备用。水泥特制的固定插床或木制的简易插箱,都应事先刷洗干净,然后垫好排水孔,铺入经过淘洗的河砂。河砂的厚度勿需过大,15厘米左右即可。砂面上部距床壁的上口宜留有相当的余量,以使插枝后床向覆盖玻璃时不致压倒插穗。铺垫完竣后,再用l~3‰的过锰酸钾水或100℃的开水遍浇一次,以作消菌杀毒,防止捕穗因感染而腐烂。如用盆栽,也应参照上述要求进行处理。
(2)选择接穗:插穗要选择一年生比较健壮的枝条,长度剪作10厘米左右,切口要平滑并应靠近节的基部。切后将下部叶片剪除,将上部每一片叶皆剪去l/2,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选取插穗可结合修剪整枝进行。
(3)扦插:扦插时最好用竹签或粗铁丝于插床的砂面上扎孔,然后再将插穗按孔插入,以免插穗直接插入时搓伤皮层。扦插的距离以插穗的叶片互不接触为准,一般约4厘米左右,深度可约2-3匣米。插后喷水使插穗与砂粒密切结合,对因喷水而倾倒的插条要随手扶直。最后在插床上严密地盖好玻璃或糖料薄膜,如果放在阳光直接照射处,还应用苇帘给以遮荫。
(4)插后管理:插床应安置在有阳光的温暖处。盆插或箱插者,可用空花盆适当垫高架好,放在火道上。这样会增高插床的底温,促使插穗加快生根。插箱放好后要经常检查。天气炎热时,每天要掀起玻璃,向叶面喷水1~2次,以保证叶片不因缺少水分而蔫萎。如箱内水汽达到饱和,所盖玻璃片上则有大茸水珠凝聚,这时需将玻璃片稍稍错开,空气流通。插箱内的相对湿度应经常保持在90%左右。扦插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0—25℃之间。如管理得当,插后20天即可生根。如发现新叶已经展开且长势旺盛,说明已经生根。这时可逐渐打开玻璃并减少喷水,以锻炼小苗,使之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5)盆上管理:扦插后约40天即呵作上盆的准备。花盆要选用适合成活苗大小的瓦筒盆(内径10厘米),盆土以砂质壤土为,主.掺以二成粪f拌合均匀,然后使用。上盆前,先将花盆的排水孔用碎瓦片垫好,并覆盖一层粗粒土,以使排水顺利。再用碎马掌片3~4片,放于粗粒土上,然后栽苗、填土、礅实、浇水。之后,将盒放置荫凉处使其“缓苗”。以后再逐渐接触阳光,约经十余日后即可进行正常管理。
嫁接繁殖
此法多用于扦插不易成活的珍贵品种,还可接成能开出不同颜色花朵的植株。 嫁接扶桑应选在生长旺季,以春季最佳,因成活后当年生长期长,植株可得到充分的生氏。存温室条件下嫁接可四季进行。
砧木多选易繁殖、生长健壮、管理粗放、适应性强的品种。一般多以粉喇叭种为砧术。砧木应于事先扦插培养备用。 嫁接时要事先考虑接穗与砧木的生长快慢、分枝规律、节间长短、花期早晚等是否近似或一敛。如多品种嫁接在一起,还应考虑花形、花色是否相配合理、鲜艳美观。 嫁接方法可用切接、劈接及靠接。一般多选用简单易行的劈接法。接穗要选用健壮的枝梢,粗细应与砧木相同。保留顶芽及2~3枚叶片,下部削成楔形。将砧木顶梢剪掉,中间用利刀适当劈开,再将削成楔形的接穗插入摆正,对齐形成层,然后用塑料带绑紧,置于室内无日光直射处。保持适当湿度,防止接穗上的叶片萎蔫。可将接穗用塑料袋套好。嫁接约一个月后可见成活。待成活后再逐渐去掉塑料袋及增加光照。
病虫防治
常发生叶斑病、炭疽病和煤污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刺蛾危害.可用10%除虫精乳油2000倍液喷杀。
编辑本段
主要用途

园林景观
花色鲜艳,花大形美。品种繁多,是着名的观赏花木。多用于观花绿篱。单花腋生;多用来美化篱笆或庭园;马来西亚国花。桑鲜艳夺目的花朵,朝开薯萎.姹紫嫣红,在南方多散植于池畔、亭前、道旁和墙边,盆栽扶桑适用于客厅和入口处摆设。
食用部分
朱槿的叶有营养价值,在欧美,其嫩叶有时候被当成菠菜的代替品。而朱槿花也有被制成腌菜,以及用于染色蜜饯和其他食物。根部也可食用,但因为纤维多且带粘液,较少人食用。
中医药用
《本草纲目》对朱槿的介绍不多,只认为朱槿“甘,平,无毒。”,而主治方面只有“痈疽腮肿,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旁叶、白蜜研膏傅之,即散。”
朱槿的叶及茎含萨壳固醇、蒲公英甾醇、乙酸脂类及酶等。主要用于治理皮肤生疮。叶、茎及根可四季采收,花季采花。采后去泥土杂质,晒干备用(茎及根切片),或用鲜品。用于调经、腮腺炎或关节炎则酒炒应用。 通常作汤剂或炖剂。外用则以鲜花或叶捣烂敷患部。根含支鞣质,功效与花类似,是中医主要的药用部分。根四季可采,采后去泥土等杂质,可晒干备用,根需切片。
朱槿的花在花季时采,采后去泥土等杂质,可晒干备用或用鲜品,花含棉花素、槲皮苷、山奈醇、醋类、矢车菊葡萄糖苷、秸液质、维生素。通常作汤剂或炖剂。外用可以鲜花捣烂敷患部。
在中医而言,朱槿的花性味甘寒,有凉血、解毒、利尿、消肿、清肺、化痰等功效,适用于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鼻血、月经不调、肺热咳嗽、腮腺炎、乳腺炎、等病症。
其他用途
由于树干含水量极低,且在太平洋诸岛上大量存在,可用作取火材料。最好是使用火犁法取火。茎皮纤维可搓绳索,织麻袋、造粗布、网及纸张等。
编辑本段
相关文化

历史名称
这种在花丝管上有花瓣的朱槿,中国古代以佛桑、花上花等名称之。此植物最早有记载的中文名称为朱槿、赤槿和日及,在中国现能找到的最早记录植物的着作,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含所着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朱槿的记载,内容如下:
“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朱槿的各种名称,现代已经混用,可以称呼所有类型的朱槿,但古代却不一样,即使是古代,各名称的定义也不一。
例如现代无论是何颜色的花,都称为朱槿,但在古代只有红色花的才叫朱槿。
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其花深红色”
明代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第三十六卷,《木部三.木之三.灌木类》中记载:“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色者尤贵,呼为朱槿。”
晚清屈大均所着的《广东新语》:“佛桑,枝叶类桑,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
而现代佛桑也成为所有类型朱槿的别称,而古代却不一样,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认为“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后人讹为佛桑,乃木槿别种,故日及诸名,亦与之同。”认为佛桑是扶桑之误。
清代李调元所着的《南越笔记》中记载:“佛桑一名花上花。花上复花,重台也。即扶桑。”认为佛桑是指一种花上有花的朱槿品种。
唐代诗人李绅的《朱槿花》诗曰:“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繁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古代妇女以朱槿簪于发间。当今江南庭院种植朱槿之多,北方的盆栽朱槿之多,不亚地其他奇花异。这不仅是由于它的美,恐怕也由于它向人们索取的少,而供人们欣赏的多,是它能在全国各地广为栽种应用的原因。
宋代诗人蔡襄酷爱朱槿,在漳州做写事判官时,晚秋季节,在西耕园驿庭园内看到数十株朱槿,当即时作诗赞赏,不久他离漳州东下,临行前特地去观看一回,又作诗一首。15年后,他再次来到漳州,专程去观赏朱槿,并写了一篇小序,将前后15年3次观赏不槿之事记录下来留作纪念。15年之久不忘朱槿,诗人爱此花之深切可见工斑。
国花市花
朱槿花为中国广西首府南宁市市花。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主建筑穹顶造型便是一朵硕大绽放的朱槿花,12瓣花瓣意喻广西12个少数民族团结在一起。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竹溪立交桥畔,占地面积850亩,由主建筑、会展广场、民歌广场、行政综合楼等组成。
马来西亚国花
广西南宁市市花
高雄县县花广东省茂名市市花
花语
花语:纤细美、体贴之美、永保清新之美。
诗词
由于朱槿花外观亮丽,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以朱槿花做为诗词内容,例如北宋着名文人苏东坡的《江郊》中就有“缥带缃枝出绛房,绿阴青子送春忙。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落日孤烟知客恨,短篱破屋为谁香。”的句子。
薛涛(唐)朱槿花

朱槿
红开露脸误文君,司蒡芙蓉草绿云。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泽总薰薰。
李绅(唐)朱槿花二首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李商隐(唐)朱槿花二首
莲后红何患,梅先白莫夸。才飞建章火,又落赤城霞。
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日西相对罢,休浣向天涯。
勇多侵路去,恨有碍灯还。嗅自微微白,看成沓沓殷。
坐疑忘物外,归去有帘间。君问伤春句,千辞不可删。
陆壑(宋)朱槿花
壁槿扶疎当缚篱,山深不用掩山扉。客来踏破松梢月,鹤向主人头人飞。
建筑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际会展中心
2007年10月26日到10月31日,南宁市举办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会场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此建筑以朱槿为大穹顶造型,依山势而建,远观如一朵硕大的朱槿花盛开在漫山绿茵中。整个会展中心总投资6.5亿人民币,高约100米,建筑占地6.5万平方米,总面积11万余平方米。由于依山而建,每层展厅都是实地,即使是重型机械也可在第二、第三层展厅参展。
邮票
2008年3月14日,香港邮政推出主题为《香港花卉》的特别邮票,其中1元4角的邮票图案为朱槿花大红花。
编辑本段
栽培要点

(1)土壤:朱槿对土壤要求不高,除盐碱土外一般均可适应。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或粘土壤为好。上盆的土壤可用壤土4份、粪干1份配成营养土。
(2)光照:朱槿如光照不足会使花蕾脱落,花朵缩小,花色暗淡。因此,朱槿每日要有8小时以上的光照。但是,在盛夏需遮阳,以防止烈日灼射植株。早春培土一次,每季除草、培土一次。每年十月后,盆栽朱槿要移至室温在15~22℃的室内培植,入室后要注意通风和适当光照。 (3)浇水:朱槿浇水要充足。通常每天浇水一次,以浇透为度。伏天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并需对地面喷水多次,以降温和增加空气的湿度,防止花叶早落。冬季则应减少浇水、停止施肥,使之安全过冬。
(4)施肥:朱槿对“肥”的需要量较大,圃地育苗或盆植时,每株施猪干粪肥50克,与磷肥、腐熟堆肥适量拌合作为基肥;每月追施0.2%尿素水溶液及磷肥为主的淡薄肥2~3次。如遇多雨季节,可改施复合颗粒肥于根部,每株100克。

㈢ 上水石适合栽什么植物图片

1. 上水石因其质地坚硬而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塑造出多种多样的造型,同时吸水性强,适合种植植物,常被用于制作各式各样的盆景。
2. 上水石盆景深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那么适合在上水石上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呢?铁线蕨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植物,其茎细长且乌黑光亮,叶子呈淡绿色,质薄而细腻,整体给人以优雅飘逸的感觉。
3. 翠云草能在上水石上四处生根,茎干细小,分枝众多,叶片细密,并具有蓝宝石般的光泽,茎和枝条匍匐生长,展现出柔美的特性。
4. 漆姑草的茎大多数呈簇状,稍微有些散乱,叶子对生,形状美观。到了春天,漆姑草还会开小白花,十分可爱。
5. 天胡荽的覆盖能力很强,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茂密的一片。天胡荽四季常绿,茎蔓具有飘垂感,并且散发出香味,为上水石盆景增添独特的风味。
6. 三叶草广为人知,其翠绿的叶片小巧玲珑,茎干特别柔软,能够攀附在上水石上。到了开花季节,还会有小白、黄、红的小花点缀,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7. 石菖蒲的形状与禾叶相似,花梗呈绿色,种植在上水石上给人一种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感觉。
8. 虎耳草是一种常绿草本植物,能够爬生在土石之上。叶子呈伞形,翠绿色,丛生,看起来充满活力。
9. 垂盆草生长在山坡石堆中,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易于养护。叶子较厚,对生,显得十分可爱,茎叶柔软,自然垂落,具有垂坠的美感。
10. 上水石盆景不仅可以使用草本植物来点缀,也常使用木本植物。雀梅是盆景中常见的素材,被称为盆景"七贤"之一。雀梅能在山石中生存,树姿奇特,与上水石搭配,展现出古雅的美。
11. 六月雪生长较为矮小,四季常绿,6月份会开白色的小花,显得优雅可爱,具有银装素裹的美感。
12. 五针松是制作盆景的上等植物,生长缓慢,四季常青。针叶短而丛生,枝条紧密,整体造型优美。
13. 小叶罗汉松也生长较为矮小,适合用于上水石盆景。叶子短而密集,树干苍劲有力,展现出苍古的美感。
14. 此外,榆树、榕树、杜鹃、刺虎、真柏等也都可用于制作上水石盆景,丰富了其植物选择的多样性。

㈣ 巧记竹林七贤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们的大名,他们的作品也广为流传,比如说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记忆一下这七位贤士。

我们记忆这竹林七贤的时候,一个好方法就是组成一句话来记忆。取他们姓名的某个字,采用谐音法组合成一句话。如下:在抗击山绣玲珑鞋。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图片来记忆,当然我们要将其姓名转化一下。嵇康谐音成鸡糠,也就是一只大公鸡在吃米糠。阮籍想象成书籍,山涛想象成一座大山波浪滔天。向秀谐音成香袖(袖子带着花香),刘伶谐音成榴莲。王戎想象成一棵大王榕树,阮咸想象成个软软的咸鸭蛋。然后我们将这些事物放入到竹林里,就可以组成一幅竹林七贤图。如下:


我们再记忆下他们的出生日期和字号,在这里使用谐音法和数字挂钩法记忆。

1.嵇康

出生于公元224年,于公元263年去世,字叔夜。首先我们可以将224想象成一对双胞胎(22)拿着红旗(4),263想象成二楼(26)上有座山(3)。叔夜谐音成树叶,想象成嵇康在树叶上写字。

2.阮籍

出生于公元210年,于公元263年去世,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建安七子中阮瑀之子。210可以谐音成阿姨买了一个鸭蛋,263可以想象成和嵇康一起去世。嗣宗谐音成失踪,想象成阮籍写字离家出走失踪了。

3.山涛

出生于公元205年,于公元283年去世,字巨源。山涛作为其中最年长者,是七贤中的组织者。205谐音成哑铃挂在一个钩子上,283谐音成恶霸(28)背着一座山,巨源谐音成剧院,想象成山涛在剧院里写字。

4.向秀

出生于公元227年,于公元272年去世,字子期。227和272则想象成两只鹅扛着一把大镰刀(7),子期则谐音成紫气。

5.刘伶

生卒年不详,字伯伦。伯伦谐音成剥轮,想象成剥轮胎。

6.王戎

出生于公元234年,于公元305年去世,字濬冲。234谐音成艾斯身上纹着红旗,305谐音成三菱汽车拉着一个铁钩。

7.阮咸

生卒年不详,字仲容。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仲容谐音成种榕树,榕树上长满了咸鸭蛋。

通过上面这些方法可以快速记忆他们的出生死亡日期,记忆完之后也要多轮复习哦。




㈤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最好带图)

第十位――弥子瑕

曹先生非常地有姿色,魏明帝十分宠爱他,睡觉休息都与他在一起。曹先生曾经与魏明帝打赌玩游戏,赢了的可以得到新衣物,魏明帝输了,但曹先生没有得到新衣物,曹先生就自己进入魏明帝的寝宫穿上魏明帝的衣服直接出门,可见其宠爱程度不同一般了。

评价:呜呼!此君在帝王面前已经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其娇纵程度比起弥子瑕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绝代美少年,纵是杨玉环与其争宠,恐怕也要落在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