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曹德三个人简介
曹德三,原名曹俊,出生于洪一乡大块地村,早年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十六岁便考中秀才,随后进入禀学堂,进一步在庐山白鹿书院深造。在学术与政治的交汇点,他于三十岁时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曾有幸聆听孙中山的演讲,并加入了同盟会。民国元年,曹德三学成归国,正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他被推选为江西省议会第一届临时议长,同时担任军政府议员。
然而,面对军阀混战的局势,他选择退出政界,转而投身法律界,成为省城的大律师。之后,他在赣南高等法院、赣州地方法院及江西高等法院民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曹德三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首先在家乡创办初级师范学校,培养教育人才。民国五年,他发起并购置土地,与有识之士共同创建匡庐新村,创办匡庐大学,担任董事长兼校长。尽管创办大学面临诸多困难,他将其改为匡庐中学,坚持办学长达二十八年,虽然中途辞去校长职位,但他始终担任董事长一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贯穿始终。
晚年,他不忘教育,于民国三十一年在兴国创办了匡山中学。在民国十四年的瑞昌大旱灾中,他倾尽个人财力,筹集两千元购买粮食,救济乡亲。他的学术着作丰富,包括《求心文集》、《求心园诗稿》和《佛学真谛》等十多部作品,但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墨稿在战火中悉数毁于一旦。直至民国三十七年四月,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病逝于南昌,享年七十二岁,留下了深刻的教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