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钱唐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秋满湖天八月中,潮头万丈驾西风。云驱蛟蜃雷霆斗,水激鲲鹏渤澥空”。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象引来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每个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涌潮的观赏不仅在于形,又在于声,也在于势。历代诗人、文学家对涌潮的形、声、势比喻甚多。“漫漫平沙起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涌潮初见时,“若素练横江”,把天边露头的涌潮喻作白虹、银练、素练之类;“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雪涛千里如山摧”,把涌潮喻作霜雪;“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把涌潮喻作飞奔之马;“涌若蛟龙斗,奔如雪雹惊”,把涌潮喻作蛟龙;“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把涌潮喻作银河;还有喻作瀑布、山岳之类。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则是从涌潮的响声上作文章,还有把涌潮的声音喻作“雷霆、惊雷”的,但很多诗词都是同时从形和声上进行比喻,声形对应,“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声形对应比喻,读来使人如耳闻目睹。 钱塘潮
“罗刹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充分显示了涌潮的气氛;“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素车白马龙雄武”,把涌潮的形成说成是伍子胥、文种的余怒未消、冤魂未散,驱水为涛;龙王兴风作浪,江神、河伯所为,或是娇孽作祟,等等,这也是一种比喻。 不同的比喻构成一幅幅形象各异的画面。古人笔下对涌潮还有许多描述,不胜枚举。钱塘江涌潮正是以自己的形、声、势供人鉴赏,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如今,钱塘江观潮已成为浙江的重要旅游项目。 钱塘江涌潮蕴藏着丰富的潮能资源。河口澉浦的多年平均潮差为5.57米,最大潮差8.93米,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地方。60年代曾提出在乍浦、澉浦或在杭州湾、乍浦与黄湾间兴建潮汐电站的方案。据估计,乍浦兴建潮汐电站,装机可达538万千瓦,年发电量164亿度。如果该方案付诸实施,将使华东用电紧张的局面有所缓和。 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就全世界而言,潮汐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1967年,法国建成的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44亿度的朗斯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1984年,加拿大安纳波利斯海湾建成的一座潮汐电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中国自己设计、自行安装的江厦潮汐电站,于1985年底建成,装机5台,3200千瓦。钱塘江河口的潮汐能源一旦开发,除发电外,还鼗改善河口的航运条件,解决淡水资源开发等一系列问题。 潮汐电站的建设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在于技术上的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且基建投资远比一般水电站大,尤其是钱塘江河口又有涌潮,技术上更难,加上资金短缺,经济上是否合理,也有待进一步论证。因此,大规模建设潮汐电站的计划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 钱塘江河口是喇叭形,涨潮时,大量外海泥沙随潮流进入河口,一部分在河口落淤,从而淤积成为绵延的沙滩。这也是沿海地区的一项资源,尤其是在地少人多的浙江省,土地价格飞涨的今天,海涂开发的意义可想而知。 新中国建立以来,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不包括上海)两岸,已围涂110万亩。如果没有强劲的潮流,就不可能带来这样丰富的泥沙,海涂的淤涨也不可能如此迅速。 千余年来,钱塘江两岸经常发生潮水泛滥,咸水入侵,农田受淹的潮灾,有时,潮水冲进两岸城镇,房屋倒塌,居民流离失所,人为鱼鳖,街市行舟。据统计,近千年来(至新中国建立前)的重大潮灾达210次,其经济损失已难用数字统计。这是涌潮最大的祸害。 钱塘江涌潮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除落淤在两侧形成边滩可以开发外,沉积在江心的则形成沙洲。在山水和潮流的作用下,边滩和沙洲冲淤频繁,河漕变动无常,严重妨碍航运。因此,新中国建立前,虽也曾有千吨货轮进出河口的浓度但出海船舶中却仅有20—60吨级的30多艘。 新中国建立后,经长期整治,钱塘江航运条件大有改善。1977年以来,开辟了杭州至宁波、舟山、海门、温州、福州、泉州等货运航线,货运船舶的吨位提高到300—500吨,但也得乘潮出入。80年代初,杭州湾的出海吞吐量还不到10万吨,1987年翻了一番,但也只有20万吨。 由于河口的淤积,主槽的不稳定,使杭州港的开发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杭州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的发展,而沿江城镇的发展无不受到限制。这自然又与涌潮紧密相关。 涌潮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但涌潮又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有人曾提出在河口建坝的方案。一旦通过并付诸实施,钱塘江涌潮这一自然景观将消声匿迹,涌潮这一旅游资源将彻底破坏,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这一天下奇观。 一线潮
钱塘江涌潮历史悠久,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如今,我们应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利用当今发达的科学技术,很好地权衡一下涌潮的利弊、得失与功过,找到一种既能保留这一窠见的自然影观,又能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制的两全其美的对策。
B. 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快!!!!
钱塘潮(QiantangTide)——最壮观的海潮我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
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钱塘潮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尤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涌潮前浪引
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在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之景。其以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篇:“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
C. 钱江潮有哪几种最好有图片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尤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涌潮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在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之景。其以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篇:“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
D. 钱塘江大潮图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7%AE%CC%C1%BD%AD%B4%F3%B3%B1%CD%BC%C6%AC&z=0
E. 钱塘江大潮资料和图片
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着名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又是为什么?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F. 天文大潮是怎么形成的 天文大潮是如何产生的
凡是到过海边的朋友,都会看到海水是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生活中有许多朋友没见过天文大潮,所以想来好好了解一下,天文大潮是怎么形成的?天文大潮是如何产生的?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天文大潮是怎么形成的
天文大潮
天文大潮是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所产生的潮汐现象。它的高潮和低潮潮位和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可以根据月球、太阳和地球在天体中相互运行的规律进行推算和预报。
由月球引力产生的称为“太阴潮”;由太阳引力产生的称为“太阳潮”。因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月球引潮力为太阳引潮力的数倍。故海洋潮汐现象以太阴潮为主。
2014年9月16日,海口市政排水所的员工在长堤路上值班工作。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登陆海南时恰逢天文大潮,并接近高潮,当时天文潮2.32米,同时台风“海鸥”产生最大增水达2.05米,两者相遇产生历史最高潮水位达4.37米,超过警戒水位1.47米,创海口市1948年以来最高潮水位。历史最高潮水位导致海口市内海水倒灌严重。
潮水
钱江大潮
天下奇观钱江潮钱江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当大潮来临,巨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潮声震天动地,如千军万马,横江翻腾,真有“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潮头一般高1至2米,最高达5米以上,以每秒5至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明代文学家张舆曾为它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罗刹江(即钱塘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六鳌倒卷银河阔,万马横奔雪嶂高。”
钱塘江古称浙江,因流经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它是浙江省第一大河,也是我国东南部的一条大河。钱塘江原来只称下游一段,后来泛称全江,即从源头到出海,统称钱塘江。
据浙江省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队证实,钱塘江发源于皖赣两省交界处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东坡,干流在浙江省流经淳安、建德、桐庐、富阳、萧山、杭州、余杭、海宁和海盐等地,在澉浦注入杭州湾,全长近600公里,流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一半。钱塘江养育首我省2000多万人民。
潮水图片
钱塘潮从东汉开始形成,而观潮风俗出现在东晋,后来到南北朝渐渐出名,在唐朝成为一种潮流直到宋代已经形成大规模的观潮队伍。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有因为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的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挡住江口,使钱塘江的潮水易进难退,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
今年农历八月十八的浙江杭州钱塘江大潮,不仅比去年壮观,而且其壮观程度为二十一世纪以来之冠。天文专家指出,今年钱塘江大潮比去年壮观有两大原因:一是今年杭州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近期台风多次光顾浙江沿海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二是今年太阳、月球和地球相对位置的排列对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十分有利,其中月亮距离地球最近出现在9月16日22时,月亮、地球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发生在9月18日10时01分(望),即“近地大潮”与“朔望大潮”相差少于两天。据分析,钱塘江大潮除了气象(台风、暴雨)因素外,还与天文周期有关。由于月亮“近地点”具有8.8475年的周期,因此,钱塘江涌潮的强弱、潮峰的高低,具有9年的变化周期。根据这周期的变化,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涌潮,上一次极大值出现在1997年前后,下一次极大值将发生在2006年前后,再下一次极大值将出现在2015年前后。今年的钱塘江怒潮,何日观赏最理想呢?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农历八月十七(9月20日)观看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