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着名山水画欣赏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 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着录。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宋元两代,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后的一些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倪云林、王蒙,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
几乎所有着名的画家,说到范宽山水画神异的表现力时,都一致认为“范宽之画,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画,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元代着名书画家赵孟頫认为范宽“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真古今绝笔也”。
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 “御书之宝”的印鉴,是干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贰’ 最好看的山水画
最好看的山水画主要有:
1、《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郭熙是北宋时期水墨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其山水画技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早春图》便是郭熙晚年之作,也是他的山水画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早春图》描写的是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这幅画中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且其与李唐《万壑松风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合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
‘叁’ 石涛传世水墨山水画!高清大图,细节尽收眼底!
石涛对泼墨山水画的论述与认识,可说包罗甚广,天地之间的气象,明暗高低远近,都在其中,所言画“不似之似似之”的表现形式,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令人遐想。
石涛在绘画技法上是多变的,在题赭墨山水时石涛曾云:
半空半壑远山村,疑是风烟势欲吞。
险到无边堪绝倒,凭天不尽画云门。
石涛的泼墨山水法,是继王维的“水闷陵墨渲染”后的一种新的山水画创作技法,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近代画家齐白石深受石涛画论影响,提出所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并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以诫后学者。
石涛 山水 立轴 1693年作
石涛 古木垂荫
石涛 溪岸幽居
石涛 溪桥野色
石涛 松荫研读雹喊图
石涛 松溪茅舍
石涛 南山为寿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松泉幽居
石涛 寒山石径图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石涛 仿梅道人山水
石涛 仿倪瓒秋山幽居图
石涛 横塘渔艇
石涛 仿倪瓒秋山幽居图
石涛 春江垂钓图 丙子(1696年)作
石涛 江上望南岳
石涛 策杖烟云中 立轴 水墨纸蚂肆戚本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涛 奇峰图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平湖放棹图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松溪幽居图
石涛 松泉高士图
石涛 深谷风雨过
石涛 水墨山水
石涛 松荫闻泉图
石涛 松荫闻泉图
石涛 赠士舟墨笔山水 1683年作
石涛 寻诗图
石涛 野渡图
石涛 山居图 辛巳(1701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 秋山萧瑟图 立轴 1692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阅读 4
在看石涛传世水墨山水画!高清大图,细节尽收眼底!
国画书法苑 2018-04-16
石涛对泼墨山水画的论述与认识,可说包罗甚广,天地之间的气象,明暗高低远近,都在其中,所言画“不似之似似之”的表现形式,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令人遐想。
石涛在绘画技法上是多变的,在题赭墨山水时石涛曾云:
半空半壑远山村,疑是风烟势欲吞。
险到无边堪绝倒,凭天不尽画云门。
石涛的泼墨山水法,是继王维的“水墨渲染”后的一种新的山水画创作技法,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近代画家齐白石深受石涛画论影响,提出所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并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以诫后学者。
石涛 山水 立轴 1693年作
石涛 古木垂荫
石涛 溪岸幽居
石涛 溪桥野色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石涛 松溪茅舍
石涛 南山为寿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松泉幽居
石涛 寒山石径图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石涛 仿梅道人山水
石涛 仿倪瓒秋山幽居图
石涛 横塘渔艇
石涛 仿倪瓒秋山幽居图
石涛 春江垂钓图 丙子(1696年)作
石涛 江上望南岳
石涛 策杖烟云中 立轴 水墨纸本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涛 奇峰图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平湖放棹图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松溪幽居图
石涛 松泉高士图
石涛 深谷风雨过
石涛 水墨山水
石涛 松荫闻泉图
‘肆’ 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有哪些
《溪岸图》、《庐山图》、《游春图》、《江帆楼阁图》、《潇湘图》等。
1、《溪岸图》
《溪岸图》是五代画家董源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溪岸图》描绘江南溪岸景象,上半部左右相对两座山峰,两峰之中远山隐现,两山夹壑中一条山溪自远而近,至山前汇成大溪。溪岸左有楼台水榭,水榭中有幽人雅士正观望溪景。
左面山中亦有泉瀑飞注入大溪,画的最下方溪岸坡冈上杂树耸立。中景、远景山峦上丛林茂密,草木葱茏。
《溪岸图》构图雄伟,笔法严谨,兼具北方派的气度和南方派的温润,是董源从唐人山水过渡到南方水墨山水阶段的作品。
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其间,赋色鲜明,趣味横生,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