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哲学上看,爱的本质是什么
从哲学视角审视,爱的本质是什么?
在西方哲学中,爱被看作一种超越理性的情感与生命实践。古希腊的柏拉图主义以及后来的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但爱却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爱是一种感性的、非理性的体验与活动。
因此,爱的本质在于对存在本身的领悟与体验。理性认知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而爱则超越了这种对立。爱发生于一切理性认知活动之前,是对于存在之本源的领悟。
存在意味着站出来、脱颖而出,而并非被认知的对象。我们只能认识到存在物(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如同鱼无法认识水,我们也不能用理性认知去理解存在。但通过领悟虚无,我们实际上领悟了存在本身。存在与虚无相对,我们作为存在者,不同于虚无,正是存在本身让我们存在。
爱的体验是回忆与感恩,它让我们回想起存在本身,感激存在本身使我们得以存在,避免落入虚无。爱让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彼此的存在与意义,以及一起创造回忆与感恩的喜悦。
爱也是一种生命实践的创造活动。当我们领悟到存在本身,爱即原始发生。它不是基于逻辑分析与计算,而是在与所爱之人共同生活中,通过实践回忆与感恩,感受生命的意义。
爱的本质是仁心发动,是人对他人的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关怀与爱意。仁心使我们愿意爱他人,如同君子人格的体现。通过行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恰当关系,这是一种生命实践活动。
当我们与所爱之人分离,勿忘我并非要求永远记住对方,而是表达一种永远与对方存在的心灵联结。爱超越时空与生死,每一段回忆都充满感恩与永恒的意义。
从中国哲学角度看,爱的本质在于人的本性,即心灵的本性。心灵作为生命情感体验的住所,渴望爱他人,主动与他人建立爱的关系。如果没有领悟到自己的本性来自于天命与仁心,人将失去爱的能力。
在佛教中,爱被看作慈悲的情怀。领悟到万物生灭无常,感受到虚无与生命的短暂性,心灵体验到慈悲,对短暂存在与终将走向幻灭的万物产生爱与悲悯。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爱被视为感性的生命实践活动。恋爱阶段是感性体验与实践,但在婚姻中,理性认知与利益计算可能导致爱情的死亡。恢复爱情的本性,需要消除理性、概念与范畴,找回感性的生命实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婚姻而言,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转变可能导致爱情的消逝。爱情依赖于感性的生命实践,理性思维与利益计较会使其迅速枯萎。
综上所述,爱的本质是超越理性的存在领悟、感性的生命实践、心灵的自然关怀与对存在的感恩。它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成为人与人之间永恒的联结。
㈡ 哲学人,告诉我,什么是爱
爱是一种趋近性情感,包括:性欲之爱和非性之爱;血缘之爱(亲子之爱)和社交之爱(朋友之爱);共享之爱(爱祖国等)和排他之爱(恋人常爱);等等。
㈢ 回复:谁能用哲学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爱
爱是一种趋近性情感,包括:性欲之爱和非性之爱;血缘之爱(亲子之爱)和社交之爱(朋友之爱);共享之爱(爱祖国等)和排他之爱(恋人常爱);等等。
1、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一对男女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相互爱慕,渴望共同生活和希望白头偕老的美好情感。爱情是性爱(生理)、情爱(心理)和关爱(伦理)的有机统一:
男女之间仅有关爱是友情,男女之间仅有性爱是色情。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提醒情窦初开的人不要“误把友情当爱情”,也要劝导移情别恋的人不要“错把色情当爱情”。
ps://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17116e74c2ea15ce36d3be2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2、爱情的本质
爱情既不是自私的,也不是无私的,而是互利的;用公式简略表达即:①爱情≠自私的;②爱情≠无私的;③爱情=互利的。
思政课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观,别相信着名演员张国立的台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久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要倾听革命诗人郭小川的箴言:“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