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古瓷图片大全高清图
扩展阅读
筷子勺子背景图片 2025-01-20 12:02:14

古瓷图片大全高清图

发布时间: 2024-02-28 15:09:30

❶ 古瓷器: 求大神指点这个小碗落款图片是什么意思,那个朝代的

这是一件青釉豆青釉瓷碗,款识是花押款,花押款是始于明天启年间,流行于清中晚期,花押是窑工或窑口的符号,没有特殊意义,你的就是清末时期制作的豆青釉瓷盘碗,品相不好,收藏价值不大。谢谢

❷ 元明清时期古瓷上龙纹的演变和特点

除了缠枝花卉纹之外,“龙”也是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这个中国特有的题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威武有力、生动灵活,并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为各代龙纹的基调。但是在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上,由于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不同的缘故,各代的陶工们仍然赋予龙纹许多不同的变化,因此本文按照时代先后,说明青花龙纹的演变概况。

一、元代龙纹元代陶工以线条勾勒龙纹的形状,龙首作斜角侧视状,嘴巴微张,舌头从中吐露,圆形的双眼有如戴上眼镜一般,前额微微凸起,头部的毛发与腿上的关节毛都呈飘带状,体表以细线描绘鳞片纹或网格纹,四肢各有三爪或四爪,爪子尖长,如同鹰爪一般锐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例如图一为元代的青花龙纹,此龙位于元代青花扁壶上,该器的壶身略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表面用云头纹区隔出二种纹饰题材,在云头纹内部绘满繁密的缠枝花卉纹,并有两只凤鸟穿梭其间;而在云头纹以外的器表上,则有两个龙纹以一升一降、左右并列的形态,戏耍于波涛之上。我们从图中所撷取的局部特写里,看到元代龙纹以粗细并用的线条勾勒出张口吐舌、拱身舞爪的形象,长条状的毛发分散飘扬,以富有律动的线条呈现出活泼生动的风格。相同的龙纹也可见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所收藏的青花飞龙纹扁壶上,虽然该器的壶口改用金质套管,肩上双系也已缺佚,但是壶身仍旧完好,表面除了有云头纹包围的缠枝花卉之外,正中处描绘一个龙纹,独自飞舞于波涛上方,龙纹的肢体灵活弯转,长须和毛发冉冉飘扬,从它的眼镜眼、鹰爪、吐舌、前额微凸、体施鳞片及分开飘带状的毛发来看,都是元代龙纹的典型特征。

二、明代龙纹明代的青花瓷器虽然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龙纹的形象已经有了显着的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龙首、龙身及龙爪上最为明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例如图二为明代宣德朝所制作的青花葵口盘的局部特写,盘的内底以青料描绘一个昂首挺胸、跨步行走的游龙,身边缀以云朵,犹如在云中翻腾一般。龙首部份维持眼镜龙的形式,然而嘴巴闭上,唇部向上翘起,额头较平,头上的毛发成束往前飘,身体表面以青料涂绘一片片的鳞片,五根脚爪分布均匀,好似风车一样,整体风格显得颇为稳重。而这种眼镜眼、翘嘴唇、平额头、风车爪及成束往前飘的毛发,正是明代龙纹的最大特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宣德朝青花瓷中,即有不少以龙纹为饰的钵、碗、杯、盘等器物,都具有上述的特质。不过,到了明代嘉靖时期以后,青花龙纹在绘画技法的改变下又有一些变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例如图三为明代万历朝青花盘的局部特写,图中所示的龙纹绘于圆盘的内底,龙首仍是斜角侧视像,头上的毛发成束往前飘,张开的五爪如同风车,造形与宣德时期近似。但是龙纹的身体以简单的线纹勾勒鳞片,再用长笔平涂法填上均匀的颜色,趾骨和尖爪部份一笔画成,内部也填上相同的色彩。这种简化的笔法与平涂式的填色方法,让明代后期的龙纹显得比较草率,例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属于嘉靖、隆庆、万历的青花瓷器,即有不少龙纹呈现如此的简化风格。

三、清代龙纹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品,也有当代创新的款式,这种现象自然也反映在龙纹的制作上,不过清代的仿明龙纹大多有形无神,无法与明代龙纹相比,但是当时所设计的新式龙纹,却因为有了全新的气象而成为此一时代的象征。清代的新兴龙纹一改明代晚期的简单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写实的形象出现。此处因为缺乏青花龙纹图片,所以暂时用图四所示的黄地绿彩龙纹来做说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一龙纹绘于黄绿彩盘的内底处,是清代康熙朝的作品,龙首作张口咆啸状,眼睛略为突出,额头向上隆起,下巴长如戽斗,头上的毛发蓬松散乱,身上的鳞片具有写实性的立体感,五爪张开成“四加一”的形式,犹如鸡爪一般,四肢关节毛短少,成为清代龙纹的典型特征。相同的龙纹可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康熙朝青花海水云龙纹瓶与青花海水龙纹印盒上,其扭身腾跃、威猛有力的形象,呈现康熙龙纹特有的气势与精神。到了干隆时期,以正面像为首的龙纹开始兴起,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干隆朝青花龙寿纹螭耳六方瓶,是由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亲自设计,为干隆皇帝祝寿的器物。该器的瓶身呈六边形,由瓶口至圈足各有不同的纹饰,其中位于器身腹部的六个龙纹是全器的主纹,龙首由正前方取像,额头高高凸起,双眼圆睁,嘴巴张开露出獠牙,蓬松的毛发由双颊两侧及头顶处向上飞扬,正是干隆朝龙纹的最大特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然而,到了嘉庆时期以后,以威猛写实形象着称的清代龙纹也开始发生转变,如图五所示的龙纹来做说明,此龙绘于光绪朝青花龙纹盖碗的内底,高额头、双凸眼,头发蓬松散乱,爪子如鸡爪般张开,以及关节毛短少的现象,都是清代龙纹的典型特征。不过,散乱的头发向后垂下,身体用简单的线纹勾勒鳞片,再以近似平涂法的方式填色,不仅缺乏清代早期龙纹的立体感和写实性,龙纹的精神也不像早期一般威武了。中国古代的青花龙纹,在不同的绘画技法下呈现活泼、稳重及写实等特色,不仅反映出相异的时代风格,也是我们鉴赏青花瓷器的依据。

❸ 高清照片:博物馆常有收藏的文物“ ”虎子”是啥

青铜虎子,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网站。我在全国各地逛博物馆的时候,经常看到一种形似老虎的壶状器物。一开始不明所以,在看了博物馆的文字介绍并查阅了相关史料后,才知道这是古代男子所用的溺器,也就是“ ”夜壶”,但它有一个文雅的名字——虎子。 三国时期青瓷虎子,湖北省博物馆藏。虎子早在周朝已见于记载,汉、魏、南北朝谨亮古墓的随葬品中常常发现此物,可见在那个时代非常流行。汉朝初年,宫廷里“ ”侍中”一职,专门拿着虎子以备皇上随时方便。 青瓷虎子,马鞍山市博物馆藏。虎子多为长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敛口、腹深,材质有木制、陶制、瓷制或铜制,考古上还从汉墓中发现玉做的,属于同类物品中的奢侈品了。 南朝虎子,安徽古瓷博物馆藏。秦汉时代人们为何把溺器造成老虎的形状,而不是模仿狼、牛的形状?把溺器造成虎形、命名为虎子,可能有两层含义:第一,老虎是猛兽,但它要服服帖帖为主人服务,体现着男性的征服欲望;第二,夜间让老虎值守,有辟邪驱鬼的期待。 左为东汉伍晌搭酱色釉陶虎子,右为西晋青釉虎子,南京博物院藏。全国各地出土的虎子不少,很多博物馆都有收藏,南京博物院藏有几百只。这些文物中的老虎形象没有一只愁眉苦脸的,都很强健敦实、自信威武。 西汉初期提梁式漆木虎子,浙江安吉县博物馆藏。这个虎子长32.5厘米、宽13.5厘米、高16.1厘米。大小二虎采取透榫接合而成。器体为大虎,虎体身躯肥壮,卧伏、侧首;提梁为小虎。雕刻形象逼真,虎虎腔拿生威。 漆木虎子,浙江安吉博物馆藏,与上图为同一物。 西晋青瓷虎子,武汉博物馆藏。虎子做仰头长啸状,虎口大张为圆形,四足曲蹬,虎尾向上翘至近颈部形成提梁。通体施釉,色泽莹润,体型健硕,虎形逼真。 陶虎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藏。最初在考古中发现虎子的时候,学者一度认为这是酒器,参考相关文献记载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它的用途。隋唐时期,虎子逐渐淡出视野。

❹ 清朝古董陶瓷碗碟照片

这类照片 一是可以购买书籍 如“《清代粉彩瓷识真》,《晚清官窑瓷识真》等

二是到网上搜索查询。 例如 到网络搜索 的图片上搜“清代瓷器” “干隆粉彩瓷”,“清仿青花” “清朝将军罐” “清代陶瓷碗” …… 等等,会有大量的图片的。

作为一例 请看 清代瓷器·清咸丰粉彩翼龙缠枝花纹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