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是什么菩萨
坐莲观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修行人身处红尘而不染凡尘一样。经云:“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通常我们在寺庙里可以看到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㈡ 观音一共有几种,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
1、杨柳观音(佛身):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
2、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3、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4、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5、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6、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7、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
8、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9、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10、鱼篮观音(小王身):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
11、德王观音(长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12、水月观音(居士身):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
13、一叶观音(宰官身),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
14、青颈观音(婆罗门身):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卅三身中佛身
15、威德观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16、延命观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17、众宝观音(优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卅身中之长者。
18、岩户观音(优婆姨身):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19、能静观音(长者妇女身):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20、阿耨观音(居士妇女身):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21、阿摩提观音(宰官妇女身):常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卅身中之毗沙门身
22、叶衣观音(婆罗门妇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卅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23、琉璃观音(童男身):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24、多罗尊观音(童女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25、蛤蜊观音(天身):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
26、六时观音(龙身):作居士装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27、普悲观音(夜叉身):衣端受风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28、马郎妇观音(乾闼婆身):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
29、合掌观音(阿修罗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
30、一如观音(迦楼罗身):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
31、不二观音(紧那罗身):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执金刚身。
32、持莲观音(摩睺罗迦身):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33、沥水观音(执金刚神身):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2)观音长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
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着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宗教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即死亡、疾病、饥荒、洪水、失败等等。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因为这个世界从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言,充满了不可预料、反复无常和意外的悲剧。”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原因即在于此。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着《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㈢ 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
这个很难说啊,为什么呢?
因为观音菩萨的人物造型,是经常变化的。
佛教自印度起源之后,于中国历史汉代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在进入中国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了碰撞与融合。在文学作品、画像、雕塑等方面,两种文化融合的极其明显。
如,在大量佛教故事的影响下,大量充满神魔色彩以及鬼怪元素的小说出现《搜神记》,画家也开始大量创作佛教题材绘画,甚至出现了以画佛教绘画而闻名的吴道子。
㈣ 观音菩萨图片
观世音菩萨图片如下,如果还需要其他图片,可以在网络下搜,观世音菩萨图片。但请供奉佛菩萨清净庄严的全身图片
㈤ 国宝“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是在哪里发现的与其他观音像有何不同
1978年,在修缮云南着名的大理千年古塔-崇圣寺三塔时,工作人员在主塔的千寻塔内发现了一尊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此观音像一出土便引发很大轰动。
有记载,此类观音像一共有19件,一部分流失到海外,其余的或收藏在大陆,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这19件观音像中,最大的一尊高51.5厘米,收藏于大理州博物馆,最小的一尊低27.5厘米,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其他十几件分别被芝加哥艺术院、波士大英博物馆等11个海外收藏馆各收藏1件,还有1件被英国某私人收藏。
关于阿嵯耶也有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
公元6世纪,阿嵯耶从印度传入中国,正是南诏国第一代国王统治时期,许多僧人从天竺来到南诏国传教,他们眉眼深邃、鼻梁高挺,披着袈裟,拄着拐杖,借行教将自己视为观音化身,并以此感化民众。
此外,大理一带还有一个观音降服罗刹的传说。阿嵯耶观音来到大理,用法力制伏了凶恶的罗刹,给云南人民带来了平静安宁的生活,是大理和云南福星,从那起,云南百姓开始对阿嵯耶观音信仰和供奉。
如今,我们看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不仅看他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那段难以回首的往事,还应感受到古时大理人朴素的信仰观和文化观。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美好的意念都寄托给了神灵,让人很触动。不过再想想,那么多的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流失海外,还是深感遗憾。
欢迎关注中华文化~~祝大家元旦快乐~[玫瑰][玫瑰]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㈥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是谁怎样区分有什么明显特征
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明显的特征和区分方法,主要看坐骑和手中法器:
1、观世音菩萨:站在莲台上(也有站或坐在龙上的),一手持净瓶,一手拿杨枝。
2、地藏菩萨:坐骑是“地听”(也有站莲华台),一手中持锡杖,一手托明珠。
3、普贤菩萨:骑白象,手持如意。
4、文殊菩萨:骑狮子,手持宝剑 或佛经。
5、以下图片从左到右依次是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
四大菩萨介绍: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
2、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3、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 (梵文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6)观音长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四大菩萨本愿: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2、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3、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