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军用弓箭打不过洋人的火枪,究竟是为什么呢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装备的轻型火器主要是P1839火枪和印度布朗巴斯燧发枪,都是前装。P1839火枪是用火帽发射的。第一批P1839火枪是由印度棕色贝斯火枪改装而成,共30,000支。之后的P1839火枪由兵工厂生产,射程不超过270米(约300码),对人体的射击距离约90米(约100码)。它每分钟可以发射两到三发子弹。印度褐鲈燧发枪主要由英国军队在印度使用。其射程与P1839火枪基本相同。贝斯火枪和布伦瑞克前装火枪是由小兵们使用的。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清军在实际参战人数上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在枪支、大炮和船只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军。此外,清军腐败,士气低落,效率低下。士气低落的清军在英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经常大量逃亡。许多不利因素使得战争的结果可以预见。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Ⅱ 清朝时中国的军队有没有装备枪支
有的,不过长期都是火铳——今天农村自制的前装火药,发射铁砂那种,不是后装子弹的枪。
清代制造的火药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轻火器主要是火枪。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清兵入关到康熙统治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因此火器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直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和太平天国战争初期,清军的主要火器是鸟枪和各种生铁、青铜铸造的火炮,在道光、咸丰年间又装备了两人抬用的抬炮和抬枪,清朝军队火器的装备率达到60-70%。 清军鸟枪运用的标准战术被称为“九进十连环”,这显然是一种依次开火形成持续火力的战术。《清史稿志一百十四》中有相应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