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日韩人脸对比图:外国人怎样分辨亚洲人
过去一位日本作家曾经说,
“在全世界,不管去哪里的中国菜馆,对方不知何故总用中文跟我打招呼。不管是在纽约还是巴黎,饭店的员工都为弄清我的国籍而感到苦恼,都会一动不动盯着我看一会儿。在慢慢开口说话之后,却是说中文。似乎我生来就长得像中国人”
那位作家将这种情况讲给一位中国朋友之后,对方说“的确如此啊”。
“你确实长得像中国人。有一种上海人的感觉”
感觉在听说这种说法之后,每当去上海,那位作家就会在街头到处闲逛。
说到相貌,我总体来说也接近中国人的容貌。
中日韩人脸对比图(从左到右韩、中、日)
在过去,每当到欧洲旅行,孩子们看到我之后总会说,“啊,中国人来啦!”。而在更早的过去,一家人到香港和澳门旅游之际,想去赌场参观,结果被警察拦住了汽车。警察完全不理睬我的家人,而是径直指着我,盘问说“你是中国人吧?”。当时是在澳门回归之前,大陆中国人在澳门似乎被禁止到赌场参观。
父母亲都感觉难以理解,“为什么只有这个女儿被认为是中国人?”,但我对中国的亲近感似乎从那时就开始萌发。
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不断走向全球化,在任何一个国家,欧美人和亚洲人都在默默地和平共处。在中国也如出一辙。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人们从全世界聚集而来。或许是因为距离近,亚洲人尤其众多。日本人自不必说,韩国人、印度人、越南人、新加坡、香港、泰国、缅甸、菲律宾……人们从整个亚洲来到中国。
在这种环境中,判断那个人是某某人等,将其纳入一个框架毫无意义,但有时能制造彼此攀谈的契机,出身地的判断多少也有些意义。
在判断出身地方面,尤其具备卓越能力的或许是出租车驾驶员。他们在大多数时候,仅仅凭借长相,就能猜中一个人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当然不包括我。
“你是韩国人吧?”
“我是日本人”
“诶?真奇怪。日本人也有个子高的女性啊”
根据他的判断标准,日本女性特点是“个子矮、腿很粗”。另一方面,韩国女性则是“个子高、化妆很浓”。顺便补充一下,我化妆并不那么浓。
在很久之前,我的外甥女来北京,在乘坐出租车时,经常得到夸奖——“真可爱。你真是日本人?像中国人一样可爱”
在“像中国人一样可爱”这种说法的背后,或许是“日本人里美女很少”这种刻板印象。算了,不深究了。
此外,在另一次乘坐出租车时,我一坐到前面座位上,司机就问“你是日本人吧?”。其理由是“穿着裤子,却两腿并拢着坐,这样就是日本人”
这种说法很准确。日本女性过去经常穿和服,现代则时常穿裙子,因此腿习惯于牢牢并拢起来坐着。而中国女性则长期穿裤子,坐姿比较随意。
对我来说,日本人自不必说,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基本都能判断出来。
如果口红颜色是紫色和茶色系,就是韩国女性。
如果是顺直的黑发,不打粉底,保持素颜,就是中国女性。
如果戴着很有特点的眼镜,是韩国男性。
如果长袖和半袖T恤衫搭配着穿,就是日本男性。
如果在隆冬季节,在百货商场等处,将羽绒服褪下衣袖露出肩来,就是中国人。
在亚洲人之间,利用这种粗略的方法,能在大体上判断其来自哪个国家。但是,我们在看到欧美人的时候,要判断其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人,的确非常困难。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是德国、意大利还是北欧?都很难判断。
对于我们亚洲人来说,看起来全都是同样的“白人”,但在“白人”的角度来看,“是哪个国家的人,就能马上知道”。“即使不说话,只要看其站立的姿态,就能看出来”,这果然很了不起。
一位和德国男性结婚的日本女性表示,“在路上行走时,在陌生外国人向我们问路时,不知为何很多都是德国人。对方似乎猜到我丈夫是德国人,于是才决定问路”
顺便补充一下,这位女性的丈夫仅仅凭借长相,就能基本知道对方是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还是澳大利亚人等。
人类皆兄弟,国籍无所谓!这是我的一贯主张,但为了便于交流,如果能做出大体的预测,之后无疑会谈得更加起劲。
㈡ 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从相貌区分
三个国家的人在一些外貌细节和日常生活工作细节上可以加以区分。
一、外貌细节
英国人:肤色苍白,身高较高,眼睛大,眼睛颜色浅,面部有立体感,嘴唇薄,毛发旺盛。
法国人:法国人面容相对来说比较柔和而且绝大多数发色也较深。
德国人:德国人皮肤颜色较浅,多白皮肤,金发,棕发,红发等浅发,多蓝色或绿色眼睛。
二、日常工作
英国人:英国人处事比较讲效率。
法国人:法国人处事比较讲舒适惬意。
德国人:德国人处事比较讲靠谱。
(2)了中国人的图片英国人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1、英国人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中、上层的人士由于过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具、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
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着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少许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字不离口。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人办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自己遭到冷遇。
2、法国人
法兰西民族是由多个民族混合构成的,除了主体法兰西人外,边境地区还有阿尔萨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佛拉芒人、巴斯克人等少数民族,大约占了总人口的7.9%。
居民中64%信奉天主教,3%信奉伊斯兰教,3%信奉新教,1%信奉犹太教,28%自称无宗教信仰。
3、德国人
德国人要求的交屋与还屋,干净度都足以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德国的乡村、
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都是一尘不染。十分注意衣物整洁,和衣物的整齐堆放。德国人为了环保,宁可不用空调。卫生环保的国家,整个国家犹如一个清洁、美丽的大花园。
国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包括饮料和烟、酒)只占净收入的14.3%。德国人去别人家造访带很简单的礼物:一瓶酒、一板巧克力、一本书或者一束花……价值从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
德国人的消费比较个性化,并不相互攀比。追时尚的人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品牌,而不会轻易受他人的影响或跟大牌明星看齐。所以在德国人身上,不会看到很多LV手包或奢华的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