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茶叶病虫害防治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生态控制、物理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茶叶病害
1、茶炭疽病: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转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界明显。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重。
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闭陵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清沟排水。(2)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或淡红色近园形透明斑,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其上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灰色白色圈,形似饼状。一般3-5月和9-10月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2)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3)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脊做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二、茶叶虫害
1、假眼小绿叶蝉: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茎、嫩叶的汁液进行危害,受害轻者,芽叶失绿、老化,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受害重者,顶部芽叶呈枯焦状,茶芽不发,无茶可采。
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实行分批采摘。(2)在成虫期用黄板诱杀,每亩用量15-20张。(3)化学防治。选用22噻虫%·高氯氯悬浮剂5000-6000倍或50%丁醚脲悬浮剂2000倍液或24%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15%茚虫威乳油3000倍液。
2、茶尺蠖:以幼虫取食嫩叶和成叶,大发生时可将茶树老叶、新梢、嫩皮、幼果全部吃光。全年发生六代,以7-9月的第三、四代为害较重。
防治措施:(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发蛾期诱杀成虫。(2)生物防治。对一、二、五、六代茶尺蠖用(1万PIB/微升·2000IU/微升)茶核·苏云金500倍液喷施。(3)化学防治。选用0.6%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5%茚虫威乳油3000倍液喷雾。
3、黑剌粉虱:主要以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进行危害,其分泌物常诱发煤烟病。
防治措施樱态衡:(1)加强茶园管理,适时修剪,增进通风透光,抑制虫口数量增长。(2)物理防治:成虫期用黄板诱杀,每亩15-20张。(3)化学防治:选用15%茚虫威乳油3000倍液或24%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
4、茶橙瘿螨:以幼、若螨和成螨刺吸嫩叶和成叶的汁液进行危害。受害叶片失去光泽,叶色变浅,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面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僵化,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全年以夏、秋茶期危害最重。
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分批采摘。(2)化学防治:选用99%矿物油200倍液或57%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冬季可用45%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清园。
预防病虫害,可以适当的追施沃叶水溶肥。
❷ 金骏眉茶里的小黄粒是什么
茶界向来有“白霜可见,金花难觅”的说法,这里说的金花是一种菌,学名: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有益的酵素类菌,极为珍贵。
“金花菌”本身无营养,但其能产生一种酶,促进茶叶中的蛋白质、茶多酚、淀粉类物质,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种物质优化和提升了普洱茶的色、香、味品质,使其更甘甜爽口,且能增强人体机能,改善人的阴阳平衡,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霉菌的生长,继而帮助人体抵抗疾病的入侵。
但金花较为罕见,普洱茶的陈年的茶品中才能出现金花,有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
①普洱茶茶品外冷内热、外干内湿。
②茶叶渗出物浓稠。
③“冠突散囊菌”存在于茶原料内,或在制成品后摊晾过程中有此类微生物附着。
三大条件缺一不可,才能在以后的储藏过程中逐步生长形成金花。陈年熟茶相对陈年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出现几率更高些,但也是相当少见。因为“冠突散囊菌”的孢子不容易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大量存活。
以上因素使得金花成为普洱茶市场上的“稀客”,然而经常有人在茶上发现一些小黄点,以为是金花而喜出望外,千万小心,这些黄点很可能是剧毒的黄曲霉。
黄曲霉属强致癌物质。外观呈黄色片状分布,生存于潮湿温热的环境中。在普洱茶“湿仓”情况下常易滋生,“造旧”的普洱多产生黄曲霉。
怎样识别金花和黄曲霉?
外观辨别
1. 黄曲霉造成霉变后又干燥处理的茶,霉菌体干瘪,形状不规则,呈黄褐色或黄白色;金花任何时段都是金黄色饱满的圆形颗粒。
2. 在休眠期,黄曲霉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金花不会有菌丝存在。
3. 黄曲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附着不紧,容易吹散落成粉状;而金花附着紧实,不易掉落。
4. 黄曲霉是丝状或粉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在茶的表面就可看到;金花通常在茶饼、砖、沱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即便有颗粒同处分布,但个体清晰,间界清楚
冲泡后辨别
黄曲霉霉变茶,汤色黑红或棕黑,浑浊粘腻,味道有霉变味;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茶色红亮,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滑顺,甜香,极耐冲泡。
长黄曲霉的普洱茶是变质茶,冲泡后气味很呛鼻,有极强的霉变气息,而长金花的普洱茶口感更加醇厚润滑,还有金花特有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