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痛风痛有几个部位图片
在生活中,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痛风,痛风,当疾病严重威胁到病人的安全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伤害。如果人们不重视引起痛风,可能会导致疾病继续给更多的人伤害。只有了解痛风的原因,对疾病的防御。
痛风是一种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盐在关节、软骨、滑膜和骨周围组织内沉淀形成结晶,从而引起非感染性炎症,也就是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的症状
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1、定期体检:痛风病人(包括高尿酸血症)应坚持每个月(或遵照医嘱)查一次尿酸,以指导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肝肾功能、B超肾图、X线和心电图等,以早期发现心肝肾病变,早期治疗。
2、有效的药物治疗:患了痛风要找风湿科医生系统正规治疗。不论选择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要坚持治疗。坚持服药:痛风发作时,口服秋水仙碱,以减轻红肿、疼痛;血尿酸高时,口服别嘌呤醇,以降低血尿酸水平、
3、慎用一些药物:在积极服药治疗痛风的同时,还要在注意有些药物最好不用或慎用。这些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维生素B2、阿司匹林、抗结核药、烟酸、华法林等。因为这些药物影响尿酸排泄。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D也要慎用,因其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
4、科学安排饮食:牛奶喝蛋两种食物不受限制,其他食物应恰当限制。
1.海鲜类。尽可能不吃大虾、海带、凤尾鱼等。
2.肉食类。少吃瘦肉,不吃动物内脏,坚决不吃火锅。
3.蔬菜。不吃菠菜、扁豆、豌豆、毛豆、蘑菇、芦笋。花生也不宜多吃。多选食其他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促使尿酸(酸性)盐结晶溶解、排泄。
4.低脂饮食。因为高脂饮食可能影响尿酸排泄,而脂肪又是高热量营养素,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猪油、牛肉、肥肉、肥禽都应避免。烹调时也应少用油。多采用蒸、煮、炖、烩、拌等少用油烹调方法。
5.痛风病人的主食应以细粮为主,如精面粉做的面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粮。因为细粮制品中嘌呤含量较粗粮少。
6.饮食宜清淡:食盐不宜过多,肾功能受损时应少盐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7.多饮水:每日保证2000毫升白开水,不包括牛奶、稀饭等其他流食。人体70%左右的尿酸从肾排出,每日尿量要达到2000毫升说明饮水量足。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夏季多汗水饮水量还要增加。
8.禁止酗酒、吸烟:酗酒常常是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之一。烟对痛风病人也不利,应该戒除。
B. 痛风石是什么样的图片
你好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痛风石。
痛风石,又叫做痛风结节。痛风石是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
通俗点讲,就是结晶在在你软组织那遇阻,沉积下来和你软组织处的纤维组织纠缠形成的一个块状物体。
除了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几乎所有组织都可以形成痛风石。
这就告诉我们,痛风石远远不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些。
痛风石中,有些在身体内部深处,盘踞在组织关节之间,它们在一步步破坏你的关节、组织,进而引发关节疼痛、僵硬、畸形或骨折,甚至破坏内脏器官。
另外一些,则在体表组织处沉积,形成了我们最常见的能用肉眼直接可以看到的“块状硬物”。
痛风石通常会在哪些地方?
上面提到了,除了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几乎所有组织都可以形成痛风石。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容易形成痛风石。上面也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遇阻沉积”。所以血液循环较差,或者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地方,则更容易成为痛风石的老巢。
痛风石可见于任何关节软骨(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滑膜、触鞘及其周围软组织。
通常是多关节分布,好发于外耳的耳轮、尺骨鹰嘴、指间和掌指关节、指端皮肤、手掌、腕关节、踌趾、踩关节、足背、足底、膝关节贵和肌触等处。这些部位的痛风石一般较易被发现。
痛风石有时也会出现于典软骨、睑板软骨、角膜和巩膜等部位。甚至在大动脉、心肌、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舌、会厌、声带和钓状软骨、气管软骨、阴茎、包皮上也会出现痛风石。躯干部,如肩、胸、腹、背、腰、臀等处少见,大腿及上臂等处也少见。可能是这些部位局部温度和血液循环较好.局部组织的pH值较四肢末梢高的缘故。
内脏也可发生痛风石,主要见于肾脏实质。有时可见于输尿管和膀胧。肝脏、胆囊、胆道和胰腺等处罕见。脑、脾、肺未见痛风石。
痛风石发展进程是什么样的?
随着尿酸盐结晶逐渐增多,痛风石慢慢由小变大,内压增高,位于体表处的“痛风石”就会使局部皮肤膨胀、紧张、菲薄、发亮。同时尿酸盐结晶也会侵蚀皮肤,“痛风石”表面的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抗牵拉性下降,一旦因摩擦、受压、受冻以及创伤等原因可发生溃烂,“牙膏样”白色尿酸盐结晶物质就会从破溃的洞里“漏,出来。破溃处可形成窦道或疹管。开口周围组织由于尿酸盐结晶的刺傲呈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慢性化脓性病灶。破溃处由于血液循环差,细胞再生力弱,加上感染和慢性肉芽肿等原因,难以自行愈合。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血症,导致死亡。
如何辨别是否是痛风石?
位于体表的“痛风石”常呈现如下特点:
(1)突出皮面的芝麻~鸡蛋大,黄白色结节。
(2)质地较坚硬。
(3)表面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糊状物(尿酸盐结晶),虽经久不愈,但很少继发感染,因尿酸可抑制细菌生长菌。
(4)数目多少不等,一般1-10个。
要想确认是否真的是“痛风石”。去医院做个检查最为妥当,一个双源CT解决。
长了痛风石怎么办?
长了痛风石,不仅身体难受,还不便于生活,很多人手脚上长了硕大的痛风石,连穿衣服穿鞋都成问题,更不论痛风石严重后引发的骨折。畸形等问题。
所以,如果长了痛风石,就需要积极治疗。这种治疗主要是两个方向:
1.针对痛风的治疗
2.针对痛风石的治疗
其实,思路是一样的,因为痛风石就是因为“痛风”来的嘛。
1.促进尿酸排泄
丙磺舒、苯磺唑酮和苯溴马龙通过减少尿酸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 适用于 60 岁以下、 肾功能正常、 24h 尿尿酸(uUA) <700 mg 及无肾结石者。
2.减少尿酸生成
通过抑制尿酸生成降低血尿酸水平。特别是新型的降尿酸药物的出现,为难治性痛风石性痛风带来了希望, 如非布司他片已列入美国ACR痛风诊治指南,作为降尿酸首选药,每日40mg/片,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尤其适合老人,肾功能差的患者。对促尿酸排泄的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本品效果好,据研究早期较大剂量使用可有效减少痛风石的面积。
而解决“痛风石”这个“症”,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手术”。直接把“痛风石”清理了。很多医生都宣称,这是目前唯一直接有效的办法。
但是手术的话,面临两个难题:
1.手术很难完全清除尿酸结晶(当然更加不可能解决痛风这个病根)。
2.痛风石生长的地方本来就往往血液循环偏差,经过痛风石一折腾,更受影响,所以患处供血差,手术伤口很难愈合。(对于上年纪的老人来说,要更加明显)。
所以,手术,并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但是,如果痛风石已经严重压迫组织,或者威胁器官,亦或者对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当然还是需要及时清理。
这时候就需要医生的小心谨慎和术后的积极护理了。
最后一点,痛风石破了怎么办?
上面我们提到,痛风石破了会引发溃烂,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那么万一痛风朋友不小心弄破了痛风石,该怎么处理呢?
痛风石溃烂不处理,很难愈合,但一般溃烂的部位没有细胞组织,只是暴露出稠状痛风石,确实不会感染周围组织,但很难愈合,如果要想尽快愈合,必须清除痛风石,清除痛风石必然要触碰到周围组织,这个时候没有无菌操作感染几率就非常大了。所以建议及早去外科清创治疗。
1.如果创口很小,保持局部创面的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和消毒液清洗创面,尽可能将结节内的尿酸盐清除干净,可加快伤口的愈合。
2.因较大的痛风石破溃,范围广、破溃时间长者,很难自行愈合,需给予手术切除治疗。
3.如已并发感染,有发热、白细胞升高时,应入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对局部有脓性液体者需取之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指导选择使用何种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