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鞭炮的成分除了火药还有什么
鞭炮的原料是绝凯火药,主要成分为硫磺、碳粉、火硝(硝酸钾或氯酸钾)。据文字记载,我国制作和燃放鞭炮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鞭炮除了“嘭、啪”二响的高升,大炮仗和“噼噼啪啪”的小炮仗、电光炮之外,还有点燃后会窜出五颜六色火花的烟花炮和焰火。烟花炮或焰火是火药中按一定的配比另外加入了镁、铝、锑等金属粉末和硝酸锶、硝酸钡、硝酸钠等硝酸盐。燃放焰火时,不同的金属或金属离子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知道了鞭炮的主要成分后,就不逗宏尺难了解它引燃后的种种产物了。鞭炮点燃山高后,其迅速燃烧,激烈爆炸,喷射火焰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CO2、NO2、CO等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NO2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氧化物。危害极大的酸雨主要就由这类气体溶于雨云中形成的。大量燃放鞭炮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那么地时无法飘散的有害气体就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疾病。
鞭炮在制作、运输、燃放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只要稍有差错,就会像炸弹一样爆炸,伤人或起火。据统计,我国各地发生的鞭炮伤人事故屡见不鲜,轻则伤人皮肤,重则炸伤眼睛、手足,甚至危及生命。除此之外,每逢春节必然是城乡火灾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燃放爆竹烟花所引起的。
2. 白蛇传里,小青手下的五鬼叫什么来着
五鬼又称五瘟、五瘟使者、五瘟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瘟神。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季、总管中瘟史文业。
他们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每年一些寺庙都会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指的就是这个五鬼。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五瘟神者
古人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但灵魂能够成神成仙的人很少,多数人死后,灵魂在阴间为鬼。古人是非常惧怕鬼的,他们认为鬼无影无形,具有超人的本领,能使人得福或遭祸。特别是那些生前有灵异的人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变成的鬼,往往神通更大。
据《礼记·祭法》记载,天子七祀中有泰厉,诸侯五祀中有公厉,大夫三祀中有族厉。注文引《春秋传》说:“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疏曰:“曰泰厉者,谓古帝王无后者也。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曰公厉者,谓古诸侯无后者。”“曰族厉者,谓古大夫无后者鬼也。”
《左传》“昭公七年”记子产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古人惧怕鬼,但又幻想得到鬼的佑护,于是就赋予鬼一些神的特性,甚至将某些厉鬼奉为神。中国民间崇祀的紫姑、张巡、天妃诸神,就是由厉鬼转化成的人神。
紫姑,又称坑三姑娘,是古代中国民间崇祀的厕神。传说神名何媚,为人妾,大妇妒之,正月十五阴杀于厕中,被天帝封为厕神。民间相传紫姑神有先知之明,每于正月十五日晚迎祀,并扶乩降神,卜问休咎。
后世中国民间的扶乩迷信活动,与紫姑神信仰有着直接关系。奉祀紫姑神的一般是妇女,但宋代士大夫也扶乩降紫姑神,并能与之诗文唱和,紫姑神变成了一位能文善舞的仙女。张巡、天妃本来也是横死的厉鬼,但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他们都变成了具有社会职能的人神。
(2)瘟神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又为五瘟神作传,其卷四“五瘟使者”称:
“昔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内有五力士,现于凌空三、五丈,于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并罐子,一人执皮袋并剑,一人执扇,一人执锤,一人执火壶。
帝曰:‘此何神?主何灾福也?’
张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为五鬼,在地为五瘟,名曰五瘟(神)。如现之者,主国民有瘟疫之疾,此天行时病也。’
帝曰:‘何以治之,而得免矣?’
张居仁曰:‘此行病者,乃天之降疾,无法而治之。’
于是其年国人病死者甚众。是时帝乃立祠,白袍力士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封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封为感威将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