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善恶一念间图片高清
扩展阅读
简约欧美风图片素材 2025-02-06 08:39:45
ps连接多张图片 2025-02-06 08:33:20

善恶一念间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2023-06-18 23:26:34

㈠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全句

原句:一念而成魔,一念而成佛,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

出处:出自《佛经》。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

全文:一念而从善,一念而从恶,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好与坏,一念好,一念坏;成与败,一念成,一念败;得与失,一念得,一念失;善与恶,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之间,已然明了!

释意:如同世俗的讲一念成善一念成恶。佛是自性佛,魔是自性魔。贪嗔痴魔五蕴魔等等,凡是障碍自性智慧光明平等的都是魔。一念起后以自性智慧观照念念平等相续,就是一念成佛。如果一念起后,即成贪嗔痴心念念流转变异增上,就是一念成魔。

(1)善恶一念间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关于善恶的论述:

1、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善恶一念间,果报总不同,别图一时快,且看几十年。

一念悟成了佛,一念痴成了魔。总要明白,人在做,天在看,别以为善恶只在心间,无人看见,其实,滴水穿石,善恶也是量的积累过程,不到时候,看不到结局。

善恶总有天作证,人善人欺天不欺。付出当时不一定看得见,耻辱仍心有余悸,但是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这些岂能不变,欺负过的人,不妨一笑置之,忍他,再忍他,再过几年,再看他,为虎作伥,狐假虎威者,不会持久,只要耐得住艰辛,忍得住痛苦,福报不请自来。

2、善恶一念间,果报总不同,若能尽善去,可享一生福。

人要有分辨善恶的思维,更要分清懦弱和善良的界限,善良不是懦弱,人也需要活出自尊,活出自己的风骨,但绝不是忠奸不分之辈,人要懂得宽容,但宽容一定有度,过度则叫麻木不仁,善是做人的大方向,对于真正的坏人,一味的仁慈,放纵其肆意而为,遂为恶也。

3、善是恶的益,恶是善的损。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与恶,相对着人生两端的好与坏。道德的名义下,存在于人心深处,是非可分,善恶可明。

善未必能成英雄,恶却永远是宵小。向来鞭挞着人性,而不仅止是蛊惑,善恶即是这般,营造着山雨欲来,也映造着喜上眉梢。

㈡ 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红尘皆如梦,几人能看穿。什么意思

1、释义:

凡是人,内心都有善恶两扇门,哪扇门什么时候出来恶的念头,哪扇门何时出来善的想法没有谁知道。无论是善还是恶,滚滚红尘中人,走过自己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梦。什么都是虚幻无定的。但是,人们还是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始终苦苦追求无法得到的一切自认为是宝物的东西。没有人能看透人生的这场梦。

2、出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

3、节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红尘皆如梦,几人能看穿。这世间本就无善恶之分,只因人们有了分别之心,也就有了善恶之分,就如美丑、长短、高下、前后一般,无丑何来美、无长何来短、无高何来下、无前何来后,又如阴同阳,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离了谁,另一个都难以独存。

(2)善恶一念间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2、作品鉴赏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3、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