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虫洞是什么是谁提出虫洞这个概念的
虫洞,学名爱因斯坦-罗森桥,是连接时空上两个点的捷径,超光速旅行和回到过去的热门候选方法,也是科幻小说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微观尺度上的虫洞在量子真空中不断出现,消失。但是,这样的微型虫洞十分微小,只能让基本粒子通过,所以这样的虫洞对于一心想要跨越星系,穿梭时空的人类来说说,没有实际的用处。
图片来自Wormholes, Time Machines & Warp Drives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足够的负能量,来实现我们的超光速梦想呢?既然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整个宇宙范围内大量制造负能量,看起来也并不太稀奇。但是问题在于,我们需要把负能量和正能量分离,单独提取出来。这就走进了物理定律的雷区。
虽然空间中同时存在正能量和负能量,但是它们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处于一种熵值极大的状态。假如我们能有效地把两种能量分开,无疑就降低了真空的熵值。我们得到的能量,可以用来驱动机器——这就是由真空能量驱动的第二类永动机。说到这里你肯定看出来了,从真空中提取负能量的想法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想从真空中源源不断地获取能量,我们只能养一只普朗克长度的麦克斯韦妖精,让它在正反粒子对出现的瞬间,拿走其中一个。
大自然非常固执的坚持,负能量必须和正能量混合在一起。一份负能量必定和相应的正能量紧密相随。你想要得到的负能量密度越大,它存在的范围就越小。比如,在卡西米尔效应中,两片金属板距离越近,中间的负能量密度就越高。如果我们用卡西米尔效应的方式制造负能量,它的存在范围比普朗克长度大不了多少,这样的微型虫洞连一个质子都钻不过去。同时,如果你想要负能量和正能量分离得越远,你能得到的负能量就越小。即使你愿意付出正能量作为代价,要取得宏观尺度的负能量也十分困难。
我们可以设想用一个盒子来捕捉负能量。由于负能量总是和正能量混合,我们可以设法在负能量波动进入盒子之后,而伴随它的正能量进入之前关上盒子,这样就得到了分离的负能量。然而,关上盒子这个动作却会在盒子里产生一份正能量,把盒子里的负能量抵消掉,让我们费尽心机地捕捉行动无功而返。
所以,负能量虽然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却无法在宏观尺度上获取。同时,要维持虫洞和曲率引擎所需要的负能量却大得惊人(和大行星的质量差不多)。这个问题让我们对于虫洞和曲率引擎的美好憧憬只能停留在科幻小说,也把人类文明限制在可观察宇宙(甚至太阳系)中,无法迈向无垠的星辰大海。
⑵ 正能量一定比负能量好吗
是的,正能量一定比负能量好,因为正能量能让人向上,负能量让人消极,所以肯定是正能量好啊。这个我们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
我们生活中经常是能看见有些人因为某些事是而产生抱怨烦躁等情绪,这类不好的情绪在我看来就是负能量,他们人是不控制这些情绪,是会将这些情绪表现的在脸上,你和他们接触甚至不用说话,光看就都能看的出来,而且很容易受感染,
还有一些正能量的事,我们也要多去做,在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有没有在食堂吃饭,吃完饭后会自动把餐盘放到特定的位置的,减轻收拾阿姨的负担,可能你没有这样做过的,但是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带头了,我相信傍边的人看见了也会有人去相应的,再或者,像在售票点买票,前面的人都排队的话,后面过来的人肯定也会自觉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正能量,他会传播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社会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正能量。所以我们不管在生活或者工作学习中,要多吸收一些正能量,多传播一些正能量,远离一些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