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X光片、CT、核磁共振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X光穿透照射,拍摄成的图片。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
2、原理不同: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3、敏感度不同: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大血管检查等也有很大的价值。核磁共振可以随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层,且无辐射。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变的显示,都比CT要好。
(1)核磁长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做核磁共振当天去医院时,应该穿棉质的衣服,衣服上不可以有金属拉链和金属纽扣等,如果有项链,金属手表等,在进入检查室之前都应摘下来。
2、如果是在胸腹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话,不要紧张,要注意呼吸平和,检查时不要咳嗽,也不要做吞咽的动作。
3、如果曾经做过手术,体内安置有金属支架,心脏起搏器等,是不可以做核磁共振的,如果有上环,需要先把宫内节育器取出来才行。
4、如果装有金属假牙,也是不能做核磁共振的,需要先摘下,另外有一些人可能会装有义眼,这个在进去之前也得先摘掉。
‘贰’ 磁共振成像t1,t2,dwi,swi,的图像怎么区分
1、T1: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指平行于外磁场B0方向的磁化矢量的指数性恢复的过程。
2、T2:又称自旋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环(晶格或溶剂),自己回到低能态的过程。
3、磁共振dwi是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4、SWI是磁敏感加权成像,英文全称是: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显示静脉血管、血液成分、钙化、铁沉积等非常敏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病变、异常静脉血管性病变、肿瘤及变性类疾病的诊断及铁含量的定量分析。
(2)核磁长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磁共振的医疗用途:
磁共振最常用的原子核是氢原子,即核质子(1H),因为它具有最强的信号,并且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影响Mr成像的因素有:(a)质子密度;(b)放宽管制的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
磁共振图像的灰度特征是磁共振信号越强,亮度越大,磁共振信号越弱,亮度越小,范围从白色、灰色到黑色。
各组织MRI图像灰度特征为:脂肪组织、松质骨为白色;脑脊髓和骨髓呈白色和灰色;内脏和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血流呈黑色;骨皮质、充气肺和含气肺呈黑色。
核磁共振的另一个特征是流动的液体不产生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的信号。所以血管是灰白色的管子,血液是黑色的,没有信号。这使得血管可以很容易地从软组织中分离出来。正常的脊髓被脑脊液(CSF)包围,它是黑色的,有白色的硬脑膜和脂肪,使脊髓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强信号结构。
‘叁’ 腰椎的核磁共振成像图片....请专家帮我看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4/5和腰5/骶1比较明显,至于楼上说的占位木有找到呵呵,而且占位这个词不能随便说吧。
从这些片子的扫描部位和选择区域你这个是不是 腰腿痛拍的?看片子如果病人有腰痛加上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足的症状是正常的。腰椎的曲度变直、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希望能帮到你。
而且你应该介绍下现在患者主要症状,才好给些别的建议呵呵,有时候影像学和临床症状不是完全相符的
‘肆’ 图片核磁共振图说明得了什么病什!
意见建议: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I)或核磁共振CT。核磁共振适应症: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明显优于CT。对关节软组织病变;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病变的发现早于X线和CT。核磁共振检查优点:1.对人体没有损伤;2.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4.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如果你想全面检查,选择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楚脚的关节,韧带和软骨等,效果比其他成像检查好。核磁共振价钱问题全国是没有一定共同的定价的,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同,由于医院里的设备也差距比较大,在300~2000元之间~
‘伍’ 核磁共振氢谱图,高,低场,高低频率的概念是什么谁来解析下
高低频率的概念是磁屏蔽是磁核抵消外磁场作用到自家磁核的磁场强度的作用。
当射频场频率(比如:300Mhz,600MHz,就是谱仪对外宣称的工作频率)固定时,屏蔽常数小的氢核得到的B(净)大,它被打折扣被屏蔽掉的磁场强度小,可以在外磁场的低场处时就能实现共振、出现信号。
对于同一个磁核,实现核磁共振的场强和射频场频率是互为倒数的、场强和频率是单变量的、是相互关联的。因此,NMR谱的横坐标理解为频率时,这时假定磁场强度是固定的,右侧就是低频(对应于高场),左侧是高频(对应于低场)。
但一般谱仪实现固定射频场频率、扫描场强(扫描就是由小到大地变化)比较容易。也就是说,常规测试时,射频场频率是固定的,就是宣称的谱仪的500MHz(兆赫)等,扫描场强从而得到NMR谱。
(5)核磁长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核磁共振应用
发现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
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发现肿瘤
核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
而针对危害中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疾患—乳腺癌,通过核磁共振精准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过对头部及心脏等部位的核磁检查,在身体健康尚未发出红灯警讯前,早期发现心脏病、脑梗等高风险疾病隐患。
此外,核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真性、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种病变。核磁共振对各类关节组织病变诊断非常精细,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
‘陆’ 核磁共振都能检查什么病
疾病:全身各系统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计算机重建成像的一种检查技术,可以做任何方向扫描,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没有射线伪像,不需要造影剂,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的各系统。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上面的图片就是核磁共振拍出来的影像,可以看到非常清楚。核磁共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是广泛应用。上面说到的核磁共振能够检查出什么疾病,我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也是这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核磁共振可以检查出全身各个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