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是什么蘑菇生长在杨树上面
糙皮侧耳,就是野生平菇,不是也没关系,侧耳类的都能吃
糙皮侧耳,别名:平菇、粗皮侧耳、青蘑、侧耳。是一种秋、冬、春广泛发生于阔叶树枯干上的食用菌,为世界上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属白蘑科侧耳属。
别名:平菇、粗皮侧耳、青蘑、侧耳。
形态特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大型,菌盖初扁半球形,后成扇形、肾形、浅喇叭形,直径5—21厘米;初期蓝黑色,其后颜色渐淡,成熟时呈灰白色至白色;肉质,有后沿,表面而光滑,下凹的部分有时有白色绒毛。菌肉肥厚,白色。菌褶白色,稍密集至稍稀疏,长短不—,延生,在菌柄上交织成网络。菌柄侧生;短或无,内实,白色,长1—3厘米,粗1—2厘米,基部常有白色绒毛。孢子印白色,在显微镜下,孢子无色,光滑,近圆柱形,3—l0微米x2.5—5.5微米。
功能与作用:可食用。子实体肥嫩,味道鲜美,是着名的食用菌之—。除食用外还可入药。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减少胆固醇、降低高血压、预防动脉硬化、治疗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和抗肿瘤功效。
生境:春、秋季生于各种阔叶树的枯干、倒木或伐桩上。
分布:全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
㈡ 杨树林下长的蘑菇 谁知道这叫什么蘑菇肉是白色的
从照片上看,是杨树菇。在形态特征上,杨树菇和茶薪菇的确相似。
杨树菇形态 子实体中等大小,连生或丛生。菇盖半球形至扁平,中部稍突出,表面光滑,幼时暗红褐色,后渐变为褐色或浅土黄褐色,边缘淡褐色,有浅皱纹。菌肉污白色,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菌褶白色,后变咖啡色,密集,直生,不等长。菌柄长3~9厘米,粗0.4~1厘米,污白色,向下渐呈淡褐色,具纤毛状小鳞片,内实至松软,多弯曲和稍扭转,脆嫩。菌环膜质,白色,表面具细条纹,生于菇柄上部,往往因布满孢子而呈褐色。孢子印褐色。菌丝无色,有锁状联合。
杨树菇为常用中文名。别名:柱状田头菇、柱形田头菇、柱状环锈伞、茶薪菇、柳菇、茶菇、柳环菌、朴菇、柳松菇。杨树菇是中温性菌类,其出菇适温范围较广,一般春、秋两季自然发生于杨、柳、枫、榕、小叶榕等阔叶树的枯死树干和腐朽的树桩及埋于土内的树根上。杨树菇是一种世界性食用菌,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我国主产于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山西、海南、台湾等省区。
㈢ 杨树叶下面长得蘑菇叫什么
生长在杨树下的蘑菇是杨树菇。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茶树菇、茶薪菇、柳环菌、柳菇柳松茸、柱状环锈伞。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
杨树菇实体丛生或散生, 菌盖初为半球形, 直径1~1.5cm, 后平展, 直径3~6cm, 盖面湿时粘, 干时有光泽, 初呈暗红褐色, 后变为褐 色或浅黄褐色, 边缘淡褐色, 有浅皱纹; 菌肉白色; 菌褶直生, 密集, 幅宽, 初时色淡, 后期着生孢子,, 呈锈褐色 , 菌 柄 长3~10cm, 粗0.3~1.2cm, 中实, 纤维质、脆、嫩, 表面有纤维状条纹。菌环膜质, 生于菌柄上部, 白色, 上面具细条纹, 往往落满包子而呈褐色。孢子平滑, 椭圆形, 浅褐色, 孢子印深褐色。
根据其自然发生特点,选择温度在 20-25℃的季节安排生产,此时气候适宜,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一般在北方地区,春季 3-4 月份制作菌袋,5-6 月份出菇;秋季 7-8 月份制作菌袋,9月份开始出菇。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春秋两季多生长在杨树、柳树、榕树、小叶榕等枯干、伐桩及林间地上。
㈣ 杨树和柳树的树干或根部长出来像灵芝样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属于菌类植物。没有多大的价值。
㈤ 杨树蘑菇长什么样子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菌盖表面平滑,暗红或褐色,菌褶初白色,成熟后变咖啡灶咐色,菌柄中实,纤维质,脆嫩。杨树菇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伞菌。
杨树菇性甘、淡,味平,能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清肺热,平肝明目。营养丰富,其菌盖和菌柄能给人以不同的风味和质感,是一种备受消费者欢迎的菌菇品种。在福建闽西北隐宽纯地区,村民常用它治疗胃冷、肾炎水肿,疗效甚佳。
(5)杨树都长什么菌图片扩展阅读
白杨树菇菇体洁白,成熟时,食物纤维在子实体中的含量以菌柄为最高,因而杨树菇的菌盖和菌柄能给人以不同的风味和质感,盖肥柄脆,口感极佳,营养丰富。
据资料,菇体含还原糖29.96%,巧弊总糖54.36%,粗蛋白27.51%,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1.75%。因此,杨树菇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伞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树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树菇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