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散墨天道酬勤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西安准生证什么样子图片 2025-02-08 16:43:18
木花盆架图片大全 2025-02-08 16:21:18

散墨天道酬勤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29 16:06:34

❶ 天道酬勤书法作品

天道酬勤书法作品如下:

1、观山老师行书书法《天道酬勤》气势开阔,庄重典雅、灵秀俊逸。

❷ 天道酬勤的行书写法

天道酬勤的行书写法如下:

天道酬勤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指下了苦功夫必然会有成就。天道:天理;酬:报;勤:勤奋。

读音为 tiān dào chóu qín,语出西周姬昌《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散墨天道酬勤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近义词:

1,勤能补拙,读音是qín néng bǔ zhuō,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语出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意思是勤劳能够弥补笨拙,节俭可以使人保持清廉。

2,将勤补拙,读音为 jiāng qín bǔ zhuō ,意思是以勤奋弥补笨拙。 语出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意思是想要从烦恼中解救出来,就要清净,想要弥补笨拙,就要勤奋。

3,笨鸟先飞,拼音是bèn niǎo xiān fēi,飞得慢的鸟先行动。比喻做事慢、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就比别人先走一步,多用作谦辞。语出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意思是我就像那灵敏的鸟儿在后面,而你这种飞得慢的鸟先行动了。

❸ 草书书法作品欣赏天道酬勤

草书 是书法五体中动态最为强烈、调控难度最大、最能体现书法艺术审美高度的书体。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草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希望你们喜欢。

草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欣赏

草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1

草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2

草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3

草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4

草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5

狂草书法的收与放:

狂草书是一种高度夸张的线条造型艺术形式。了解、掌握、熟练运用其中的收放规律,对创作出成功的狂草书作品来十分重要。现代着名草书家于右任先生说“狂草,草书中之美术品也。”“以放纵鸣高,以自由博变为能”。本文仅就狂草书的收放内涵论述如下。

因字设形中的收与放

因字设形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一条重要规律,狂草书尤其强调因字设形规律在创作中的运用。在服从于、服务于一副作品整体美的前提下,每个字都表现为整体美中的一个点,这个点的收与放要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即表情达意的阶段而定。如果是起的阶段,以收为主;承的阶段,以渐放为主;转的阶段,以放为主;合的阶段,以更高一层的收放互动为主,并注意与起的阶段相呼应,不可尾不顾头,各自独立。当然,这是运用因字设形规律一般的把握尺度,具体到一幅作品,即使是同一个字在各阶段的收与放的表现就千差万别了。这种千差万别,并不是这个规律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身体、年龄(主观因素),笔墨纸砚、环境(客观因素)的变化,使因字设形过程中的收放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见,字形结构的变化是动态的,绝对的,收放的规律是稳定的,相对的。

一个墨单位中的收与放

一个墨单位即毛笔啖一次墨后所写出的字到下一次啖墨间的空间和时间。一个墨单位相对于整幅作品来说,它是一个局部;对于本单位来说,它又是一个全局。其中的收与放,具体表现着狂草书家的语言方式、风格、情趣、韵调、节奏、特色。因此,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根线条、每一组线条(即书法语言、也叫语汇)的收放首先要服从这个局部的全局,然后才是这个局部内的收放变化。轻轻重重、轻重轻重、虚虚实实、虚实虚实、长长短短、长短长短、左左右右、左右左右,枯润、黑白等等,或顺势而下,或向背而行,“放纵鸣高,自由博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个墨单位的收与放还要与搭正上一个墨单位的收放有承接、有变化、有对比、有发展,还要区别于左右墨单位的收放,并与其和睦相处橘枝凯,共繁共荣,双赢璧合。能否处理好每一个墨单位的收放是关乎整幅作品成败的关键一环。有时一个墨单位的收与放是表现为表情达意的铺垫之用;有时它的收放是表现为情感的九曲回肠之态;有时它的收放表现为情绪爆发之果。可见,每一个墨单位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收放的起始和结束部分不要相撞,以形成墨色收放关系的对比、均衡,自然产生视觉冲击的错落美、情绪美、圆唤节奏美、韵律美、形式美。为此,每一个墨单位的墨含量和墨色尽可以不同(这里涉及到墨法、纸法的运用,在此不述)。即使墨含量相同,写出的字数也不要相等,轻重、大小,都不可重复,保持墨单位间的变化各不相同,又融于一炉。在各具特色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丰富多彩,进而达到一个墨单位收与放的理想境界。可谓:情带墨墨生千般颜色,神使笔笔化万种风姿。

行气中的收与放

行气,即一行的气势、韵味、情调的整体艺术效果。行气的收放颇像一个人说一句话时的抑扬顿挫,一个人唱一首歌时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是作者思想感情、艺术功力的自然留痕,而不是事先设计好了的机械制造。因此,在有限的时空里用抽象的线条语汇,将作者心中的那份澎湃激越、闲庭信步、怒发冲冠、兴高采烈、悲痛欲绝,恰到好处、妙处、绝处地表现出来,这是狂草书行气收放规律运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气的收放,相关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受上一行的影响较大。比如:右边的一行相对应的部分是放,那么本行相对应的部分一般就应表现为收(形式可多种多样);反之右边的一行相对应的部分是收,那么本行相对应的部分就该回应为放(形式可随弯就弯,相向、向背、轻重、浓淡、大小等等)。此虽非模式,但左右两行相对应的部分在收放的形式上不可相争,无论是大小、浓淡、粗细、长短、虚实、正侧,乃至相同笔画都不可与右相争。即使是隔行或通篇里,相同的字、笔画(尤其是长竖、横、撇、捺)也应当避免重复,即相争。第一行的行气(即引境部分),是下一行乃至全篇的参照系,应当做到是不留痕迹的精美妙道,引而不发、留下伏笔、干净利落、活泼生动、引人入胜。其收放主要有浓淡、大小、正侧、长短、轻重等起笔之法;承接下来的(即入境部分)收放主要有松紧、宽宰、快慢等技术;转接(即化境部分)的收放主要有摇摆、腾挪、跳跃、狂怪等强烈手段;结束时(即出境部分)的收放主要有顺势落在中心线上求稳求工,也可以留下不稳之感,含蓄生味儿,做到不收之收。

通篇的收与放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是一幅书法作品的基本要素,好与不好的标准就看能不能准确、生动、创造性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风格、审美理念,进而给读者的视觉以美的、真的、善的冲击,给读者的心灵以理想的震撼。使其根据自己的人生、艺术积累自然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这样的狂草书作品就可以说是成功的了。如果能令人经久不忘,那便是精品了,如果能传世,那就是神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狂草书的收与放是否成功,检验的标准就在于此。通篇的收与放主要指风格、神韵,即整体艺术品位——表现出的独到、新鲜、现代、超前、先进,这一个、这一家的狂草书艺术特色。总的来说,就是全篇收与放的和谐、统一和独特,点线面体相得益彰,视点迷人,线律生动,面貌新鲜,整体精彩。当然,这里说的统一,绝不是一个面孔的代名词,也不是泯灭个体美的克隆,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而是丰富多彩、各具风采,令人心动的统一、完整。还有墨法、纸法、装裱也是通篇收与放不可缺少的内容。

❹ 书法作品《天道酬勤》是什么水平的书法

这个要看作品后也许能回答。因为写这四个字的作品不计其数。

❺ 天道酬勤用古体字(大纂 小纂 金文 草书)怎么写

给你提供参考,详见附图。

先说一下,是“篆”不是“纂”。“金文”是属大漏于大篆范畴的。

图片中依次为“天道酬者仿孝勤”的金文、小篆首稿、隶书、草书写法。

图片较大,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附图:

❻ 天道酬勤书法作品有哪些

1.观山——天道酬勤书法 第一励志书法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作品《天道酬勤》 国宾礼书法家...

2.李传波——天道酬勤书法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斗方书法《天道酬勤》 李传波,号东山墨人,年过五...

3.李成连——天道酬勤书法 中书协会员李成连书法《天道酬勤》 李成连:男,1943年生,...

4.刘光霞——天道酬勤书法 刘光霞六尺对开书法作品《天道酬备灶勤》 刘光霞,问微堂主人,字润楠...


天”指“上天”,“道”指“规律”,“天道”可以引申为客观的规律;“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答、回报,“勤”为“勤奋”。就是说“天意厚报那斗袜些勤奋的人”。

总体意思: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


勤奋就会有回报:

只要勤奋的付出仿销扮,总会有收获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天道酬勤

❼ 求鉴定一幅字值多少钱图片如下:天道酬勤。

价位应该不会高于20000元,我也有一张【天道酬勤】,作者是已故的【启功先生】,20000元收的。

❽ “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用行书怎么写(加图片,要繁体字)。楷书也行。

天道酬勤的行书写法如下图所示: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天道酬勤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8)散墨天道酬勤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天道酬勤”出自《论语》,“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所以总的意思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

周易里讲到“劳谦君子,有终吉。” 至尚书就有“天道福善祸淫”和“天道酬勤”的说法。韩愈曾题词“天道酬勤”勉励后来者。

❾ 四字成语书法字画收藏: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笨鸟先飞”一直以来我们都喜欢用这样的话来勉励自己,希望勤能补拙,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达到自己的梦想!于是“天道酬勤”成为了座右铭,成为了黑板报,成为了办公室装饰画,成为了很多有志之士用来勉励自己的话。

“天道酬勤”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付出勤奋的人们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今,随着字画收藏的不断火爆,四字成语书法字画作为其中内容极为丰富的一类,自然成为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大家在选择时,依然会选择一些寓意积极向上、美好的四字内容,天道酬勤就是很热的一个成语。易从字画商城书法区为朋友们带来了网站内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天道酬勤书法作品,看看您相中哪一幅了吧。

【四字成语书法字画收藏之观山天道酬勤书法】

向月樵四尺横幅书法作品《天道酬勤》(作品来源:易从字画商城书法区)

作者简介:

向胜军:笔名向月樵,1980年6月6日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书法、中医及道家学说情有独钟。月樵天资聪慧,在他的书法里既可以看到传统的扎实功底,又能见到蕴于字外的功力。

温馨提示:书法字画收藏注意事项

1、要看是否有历史文献价值。字画作品可以反映出了作家所处时代的面貌,所以历史文献价值不应被忽略。

2、要看是否为名人字画作品。但凡是名人字画,由于其作者是书画界的名人,创作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都不会低,因其名气,价格都比较高。

3、看是否有名家为其题跋。有些作家名气可能不高,只在小范围比较有名气,或者画作精美。但是如果有被名人(包括字画名家,着名人物)题跋落印,其价值也会有所提升。

4、要看书画创作的年代。年代越久远,字画保存比较困难,存世藏品也较少,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肯定不低。

天道酬勤除了投资收藏外,还可以用于家居装饰,比如挂在客厅、书房、办公室等,也可以用于节日送礼。很多人都喜欢用这个词来激励自己,希望可以永远保持勤奋刻苦的态度数轮卜。您可以登录易从字画商城书法区进行挑选,如若喜欢天道酬勤书法的话。

❿ 天道酬勤书法字体图片作品欣赏

书法作为一种的艺术,除了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的共性之外,还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 书法字体 天道酬勤,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字体天道酬勤欣赏 书法字体天道酬勤图片1

书法字体天道酬勤图片2

书法字体天道酬勤图片3

书法字体天道酬勤图片4

书法字体天道酬勤图片5 论书法之力的美
书法的力,是指指力、腕力、臂力、全身力等四个方面。所谓全身力,是指在书写时全身都使劲。清刘熙载的《书概》说:“李阳冰篆,活泼飞动,全由力能举其身。一切书皆以身轻为尚。然除却长力,别无轻身法也。”清代书评家很多都讲全身力并重视全身力的使用。所谓“能举其身”说法就不可理解,一个人如何能举起自己呢?如果说是举起与他身体重量相当的物体,那么,这个书法家变成了大力士了。可是大力士写字,表现在线条上就不一定有“力”。力、腕力、臂力在书写实践中是存在的。“全身力”,能举其身的力,是玄虚之论。有些搞书法的人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弄得很庸俗,写字时故意在那里做作,拿着笔摆头,舞臂,转着腰,不堪人眼。这与弹钢琴或拉小提琴的一个音乐家,受着音波的感染,不知不觉地跟随音调的高低晃动,是不一样的。

指力、腕力和臂力三者之中,指力用得最多,拿起笔杆的时候,指的活动最大。其次是用腕力,再其次是用臂力(写大字时用它,写小字时则用不着)。可是不管你写大字,或是写小字,都要用大小不同的指力。

力,属于物理学范畴。物理学范畴的力体现在点画线条中的即是’‘笔力”。“笔力是欣赏者的感觉”的观点。笔力是客观存在,不管有欣赏者或没有欣赏者,字的点画线条是存在着笔力的,并不是感觉先于存在。欣赏者的“力感”只是第二性的。

力学所说的作用力,在书法上,它是来源于指、腕和臂。蔡中郎《九势》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就是让笔尖在点画的笔画中运行,运行就是力的运动。这种力的运动,是贯彻笔画始终的,它属于力学的作用力。作用力与质量、加速度都有关系。质量,具体所指:第一是笔的软硬,二是纸的厚薄粗细,三是墨的浓淡。先说运笔当中的力,古人曾提出过“万毫齐力”的说法,如果是强调力要通过笔毫才能达到,这样笼统的理解尚可。如果说在书写的过程中每一根毫乃至万根毫都要一块儿用力,即是说指力、腕力以致臂力都是通过笔杆然后传到每根笔毫尖上去,这样的“力”不是像传电流一样了吗,是办不到的。立此说者也办不到。力在笔画的始终要到,要足,是应该的,但不是“万毫齐力”的效果。

笔的软硬,表现出它本身弹力的大小,硬毫弹力大,软毫弹力小。笔的弹力是由笔和纸的直接接触产生形变而引起的。笔,在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减轻外力或除去外力后能够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原状的弹性。我们拿起一管笔,把它按下去时,笔本身就产生反作用力。下按,笔毫弯,上提,笔毫即恢复原来的直,如是硬毫,则直得更快。作用力使之弯,反作用力又要它还原来的直。这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反复运动,体现在字的笔画当中,留下“笔迹”,即显示出“力”,形成所谓“笔力”。

作用力是力达于笔,笔达于纸。作用的开始有两种 方法 :一是笔尖直下,另一种是毫铺纸上。两种方法可以互相递换,不是死的。我们都有这个体会。拿起笔来,总是笔尖先接触纸,然后把笔向下按,笔毫才能铺到纸上,这样运笔的或上或下的过程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提”和“按”的过程。

由下笔到铺毫,是由“提”到“按”的过程,再由铺毫回到用笔尖,这又是由“按”到“提”的过程。“按”和“提”都是作用力。这两种作用力的互换,就能使力的表现有了节奏,成为书写的线条富于变化的艺术形态,这是书法艺术诸多节奏感中的一种,是力的美。

笔尖直下,我们最忌讳的是顶刺,拿笔尖在那儿戳,像拿刺刀刺纸面似的。顶刺不是书写,而是“凿字”,如同拿凿子在那儿凿。笔毫平铺,最容易出现运笔的“惰性”,笔毫平铺,“赖”在纸上不起,只是横扫过去。只有既不顶刺,又不横扫,才能把直下的力透进去,把平铺的力揉开来,这样,笔画线条不论是瘦是肥,瘦则有刚劲美,肥则有丰满美。

直下和平铺,笔和纸接触,发生相对滑动,产生滑动摩擦力,比如笔(严格地说,应是笔和墨)向右运行时,受到纸面对它的向左的摩擦力,同时纸面也受到笔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书法家在书写实践中习惯地艺术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具体地遗留在笔迹线条之中,就产生力的美的形态。

书家不论用软笔或用硬笔书写,目的同是一个,是把字写好,如同放枪,不管是哪一种牌子的枪,只要求你能中靶就好。所以说“善书者不择笔”。但是。从质量上说,软笔与硬笔所表现的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软毫,表现出来的力容易含蓄,硬毫表现出来的力容易显露锋芒。但是,书家们可以反其容易而胜其难,软求显露,硬求含蓄。一个含蓄,一个显露,究竟哪个好?这就涉及到人的审美观点的不同。过去书法理论家,有的喜欢露锋芒,有的强调含蓄。含蓄有含蓄的美,露锋芒有露锋芒的美。两周金文是前者的代表,北魏碑风是后者的代表。

纸的厚薄、粗细,所显示书法之力也都不一样。书家用宣纸不用图画纸写字,是因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纸薄,又很细腻,写出的笔画容易表现嫩弱。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掌握纸的质量对力的表现的程度。嫩弱和老辣同样是含有力的。我们看见一个老树根,觉得它有老辣的美,有时候拿它来做个盆景,从它上面长出新条,那么,这个盆景会给人两种美。书法的力美,与此有类似处。如果把这两种力的美分为“阳刚”与“阴柔”的话,那么,老辣属于阳刚,嫩弱属于阴柔。有人会问:“既是讲力,力弱了,还美吗?”一枝新发嫩黄的柳树条是嫩弱的,当它在春风的吹拂中,那袅娜多姿,就很像书法中用某种笔法书写的线条,柔中有力。我们绝对不会把它看成是用棉花搓成的棉花条,也不会看成是一根细纱。

纸从质量方面所要表现出来的书法之力,大体是这样。

墨的浓淡,其表现的力又如何呢?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凝聚和疏放各有力的美。我国历代书法家多强调用浓墨,字写在纸上,黑白呈鲜明对比。据说用淡墨写字,最早的是董其昌,他一生字写得很多,有一次来不及研出浓墨,即用淡墨书写,结果也写得很好。但他不是用淡墨名家,多数情况下是用浓墨写字。现代日本前卫派中有人用淡墨水在纸上一洒,就成字了,是不是受中国的影响而加以发展,我们中国现代书法家中也出现专用淡墨写字的,大概也是一种探索。从摩擦力方面说,用浓墨或焦墨书写,摩擦力比用淡墨书写要大些。书家要在用墨上有表现力,必须充分运用他多年使用笔墨的艺术技巧。